天台宗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6月3日) |
天台宗 | |||||||||||||||||||||||||
汉语名称 | |||||||||||||||||||||||||
---|---|---|---|---|---|---|---|---|---|---|---|---|---|---|---|---|---|---|---|---|---|---|---|---|---|
汉语 | 天台 | ||||||||||||||||||||||||
字面意思 | 依天台山立名,此山由上应三台星官得名[1] | ||||||||||||||||||||||||
| |||||||||||||||||||||||||
别称 | |||||||||||||||||||||||||
汉语 | 法华宗、止观宗 | ||||||||||||||||||||||||
| |||||||||||||||||||||||||
越南语名称 | |||||||||||||||||||||||||
越南语 | Thiên Thai | ||||||||||||||||||||||||
汉喃 | 天台 | ||||||||||||||||||||||||
韩语名称 | |||||||||||||||||||||||||
谚文 | 천태 | ||||||||||||||||||||||||
汉字 | 天台 | ||||||||||||||||||||||||
| |||||||||||||||||||||||||
日语名称 | |||||||||||||||||||||||||
汉字 | 天台 | ||||||||||||||||||||||||
|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天
日本僧人最澄于9世纪初将天台宗传至日本,盛极一时。在日本佛教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宗派,并引入密教修法,称为台密。日本天台宗总本山为比叡山延历寺。
概论
[编辑]天台宗与禅宗、华严宗都是由中国本土佛教论师在中国开创,被认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天台宗的最大特色在于“教观总持”当初智𫖮为魏晋南北朝末年北朝僧侣注重禅修,南朝的僧侣重视学习经论;智𫖮在南方北方都有参学因此合并南北佛教的优点。在汉传佛教大乘八宗之中,华严、法相、三论诸宗偏于教义理论的发挥;禅、净、律、密诸宗偏于观行实践的进取。天台宗讲究将“教观”两者发挥到极致并圆融一体。
天台宗学统上承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𫖮、灌顶(章安大师)、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实际立宗开创者为智𫖮,他的著作为天台宗宗义的根据。根据荆溪湛然的《止观义例》,天台一家教门所用义旨,是以《妙法莲华经》为宗骨,《大智度论》为指南,《大般涅槃经》为扶疏,《大品般若经》为观法[8][9]。智𫖮所作的《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被称为天台宗的三大部。
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将此宗传到日本,在平安时代(784~1192),与真言宗并列发展,史称“平安二宗”。13世纪由此宗分出日莲宗。当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莲宗都很兴旺,而日莲宗在20世纪又分出几个新兴教派。
历史
[编辑]天台宗的始祖,据章安灌顶《摩诃止观》序中的说法,可分为金口传承与今师传承二系:金口传承始于释迦牟尼,大迦叶受法后一系传承,至师子,其弟子末田地与商那和修二师同时,依《付法藏因缘传》在印度共传承24祖[10]。今师传承,始于《付法藏因缘传》中13祖龙树,至慧文、慧思,加上立宗者智𫖮,共四师[11]。但是由龙树至慧文之间的传承世系不明。
唐朝荆溪湛然另外提出九师传承说法,列出明、最、嵩、就、监、慧六师,随后为慧文、慧思、智𫖮[12]。但是前六师的事迹不明。北宋宗鉴《释门正统》中,在慧文之前,列出明最、神最、嵩多、就多、鉴多、慧多六师,这六师都是行小乘禅观,但事迹不详,是前后相承关系[13]。但南宋志磬《佛祖统记》认为这六师都是同时代的人,非前后相承[14]。
日本最澄的天台宗教脉传承中,在龙树与慧文之间,列入鸠摩罗什与善慧大士。
各项记载中,都推崇慧文为天台初祖,但因为他没有著作传世,除了他生活在北齐时代,其余事迹不详,实际的教学也不详。
教理
[编辑]性具善恶说
[编辑]天台宗主张“如来不断性恶,一阐提不断性善”。他们认为,佛陀并没有把性恶断除,只是不受性恶影响,正如同一阐提恶性众生,仍然具备性善,只是性善没被发挥。
判教思想
[编辑]由于印度佛教长时期的发展,形成大、小乘等不同的派别和经论,形成庞杂的关系。在魏晋南北朝期间,由西来译僧逐渐翻译出来,中国佛教徒面对内容有别、思想分歧的大、小乘经典,因而产生判教思想。而天台宗的判教,有“五味教 ”、“化仪四教”及“化法四教”。
五味教
[编辑]五味教是将佛法,判释为深浅不同之五味,从牛出乳味为《华严》顿说佛道;酪味为《阿含》、《俱舍》教人破见、思烦恼,渐为开解;生苏味为《净名》弹偏折小,叹大褒圆,一音说法随类各解,见闻不同;熟苏味为三乘俱学《般若》,二乘取证寂灭;醍醐味为《法华》开权显实,皆令成佛道,《涅槃》捃拾众生,具谈佛性。
化仪四教
[编辑]化仪四教是如来为了适应各类众生根器而设的教化轨道,分为“顿”、“渐”、“秘密”、“不定”。
化法四教
[编辑]化法四教是如来为了适应各类众生程度而设的教化范围,分别为“藏”、“通”、“别”、“圆”。
主要修行方式
[编辑]止观者,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谓若能成就二法,自然定慧圆明也。[15]。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修习定慧的意思。是天台宗的主要修行方式。
天台忏法
[编辑]智者大师所撰的忏仪著述主要有四本:《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辅助仪礼〈法华经〉仪式》(法华三昧忏仪)、《方等三昧行法》(方等忏法)、《金光明忏法》、《请观世音忏法》,这是天台宗忏法的依据[16]。同时,故智者大师以天台忏法确立了中国佛教忏法门的组织模式[17][18]。
历代禅师主张
[编辑]- 慧文禅师:多用觉心,重观三昧、灭尽三昧、无间三昧。于一切法,心无分别。
- 慧思禅师:多如“随自意”、“安乐行”。
- 智者大师:用“次第观”如“次第禅门”,用“不定观”如“六妙门”,用“圆顿观”如“大止观”;要项涵盖一心三观、三谛圆融、十如是、一念三千、五时八教、性具善恶(与华严性起善恶区别)六即佛等等。
天台宗(中国)
[编辑]- 北齐慧文:禅师。依从龙树《大智度论》修行禅法。
- 南岳慧思(515年-577年),天台宗二祖。从慧文禅师受禅法,著《法华安乐行义》、《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和《随自意三昧》等,并撰有〈立誓愿文〉。
- 天台智𫖮(538年-597年),天台宗(或称“法华宗”)的实际创始人,以《法华经》为中心兼取《涅槃经》[19],辅以龙树的《大智度论》及《中论》。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观心论》、《摩诃止观》、《小止观》、《法华三昧行法》、《法界次第初门》等著作。
- 章安灌顶(561年-632年),智𫖮大师之徒。他整理出天台三大部,在天台宗教义确立上有重大贡献。著有《大般涅槃经玄义》、《大般涅槃经疏》、《观心论疏》等著作。
- 永嘉玄觉(665年—713年),遍探三藏,精天台止观法门,常冥禅观,为左溪玄朗之友,著有《永嘉集》。曾四处游方,至韶阳谒慧能问道。
- 荆溪湛然(711年-782年),著有《止观辅行传弘决》、《法华玄义释签》、《法华文句疏记》等,解释智𫖮之著作。又著有《止观大意》、《止观义例》、《始终心要》等作大纲式的讲述。
- 兴道道邃 (?),荆溪湛然的弟子,日本僧最澄(日本天台宗和台密创立人)向其请学。
会昌法难(845)以降,唐末五代战乱不休,教典散失。至宋初遣使向日本、朝鲜请回教典[20],尔后四明知礼复兴天台教学。知礼圆寂后的山家派,分为神照系(神照本如)、广智系(广智尚贤)、南屏系(南屏梵臻),与禅宗、净土多有交融。
- 四明知礼(960年-1028年):从“螺溪传教院”宝云义通学习天台教观,为山家派代表人物。
- 慈云遵式 (964年-1032年):从“螺溪传教院”宝云义通学习天台教观,力倡往生西方净土、忏法。
- 净觉仁岳 (992-1064) 曾师事四明知礼十余年,后放弃山家派观点,力倡山外,自成一派,为后山外派代表人物。
- 从谏慈辩 (1036-1110),南屏梵臻的弟子,高丽僧义天(韩国天台宗创立人)向其学习天台教观。
明中叶时,不见有专门弘扬天台教学的僧人。至晚明,幽溪传灯开创天台宗高明寺一系的传承。后来,蕅益智旭灵峰一派的后人,与杭州辩利院(同源于高明寺)天台一系往来,承继天台宗法脉。其余的天台传承,因文献缺失而不明朗。
- 幽溪传灯(1554年-1627年),一生专修《楞严经》耳根圆通,晚年期心净土
- 蕅益智旭(1599年-1655年),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极力倡导将禅、净、律等诸宗融入于天台教观之中,以净土为究竟归宿,以天台教观为修证指南。
- 谛闲古虚(1858年-1932年),第四十三代教观总持。
国共内战后,天台宗法脉的传承者,如觉光法师从中国大陆至香港避难,在香港建立新寺庙观宗寺,位于香港粉岭火车站旁,至今仍在活动。大陆改革开放后,有香港天台宗法师返回中国大陆传播天台思想。除此之外,香港湛山寺亦属天台宗。如今,天台宗在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日本,韩国以及美国都有发展、传承。
台湾天台宗
[编辑]台湾天台宗有日本与汉传两个传承,日本天台宗的传入早于汉传天台宗。
日本天台宗:日治时代明治44年(1911年),以比叡山延历寺为总本山的天台宗来台湾布教。不属于八宗十四派的天台宗修验道也相继前来布教。天台宗在基隆设立法王寺,并在各地设立布教所。战后,日籍僧人皆被遣回日本,法脉断绝。
汉传天台宗:汉传天台宗在战后从中国大陆与英属香港始传入台湾,法脉延续到现今。
日本天台宗
[编辑]延历23年(804年),最澄入唐,师从道邃、行满学习天台宗教义;次年,返国创立日本的天台宗。日后,圆仁(慈觉大师)、圆珍(智证大师)等数多知名僧侣辈出。
日本天台宗的正式名称是“天台法华圆宗”,或“法华圆宗”、“天台法华宗”。古时常单以“法华宗”称之。又有日莲宗、日莲法华宗、正福寺日莲法华宗,都曾以“法华宗”自称,分立后,为避免混淆,都不单以“法华宗”相称。
此宗融入了包含法华宗、密宗、禅宗、净宗的要素,尤其密宗,故称天台密宗、台密。
天台密教(台密)
[编辑]和真言宗的密教“东密”相对,天台宗的密教称为“
四宗兼学
[编辑]最澄所开的日本天台宗是继承智𫖮的学说、以法华经为中心,同时也包含禅、密、戒、念佛的要素,在性格上已异于中国天台宗。延历寺亦称为四宗兼学的道场。
所依
[编辑]主要寺院(寺格)
[编辑]日本天台宗(山门派)
[编辑]- 总本山
- 门迹寺院(皇家寺院)
- 大本山
- 别格本山
- 毛越寺(岩手县西磐井郡平泉町)
- 瑞国海岸山观音寺(宫城县气仙沼市)
- 正觉山莲前院安乐寺(茨城县常总市)
- 狭山山不动寺(埼玉县所泽市)
- 浮岳山昌乐院深大寺(东京都调布市)
- 北向山常乐寺(长野县上田市)
- 宝积山光前寺(长野县驹根市)
- 龙谷山水间寺(大阪府贝冢市)
- 书写山圆教寺(兵库县姬路市)
- 六乡满山两子寺(大分县国东市)
天台寺门宗
[编辑]- 总本山 长等山园城寺(三井寺)(滋贺县大津市)
天台真盛宗
[编辑]- 总本山 戒光山西教寺(滋贺县大津市)
其他天台系宗派
[编辑]- 圣观音宗
- 和宗
- 本山修验宗(寺门派系)
- 圣护院(京都市左京区)
- 金峯山修验本宗
- 妙见宗
高丽天台宗
[编辑]吴越王钱弘俶遣使高丽,谛观(체관,?-970)应吴越王之请,携天台教典来华。后投螺溪义寂门下,著《天台四教仪》[20]。
宋元丰八年(1085年),高丽王子义天(1055-1101)来华学习天台、华严宗义;元祐元年(1086年),携经书返高丽[22]。高丽肃宗二年(1097年),于“开城国清寺”(개성 국청사)开讲天台教观。
天台宗的继承和发展
[编辑]天台宗的传法世系,历史上曾有《台宗源流》、《台宗世系》、《指源集》、《世系源流》等著作。 高明寺百松真觉大师演派六十四字:
真传正受,灵岳心宗。一乘顿观,印定古今。念起寂然,修性朗照。如是智德,体本玄妙。因缘生法,理事即空。等名为有,中道圆融。清净普遍,感通应常。果慧大用,实相永芳。 |
真觉大师又衍表行偈六十四字为名号:
大教演绎,祖道德宏。立定旨要,能所泯同。功成谛显,了达则安。万象海现,孰分二三。初门悟入,化法遂行。己他益利,究极彰明。源深流远,长衍纪纲。百千之世,恒作舟航。 |
- 无情有性
- 梁肃
- 著作流传海外与回流
- 山外与山家之争
- 台净合流
注释
[编辑]- ^ 亦有人主张从普通话Tāi/ㄊㄞ,推论粤音应读作toi1[5]。
- ^ 早期中华民国教育部制订发音为阴平调“ㄊㄞ/tāi”,后在1999年该机关公布之《国语一字多音审订表》中,已无ㄊㄞ/tāi音,发音为“ㄊㄞˊ/tái”,但2021年该机关之《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已改列出ㄊㄞ/tāi音[6];当地人则多读作阴平调“ㄊㄞ/tāi”,普通话制订发音亦跟随之。
- ^ 亦有人主张从普通话Tāi/ㄊㄞ,推论粤音应读作toi1[5]。
- ^ 早期中华民国教育部制订发音为阴平调“ㄊㄞ/tāi”,后在1999年该机关公布之《国语一字多音审订表》中,已无ㄊㄞ/tāi音,发音为“ㄊㄞˊ/tái”,但2021年该机关之《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已改列出ㄊㄞ/tāi音[6];当地人则多读作阴平调“ㄊㄞ/tāi”,普通话制订发音亦跟随之。
参看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陶弘景真诰〕:“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曰天台。”
-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天台宗】.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台】.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 ^ 新編台灣閩南語用字彙編 (PDF). [2022-0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05).
- ^ 5.0 5.1 存档副本. [2018-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 ^ 6.0 6.1 辭典檢視 [台:ㄊㄞ/tāi]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5).
- ^ 追根溯源 尋宗問祖 —— 佛教宗派祖庭略解. [2017-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7).
- ^ p239 貳、天台宗的經論依據. [2024-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7).
- ^ 止观义例:“况所用义旨以法华为宗骨。以智论为指南。以大经为扶疏。以大品为观法。引诸经以增信。引诸论以助成。”
- ^ 章安灌顶《摩诃止观》序:“大觉世尊,……付法藏人,始迦叶,终师子,二十三人。末田地与商那同时,取之则二十四人。诸师皆金口所说,并是圣人,能多利益。”
- ^ 章安灌顶《摩诃止观》序:“南岳事慧文禅师,当齐高之世,独步河淮,法门非世可知。文师用心,一依《释论》,论是龙树所说,付法藏中,第十三师。智者《观心论》云:‘归命龙树师。’验知龙树,是高祖师也。”
- ^ 荆溪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卷1:“若准九师,相承所用。第一讳明,多用七方便,恐是小乘七方便耳。自智者已前,未曾有人立于圆家七方便故。第二讳最,多用融心,性融相融,诸法无碍。第三讳嵩,多用本心,三世本无来去,真性不动。第四讳就,多用寂心。第五讳监,多用了心,能观一如。第六讳慧,多用踏心。内外中间心不可得,泯然清净,五处止心。第七讳文,多用觉心。重观三昧,灭尽三昧,无间三昧,于一切法心无分别。第八讳思,多如随自意安乐行。第九讳𫖮,用次第观,如次第禅门。用不定观,如六妙门。用圆顿观,如大止观。”
- ^ 北宋宗鉴《释门正统》:“慧多从鉴多,鉴多从就多,就多从嵩多。嵩多从神最,神最从明最。明最至师凡七世,只修小乘七方便耳。”
- ^ 《佛祖统纪》卷6:“又云:‘智者受业思师。思师从道就师,就师受法最师。’今详思师,本承文师,今又言从就师。是知诸师多同时,互相咨禀,而法门改转,后多胜前,非复可论相承也。”
- ^ 《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 ^ 觉慧法师, 试论两宋间的天台忏法
- ^ 释大睿, 天台忏法之研究, 中华佛教研究所论丛25
- ^ 天台宗以忏法为修行规范的僧制建设, 《法音》2007年05期
- ^ 劳思光《中国哲学史》卷2,页286:“天台虽宗《法华》而兼取《涅槃经》,其所以如此者,当因涅槃经义论已久,适符《法华》旨趣”
- ^ 20.0 20.1 张风雷. 五代宋初天台教籍復歸中土問題的再檢討. 江西大学学报. 2004 [2020-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 ^ 佛教人物:斌宗法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佛教数位博物馆网页。
- ^ 徐新啦:《朝鲜半岛天台宗的传承——以高丽大觉国师义天为中心》
研究书目
[编辑]- Brook Ziporyn著,吴忠伟译:《善与恶:天台佛教思想中的遍中整体论、交互主体性与价值吊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释慧岳著, 《天台教学史》(弥勒出版社,1983)
外部链接
[编辑]- (繁体中文)华梵大学天台宗网页
- (繁体中文)天台宗法脉源流初探 (上)
- (繁体中文)天台宗法脉源流初探(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繁体中文)天台宗法脉源流初探 (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繁体中文)高明讲寺与近世天台宗的法脉传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