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坂田昌一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坂田昌一
摄于1949年
出生(1911-01-18)1911年1月18日
 大日本帝国东京府东京市麹町区(现东京都千代田区
逝世1970年12月16日(1970岁—12—16)(59岁)
国籍 日本
母校京都帝国大学
知名于坂田模型
PMNS矩阵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粒子物理学
机构名古屋大学
大阪大学
京都大学
理化学研究所
博士导师汤川秀树
博士生大贯义郎
小林诚
益川敏英
其他著名学生南部阳一郎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坂田 昌一
假名さかた しょういち
平文式罗马字Sakata Shōichi

坂田昌一(1911年1月18日—1970年12月16日),日本物理学家,以强子结构理论闻名于世[1]。他所提出的“坂田模型”是强子模型的早期先驱,比夸克模型更早。此外,他还提出了PMNS矩阵,并预言了中微子震荡的存在,其在1998年由户冢洋二梶田隆章的团队证实。

坂田教授在二战后与粒子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一同争取和平使用原子能[1]

研究事业

[编辑]

坂田于1929至1933年间在东京跟随仁科芳雄学习物理,后来转到京都帝国大学跟随汤川秀树,而汤川后来成了日本的第一名诺贝尔奖得主。坂田最初于大阪理化学研究所遇见汤川,该研究所是由汤川发起的私立研究机构。坂田自1937年起就在那里与汤川研究介子,并于1939年随前往京都帝国大学就任讲师的汤川迁往京都。坂田于1942年获名古屋大学聘为教授,并在该处任职直至去世。

坂田是日本1950年代至60年代基本粒子领域的主要研究者,他在1956年提出的强子模型[2]使他蜚声国外,该模型提出强相互作用粒子是由质子中子Λ粒子所构成的,后来被称为坂田模型。例如,带正电荷的π介子在坂田模型中是由质子与反中子构成。除了电荷是整数这一点外,质子、中子和Λ粒子的性质分别与u夸克d夸克s夸克一致,这也解释了这模型的成功之处。

坂田模型最终被默里·盖尔曼乔治·茨威格所提出的夸克模型所取代,他们否决了基础构成是已知的粒子这一点,改为采用电荷为分数的未知粒子。这一点是受到了盖尔曼-西岛关系八重道的造就,因为它们提供了最正确的基础描述。但在日本,研究者直到1970年代仍使用与坂田模型平行的整数电荷夸克,并且在某些领域依然有效。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哈里·J·里普金英语Harry J. Lipkin在其1965年出版的教科书《行人群论课》中用上了坂田模型。坂田于1960年代在名古屋大学与同事们将模型扩展至能包括轻子。不久后据此开发出中微子混合矩阵,是现行理论中微子振荡的先驱[3]。而在1960年代早期就已经有证据指出第二种中微子的存在。

影响

[编辑]

在2008年因研究对称破缺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南部阳一郎小林诚益川敏英都受到了坂田的教导和影响[4]。名古屋模型启发了后来1973年的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阵,这矩阵指出了当夸克量子态在自由行进时与受弱相互作用影响时的差异。然而,物理学家一般都把为标准模型引入第三代夸克(t夸克b夸克)的荣誉给了小林和益川二人。

国际关系

[编辑]

1964年,坂田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会面。毛氏出于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对坂田模型赞许有加,并号召全中国的物理学家“学习坂田模型”。

错过诺贝尔奖[5]

[编辑]

196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单独颁给默里·盖尔曼,而未授予启发夸克模型的强子模型先驱坂田昌一。事后,评委之一的Ivar Waller曾私下对汤川秀树表示“对坂田落选感到遗憾”。

1970年9月,汤川为坂田起草诺贝尔奖推荐信,并在一封给Waller的信件中提到“坂田已身染重病”。三周后,坂田不幸病逝,遂永远与诺贝尔奖绝缘。

荣誉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Nussbaum, Louis-Frédéric. (2005). "Sakata Shōichi" in Japan Encyclopedia, p. 812,第812页,载于Google图书; n.b., Louis-Frédéric is pseudonym of Louis-Frédéric Nussbaum, see Deutsche Nationalbibliothek Authority File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05-24.
  2. ^ Sakata, Shoichi. On a Composite Model for the New Particles. Prog. Theor. Phys. 1956, 16 (6): 686–688. doi:10.1143/PTP.16.686. 
  3. ^ Ziro MAKI, Masami NAKAGAWA and Shoichi SAKATA; Remarks on the Unified Model of Elementary Particles. In 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Vol. 28, No. 5 (November 1962).
  4. ^ Asia News & Thailand News. [2015-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9). 
  5. ^ Robert Marc Friedman, The Politics of Excellence: Behind the Nobel Prize in Science. New York: Henry Holt & Company (October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