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祭典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17年12月16日) |
国家祭典是以国家元首、政府首长或国会议长为主祭的祭典或者是全国性的祭典。因此每一个国家的国家祭典类型、时间、方式都不同。而且会随着时代不同会有新增与删除国家祭典的项目。
古代
[编辑]古代中国王朝
[编辑]中国古代祭祀的礼仪称为“吉礼”,分大祀、中祀及小祀三种,划分成这三种等级制度建立于隋代初年,是依照《周礼》祭祀等级观念加以制度化的产物[1]。大祀是国家主持之祭祀中最为隆重的礼仪之一,其祭祀对象通常为天地、昊天上帝(皇天上帝)、太庙及社稷,并有乐舞表演[2]。
历代各朝对于祭祀仪节和祭祀对象所在等级的认定,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不尽相同。不过,作为王权统治象征,最具代表性的是郊祀天地(天坛)和宗庙祭祖(太庙),这两者是皇帝最优先致敬的对象,作为国家的统治者,皇帝有责任向天地和祖先报告,并祈求福佑[3]。
在七到八世纪,历史人物开始进入国家祭典。除了历代帝王成为皇帝致敬的对象,学庙敬拜孔子,武庙崇奉太公(至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改以关羽为武庙主神[4])。这三者为古代中国最早向历史人物致敬的国家典礼,其他的人物祠庙,比如昭忠祠、名宦祠和贤良祠等,其地位在这三者之下,出现时间也更迟[3]。
古代帝王不会亲自出席每一项国家祭典,而是派遣使节替他行礼。以清朝乾隆帝即位的五十周年为例,其献祭的对象包括:天、地、社稷、山川、风神、雨神、雷神、火神、云神、医神、农神、龙神、蚕神、太庙、孔子、关羽、昭忠祠、贤良祠、城隍,另外还有皇室祖先、历代帝王和前朝朱元璋陵墓。大多的祭典是派遣官员代表皇帝致祭,而他本人最常亲自行礼的祭典,除了祭天和祭祖外,就属孔庙和历代帝王庙[3]。
现代
[编辑]中华民国政府(中国大陆)
[编辑]民国政府建立后,基于共和精神,许多帝制时代的礼仪被废除,祀天之礼亦在其中。袁世凯政权因为打算恢复帝制,也逐渐恢复了许多帝制时代的礼仪[5]。其政事堂礼制馆,编订了各种礼制书籍,如:《祀天通礼》、《祭祀冠服制》、《祭祀冠服图》、《祀孔典礼》、《关岳合祀典礼》、《忠烈祠祭礼》、《相见礼》、《国乐谱》等。除《相见礼》载有与一般人民相关之礼节外,其余皆为国家祭祀之礼典。袁氏帝制失败后,礼制馆及其所编礼制,皆被新任国务总理段祺瑞废止。[6]
中华民国在大陆时期有五大国家祭典举行:黄帝、大禹、孔子、朱元璋、孙中山[来源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编辑]2004年9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官员首次主持“祭孔”大典,山东省曲阜副市长在中共中央默许下,从建政以来首次以官方形式祭孔[7]。与会的佛光人文社会学院教授龚鹏程指出官方的首次祭孔,其祭场未净场,祭礼不正供,祭场混乱,司仪穿太监服,祭品位置摆放颠倒,批评为是“平生所见最烂的一次祭孔典礼”[8][9]。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祭孔仪典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祭孔层级提升至省长,许多中共中央党、政要员及驻中大使皆来与会[7]。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中华民国政府(台湾)
[编辑]目前在台湾具代表性的是祭为国牺牲的忠烈,以忠烈祠为祭祀地点,每年分春秋两季举行。平常则有新增忠烈的入祠祭典。过往有遥祭黄陵,后来合并至春祭。祭孔(台北孔子庙)也是重要国家祭典之一。这些是常设性的国家祭典。非常设性的国家祭典具代表性的是历现任总统的国家祭典,如蒋中正、蒋经国、陈诚、严家淦等的丧礼也可以称为国家祭典。但这些都是单次性的。但规模往往比常设性国家祭典来得大与隆重。这可能与这些人的时代背景有关。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朱溢. 唐至北宋時期的大祀、中祀和小祀.
- ^ 大祀. 国家教育研究院辞书.
- ^ 3.0 3.1 3.2 廖宜方. 王權的祭典:傳統中國的帝王崇拜 (PDF).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16).
- ^ 廖淑芬. 台南市的關帝信仰 第二章 關帝崇拜的源起與傳佈.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在职进修硕士班. 2005 [2024-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6).
- ^ 张玉法. 清末民初的山東社會:宗教信仰與人物崇拜的變遷 (PDF). 1978 [2024-04-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6-19).
- ^ 中華民國禮制(袁世凱時期).
- ^ 7.0 7.1 张家麟. 當前中共宗教政策的轉化:把孔子請回來.
- ^ 龚鹏程. 祭孔謬聞.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30).
- ^ 蔡德贵. 儒學在港澳台和海外的新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