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台首邑县城隍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全台首邑县城隍庙
庙宇外观
基本信息
位置台南市北区成功路238巷52号
宗教台湾民间信仰
主神城隍敕封显祐伯
建立时间康熙五十年(1711年)
1980年1月
府城县城隍夜巡
官方名称府城县城隍夜巡
类型登录等级:民俗
登录种类:仪式、祭典、节庆
详细登录资料

全台首邑县城隍庙台湾清治时期所设之对应台湾县的官祀城隍庙,当时称为“台湾县城隍庙”,位于台南市北区。虽然其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但现在的庙宇建筑是战后1980年1月重建而成的[1][2]

沿革

[编辑]

台湾县城隍庙由台湾县知县张宏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捐俸兴建,最初位置是在东安坊的县署北边[注 1],因为未留下相关记载而无法得知当时的规模[1][4][3]。乾隆十年(1745)知县李阊权捐资修缮,并砌城隍庙前石道[4]。后来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知府方邦基、知县鲁鼎梅将庙移到了镇北坊赤崁楼右边,但隔年(1751)鲁鼎梅又移到了县署北边[1][4]。之后屡次修建[注 2],其中知县薛志亮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修建两廊,扩大了庙宇规模[1][4]。同治十三年(1874)府城设有团练总局,并将府城内外分六段,其中的北段保甲局即设于县城隍庙[4]

而在日治时期,该庙被日军占用,后改为陆军卫戍病院宿舍[1][4]。之后日军通知领回庙产,但当时的主事者对日军感到畏惧不敢前往,致庙产为台南慈惠院接用[4]。后来因附近居民踊跃捐资,于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9月用140圆向陆振芳购买今址上的民房改建成庙宇[1][2][4]。后来该庙再次重建,于昭和七年(1932年)完工[2]

二次大战后,该庙在民国五十五年(1966年)4月重修落成且举行祈安建醮法会,两年后(1968年)又增建地藏王殿[1][2][4]。之后因为庙梁腐朽,该庙于民国六十七年(1978年)9月募款重修,于六十九年(1980年)1月完工而成今貌[1][2]

庙况概述

[编辑]
正门

县城隍庙现为一进三开间建筑,门楣上书写“尔来了么”,于正殿则有对联“阳报.阴报.善报.恶报.速报.迟报.岂曰无报,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你知.我知.莫云不知”。正殿神龛供奉“显祐伯城隍尊神”,两旁从祀文武判官与七爷八爷,而正殿两边则为二十四司。而在庙宇左侧,则为地藏王殿[1][2]

此外在县城隍庙内留有过去社稷坛与山川坛祭祀时所用的“社之神”、“稷之神”、“风云雷雨之神”、“山川之神”与“城隍之神”等木质神位[1]

全台首邑县城隍庙,超过300年历史的原始神位

祭典活动

[编辑]
  • 清水祖师佛诞:农历一月六日[2]
  • 童子爷公圣诞:农历二月十二日[2]
  • 城隍圣诞:农历四月二十日[2]
  • 城隍飞升日:农历五月十三日[2]
  • 城隍夜巡:农历8月初,第二个周末。该活动原本中断20多年,于2001年9月22日重新举办[2]
  • 绕境:不定期举行。[2]

其他

[编辑]

该庙的镇殿城隍据说是县城隍庙建立之初即有的神像,其面貌据说是参照首任台湾县知县沈朝聘的样貌制作[5][4]

注释

[编辑]
  1. ^ 一说是在今台南车站成功路口附近[3]。另一说当时的庙址即后来的西华堂[4]
  2. ^ 例如乾隆卅二年(1767年)知县赵爱,五十六年知县仇赋苹有整修过[4]

参见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黄伯芸. 《台灣的城隍廟》. 台北县新店市: 远足文化. 2006年2月: 86-91. ISBN 986-7630-71-8.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凌淑菀. 《臺灣城隍信仰的建立與發展(1683-1945)》. 国立中正大学. 2003: 174页. 
  3. ^ 3.0 3.1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2001年11月: 79页. ISBN 957-30880-4-5.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台南首邑縣城隍廟.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19-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中文(台湾)). 
  5. ^ 谢奇峰. 《圖解台灣神明圖鑑》. 晨星. 2014-08-23: 122、123. ISBN 978-986-177-8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