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接入控制
外观
此条目或其章节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14年1月12日)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1月12日) |
OSI模型 |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OSI Layer 6 |
应用层的HTTP、FTP、Telnet等协议有类似的功能。传输层的TLS/SSL也有类似功能。 |
会话层(session layer) OSI Layer 5 |
应用层的HTTP、RPC、SDP、RTCP等协议有类似的功能。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OSI Layer 4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OSI Layer 3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
媒体接入控制(英语:Medium Access Control 或 Media Access Control,缩写:MAC,大陆简体也称为“介质访问控制”)子层,是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的下层部分,提供寻址及媒体存取的控制方式,使得不同装置或网络上的节点可以在多点的网络上通讯,而不会互相冲突,上述的特性在局域网或者城域网中格外重要。早期网络发展时以MAC判别个网络接口之位置,但后来互联网发展后,才有IP之制定与使用[来源请求]。若只是两台装置之间全双工的通讯,因为两台装置可以同时发送及接收资料,不会冲突,因此不需要用到MAC协议。
MAC子层作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及物理层之间沟通的介质,提供了一种寻址的方法,称为实体地址或MAC地址。MAC地址是唯一的,每张网卡的MAC地址都不一样,因此可以在一子网中发送数据包到特定的目的装置。此处的子网是指没有路由器的实体网络(例如以太网)。
MAC常用作多路访问(multiple access)协议的同义词。因为MAC提供配合特定通道存取(channel access method)需要的协议及控制机制。因此连接在同一传输媒体的几个装置可以共享其媒体。 这种的例子包括总线网、环状网、HUB网络、无线网络及半双工的链接。
以下是一些使用在有线网络的分组交换多路访问协议:
- CSMA/CD(在Ethernet及IEEE 802.3使用)
- 令牌环(Token Ring, IEEE 802.5)
- 令牌环总线(Token Bus,IEEE 802.4)
- 令牌传递(Token Passing,在FDDI使用)
以下是一些使用在无线网络的分组交换多路访问协议: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本条目部分或全部内容出自以GFDL授权发布的《自由在线电脑词典》(FOL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