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KLGPS3/沙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革命爆發

[編輯]

多瑙河公國

[編輯]

亞歷山大·伊普斯蘭提斯於1820年4月當選為友誼社領袖,並承擔了籌備起義的任務。伊普斯蘭提斯計劃巴爾幹地區的所有基督徒都發動叛變,並儘可能迫使俄國施加干預。2月22日 (儒略曆6月3日),他與追隨者一同渡過普魯特河 ,進入多瑙河公國[1] 為了鼓勵當地的羅馬尼亞人基督徒加入起義的行列,他宣佈行動「得到了某個大國(暗指俄國)的支持」。兩天後,在摩爾達維亞首都雅西聖三一修道院英語Trei Ierarhi Monastery,伊普斯蘭提斯發出公告,呼籲所有希臘人和基督徒反抗奧斯曼的統治。[1][2][3][4]米哈伊爾·蘇特佐斯英語Michael Soutzos,之後的摩爾達維亞親王和友誼社員,為伊普斯蘭提斯提供護衛。與此同時,君士坦丁堡牧首格里戈里奧五世英語Gregory V of Constantinople及宗教大會對伊普斯蘭提斯和蘇特佐斯進行了批評與斥責,並根據正教會的政策明確譴責革命。[5]

為信仰和祖國而戰!啊,希臘同胞們,時機已然成熟,歐洲人早已投身爭取權利與自由的鬥爭,邀請我們也加入這一行列……歐洲文明開化的公民們對我們祖輩給予的恩惠充滿感激,盼望着希臘的解放;而同時繼承了古往與今昔美德的我們,應當不會辜負他們的拱衛與襄助。這些熱愛自由的勇士願同我們並肩而戰……你們氣吞山河,誰可阻擋?懦弱的敵人疲敝而虛弱,將軍們久經沙場,同袍們同仇敵愾。勇敢而豁達的希臘人,團結起來!組建民族陣線與愛國軍團。古老的專制巨人必將在我們的勝利橫幅之前隕落。
伊普斯蘭提斯在雅西的宣言[6]

伊普斯蘭提斯並未直接前往布勒伊拉,而是停留在雅西處決幾名親奧斯曼的摩爾達維亞人士,這一舉動令阻止奧斯曼軍隊進入公國,從而迫使俄國接受既成事實的計劃落空。在延遲了數周后,他於4月初抵達布加勒斯特。 此時,伊普斯蘭提斯決定不再以奧爾特尼亞為根據地,依靠瓦拉幾亞輕裝步兵英語Vladimirescu's Pandurs繼續起義事業英語Wallachian uprising (1821)並協助希臘方面。當時輕裝步兵的首領是圖多爾·弗拉迪米雷斯庫,他已於3月16日(儒略曆3月28日)抵達布加勒斯特郊區。 3月28日,兩人的關係開始急劇惡化,弗拉迪米雷斯庫的首要任務是對新上任的斯卡爾拉特·卡利馬基英語Scarlat Callimachi (hospodar)親王展示自己的權威,並試圖維持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的關係。 [2]

亞歷山大·伊普斯蘭提斯渡過普魯特河佩特爾·馮·黑斯英語Peter von Hess繪(雅典貝納基博物館 )。

這時,俄國外交部長卡波季斯第亞斯奉亞歷山大一世之命向伊普斯蘭提斯致信,指責其濫用沙皇授予的權限;卡波季斯第亞斯宣佈伊普斯蘭提斯已被軍隊除名,並命令他解除武裝。伊普斯蘭提斯企圖忽略該信,但弗拉迪米雷斯庫將此視為背叛友誼社承諾之舉。雙方於營地內發生衝突,弗拉迪米雷斯庫於5月26日(儒略曆6月7日)被友誼社審判並處決。 喪失了盟友羅馬尼亞,加之奧斯曼對瓦拉幾亞領土進行干涉,使希臘流亡者的失敗成為定局,並最終導致了德勒格沙尼戰役英語Battle of Dragashani災難性的失敗及6月7日(儒略曆6月19日)聖隊英語Sacred Band (1821)的覆滅。[7]

戰爭第一年內的重要事件。

亞歷山大·伊普斯蘭提斯在其兄弟尼古拉斯及殘黨的陪同下退回至勒姆尼庫沃爾恰;在那裏他花費數天時間同奧地利當局交涉,請求越過邊界。由於擔心遭到追隨者的出賣,他謊稱奧地利已向奧斯曼宣戰。在科濟亞修道院英語Cozia Monastery內合唱感恩讚美詩英語Te Deum ,並藉口同奧地利總司令安排應對措施後,他越過了邊境。 然而,由弗朗茨二世領導的神聖同盟執行保守政策,該國拒絕為鄰國叛亂分子提供庇護。伊普斯蘭提斯被判處七年監禁。[8] 在摩爾多瓦,鬥爭在伊奧爾加基斯·奧利姆皮奧斯英語Giorgakis Olympios伊奧安尼斯·薩爾馬基斯英語Yiannis Pharmakis的領導下持續了一段時間,但到年底時,這些省份的叛亂已被奧斯曼人平息。

戰爭的爆發伴隨着整個帝國境內大規模的處決、攻擊、對教堂的破壞和對希臘人財產的掠奪。最嚴重的暴行發生在首都君士坦丁堡。在被稱為「1821年君士坦丁堡大屠殺」的慘劇中,儘管正教會牧首格里戈里奧五世公開反對起義,他仍於4月22日被蘇丹處決。這一事件在整個歐洲引起了公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希臘叛軍。[9]

伯羅奔尼撒半島

[編輯]
凱法拉斯將自由之旗立於特里波利城牆上特里波利攻城戰英語Siege of Tripolitsa佩特爾·馮·黑斯英語Peter von Hess繪。

伯羅奔尼撒以其長期以來抵抗奧斯曼的傳統,發展為抵抗運動的中心。1821年初,由於奧斯曼的摩里亞總督(Mora valisi)胡爾希德帕夏英語Hursid Pasha及其麾下大股部隊不在,情勢有利於希臘人反抗奧斯曼帝國的佔領。伯羅奔尼撒各地的首領和牧首在1月26日集聚,於沃斯提察(今愛琴市英語Aigio)舉行了重要會議。 會上,自稱是友誼社代表的親革命派牧首帕帕弗萊薩斯英語Papaflessas,與對俄國干預持保留態度並要求其做出保證的大多數民間領袖和高級神職人員,如帕特雷大主教耶爾馬諾斯英語Germanos III of Old Patras,發生了爭執。[10] 當伊普斯蘭提斯進軍多瑙河公國的消息傳來後,伯羅奔尼撒的氣氛變得愈加緊張,到3月中旬,針對穆斯林的衝突事件開始零星出現,預示着起義的來臨。 據傳言,耶爾馬諾斯大主教於1821年3月25日(儒略曆4月6日)宣佈革命,並於聖拉夫拉修道院的十字架上舉起橫幅。部分歷史學家對這一事件的真實性表示質疑。[11] 當時並沒有關於耶爾馬諾斯宣佈獨立的記載,且1821年3月25日大主教並不在聖拉夫拉修道院。該記錄最早見於法國外交官弗朗索瓦·普克維萊(François Pouqueville)於1824年所著的書中,而普克維萊的著作不乏想像的元素。[12] 英國歷史學家戴維·布魯厄(David Brewer)指出,普克維萊是一位仇英派人士,因其在書中借耶爾馬諾斯之口大肆斥責英國、同時又稱讚法國是希臘在世上真正的朋友的言論,與其說出自希臘人,毋寧說來自法國讎英派。布魯爾由此得出結論,普克維萊通過發明這一事件來指責英國。[12]

塞奧佐羅斯·科洛科特羅尼斯英語Theodoros Kolokotronis的雕像,納夫普利翁

1821年3月17日,阿雷奧波利英語Areopoli的馬尼阿泰斯人向土耳其人宣戰。同一天,佩特羅斯·馬弗羅米克薩利斯英語Petros Mavromichalis率領2000人的馬尼阿泰斯武裝力量,向麥西尼亞卡拉馬塔進發;在那裏,塞奧佐羅斯·科洛科特羅尼斯英語Theodoros Kolokotronis尼基塔拉斯英語Nikitaras帕帕弗萊薩斯英語Papaflessas將部隊聯合起來。卡拉馬塔於3月23日陷於希臘人。[13]阿哈伊亞卡拉夫里塔英語Kalavryta於3月21日被圍困;在帕特雷,衝突持續了多日,奧斯曼人對該城進行了零星的攻擊,帕納伊奧蒂斯·卡拉察斯英語Panagiotis Karatzas率領的革命者則撤回要塞內。[14]

馬赫穆德·德拉馬利帕夏英語Mahmud Dramali Pasha遠征阿爾戈斯,阿萊克桑德羅斯·伊薩亞斯繪

到3月底,希臘人已有效地控制了鄉村,而土耳其人則被限制在城堡內,包括帕特雷(4月3日由尤蘇夫帕夏率部奪回)、里奧阿克羅科林索斯莫奈姆瓦夏納夫普利翁和省首府特里波利。在這些城鎮中,許多穆斯林在起義開始時便舉家逃離。希臘人的非正規武裝力量由本土首領指揮,這些部隊對城鎮的圍攻因缺乏炮兵而未能有效實行。特里波利則因其四面環海,可得到奧斯曼帝國艦隊的補給和增員而未被圍困。五月,科洛科羅尼斯組織了對特里波利的圍攻,希軍雖兩次擊敗土耳其人,卻未能成功地摧毀受圍困者。最終,特里波利於9月23日(儒略曆10月5日)被希臘人攻陷,[15] 該城隨後被交與暴徒手中兩天。[16] 經過長時間的談判,阿克羅科林索斯的土軍於1822年1月14日投降。[17]

希臘中部

[編輯]
阿薩納西奧斯·賈科斯英語Athanasios Diakos畫像

希臘中部英語Central Greece,最先反抗的地區是福基斯(3月24日)和阿姆菲薩(3月27日)。在維奧蒂亞萊瓦賈於3月31日被阿薩納西奧斯·賈科斯英語Athanasios Diakos攻陷,兩天後底比斯也告陷落。1821年時,雅典有約10,000人,其中一半是信奉基督教的希臘人,另一半則是穆斯林,包括土耳其人、阿爾巴尼亞人和希臘穆斯林。[18]當革命開始後,絕大多數基督教徒都逃往薩拉米斯。[19] 4月中旬,革命部隊進入雅典,圍攻被逼入衛城的土耳其守軍。[19] 隨着邁索隆吉翁於5月25日起義,革命逐步蔓延至希臘中、西部的其他城市。[20] 奧斯曼在魯米利亞的指揮官是阿爾巴尼亞將軍奧梅爾·弗廖尼英語Omer Vrioni,他因在阿提卡組織名為「希臘狩獵」的行動——以五十到一百人組成騎手分隊,在曠野上追殺希臘農民,並以此為樂[18] ——而聲名狼藉。

馬克里伊亞尼斯將軍英語Yannis Makriyannis領導下的阿拉馬納戰役(左)和衛城戰役(右) 塞奧佐羅斯·若扎克斯繪(出自其希臘獨立戰爭場景)。

雖然希臘人在初期取得了成功,但很快便在同奧梅爾·弗廖尼英語Omer Vrioni軍隊的交戰中節節敗退。傑出將領賈科斯被捕後,因拒絕效忠蘇丹而被處死,使得希軍的境況雪上加霜。在加拉維亞戰役英語Battle of Gravia Inn中,希臘人在奧季塞阿斯·安茲魯措斯英語Odysseas Androutsos的領導下試圖設法牽制土耳其軍隊,並令其受到沉重打擊。當安茲魯措斯戰敗並率部成功撤退之後,奧梅爾·弗廖尼為等待增援而推遲了對伯羅奔尼撒的進軍並轉而入侵萊瓦賈。6月10日,弗廖尼佔領利維迪亞,隨即出兵雅典並解除了對衛城的包圍。為解救在瓦西里卡戰役英語Battle of Vasilika中被2000希軍重創的土軍增援部隊,弗廖尼於9月份離開阿提卡並撤退到約阿尼納。到1821年底,革命者已設法暫時控制住希臘中部。[21]

奧斯曼的反應

[編輯]
1821年4月對君士坦丁堡內的希臘民的暴行格里戈利奧五世被奧斯曼當局處決

希臘人反抗的消息激起了奧斯曼帝國的憤怒。[22] 在君士坦丁堡,儘管已發表聲明譴責革命並在佈道中宣揚了對蘇丹的順服,希臘正教會主教格里戈利奧五世五世仍於星期日復活節當天被公開絞死。[23] 即使在革命伊始的3月,最高朴特便已隨機地處決了首都各行業中傑出的希臘人,如一位擔任譯員的忠實的法納爾人、兩名退休的譯員、一些富有的銀行家和商人、三位正教會僧侶和三名被指控干擾城市供水的普通希臘人。[24]士麥那(今土耳其伊茲密爾),從安納托利亞內陸開拔前往巴爾幹鎮壓革命的土軍於1821年6月對沿途的希臘人發動了一場大屠殺,戈登寫道:「3000名匪徒侵襲了希臘居民區,他們掠奪房屋、屠殺人民;士麥那像其他被襲擊的地方一樣,所有人不論年齡或性別都不受尊重。」[25] 當地一名伊瑪目則因拒絕提供將穆斯林謀殺基督徒正當化的教令,而以「不是正直的穆斯林」為由被處死。[25]

國際上的反應

[編輯]

革命的消息傳到歐洲後,保守派領導人表示失望,聲稱將維護維也納會議所確立的的體系。但普通民眾對此熱情高漲。[26] 當主教格雷戈里五世被處決後,俄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外交部長卡波季斯第亞斯向最高朴特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奧斯曼當局停止處決正教神職人員,最高朴特拒絕後隨即與其斷絕外交關係。[27] 1821年夏,來自歐洲各地的年輕人開始聚集在法國的馬賽港,預備前往希臘參加革命。[28] 從1821年夏到1822年年底,法國人開始檢查離開馬賽支援希臘的船隻,總計有360名志願者前往希臘[29] 規模最大的分遣隊來自德意志、意大利各邦國及法國各省。[29]納夫普利翁,陣亡的親希臘主義者紀念碑上共有274個名字,其中100個來自德國,四十個來自法國和意大利,其餘的來自英國、西班牙、匈牙利、瑞典、葡萄牙和丹麥。[30]

早期行政機關

[編輯]

克里特、馬其頓和塞浦路斯的革命活動

[編輯]

克里特

[編輯]

馬其頓

[編輯]

塞浦路斯

[編輯]

海上戰事

[編輯]
  1. ^ 1.0 1.1 Clogg, A Concise History of Greece, p. 32
  2. ^ 2.0 2.1 Hitchins, The Romanians, 149–150
  3. ^ The Three Holy Hierarchs Monastery - A glimpse on its history
  4. ^ Iaşul istoric 1821 – Iaşi, Starting point of the Eteria (羅馬尼亞文)
  5. ^ Clogg, Review pp. 251–252.
    * Koliopoulos & Veremis, Greece: the Modern Sequel, pp. 143–144.
  6. ^ Clogg, The Movement for Greek Independence, p. 201
  7. ^ Clogg, A Concise History of Greece, p. 33
  8. ^ Paroulakis, p. 44.
  9. ^ Richard Clogg. A Concise History of Gree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 June 2002: 36 [4 March 2013]. ISBN 978-0-521-00479-4. 
  10. ^ Papageorgiou, "First Year of Freedom", p. 59.
  11. ^ Frazee, The Orthodox Church and Independent Greece, p. 19, who also cites (footnote 3) Germanos of Old Patras, Recollections of the Greek Revolution, 12–15.
  12. ^ 12.0 12.1 Brewer, David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London: Overlook Duckworth, 2011 page 3.
  13. ^ Kassis, Mani's History, p. 39.
    * Papageorgiou, "First Year of Freedom", p. 60.
  14. ^ Vakalopoulos, "The Great Greek Revolution", pp. 327–331
  15. ^ Kassis, Mani's History, p. 39.
    * Papageorgiou, "First Year of Freedom", p. 63–64.
  16. ^ St. Clair, That Greece Might still Be Free, p. 45.
  17. ^ Papageorgiou, "First Year of Freedom", p. 64.
  18. ^ 18.0 18.1 Brewer, David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London: Overlook Duckworth, 2011 pages 169.
  19. ^ 19.0 19.1 Brewer, David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London: Overlook Duckworth, 2011 pages 169
  20. ^ Papageorgiou, "First Year of Freedom", p. 60–62.
  21. ^ Papageorgiou, "First Year of Freedom", p. 64–66.
  22. ^ Brewer, David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London: Overlook Duckworth, 2011 pages 100-101.
  23. ^ Brewer, David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London: Overlook Duckworth, 2011 pages 105.
  24. ^ Brewer, David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London: Overlook Duckworth, 2011 pages 104.
  25. ^ 25.0 25.1 Brewer, David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London: Overlook Duckworth, 2011 page 101.
  26. ^ Brewer, David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London: Overlook Duckworth, 2011 pages 135-137.
  27. ^ Brewer, David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London: Overlook Duckworth, 2011 pages 107.
  28. ^ Brewer, David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London: Overlook Duckworth, 2011 page 137.
  29. ^ 29.0 29.1 Brewer, David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London: Overlook Duckworth, 2011 page 138.
  30. ^ Brewer, David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London: Overlook Duckworth, 2011 page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