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馬來西亞首府
本草稿目前為「馬來西亞首都及各州首府列表」的草稿。 如有任何疑問,請至討論頁發起討論。 |
這是馬來西亞首府城市的列表,包括馬來西亞的國家首都、州首府、皇城、省公署、縣署和地方政府所在地。
國家首都
[編輯]馬來西亞首都位於吉隆坡聯邦直轄區,是馬來西亞最大、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城市。[1] 吉隆坡是全國人口和經濟成長最快速的都會區,也是語言和人口族群最多元化的城市,以及許多高等教育學府的所在地。
法定及行政首都
[編輯]根據《聯邦憲法》第154條文規定,馬來西亞的法定首都為吉隆坡市(Perbandaran Kuala Lumpur),直至國會另有決議為止。[2]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國會大廈和國家皇宮的所在地,曾經也是內閣首相署和聯邦法院的所在地,後二者分別於1999年和2003年從現今國家偉人紀念館(Memorial Negarawan,位於拿督翁路)和蘇丹阿卜杜勒薩馬德大廈,遷移到規劃城市——布城的首相署和司法宮大樓,從此布城成為馬來西亞的行政中心。[3] 吉隆坡仍是馬來西亞主要的文化、商業和金融中心,與布城和納閩並為聯邦直轄區,具有一級行政區的行政區劃建制,在聯邦直轄區局(Jabatan Wilayah Persekutuan,前身是聯邦直轄區部)的管轄之下運作。
馬來亞聯合邦於1959年9月11日召開首次國會,首次國會所在地位於東姑阿都拉曼會堂(Tunku Abdul Rahman Hall,今為馬來西亞旅遊諮詢中心),這座建築物位於安邦路,建於1935年,原先是屬於華商余東旋的物業,轉售給聯邦政府以後裝修為會議廳;1963年9月16日,國會搬遷到新建成的國會大廈。[4] 國會大廈位於國會路,毗鄰國家英雄紀念碑和湖濱公園,是馬來西亞上議院與下議院的所在地。
國家皇宮是馬來西亞國家元首的居所暨辦公所在地,1957年至2011年期間位於賽布特拉路與皇宮路交匯的武吉八打靈,2011年搬遷到大使路(今端姑阿卜杜勒哈林路),原址於2013年改為皇家博物館;除此之外,國家元首在布城還有一座第二官邸,位於布城第一轄區的最高頂點,是國家元首休養的皇家別墅,稱為美拉華蒂皇宮。
馬來西亞首相辦公室和首相署部門位於布城第一轄區,面向布特拉廣場(Dataran Putra)並連向布特拉大橋,毗鄰布特拉清真寺和漫步長廊。布城司法宮位於布城第三轄區,面向布城管理局綜合大樓和布城廣場(Dataran Putrajaya),是馬來西亞終審法院的所在地,其名為聯邦法院。布城柏蘭嶺大道是這座城市的主幹道,貫通城市中心的第一至第四轄區,首相署、財政部、外交部、聯邦直轄區部、企業發展部、農業部、青年體育部、鄉村發展部、通訊部、房地部、婦女部、司法宮、布城管理局、國家稽查局、國民登記局、移民局、陸路交通局、總檢察署等政府機構,都設立在這條主幹道周邊範圍;這條主幹道從布城首相署開始起點,直穿過布特拉廣場、宏願廣場、布城廣場、人民廣場和輝煌廣場,銜接到布城國際會展中心。
英殖民地時期
[編輯]吉隆坡作為首府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80年,大不列顛駐雪蘭莪參政司威廉·道格拉斯藉由巴生戰爭介入雪蘭莪內政,令雪蘭莪蘇丹接受成為保護國,將雪蘭莪首府從巴生遷到吉隆坡,政府總部駐在布拉夫路(Bluff Road,現今武吉安曼路)。[5] 1882年,瑞天咸繼任成為雪蘭莪參政司,買下鵝嘜河與巴生河交匯處右岸的一塊沼澤地,建造全新面向閱兵廣場的政府大廈總部(即今蘇丹阿卜杜勒薩馬德大廈和獨立廣場),成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行政中心。[5] 1889年,瑞天咸兼任霹靂參政司,較後促成雪蘭莪、霹靂、彭亨和森美蘭於1895年組成馬來聯邦,瑞天咸被任命為馬來聯邦的首任總參政司,馬來聯邦首府仍然駐在吉隆坡。[5]
獨立前夕至建國時期
[編輯]二戰時期,馬來亞半島分別被大日本帝國和暹羅統治,直至1945年英國軍管重新控制馬來亞。1946年,英國殖民政府整合馬來諸邦成為馬來亞聯邦,但遭到馬來民族的反對,1948年取代為馬來亞聯合邦;馬來亞聯合邦於1957年8月31日獲得獨立,並於1963年9月16日聯合新加坡、砂拉越和北婆羅洲組成馬來西亞;較後,新加坡於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獨立成為新加坡共和國。1961年4月1日,國會正式施行《1960年聯邦首都法令》(第190號法令),將吉隆坡自治市議會[6](Majlis Perbandaran Kuala Lumpur)的管轄權,從雪蘭莪州政府劃歸給聯邦政府,並由聯邦委任吉隆坡首都總監(Pesuruhjaya Ibu Kota Kuala Lumpur,1972年2月1日改稱為吉隆坡市長)管理各項事宜。[7]
馬來西亞成立前夕,葛波德勳爵領導的婆羅洲調查團在英屬砂拉越獲得一項建議,即將大馬來西亞計劃的擬議首都設在新加坡,並命名為「Seasia」;[8] 退休聯邦首都總監約克[9](A. D. York)認為繪測師夢想建造的新城市,不符合馬來西亞的經濟能力,吉隆坡因為擁有交通中心、政治中心和經濟發展中心等各項條件,應該保留作為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的所在地;[10] 他在1962年4月退休時,期許吉隆坡成為「東南亞最跟進現代化的城市」(the most up-to-date city in Southeast Asia),倡議將吉隆坡打造成為「花園城市」。[11][12]
吉隆坡從1880年成為首府城市,至今已有144年歷史,歷經雪蘭莪、馬來聯邦、馬來亞聯邦、馬來亞聯合邦和馬來西亞的首府,直至1974年為止都兼任州和聯邦首府的所在地。[5] 1969年舉行全國大選,東姑阿都拉曼領導的聯盟(國陣前身)雖然保住聯邦的執政權,但失去國會2⁄3的絕對優勢,並在雪蘭莪州議會失去多數席位,反對黨支持者在吉隆坡遊行慶祝,引起巫統激進黨員的不滿,因此爆發五一三事件。[13] 新任首相阿都拉薩意識到吉隆坡如果繼續兼任州和聯邦首府,當雪蘭莪州政府和聯邦政府被不同政黨管理,可能會再次發生政治衝突;於是,聯邦政府提出一項解決方案,將吉隆坡割讓給聯邦政府統治。
1974年2月1日,雪蘭莪蘇丹沙拉胡丁·阿卜杜勒-阿齊茲沙與最高元首端姑阿卜杜勒哈林簽署《吉隆坡聯邦直轄區協定》,從此吉隆坡被劃為聯邦直轄區,雪蘭莪州首府搬遷到莎亞南;[5] 同時,雪蘭莪州政府部門全部從吉隆坡政府總部遷到莎亞南,聯邦政府部門也遷出到其它地點,原政府總部改名為「蘇丹阿卜杜勒薩馬德大廈」,並從1978年開始成為高等法院、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後來改稱「聯邦法院」)的所在地。[14]
首都迅速發展及遷移行政中心
[編輯]1980至1990年代,吉隆坡邁入現代化的迅速發展時期,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提出多項大型發展與都市轉型計劃,積極推動官聯企業私營化,刺激馬來西亞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15] 同時,吉隆坡市區的一些公有土地與財產被贈予官聯企業(GLCs),做為推動經濟發展的資本,許多具有歷史性的建築物與開放設施被拆除,重新建設辦公樓、購物中心等商業建築,逐漸改變吉隆坡的城市面貌。[16]
1990年代初期,吉隆坡因為人口迅速增加及土地有限,城市建築密集及高樓化壓迫原有的地理空間,面臨着過度擁擠的城市問題,馬哈迪開始規劃建立新的行政區,取代吉隆坡成為聯邦政府的所在地。1995年7月30日和2000年11月7日,雪蘭莪蘇丹沙拉胡丁·阿卜杜勒-阿齊茲沙分別簽署兩項協定,將雪邦縣的一塊土地割讓給聯邦政府,之後被規劃命名為「布特拉再也」,1999年6月4日正式成為聯邦行政中心(Pusat Pentadbiran Persekutuan)的所在地。[17] 截至目前為止,大多數的聯邦政府部門均已遷至規劃城市,少數駐留在吉隆坡的聯邦政府部門和機構包括:國際貿易與工業部、國防部和公共工程部,以及國家銀行、皇家警察總部和馬來亞鐵道公司;此外,馬來西亞國會、國家元首和多數外國大使館與代表團,仍然繼續駐留在吉隆坡。[18]
原先的首相署綜合大樓位於拿督翁路,1999年首相署部門遷出以後,這棟建築物被轉移給國家檔案館,舊首相辦公室及內閣會議廳被保留下來,較後整座建築被修建為國家偉人紀念館,展示1957年至1963年建國時期的其中7位政治家的貢獻,即:敦依斯邁·阿都拉曼、敦陳禎祿、敦善班丹、敦林蒼祐、敦穆斯塔法·哈倫、敦法·史蒂芬和敦朱加·巴里恩。[19]
與此同時,吉隆坡為發展核心落成武吉免登、城中城、多媒體超級走廊、輕快鐵、吉隆坡塔、武吉加里爾國家體育場、吉隆坡國際機場、國油雙峰塔、雪邦國際賽道、國際伊斯蘭金融中心、巴生谷捷運、吉隆坡單軌列車、敦拉扎克國際貿易中心、默迪卡118等大型建設項目。
吉隆坡中央商務區及黃金三角地帶
[編輯]首都吉隆坡遷出行政中心以後,仍然肩負商業和金融中心的使命,隨着投入大量的資源、工商業發展的需求等因素,許多舊建築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例如:富都車站旁的蓮藕塘及華人體育會足球場,被售予財團並建設人民廣場;馬來亞鐵道局舊火車站倉庫群及吉隆坡中央市場被贈予城市發展機構,做為大地宏圖發展項目;雪蘭莪賽馬會被令搬遷,原址建設為國油雙峰塔;半山芭監獄被拆除,開發為武吉免登城中城,以及許多開放的休閒設施,被改建為購物商場。[16]
武吉免登在19世紀末仍是分佈果園與茶園的荊棘之地,1930—70年代建立遊藝園並林立娛樂場所,1977年落成金河廣場成為80至90年代全馬最年輕時髦的聚集中心,2000年代末開始以國油雙峰塔(KLCC)、吉隆坡塔(KL Tower)和柏威年廣場(Pavilion KL)連成「金三角」,成為集中商場、酒店及商務大樓的武吉免登-城中城商圈;隨着啟動大吉隆坡計劃,「新金三角」被重新定義為國油雙峰塔、敦拉扎克國際貿易中心(TRX)和默迪卡118(Merdeka 118),由燕美路、蘇丹依斯邁路和武吉免登路交匯而成,被譽為吉隆坡最繁華的黃金地段[20]。
吉隆坡的土地面積從1895年的0.65平方公里(0.25平方英里),擴張到現在的243平方公里(94平方英里)[21],大約1950年代居民往南遷移到蕉賴、陳秀蓮、沙叻秀、竹山坳(今甘榜馬來西亞)、椰園(今大城堡)、新街場埠、沙登埠(今史里肯邦安)等新街場社區;隨着城市面貌的改變,商業中心順應時代潮流,從上世紀的舊街場(Old City Centre)轉移到吉隆坡城中城(Kuala Lumpur City Centre,1990年代開發的項目)。
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之都
[編輯]首都吉隆坡匯聚來自各州的子民,並且受到伊斯蘭、英國殖民地和本土不同族群的影響,體現多元文化交融的特點,成為文化、藝術和教育的交流中心。馬來西亞建國時期有七項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即:國會大廈(象徵議會民主的信念)、國家回教堂(象徵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國教)、馬來亞大學(象徵完好的學術教育)、默迪卡體育場和國家體育館(象徵體育鍛煉有益健康並促進友誼)、國家紀念碑(象徵保衛國家的決心並紀念犧牲的戰士)、國家語文出版局(象徵馬來語是馬來西亞國語)和國家博物館(象徵復興本地傳統藝術的國家文化政策)。[22]
吉隆坡舊街場及其周圍區域,保留着殖民時代的街道與建築物,承載老吉隆坡的歷史和記憶。占美回教堂位於爪哇街(Java Street,今敦霹靂路),原址是建於1800年代的爪哇風格清真寺,1882年被一場大火燒毀後,該地重建一座莫臥兒風格清真寺;蘇丹阿卜杜勒薩馬德大廈融合摩爾、莫臥兒和英國古典鐘樓的建築風格,曾經是英殖民政府的總部大樓;前吉隆坡火車總站(Old KL Railway Station)建於1910年,以取代建於1886年的舊火車站,同樣也是莫臥兒風格建築物;鄰近還有仿都鐸風格的皇家雪蘭莪俱樂部、印度撒拉遜復興風格的國家紡織品博物館、英國哥特風格的聖公會聖馬利亞座堂、新哥德風格的天主教玫瑰堂、新文藝復興風格的紀念圖書館、混合多種風格的舊渣打銀行大廈等殖民建築物。
老巴剎(Old Market,今舊市場廣場)位於兩河交匯處的左岸,是中央市場建成以前的貿易市場,其所在道路名為市場街(Market Street,今巴剎口或馬吉街),是休閒及傳統商業中心;1888年在羅爺街(Rodger Street,今漢卡斯杜麗路)建立的中央市場,1980年代隨着都市轉型計劃改建為中央藝術坊,成為集合文化藝術及手工藝品的一站式中心;茨廠街和十五碑是早期吉隆坡華人與印度人的集中區域,因旅遊推廣成為熱門景點;諧街(High Street,今敦李孝式路)穿過吉隆坡市區,及其周圍的縱橫老街,也是早期吉隆坡商業發展的重要大道;甘榜峇魯是馬來人傳統的保留地,以及毗鄰的東姑阿都拉曼、美丹端姑、秋傑、金馬律、半山芭等區域是新舊建築交錯的社區。
吉隆坡市中心以東建設有默迪卡體育場、國家體育館和精武體育會;以西是吉隆坡湖濱公園,坐落國家回教堂、國家天文館、國家紀念碑、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等幾座現代建築物;以北是蒂蒂旺沙湖濱公園,坐落國家劇院和國家視覺藝術畫廊。吉隆坡區域內屹立着各種不同宗教的建築物,除了伊斯蘭教的清真寺、華人佛道教和泰米爾人印度教的寺廟,還有錫克教寺廟、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堂等宗教場所,彰顯多元文化的信仰。吉隆坡及其周邊地區有多所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擁有多元教育的學習環境,同時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為2020年度的「世界圖書之都」。
州首府
[編輯]馬來西亞各州都有獨立的州首府,作為州政府的所在地,政黨在州選舉中獲勝後組建行政議會(MMKN,馬來西亞半島)或內閣(Kabinet Negeri,沙巴和砂拉越),負責各個州屬的行政管理。根據《聯邦憲法》第71條文規定,每個州的州憲法都獲得聯邦憲法保障,擁有獨立的立法議會(DUN),為該州的全部或任何地區制定法律。馬來西亞的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納閩和布城,由馬來西亞首相署下屬的聯邦直轄區局管理。[23]
馬來西亞十三州除馬六甲、檳城、沙巴和砂拉越之外,均為實行君主立憲制,四個非君主制州屬由州元首擔任元首,其餘九個君主制州屬由馬來統治者擔任元首,聯邦直轄區由最高元首擔任元首。同時,九個君主制州屬都有一座皇城,作為君主居住宮殿的所在城市,這座皇城可能不同於州政府的所在地,最高元首則居住在聯邦首都——吉隆坡。
各州首府
[編輯]州屬 | 首府 | 行政中心 | 皇城 | 舊都 |
---|---|---|---|---|
柔佛州 | 新山 | 依斯干達城 | 香妃城(麻坡縣) | 舊柔佛(哥打丁宜縣) |
吉打州 | 亞羅士打 | 亞羅士打 | 安南武吉(哥打士打縣) | 布央谷 |
吉蘭丹州 | 哥打峇魯 | 哥打峇魯 | 古邦閣亮(哥打峇魯縣) | 舊哥打 |
馬六甲州 | 馬六甲市 | 漢都亞再也 | — | |
森美蘭州 | 芙蓉 | 芙蓉 | 神安池(瓜拉庇勞縣) | |
彭亨州 | 關丹 | 關丹 | 北根 | 北根(1889年—1898年)、瓜拉立卑(1898年—1953年) |
霹靂州 | 怡保 | 怡保 | 瓜拉江沙 | 安順(1528年—1877年)、太平(1875年—1937年) |
玻璃市州 | 加央 | 加央 | 亞婁 | |
檳城州 | 喬治市 | 喬治市 | — | |
沙巴州 | 亞庇 | 直落里卡士 | — | 古達(1881年—1884年)、山打根(1884年—1945年) |
砂拉越州 | 古晉 | 柏特拉再也 | — | |
雪蘭莪州 | 莎亞南 | 莎亞南 | 巴生 | 瓜拉雪蘭莪(1743年—1827年)、蚶山(1827年—1875年)、巴生(1875年—1880年及1974年—1978年)、吉隆坡(1880年—1974年) |
登嘉樓州 | 瓜拉登嘉樓 | 瓜拉登嘉樓 | 瓜拉登嘉樓 | |
聯邦直轄區 | 吉隆坡 | 布城 | — |
柔佛州首府
[編輯]吉打州首府
[編輯]吉蘭丹州首府
[編輯]馬六甲州首府
[編輯]森美蘭州首府
[編輯]彭亨州首府
[編輯]霹靂州首府
[編輯]玻璃市州首府
[編輯]檳城州首府
[編輯]沙巴州首府
[編輯]砂拉越州首府
[編輯]雪蘭莪州首府
[編輯]登嘉樓州首府
[編輯]建制日期
[編輯]省府
[編輯]省是馬來西亞婆羅洲沙巴和砂拉越的次級行政區劃,省之下劃分為若干縣和副縣。
沙巴省份不設行政機構,省內各縣設立縣公署(Pejabat Daerah),縣公署長官為縣長(Pegawai Daerah)或副縣長(Penolong Pegawai Daerah),負責管理縣內行政、資源、財產、財務和預算,落實執行土地管理及開發等事務。
砂拉越省份的行政機構為省公署(Pejabat Residen),省公署長官為省長(Residen),負責監管省內各縣的建設發展,並做出規劃與協調;省內各縣設立縣公署,縣公署長官為縣長或副縣長,負責管理縣內行政、資源、財產、財務和預算,落實執行土地管理及開發等事務。
沙巴
[編輯]省份 | 縣 | 副縣 | 縣治 |
---|---|---|---|
西海岸省 | 亞庇縣 ★ | 亞庇縣 ★ | 亞庇 ★ |
吧巴縣 | 吧巴縣 | 吧巴 | |
古打毛律縣 | 古打毛律縣 | 古打毛律 | |
斗亞蘭縣 | 斗亞蘭縣 | 斗亞蘭 | |
擔波羅里副縣 | 擔波羅里 | ||
九魯副縣 | 九魯 | ||
蘭瑙縣 | 蘭瑙縣 | 蘭瑙 | |
兵南邦縣 | 兵南邦縣 | 東貢岸 | |
必打丹縣 | 必打丹縣 | 必打丹 | |
古達省 | 古達縣 ☆ | 古達縣 ☆ | 古達 ☆ |
邦耳島副縣 | 邦耳島 | ||
馬東貢副縣 | 馬東貢 | ||
哥打馬魯都縣 | 哥打馬魯都縣 | 哥打馬魯都 | |
必達士縣 | 必達士縣 | 必達士 | |
山打根省 | 山打根縣 ☆ | 山打根縣 ☆ | 山打根 ☆ |
比魯蘭縣 | 比魯蘭縣 | 比魯蘭 | |
拜丹副縣 | 拜丹 | ||
京那巴當岸縣 | 京那巴當岸縣 | 哥打京那巴當岸 | |
東革縣 | 東革縣 | 東革(特魯必) | |
特魯必縣 | 特魯必縣 | 特魯必 | |
斗湖省 | 斗湖縣 ☆ | 斗湖縣 ☆ | 斗湖 ☆ |
拿篤縣 ☆ | 拿篤縣 ☆ | 拿篤 ☆ | |
東姑副縣 | 東姑 | ||
仙本那縣 | 仙本那縣 | 仙本那 | |
古納縣 | 古納縣 | 古納 | |
加拉巴干縣 | 加拉巴干縣 | 加拉巴干 | |
內陸省 | 根地咬縣 ☆ | 根地咬縣 ☆ | 根地咬 ☆ |
蘇克副縣 | 蘇克 | ||
擔布南縣 | 擔布南縣 | 擔布南 | |
納巴灣縣 | 納巴灣縣 | 納巴灣 | |
巴加隆岸副縣 | 巴加隆岸 | ||
丹南縣 | 丹南縣 | 丹南 | |
金馬旺副縣 | 金馬旺 | ||
保佛縣 | 保佛縣 | 保佛 | |
瓜拉班尤縣 | 瓜拉班尤縣 | 瓜拉班尤 | |
孟奴卜副縣 | 孟奴卜 | ||
實必丹縣 | 實必丹縣 | 實必丹 | |
王麻骨縣 | 王麻骨縣 | 王麻骨 | |
參考資料:沙巴州政府 |
砂拉越
[編輯]省份 | 省會 | 縣 | 副縣 | 縣治 | |
---|---|---|---|---|---|
1D | 古晉省 (I) | 古晉 | 古晉縣(附郭) | 古晉縣 | 古晉 |
巴達旺副縣 | 巴尤(新生村) | ||||
石隆門縣 | 石隆門縣 | 石隆門 | |||
倫樂縣 | 倫樂縣 | 倫樂 | |||
三馬丹副縣 | 三馬丹 | ||||
三馬拉漢省 (VIII) | 哥打三馬拉漢 | 三馬拉漢縣(附郭) | 三馬拉漢縣 | 哥打三馬拉漢 | |
雅沙再也縣 | 雅沙再也縣 | 雅沙再也 | |||
沙東再也副縣 | 沙東再也 | ||||
實文然縣 | 實文然縣 | 實文然 | |||
詩巫遙縣 | 詩巫遙縣 | 詩巫遙 | |||
日廊縣 | 日廊縣 | 日廊(實文然) | |||
西連省 (XII) | 西連 | 西連縣(附郭) | 西連縣 | 西連 | |
巴萊林吟副縣 | — | ||||
打必祿縣 | 打必祿縣 | 打必祿 | |||
新生村縣 | 新生村縣 | 新生村 | |||
2D | 斯里阿曼省 (II) | 斯里阿曼 | 斯里阿曼縣(附郭) | 斯里阿曼縣 | 斯里阿曼 |
魯勃安都縣 | 魯勃安都縣 | 魯勃安都 | |||
英吉利里副縣 | 英吉利里 | ||||
板督縣 | 板督縣 | 板督 | |||
龍芽縣 | 龍芽縣 | 龍芽 | |||
木中省 (XI) | 木中 | 木中縣(附郭) | 木中縣 | 木中 | |
實巴荷副縣 | 實巴荷 | ||||
寧木副縣 | 寧木 | ||||
砂拉卓縣 | 砂拉卓縣 | 砂拉卓 | |||
南嘉布都副縣 | 南嘉布都(砂拉卓) | ||||
浮剎縣 | 浮剎縣 | 浮剎 | |||
裕南副縣 | 裕南 | ||||
甲望縣 | 甲望縣 | 甲望 | |||
荷萬副縣 | 荷萬 | ||||
3D | 詩巫省 (III) | 詩巫 | 詩巫縣(附郭) | 詩巫縣 | 詩巫 |
加拿逸縣 | 加拿逸縣 | 加拿逸 | |||
實蘭溝縣 | 實蘭溝縣 | 實蘭溝 | |||
泗里街省 (VI) | 泗里街 | 泗里街縣(附郭) | 泗里街縣 | 泗里街 | |
馬拉端縣 | 馬拉端縣 | 民丹莪 | |||
蘆樓縣 | 蘆樓縣 | 蘆樓 | |||
巴干縣 | 巴干縣 | 巴干 | |||
加帛省 (VII) | 加帛 | 加帛縣(附郭) | 加帛縣 | 加帛 | |
南嘉摩利副縣 | 南嘉摩利(加帛) | ||||
桑坡縣 | 桑坡縣 | 桑坡 | |||
布拉甲縣 | 布拉甲縣 | 布拉甲 | |||
阿剎副縣 | 雙溪阿剎(布拉甲) | ||||
武吉瑪邦縣 | 武吉瑪邦縣 | 杜諾(加帛) | |||
沐膠省 (X) | 沐膠 | 沐膠縣(附郭) | 沐膠縣 | 沐膠 | |
萬年煙副縣 | 萬年煙 | ||||
拉叻縣 | 拉叻縣 | 拉叻 | |||
烏也副縣 | 烏也 | ||||
瑪都縣 | 瑪都縣 | 瑪都 | |||
依干副縣 | 依干 | ||||
達佬縣 | 達佬縣 | 達佬 | |||
丹絨瑪尼縣 | 丹絨瑪尼縣 | 柏拉威 | |||
4D | 美里省 (IV) | 美里 | 美里縣(附郭) | 美里縣 | 美里 |
峇里奧副縣 | — | ||||
馬魯帝縣 | 馬魯帝縣 | 馬魯帝(峇南) | |||
姆祿副縣 | — | ||||
蘇必士縣 | 蘇必士縣 | 柏戈奴 | |||
尼亞副縣 | 尼亞-蘇艾 | ||||
柏魯魯縣 | 柏魯魯縣 | 巴貢 | |||
丁查副縣 | — | ||||
德朗烏山縣 | 德朗烏山縣 | 弄拉瑪 | |||
弄貝典副縣 | — | ||||
民都魯省 (IX) | 民都魯 | 民都魯縣(附郭) | 民都魯縣 | 民都魯 | |
達島縣 | 達島縣 | 達島 | |||
實包勿縣 | 實包勿縣 | 實包勿 | |||
5D | 林夢省 (V) | 林夢 | 林夢縣(附郭) | 林夢縣 | 林夢 |
南嘉門達米副縣 | — | ||||
老越縣 | 老越縣 | 老越 | |||
大老山副縣 | — | ||||
順叻副縣 | 順叻 | ||||
參考資料:砂拉越州政府 |
縣府
[編輯]縣是馬來西亞半島各州的次級行政區劃,縣之下劃分為若干巫金和甘榜。
地方政府
[編輯]地方政府(PBT)是馬來西亞的基層政體,負責特定區域的城市與社區規劃、景觀開發、制定地方政府細則、徵收地方稅、發放營業執照、固體廢物處理等公共事務。
州屬 | 地方政府 | 總部 |
---|---|---|
柔佛 | 新山市政廳 | 武吉申絨(新山) |
依斯干達公主城市政廳 | 美迪尼依斯干達(依斯干達公主城) | |
巴西古當市政廳 | 巴西古當 | |
峇株巴轄市議會 | 峇株巴轄 | |
居鑾市議會 | 居鑾 | |
古來市議會 | 古來 | |
麻坡市議會 | 麻坡 | |
笨珍市議會 | 笨珍 | |
昔加末市議會 | 昔加末 | |
邊佳蘭市議會 | 本那哇鎮 | |
哥打丁宜縣議會 | 哥打丁宜 | |
拉美士縣議會 | 拉美士 | |
豐盛港縣議會 | 豐盛港 | |
新邦令金縣議會 | 新邦令金 | |
東甲縣議會 | 東甲 | |
永平縣議會 | 永平 | |
吉打 | 亞羅士打市政廳 | 亞羅士打市(亞羅士打) |
居林市議會 | 太子城(居林) | |
雙溪大年市議會 | 雙溪大年 | |
浮羅交怡旅遊城市議會 | 瓜鎮(浮羅交怡) | |
古邦巴素市議會 | 日得拉 | |
華玲縣議會 | 甘榜拉哈(華玲) | |
萬拉峇魯縣議會 | 西嶺 | |
巴東得臘縣議會 | 瓜拉尼浪 | |
本同縣議會 | 本同 | |
錫縣議會 | 錫埠 | |
鉛縣議會 | 鉛埠 | |
居林高科技工業園地方政府 | 居林高科技園區(居林) | |
吉蘭丹 | 哥打峇魯伊斯蘭城市議會 | 哥打峇魯 |
萬捷伊斯蘭旅遊城縣議會 | 萬捷 | |
話望生縣議會 | 話望生 | |
格底里縣議會 | 格底里 | |
達蓬縣議會 | 達蓬 | |
瓜拉吉賴縣議會 | 瓜拉吉賴 | |
馬樟縣議會 | 馬樟 | |
巴西馬縣議會 | 巴西馬新鎮(巴西馬) | |
巴西富地縣議會 | 巴西富地 | |
丹那美拉縣議會 | 丹那美拉 | |
道北縣議會 | 道北 | |
日里縣議會 | 日里 | |
馬六甲 | 馬六甲歷史城市政廳 | 漢都亞再也(馬六甲市) |
亞羅牙也市議會 | 亞羅牙也 | |
野新市議會 | 野新 | |
漢都亞再也市議會 | 漢都亞再也(愛極樂) | |
森美蘭 | 芙蓉市政廳 | 芙蓉市 |
波德申市議會 | 波德申 | |
仁保市議會 | 斯里仁保鎮 | |
日叻務縣議會 | 瓜拉格拉旺 | |
瓜拉庇勞縣議會 | 瓜拉庇勞 | |
林茂縣議會 | 林茂 | |
淡邊縣議會 | 淡邊 | |
彭亨 | 關丹市政廳 | 丹那布爹(關丹) |
淡馬魯市議會 | 淡馬魯 | |
文冬市議會 | 文冬 | |
北根市議會 | 北根 | |
金馬侖高原縣議會 | 丹那拉打(金馬侖高原) | |
而連突縣議會 | 而連突 | |
立卑縣議會 | 瓜拉立卑 | |
馬蘭縣議會 | 馬蘭 | |
勞勿縣議會 | 勞勿 | |
雲冰縣議會 | 瓜拉雲冰 | |
百樂縣議會 | 百樂鎮(直涼) | |
刁曼島發展局 | 丹絨格慕(瓜拉雲冰) | |
檳城 | 檳島市政廳 | 光大(喬治市) |
威省市政廳 | 柏達新鎮(大山腳) | |
霹靂 | 怡保市政廳 | 怡保吉靈當(怡保) |
曼絨市議會 | 斯里曼絨 | |
江沙市議會 | 瓜拉江沙 | |
太平市議會 | 太平 | |
安順市議會 | 安順 | |
金寶縣議會 | 金寶 | |
宜力縣議會 | 宜力 | |
吉輦縣議會 | 巴里文打 | |
華都牙也縣議會 | 華都牙也 | |
玲瓏縣議會 | 玲瓏 | |
高烏縣議會 | 高烏 | |
中霹靂縣議會 | 斯里依斯干達 | |
司南馬縣議會 | 司南馬 | |
丹絨馬林縣議會 | 丹絨馬林 | |
打巴縣議會 | 打巴 | |
玻璃市 | 加央市議會 | 加央 |
雪蘭莪 | 莎亞南市政廳 | 莎亞南 |
八打靈再也市政廳 | 八打靈再也 | |
巴生皇城市政廳 | 巴生 | |
梳邦再也市政廳 | 首邦市USJ5 | |
安邦再也市議會 | 班登英達(吉隆坡) | |
加影市議會 | 加影 | |
士拉央市議會 | 士拉央新鎮(峇都喼) | |
雪邦市議會 | 賽城 | |
烏魯雪蘭莪市議會 | 新古毛 | |
瓜拉冷岳市議會 | 萬津 | |
瓜拉雪蘭莪市議會 | 瓜拉雪蘭莪 | |
沙白安南縣議會 | 大港 | |
登嘉樓 | 瓜拉登嘉樓市政廳 | 瓜拉登嘉樓 |
甘馬挽市議會 | 甘馬挽 | |
龍運市議會 | 瓜拉龍運 | |
勿述縣議會 | 勿述 | |
烏魯登嘉樓縣議會 | 烏魯登嘉樓 | |
馬江縣議會 | 馬江 | |
士兆縣議會 | 士兆 | |
沙巴 | 亞庇市政局 | 亞庇 |
山打根市議會 | 山打根 | |
斗湖市議會 | 斗湖 | |
保佛縣議會 | 保佛 | |
比魯蘭縣議會 | 比魯蘭 | |
根地咬縣議會 | 根地咬 | |
京那巴當岸縣議會 | 京那巴當岸 | |
古打毛律縣議會 | 古打毛律 | |
哥打馬魯都縣議會 | 哥打馬魯都 | |
瓜拉班尤縣議會 | 瓜拉班尤 | |
古納縣議會 | 古納 | |
拿篤縣議會 | 拿篤 | |
納巴灣縣議會 | 納巴灣(冰廂岸) | |
吧巴縣議會 | 吧巴 | |
兵南邦縣議會 | 兵南邦 | |
蘭瑙縣議會 | 蘭瑙 | |
仙本那縣議會 | 仙本那 | |
實必丹縣議會 | 實必丹 | |
擔布南縣議會 | 擔布南 | |
丹南縣議會 | 丹南 | |
斗亞蘭縣議會 | 斗亞蘭 | |
古達市政管理局 | 古達 | |
必達士縣議會 | 必達士 | |
必打丹縣議會 | 必打丹 | |
東革縣議會 | 東革 | |
特魯必縣議會 | 特魯必(比魯蘭) | |
砂拉越 | 古晉北市市政局 | 柏特拉再也(古晉) |
古晉南市市政廳 | 古晉 | |
美里市政廳 | 美里 | |
巴達旺市議會 | 巴達旺十哩(古晉) | |
詩巫市議會 | 詩巫 | |
哥打三馬拉漢市議會 | 哥打三馬拉漢 | |
民都魯發展局(市政管理) | 民都魯 | |
石隆門縣議會 | 石隆門(古晉) | |
木中縣議會 | 木中 | |
達叻沐膠縣議會 | 沐膠 | |
加拿逸縣議會 | 加拿逸 | |
加帛縣議會 | 加帛 | |
老越縣議會 | 老越 | |
詩巫鄉區縣議會 | 詩巫 | |
魯勃安都縣議會 | 英吉利里(斯里阿曼) | |
馬拉端如樓縣議會 | 民丹莪 | |
倫樂縣議會 | 倫樂 | |
馬魯帝縣議會 | 峇南 | |
瑪都達佬縣議會 | 瑪都 | |
砂拉卓縣議會 | 砂拉卓 | |
泗里街縣議會 | 泗里街 | |
西連縣議會 | 西連 | |
實文然縣議會 | 實文然 | |
斯里阿曼縣議會 | 斯里阿曼 | |
蘇必士縣議會 | 柏戈奴 | |
林夢縣議會 | 林夢 | |
日廊縣議會 | — | |
聯邦直轄區 | 吉隆坡市政局 | 吉隆坡市區 |
納閩管理局 | 維多利亞 | |
布城管理局 | 第三轄區 |
另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Malaysia: largest cities and towns and statistics of their population. [2013-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6).
- ^ 《1960年联邦首都法令》(第190号法令) (PDF). 馬來西亞聯邦法令 – Laws of Malaysia (馬來西亞總檢察署) (馬來語).
- ^ Malaysia Putrajaya City. Global Covenant of Mayors. GCoM Southeast Asia Secretariat. 2022-04-08 (英語).
- ^ Parliament Building - The Past. 馬來西亞國會 (英語).
- ^ 5.0 5.1 5.2 5.3 5.4 Sejarah Negeri Selangor, Portal Kerajaan Negeri Selangor, [2021-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6) (馬來語)
- ^ 行將解散的隆自治市議會. 南洋商報. 1960-11-17: 9 –透過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
- ^ Sejarah Kuala Lumpur Tahun 1961 – 1972. Dewan Bandaraya Kuala Lumpur (馬來語).
- ^ 砂朥越商甲酋長建議 大馬來西亞政府 新加坡應是首都. 南洋商報. 1962-04-05: 5 –透過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
- ^ 首都總監約克卸職. 南洋商報. 1962-04-06: 10 –透過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
- ^ 前首都總監認爲 馬來西亞首都應設於吉隆坡 並列舉隆具有三優點. 南洋商報. 1962-04-09: 9 –透過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
- ^ S-E Asia's Best City-In Plans for K. L.. The Straits Budget. 1962-04-11: 8 –透過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 (英語).
- ^ O'Neill, Jesse. A Garden City in Southeast Asia. Making and Unmaking the Environment: Design History Society Annual Conference 2017 (Norway: University of Oslo). 2017 –透過GSA RADAR (英語).
- ^ 柯嘉遜 (著); 楊培根 (譯). 513解密文件:1969年大马种族暴乱. 第3章:關於暴亂事件的公共檔案 (Petaling Jaya: Suaram Komunikasi). 2007. ISBN 978-983-41367-8-9.
- ^ Sultan Abdul Samad Building. Pusat Pengajian Seni,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2016-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1) (英語).
- ^ 马哈迪接受《时代杂志》专访 坚称推动大型计划有利国家. 2006-11-02.
- ^ 16.0 16.1 張集強. 后默迪卡的国家记忆流失. 當今大馬. 2017-09-03.
- ^ 144) Penyerahan Putrajaya. Mesyuarat Kedua Penggal Pertama Dewan Negeri Selangor Tahun 2008. Dewan Negeri Selangor. [2024-04-11] (馬來語).
- ^ Kaur, Dashveenjit. The journey of Putrajaya — Malaysia’s jewel capital city. The Malaysian Reserve. 2019-01-31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4) (英語).
- ^ Memorial Negarawan. 馬來西亞國家檔案館 (馬來語).
- ^ 武吉免登特辑 “金三角”可以这样玩. 星洲日報·大都會. 2023-06-30 –透過星洲網.
- ^ Reassessment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Regulations in Asian Cities. UN-HABITAT. 1999: 35. ISBN 92-1-131419-4 (英語).
- ^ 學生大集會昨在風雨中舉行 元首親臨致詞. 南洋商報. 1963-09-17: 10 –透過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
- ^ Ibrahim, Mohd. Kementerian Wilayah Persekutuan kini Jabatan Wilayah Persekutuan. 每日新聞. 2022-12-22 (馬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