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05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5年
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日期與地點
2005年4月18日 - 2005年4月19日
梵蒂岡宗座宮西斯汀小堂
樞機團主要人員
樞機團團長若瑟·拉辛格樞機
樞機團副團長安傑洛·索達諾樞機
總務樞機愛德華·馬丁內斯-索馬洛樞機
首席司鐸金壽煥樞機
首席助祭豪爾赫·梅迪納·埃斯特維斯樞機
秘書方濟各·蒙泰里西總主教
選舉情況
選情4月18日 18:05:第一次黑煙
(第一次投票失敗)[1]
4月19日 10:00:第二次黑煙
(第二輪及第三輪投票失敗)[1]
4月19日 17:49:白煙
(第四輪投票成功)
當選者
若瑟·拉辛格樞機
(取名號為本篤十六世

2005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2005年4月2日去世後,天主教會為了選出新教宗而舉行的教宗選舉秘密會議。依據天主教法典,選舉必須在前任教宗死後15天至20天內舉行(4月17日-4月22日)。全世界符合被提名為教宗的樞機,在2005年4月18日開始在梵蒂岡西斯汀小堂舉行教宗選舉秘密會議。經過4輪的投票失敗後,於4月19日17時49分,西斯汀小堂的煙囪冒出白煙,代表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18時04分,聖伯多祿大殿響起鐘聲,正式確認新教宗已被選出。新教宗的姓名及名號在18時41分由樞機團首席助祭,智利籍的豪爾赫·阿圖羅·阿古斯汀·梅迪納·埃斯特維斯樞機在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陽台宣佈,新教宗為樞機團團長德國籍的若瑟·拉辛格樞機,並取名號「本篤十六世」。18時48分,新教宗登上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陽台與信眾見面並給予信眾首個宗座祝福(Apostolic Blessing),即《致全城與全球》(「全城」指教宗駐地羅馬)的降福,於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則高呼「教宗萬歲」(Viva il Papa)。拉辛格樞機於4月24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教宗就職彌撒後正式成為天主教第265任教宗。

教宗選舉規程

[編輯]

教宗選舉就是樞機團選出新教宗的過程。與傳統不同的是,根據1996年的宗座憲令主的普世羊群」,樞機們在秘密會議期間不必一直被鎖在西斯汀小堂里。不過,在休會期間住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樞機們也無法通過電視、廣播、或者網絡與外界溝通。

儘管當時總共有183位樞機,但教宗保祿六世於1971年規定,在秘密會議開始之際年過80的樞機不得參與教宗選舉。該限定1996年經若望·保祿二世修訂為教宗逝世時年屆80的樞機不得參加。保祿六世還限制樞機人數不得超過120人,但若望·保祿二世在任命樞機的時候沒有遵循這一限制。到2005年4月2日為止,共有117位有資格參加秘密會議的,也就是80歲以下的樞機。除了三位以外,他們都是由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的,他還曾在2003年秘密冊封了一位樞機(即「默存心中」),但他的身份和年齡都從未公開。若望·保祿二世去世前既沒有說出也沒有以任何書面方式宣示他「默存心中」的樞機的身份。這位「默存心中」的樞機也就等於在4月2日卸任了。

參加選舉的樞機來自52個國家,略高於1978年的49個,其中三十個國家只有一個代表。來自意大利的樞機最多,達到了20位,其次是美國,有11位。有兩位樞機因為健康原因無法參加選舉。這次115人的選舉將成為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教宗選舉,1978年的兩次選舉只有111人參與。

2005年4月9日,星期六,130位樞機在梵蒂岡集會(其中包括一些不參與投票的樞機),決定在秘密會議結束之前不與媒體接觸。

按國別列出選舉人數目:

2005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樞機選舉人分佈
意大利 20
歐洲其餘部分 38
北美洲 22
拉丁美洲 13
非洲 11
亞洲 11
大洋洲 2
出席選舉人 115
缺席 2
辛海棉樞機菲律賓馬尼拉總教區總主教
阿多夫·蘇亞雷斯·里維拉英語Adolfo Suárez Rivera樞機
墨西哥蒙特雷總教區總主教
前任教宗 若望·保祿二世(1978年10月至2005年)
新任教宗 本篤十六世(2005年至2013年)

過去的選舉記錄

[編輯]


在經過了一位任期很長的教宗之後,教宗選舉傳統上會推舉一位較年長的樞機,以確保產生一任短暫的、過渡性的教宗,也就是意大利俗話說的「一位胖教宗後面跟着一位瘦教宗」("After a fat pope a lean pope")。這次有一位很符合這個條件的「候選教宗」,也就是現年77歲的樞機約瑟夫·拉辛格。作為樞機團團長的他是一位德國保守派,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最貼身的副手和心腹。尤為重要的是,大家公認他是教宗貫徹教理的得力助手[來源請求]。推舉拉辛爾的人希望他能秉承若望保祿二世的保守觀念。不過,也有人[誰?]認為他更適合「勤王」,也就是做為教宗謀士來影響決策,而非自己擔任教宗。拉辛格也是本次僅有的三位連續參加了兩屆教宗選舉的樞機之一。

新選出的教宗往往與前任有着非常明顯的區別。[來源請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本篤十六世的觀點或許太接近若望·保祿二世,而不足以體現區別。按照以往的歷史,也許會有一位不那麼醉心神學,不那麼具有個人魅力而是更側重行政事務的人被推舉為教宗。可以認為若望·保祿二世並不是一個行政人員,而更多地是一位思想家和世界領導人。


教宗候選人

[編輯]

一些人被認為有可能是下一任教宗:

姓名 國籍 級別 任職 年齡 冊封樞機年份
約瑟夫·拉辛格  德國 主教級樞機
樞機團團長
信理部榮休部長 78 1977年
安傑洛·索達諾  意大利 主教級樞機
樞機團副團長
榮休國務卿 77 1991年
Alfonso López Trujillo  哥倫比亞 主教級樞機 宗座家庭理事會英語Pontifical Council for the Family榮休主席 69 1983年
喬瓦尼·巴斯提塔·雷  意大利 主教級樞機 主教部英語Congregation for Bishops榮休部長 71 2001年
辛海棉  菲律賓 司鐸級樞機 馬尼拉總教區榮休總主教 76 1976年
哥德弗里德·丹尼爾斯英語Godfried Danneels  比利時 司鐸級樞機 梅赫倫-布魯塞爾總教區總主教 72 1983年
若望-馬里·呂斯蒂熱  法國 司鐸級樞機 巴黎總教區榮休總主教 78 1983年
方濟各·安霖澤  尼日利亞 司鐸級樞機 禮儀及聖事部英語Congregation for Divine Worship and the Discipline of the Sacraments榮休部長 72 1985年
米洛斯拉夫·弗爾克  捷克 司鐸級樞機 布拉格總教區總主教 72 1994年
海梅·路加·奧特加  古巴 司鐸級樞機 哈瓦那總教區總主教 68 1994年
迪奧尼吉·泰塔曼齊英語Dionigi Tettamanzi  意大利 司鐸級樞機 總主教 71 1998年
克里斯托弗·舍恩博恩英語Christoph Schönborn伯爵  奧地利 司鐸級樞機 維也納總教區總主教 60 1998年
諾爾維托·里韋拉·卡雷拉  墨西哥 司鐸級樞機 墨西哥城總教區總主教 62 1998年
伊萬·迪亞斯  印度 司鐸級樞機 孟買總教區總主教 69 2001年
吉拉·馬熱拉·阿涅洛  巴西 司鐸級樞機 巴伊亞的聖薩爾瓦多總教區總主教 71 2001年
方濟各·哈維爾·埃拉蘇利斯·奧薩  智利 司鐸級樞機 智利聖地牙哥總教區總主教 71 2001年
奧斯卡·羅德里格斯·馬拉迪亞加  洪都拉斯 司鐸級樞機 特古西加爾巴總教區總主教 62 2001年
若望·西普里亞尼  秘魯 司鐸級樞機 利馬總教區總主教 61 2001年
克勞迪奧·胡默斯  巴西 司鐸級樞機 聖保羅總教區總主教 70 2001年
豪爾赫·馬里奧·貝戈格里奧  阿根廷 司鐸級樞機 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教區總主教 68 2001年
若瑟·保理加布  葡萄牙 司鐸級樞機 里斯本宗主教區宗主教 69 2001年
塞維利諾·珀萊托英語Severino Poletto  意大利 司鐸級樞機 都靈總教區總主教 72 2001年
科爾馬克·墨菲-奧康納  英國 司鐸級樞機 威斯敏斯特總教區總主教 72 2001年
盧博米爾·胡薩爾  烏克蘭 司鐸級樞機 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
基輔-加利奇大總教區大總主教
72 2001年
安傑洛·斯科拉  意大利 司鐸級樞機 威尼斯宗主教區宗主教 63 2003年
恩尼奧·安東內利  意大利 司鐸級樞機 佛羅倫薩總教區總主教 68 2003年
達濟斯·貝爾托內  意大利 司鐸級樞機 熱那亞總教區總主教 70 2003年
彼得·科多·阿皮亞·圖克森  加納 司鐸級樞機 海角城總教區總主教 56 2003年
馬克·烏埃勒  加拿大 司鐸級樞機 魁北克總教區總主教 60 2003年
達里奧·卡斯崔隆·霍約斯  哥倫比亞 執事級樞機 聖職部英語Congregation for the Clergy榮休部長 75 1998年
克萊申基奧·塞佩英語Crescenzio Sepe  意大利 執事級樞機 萬民福音部榮休部長 61 2001年
瓦爾特·卡斯珀英語Walter Kasper  德國 執事級樞機 宗座基督徒合一促進理事會榮休主席 72 2001年

(註:羅馬教廷多數機構的有效任期在一任教宗去世時到期。所有在表內職務列為「前任」者都是若望·保祿二世去世時在任者。)

本次參與選舉的人中僅有三位,鮑姆、拉辛爾和辛海綿參與過1978年的教宗選舉。 儘管梵蒂岡學家認為目前的樞機團比較保守,以往的歷史(1878, 1903和1958年的教宗選舉就是明證)顯示,即使樞機團是由明顯傾嚮保守或開明的教宗指定的,而且其成員也有着共同的理論觀點,卻未必會選出一名同樣性質的教宗。

梵蒂岡學家的假設當選條件包括如下數條:

  • 樞機團,儘管較之從前少了歐洲主導的勢力,不大可能選擇這個時候推舉一位非洲教宗— 上一位來自非洲的教宗是聖傑拉一世(Saint Gelasius I,死於496年)— 或者是來自菲律賓的教宗。
  • 選出一位來自美國或者法國的教宗則會被認為過於保守。
  • 來自意大利的樞機們希望再次選出一位意大利教宗,因而可能將選票集中在單一的意大利候選者,而非像1978年那樣造成選票分流,導致非意大利教宗的產生。(媒體報道指出,米蘭的樞機泰塔曼齊很可能就是大家統一推舉的候選者。)大家應該知道,非意大利教宗在歷史上是少之又少,若望·保祿二世上一任的非意大利教宗是幾乎500年前的教宗亞德六世(1522年–1523年).
  • 很有可能會產生一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宗,這也將成為歷史上的第一次;布宜諾斯艾利斯聖保羅特古西加爾巴(Tegucigalpa)、和墨西哥城的幾位大主教都是可能的人選,哥倫比亞的樞機Alfonso López Trujillo和樞機Dario Castrillón Hoyos也很有可能。

還有三點也不能忽略。

  • 首先,並沒有條款限制樞機團一定要在成員中選出一位教宗。理論上任何成年的男性天主教徒,當然,必須是神職人員,都可以是候選人。當然,他們當選的幾率很小(上一位當選的時候不是樞機的教宗是烏爾班六世,任期1378年 至 1379年)有傳言稱Giovanni Montini(後來的教宗保祿六世)在1958年的教宗選舉中獲得過一些選票,儘管當時他還只是米蘭大主教,卻不知為什麼拒絕了教宗庇護十二世對他名正言順的樞機任命。有可能一些樞機們認為應當成為樞機團成員卻或許由於教宗病情纏身無法召集御前會議而未能任命為樞機的大主教會被選為新教宗。
  • 其次,參選的樞機總是會給一位超過80歲的樞機投票,因為他們已經不能參與投票了。
  • 最後,也是關鍵的,作為候選教宗的樞機並不是總會被選上。有這麼一個古話「走進秘密會議當教宗,出來就成了樞機」("He who enters the conclave as Pope leaves it as a Cardinal.") 躊躇滿志走進秘密會議以為穩操勝券的人,往往不是最終成為教宗的人。1978年,一位作為候選教宗的樞機被認為是聖座最有力的接班人,卻因為穿不下教宗的法衣而不得不接受快速節食。取而代之的是樞機Albino Luciani,他一直覺得自己不可能當上教宗,因而連頭髮也沒有剃(看看官方發佈的照片就明白了),儘管當選的時候他的腳也腫的很大,連家人買給它的鞋也穿不下。

選情

[編輯]

4月18日下午,西斯汀小堂的煙囪冒出了此次選舉的第一次黑煙,這也說明了第一輪投票已經結束,而且最高票者未達總數之三分之二(77票),第一輪投票失敗。4月19日上午,經過了第二輪及第三輪的投票,樞機團依然未能達成共識,投票失敗。而於同日下午的第四輪的投票,樞機團達成了共識,於4月19日17時49分,西斯汀小堂的煙囪冒出了白煙,投票成功並選出新教宗。

樞機團首席助祭智利喬治·梅迪納樞機其後登上聖伯多祿大殿中央陽台向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以拉丁語宣佈新教宗的姓名、名號及以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英語稱呼各信徒。該拉丁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英語的宣佈如下:

Fratelli e sorelle carissimi
Queridísimos hermanos y hermanas.
Bien chers frères et sœurs.
Liebe Brüder und Schwestern.
Dear brothers and sisters.
Annuntio vobis gaudium magnum:
HABEMUS PAPAM!
Eminentissimum ac Reverendissimum Dominum,
Dominum Iosephum Sanctæ Romanæ Ecclesiæ Cardinalem Ratzinger,
qui sibi nomen imposuit Benedicti Decimi Sexti

中文翻譯如下:

各位弟兄姊妹(意大利語)
各位弟兄姊妹(西班牙語)
各位弟兄姊妹(法語)
各位弟兄姊妹(德語)
各位弟兄姊妹(英語)
我十分高興向你們宣佈:
我們有了教宗!
他是最傑出和最可敬的
神聖羅馬教會約瑟夫·拉辛格樞機
「本篤十六世」作為他的名號

新教宗的姓名為78歲的約瑟夫·拉辛格樞機(Cardinal Joseph Ratzinger),並取名號為「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他是史上第八位樞機團團長當選教宗,也是450年來的第一次。上一位當選教宗樞機團團長為1555年至1559年出任教宗教宗保祿四世

新教宗於10月16日19時15分登上聖伯多祿大教堂中央陽台給予信眾首個宗座祝福(Apostolic Blessing),即「全城與全球」(Urbi et Orbi,全城指教宗駐地羅馬)的降福。

聲稱的選舉結果

[編輯]

參與教宗選舉秘密會議的樞機或因特殊原因而在場的非樞機者不可就秘密會議的任何內容以任何方法向外間(除參與該次教宗選舉秘密會議的樞機則例外)透露,否則會自科絕罰。以下的聲稱選舉結果出自一位無名樞機的日記,要當選教宗需要77票。

第一輪投票:(4月18日下午)

第一輪投票結果:失敗

第二輪投票:(4月19日上午)

第二輪投票結果:失敗

第三輪投票:(4月19日上午)

第三輪投票結果:失敗

第四輪投票:(4月19日下午)

第四輪投票結果:成功,選出樞機團團長約瑟夫·拉辛格樞機為新教宗

20世紀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編輯]

當選前並非候選教宗者

[編輯]

當選前是候選教宗者

[編輯]

「必定當選」卻最終落選的候選教宗

[編輯]

20世紀產生教宗的主教教區

[編輯]

教宗當選時的平均年齡

[編輯]

65歲

20世紀當選教宗年齡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樞機團會在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前決定其開始時間及第一天選舉會有多少輪投票,而每日只有最多四輪投票(每日上午及下午分別只有最多兩輪投票)。如果每日四輪投票後都沒有選出新教宗,西斯汀禮拜堂每日只會最多發放兩次黑煙信號(上午和下午各一次)。若於上午第二輪或下午第二輪投票中選出新教宗,那上午兩輪投票或下午兩輪投票的選票將於上午或下午所有投票完成後一併燃燒,發出白煙信號。Conclave smoke signal timetable. [2017-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6).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