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外觀
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2次撤地設市、1次地市合併,新設2個地級市,1個地區更名,吉林市、上海市、湘潭市、綿陽市等市的市轄區發生了大規模調整;除此以外,還有2個市轄區改為縣,3次縣與縣級市合併,49個縣改為縣級市,新設1個市轄區,8個縣和2個自治縣隸屬變更,4個市轄區更名,5個縣人民政府遷移。相較於上一年,全國共減少了3個地區、46個縣,增加了4個地級市、34個縣級市、12個市轄區[1][2][3]。
本年內,淄博市[註 1]、邯鄲市[註 2]和本溪市[註 3]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的市」。
列表中,行政單位名稱後的數字為行政區劃代碼。
地級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編輯]各子列表均按省級行政區劃順序排列。
撤銷地區,設立地級市(地區)
[編輯]即所謂的撤地建市。
原行政單位 | 變更方式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安徽省 | |||||||
滁縣地區 | 342300 | 撤銷滁縣地區和滁州市(縣級) 設立滁州市(地級)和滁州市琅琊區、南譙區[註 4] |
滁州市 | 341100 | 國務院12月20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2〕201號[5] | ||
- | 滁州市 | 342301 | - | 琅琊區 | 341102 | ||
南譙區 | 341103 | ||||||
天長縣 | 342321 | 改由滁州市管轄 | 天長縣[註 5] | 341121 | |||
來安縣 | 342322 | 來安縣 | 341122 | ||||
全椒縣 | 342324 | 全椒縣 | 341124 | ||||
定遠縣 | 342325 | 定遠縣 | 341125 | ||||
鳳陽縣 | 342326 | 鳳陽縣 | 341126 | ||||
嘉山縣 | 342327 | 嘉山縣[註 6] | 341127 | ||||
四川省 | |||||||
萬縣地區 | 512200 | 撤銷萬縣地區及萬縣市、萬縣,設立萬縣市(地級) 新設萬縣市設三個市轄區:龍寶區、天城區和五橋區 |
萬縣市[註 7] | 511200 | 國務院12月11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2〕194號[5] | ||
- | 萬縣市 | 512201 | - | 龍寶區[註 8] | 511202 | ||
天城區[註 8] | 511203 | ||||||
萬縣 | 512221 | ||||||
五橋區[註 8] | 511204 | ||||||
開縣 | 512222 | 改由萬縣市管轄 | 開縣[註 9][註 10] | 511221 | |||
忠縣 | 512223 | 忠縣[註 9] | 511222 | ||||
梁平縣 | 512224 | 梁平縣[註 11][註 12] | 511223 | ||||
雲陽縣 | 512225 | 雲陽縣[註 9] | 511224 | ||||
奉節縣 | 512226 | 奉節縣[註 9] | 511225 | ||||
巫山縣 | 512227 | 巫山縣[註 9] | 511226 | ||||
巫溪縣 | 512228 | 巫溪縣[註 9] | 511227 | ||||
城口縣 | 512229 | 城口縣[註 11] | 511228 |
地區和地級市合併
[編輯]即所謂的地市合併。地級市行政區劃代碼和下轄縣市名稱、隸屬關係、行政區劃代碼均未改變的不再列出。
原行政單位 | 變更方式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湖北省 | |||||||
宜昌地區 | 422700 | 撤銷宜昌地區 | 國務院7月6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2〕72號[17] | ||||
- | 枝城市 | 422701 | 改由湖北省直轄,宜昌市代管 | 宜昌市代管 | 枝城市[註 13] | 420581 | |
當陽市 | 422702 | 當陽市 | 420582 | ||||
宜昌縣 | 422721 | 改由宜昌市管轄 | 宜昌市管轄 | 宜昌縣[註 14] | 420521 | ||
枝江縣 | 422723 | 枝江縣[註 15] | 420523 | ||||
遠安縣 | 422725 | 遠安縣 | 420525 | ||||
興山縣 | 422726 | 興山縣 | 420526 | ||||
秭歸縣 | 422727 | 秭歸縣 | 420527 |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 422728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 420528 |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422729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420529 |
新設地級市
[編輯]原行政單位 | 變更方式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吉林省 | |||||||
白城地區[註 16]管轄 | 扶餘市 | 222303 | 撤銷扶餘市,設立松原市(地級) 設立松原市扶餘區[註 17] |
松原市 | 220700 | 國務院6月6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2〕60號[23] | |
- | 扶餘區[註 18] | 220702 | |||||
長嶺縣 | 222323 | 改由松原市管轄 | 長嶺縣 | 220722 | |||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 222324 |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 220721 | ||||
乾安縣 | 222328 | 乾安縣 | 220723 | ||||
山東省 | |||||||
泰安市代管 | 萊蕪市 | 379004 | 萊蕪市升為地級市 設立萊城區、鋼城區[註 19] |
萊蕪市[註 20] | 371200 | 國務院11月22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2〕182號[5] | |
- | 萊城區[註 21] | 371202 | |||||
鋼城區[註 21] | 371203 |
地級行政區劃更名
[編輯]原行政單位 | 變更方式 | 新行政建制[註 22]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山東省 | ||||||
惠民地區 | 372300 | 惠民地區更名為濱州地區 | 濱州地區[註 2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2月12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2〕15號[29] |
其他縣級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編輯]市轄區的新設、調整
[編輯]原行政單位 | 原屬省市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昌邑區管轄 | 吉林省吉林市 | 將吉林市郊區更名為吉林市豐滿區 調整豐滿區與昌邑區、船營區、龍潭區、永吉縣行政區域[註 24] |
吉林省吉林市 | 船營區管轄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2月1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4號[30] | ||
郊區 | 220211 | ||||||
昌邑區、龍潭區管轄 | |||||||
豐滿區 | 220211 | ||||||
船營區、永吉縣管轄 | |||||||
甌海縣 | 330321 | 浙江省溫州市 | 撤銷甌海縣,設立溫州市甌海區(縣級) 同時撤銷縣轄的5個區公所 |
浙江省溫州市 | 甌海區 | 330304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3月9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24號[31] |
井陘縣管轄[註 25] | 河北省石家莊市 | 恢復石家莊市井陘礦區 | 河北省石家莊市 | 井陘礦區 | 130107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3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57號[32][33] | |
雨湖區 | 430302 | 湖南省湘潭市 | 撤銷湘潭市雨湖區、湘江區、岳塘區、板塘區和郊區的行政建制 以湘江為界,設立雨湖區、岳塘區[註 26] |
湖南省湘潭市 | 雨湖區 | 430302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25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64號[34] |
湘江區 | 430303 | ||||||
郊區 | 430311 | ||||||
岳塘區 | 430304 | ||||||
岳塘區 | 430304 | ||||||
板塘區 | 430305 | ||||||
漢陽縣 | 420121 | 湖北省武漢市 | 撤銷漢陽縣,設立武漢市蔡甸區 以原漢陽縣的行政區域為蔡甸區的行政區域 |
湖北省武漢市 | 蔡甸區 | 420114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12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01號[35] |
上海縣 | 310221 | 上海市 | 撤銷上海縣和閔行區,設立新的閔行區 以原上海縣和閔行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閔行區的行政區域 |
上海市 | 閔行區 | 310112 | 國務院9月26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2〕130號[5] |
閔行區 | 310112 | ||||||
川沙縣 | 310224 | 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 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的浦東部分 |
浦東新區 | 310115 | 國務院10月11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2〕146號[5] | ||
上海縣、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管轄 | |||||||
嘉定縣 | 310222 | 撤銷嘉定縣,設立嘉定區 以原嘉定縣的行政區域為嘉定區的行政區域 |
嘉定區 | 310114 | 國務院10月11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2〕147號[5] | ||
市中區 | 510702 | 四川省綿陽市 | 撤銷綿陽市市中區,設立綿陽市涪城區、遊仙區[註 27] | 四川省綿陽市 | 涪城區 | 51070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3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27號[36] |
遊仙區 | 510703 | ||||||
寶安縣 | 440321 | 廣東省深圳市 | 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寶安區、龍崗區[註 28] | 廣東省深圳市 | 寶安區 | 440306 | 國務院8月11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2〕100號[4] 後經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1月1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40號[36] |
龍崗區 | 440306 | ||||||
日照市直接管轄 | 山東省日照市 | 設立日照市東港區 以日照市的行政區域為東港區的行政區域 |
山東省日照市 | 東港區 | 371102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2月7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58號[36] |
撤銷市轄區,設立縣
[編輯]原行政單位 | 原屬省市(地、州)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清郊區 | 441811 | 廣東省清遠市 | 撤銷清遠市清郊區,設立清新縣,其行政區域不變 | 廣東省清遠市 | 清新縣[註 29] | 441827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1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47號[32] |
臨江區 | 220604 | 吉林省渾江市[註 30] | 撤銷渾江市臨江區,設立臨江縣 | 吉林省渾江市 | 臨江縣[註 31] | 220624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95號[35] |
縣與縣級市合併
[編輯]原行政單位 | 原屬省市(地區)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地區)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阜陽市 | 342101 | 安徽省阜陽地區 | 撤銷阜陽市、阜陽縣,重新組建阜陽市(縣級) 以原阜陽市和阜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阜陽市的行政區域 |
安徽省阜陽地區[註 32] | 阜陽市[註 32] | 34210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1月2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52號[36] |
阜陽縣 | 342121 | ||||||
六安市 | 342401 | 安徽省六安地區 | 撤銷六安市、六安縣,重新組建六安市(縣級) 以原六安市和六安縣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六安市的行政區域 |
安徽省六安地區[註 33] | 六安市[註 33] | 342401 | |
六安縣 | 342421 | ||||||
宿州市 | 342201 | 安徽省宿縣地區 | 撤銷宿州市、宿縣,重新組建宿州市(縣級) 以原宿州市和宿縣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宿州市的行政區域 |
安徽省宿縣地區[註 34] | 宿州市[註 34] | 342201 | |
宿縣 | 342223 |
撤銷縣,設立縣級市
[編輯]原行政單位 | 原屬省市(地、州)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地、州)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孝義縣 | 142324 | 山西省呂梁地區 | 撤銷孝義縣,設立孝義市(縣級) 以原孝義縣的行政區域為孝義市的行政區域 |
山西省呂梁地區[註 35] | 孝義市 | 14230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2月1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2號[30] |
介休縣 | 142432 | 山西省晉中地區 | 撤銷介休縣,設立介休市(縣級) 以原介休縣的行政區域為介休市的行政區域 |
山西省晉中地區[註 36] | 介休市 | 142402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2月1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3號[30] |
遵化縣 | 130228 | 河北省唐山市 | 撤銷遵化縣,設立遵化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遵化縣的行政區域為遵化市的行政區域 |
河北省直轄 唐山市代管 |
遵化市 | 139003[註 37]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2月17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7號[29] |
吳江縣 | 320525 | 江蘇省蘇州市 | 撤銷吳江縣,設立吳江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吳江縣的行政區域為吳江市的行政區域 |
江蘇省直轄 蘇州市代管 |
吳江市[註 38] | 329018[註 39]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2月17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8號[29] |
晉江縣 | 350522 | 福建省泉州市 | 撤銷晉江縣,設立晉江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晉江縣的行政區域為晉江市的行政區域 |
福建省直轄 泉州市代管 |
晉江市 | 359004[註 40]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3月1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23號[46] |
永川縣 | 510229 | 四川省重慶市 | 撤銷永川縣,設立永川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永川縣的行政區域為永川市的行政區域 |
四川省直轄 重慶市代管 |
永川市[註 41] | 519005[註 42]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3月9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25號[31] |
順德縣 | 440623 | 廣東省佛山市 | 撤銷順德縣,設立順德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順德縣的行政區域為順德市的行政區域 |
廣東省直轄 佛山市代管 |
順德市[註 43] | 449001[註 44]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3月2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32號[51] |
建德縣 | 330126 | 浙江省杭州市 | 撤銷建德縣,設立建德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建德縣的行政區域為建德市的行政區域 |
浙江省直轄 杭州市代管 |
建德市 | 339013[註 45]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33號[51] |
台山縣 | 440722 | 廣東省江門市 | 撤銷台山縣,設立台山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台山縣的行政區域為台山市的行政區域 |
廣東省直轄 江門市代管 |
台山市 | 449002[註 46]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17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41號[52] |
鍾祥縣 | 422431 | 湖北省荊州地區 | 撤銷鍾祥縣,設立鍾祥市(縣級) 以原鐘祥縣的行政區域為鍾祥市的行政區域 |
湖北省荊州地區[註 47] | 鍾祥市 | 422406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2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48號[32] |
番禺縣 | 440126 | 廣東省廣州市 | 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番禺縣的行政區域為番禺市的行政區域 |
廣東省直轄 廣州市代管 |
番禺市[註 48] | 449003[註 49]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2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49號[32] |
瑞麗縣 | 533125 | 雲南省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
撤銷瑞麗縣,設立瑞麗市(縣級) 以原瑞麗縣的行政區域為瑞麗市的行政區域 |
雲南省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
瑞麗市 | 533102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2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69號[34] |
邳縣 | 320325 | 江蘇省徐州市 | 撤銷邳縣,設立邳州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邳縣的行政區域為邳州市的行政區域 |
江蘇省直轄 徐州市代管 |
邳州市 | 329019[註 50]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7月7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70號[4] |
肥城縣 | 370922 | 山東省泰安市 | 撤銷肥城縣,設立肥城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肥城縣的行政區域為肥城市的行政區域 |
山東省直轄 泰安市代管 |
肥城市 | 379019[註 5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83號[4] |
章丘縣 | 370122 | 山東省濟南市 | 撤銷章丘縣,設立章丘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章丘縣的行政區域為章丘市的行政區域 |
山東省直轄 濟南市代管 |
章丘市[註 52] | 379020[註 5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84號[4] |
兗州縣 | 370822 | 山東省濟寧市 | 撤銷兗州縣,設立兗州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兗州縣的行政區域為兗州市的行政區域 |
山東省直轄 濟寧市代管 |
兗州市[註 54] | 379021[註 55]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85號[35] |
兗州縣 | 370822 | 山東省濟寧市 | 撤銷兗州縣,設立兗州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兗州縣的行政區域為兗州市的行政區域 |
山東省直轄 濟寧市代管 |
兗州市[註 56] | 379021[註 57]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85號[35] |
江津縣 | 510225 | 四川省重慶市 | 撤銷江津縣,設立江津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江津縣的行政區域為江津市的行政區域 |
四川省直轄 重慶市代管 |
江津市[註 41] | 519005[註 58]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4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88號[56] |
合川縣 | 510226 | 撤銷合川縣,設立合川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合川縣的行政區域為合川市的行政區域 同時撤銷原縣轄的十三個區公所 |
合川市[註 41] | 519005[註 59]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4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89號[35] | ||
海林縣 | 231022 |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 撤銷海林縣,設立海林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海林縣的行政區域為海林市的行政區域 |
黑龍江省直轄 牡丹江市代管 |
海林市 | 239007[註 60]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7月2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90號[35] |
永康縣 | 330721 | 浙江省金華市 | 撤銷永康縣,設立永康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永康縣的行政區域為永康市的行政區域 |
浙江省直轄 金華市代管 |
永康市 | 339014[註 6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24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93號[35] |
上虞縣 | 330622 | 浙江省紹興市 | 撤銷上虞縣,設立上虞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上虞縣的行政區域為上虞市的行政區域 |
浙江省直轄 紹興市代管 |
上虞市[註 62] | 339015[註 6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24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94號[35] |
臨湘縣 | 430622 | 湖南省岳陽市 | 撤銷臨湘縣,設立臨湘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臨湘縣的行政區域為臨湘市的行政區域 |
湖南省直轄 岳陽市代管 |
臨湘市 | 439007[註 64]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96號[35] |
訥河縣 | 230222 |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市 |
撤銷訥河縣,設立訥河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訥河縣的行政區域為訥河市的行政區域 |
黑龍江省直轄 齊齊哈爾市代管 |
訥河市 | 239008[註 65]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2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97號[35] |
南海縣 | 440622 | 廣東省佛山市 | 撤銷南海縣,設立南海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南海縣的行政區域為南海市的行政區域 |
廣東省直轄 佛山市代管 |
南海市[註 43] | 449004[註 66]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2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98號[35] |
雲浮縣 | 440622 | 廣東省肇慶市 | 撤銷雲浮縣,設立雲浮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雲浮縣的行政區域為雲浮市的行政區域 |
廣東省直轄 肇慶市代管 |
雲浮市[註 67] | 449005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3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99號[35] |
泰興縣 | 321025 | 江蘇省揚州市 | 撤銷泰興縣,設立泰興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泰興縣的行政區域為泰興市的行政區域 |
江蘇省直轄 揚州市代管 |
泰興市[註 68] | 329020[註 69]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2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04號 |
莊河縣 | 321025 | 遼寧省大連市 | 撤銷莊河縣,設立莊河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莊河縣的行政區域為莊河市的行政區域 |
遼寧省直轄 大連市代管 |
莊河市 | 219010[註 70]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2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05號 |
樂平縣 | 360221 | 江西省景德鎮市 | 撤銷樂平縣,設立樂平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樂平縣的行政區域為樂平市的行政區域 |
江西省直轄 景德鎮市代管 |
樂平市 | 369002[註 7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2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06號 |
鄒縣 | 370825 | 山東省濟寧市 | 撤銷鄒縣,設立鄒城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鄒縣的行政區域為鄒城市的行政區域 |
山東省直轄 濟寧市代管 |
鄒城市 | 379022[註 72]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4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10號[35] |
新樂縣 | 132329 | 河北省石家莊地區 | 撤銷新樂縣,設立新樂市(縣級) 以原新樂縣的行政區域為新樂市的行政區域 |
河北省石家莊地區[註 73] | 新樂市 | 132304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11號[35] |
新會縣 | 440721 | 廣東省江門市 | 撤銷新會縣,設立新會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新會縣的行政區域為新會市的行政區域 |
廣東省直轄 江門市代管 |
新會市[註 74] | 449006[註 75]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12號[35] |
舒蘭縣 | 220222 | 吉林省吉林市 | 撤銷舒蘭縣,設立舒蘭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舒蘭縣的行政區域為舒蘭市的行政區域 |
吉林省直轄 吉林市代管 |
舒蘭市 | 229008[註 76]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13號[35] |
建甌縣 | 352123 | 福建省南平地區 | 撤銷建甌縣,設立建甌市(縣級) 以原建甌縣的行政區域為建甌市的行政區域 |
福建省南平地區[註 77] | 建甌市 | 352104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2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21號[35] |
蓋縣 | 210824 | 遼寧省營口市 | 撤銷蓋縣,設立蓋州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蓋縣的行政區域為蓋州市的行政區域 |
遼寧省直轄 營口市代管 |
蓋州市 | 219012[註 78]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1月3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28號[36] |
營口縣 | 210821 | 撤銷營口縣,設立大石橋市(縣級),由省直轄 以原營口縣的行政區域為大石橋市的行政區域 |
大石橋市 | 219011[註 79]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1月3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29號[36] | ||
阜康縣 | 652326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撤銷阜康縣,設立阜康市(縣級) 以原阜康縣的行政區域為阜康市的行政區域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昌吉回族自治州 |
阜康市 | 652302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1月3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30號[36] |
清鎮縣 | 522525 | 貴州省安順地區 | 撤銷清鎮縣,設立清鎮市(縣級) 以原清鎮縣的行政區域為清鎮市的行政區域 |
貴州省安順地區[註 80] | 清鎮市 | 522502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1月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31號[36] |
瓊海縣 | 460023 | 海南省直轄 | 撤銷瓊海縣,設立瓊海市(縣級) 以原瓊海縣的行政區域為瓊海市的行政區域 |
海南省直轄 | 瓊海市 | 460002[註 8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3月3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32號[36] |
縣級行政區划行政隸屬變更
[編輯]原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地區)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地區) | 新行政區劃代碼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岫巖滿族自治縣 | 210622 | 遼寧省丹東市 | 將丹東市管轄的岫巖滿族自治縣劃歸鞍山市管轄 | 遼寧省鞍山市 | 21032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月23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9號[64] |
蓮花縣 | 362431 | 江西省吉安地區[註 82] | 將吉安地區的蓮花縣劃歸萍鄉市管轄 | 江西省萍鄉市 | 36032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2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66號[34] |
林甸縣 | 230228 |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 將齊齊哈爾市的林甸、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和綏化地區的肇州、肇源縣劃歸大慶市管轄 | 黑龍江省 大慶市 |
230623 | 國務院8月21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2〕103號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 230226 | 230624 | ||||
肇源縣 | 232328 | 黑龍江省綏化地區[註 83] | 230622 | |||
肇州縣 | 232329 | 230621 | ||||
五蓮縣 | 370729 | 山東省濰坊市 | 將濰坊市的五蓮縣、臨沂地區的莒縣劃歸日照市管轄 | 山東省日照市 | 37112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2月7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58號[36] |
莒縣 | 372826 | 山東省臨沂地區[註 84] | 371122 | |||
康平縣 | 211225 | 遼寧省鐵嶺市 | 將鐵嶺市管轄的康平、法庫兩縣劃歸瀋陽市管轄 | 遼寧省瀋陽市 | 21012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2月12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60號[68] |
法庫縣 | 211226 | 210124 |
縣級行政區劃更名
[編輯]原行政單位 | 所屬省級行政區劃 | 變更方式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東郊區 | 120110 | 天津市 | 東郊區更名為東麗區 南郊區更名為津南區 西郊區更名為西青區 北郊區更名為北辰區 |
東麗區 | 行政區劃代碼不變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2月12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6號[29] |
南郊區 | 120112 | 津南區 | 行政區劃代碼不變 | |||
西郊區 | 120111 | 西青區 | 行政區劃代碼不變 | |||
北郊區 | 120113 | 北辰區 | 行政區劃代碼不變 |
縣級行政區划行政機構遷移
[編輯]僅列出民政部批覆的行政區划行政機構遷移。
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地區) | 變更方式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雲陽縣 | 512225[註 9] | 四川省萬縣地區↑ | 雲陽縣人民政府駐地由雲陽鎮遷至雙江鎮青龍嘴[註 85]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月27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8號[64] |
湘潭縣 | 430321 | 湖南省湘潭市 | 湘潭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湘潭市遷至易俗河鎮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25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65號[34] |
襄陽縣[註 86] | 430321 | 湖北省襄樊市[註 87] | 襄陽縣人民政府駐地由襄樊市遷至襄陽縣張灣鎮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86號[35] |
潮安縣[註 88] | 430321 | 廣東省潮州市 | 潮安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楓溪鎮遷至庵埠鎮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2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07號 |
興山縣 | 420526↑ | 湖北省宜昌市 | 興山縣人民政府駐地由高陽鎮遷至古夫鎮[註 85]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2月12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2〕161號[71] |
註釋
[編輯]- ^ 國務院關於批准淄博市為「較大的市」的通知(國函〔1992〕89號),1992年7月25日[4]。
- ^ 國務院關於批准邯鄲市為「較大的市」的通知(國函〔1992〕90號),1992年7月25日[4]。
- ^ 國務院關於批准本溪市為「較大的市」的通知(國函〔1992〕91號),1992年7月25日[4]。
- ^ 琅琊區轄東門、南門、西門、北門、琅琊、清流、揚子七個街道;
南譙區轄南譙街道和烏衣、沙河、章廣、珠龍、大柳、黃泥崗、汪郢、腰鋪、黃圩、花山、大王、城郊、施集十三個鄉鎮。 - ^ 1993年9月18日,天長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天長市,由滁州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349001(後調整341181[6])(民行批〔1993〕187號)[7]。
- ^ 1994年5月31日,嘉山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明光市,由滁州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349002(後調整341182[6])(民行批〔1994〕87號)[8]。
- ^ 199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中共四川省委委託重慶市代管涪陵市、萬縣市和黔江地區的請示》,9月15日起萬縣市由重慶市代管黨政工作和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及三峽庫區移民工作[9][10]。
1997年3月14日,八屆人大五次會議決定由重慶直轄市管轄原萬縣市所轄行政區域[11]。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覆撤銷萬縣市(中辦廳字〔1997〕34號)。 - ^ 8.0 8.1 8.2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覆撤銷萬縣市龍寶區、天城區、五橋區,設立重慶市萬縣區(中辦廳字〔1997〕34號)(萬縣區未實際設立),下設龍寶、天城、五橋三個管理委員會作為區委區政府的派出機構,分別代管原萬縣市三個區的行政區域;
1998年5月22日,萬縣區被批覆更名為萬州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01(國函〔1998〕37號)[12];
2000年7月,龍寶、天城、五橋管理委員會分別改稱龍寶、天城、五橋移民開發區;
2005年4月10日,經重慶市委市政府批准,萬州區撤銷龍寶、天城、五橋移民開發區,由區一級直接管理鄉鎮[13][14]。 - ^ 9.0 9.1 9.2 9.3 9.4 9.5 9.6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覆忠縣、開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6縣由重慶市萬縣移民開發區代管(中辦廳字〔1997〕34號),行政區劃代碼分別調整為500233、500234、500235、500236、500237、500238;
1998年5月22日,萬縣移民開發區被批覆更名為萬州移民開發區(國函〔1998〕37號)[12];
2000年6月25日,萬州移民開發區被批覆撤銷,原萬州移民開發區代管的忠縣、開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和巫溪縣由重慶市直接管理(國函〔2000〕88號)[15]。 - ^ 2016年6月8日,開縣被批覆撤銷,設立重慶市開州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54(國函〔2016〕99號)[16]。
- ^ 11.0 11.1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覆梁平、城口兩縣由重慶市直接管理(中辦廳字〔1997〕34號),行政區劃代碼分別調整為500228、500229。
- ^ 2016年11月24日,梁平縣被批覆撤銷,設立重慶市梁平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55(國函〔2016〕185號)[16]。
- ^ 1998年6月11日,枝城市被批覆更名為宜都市(民行批〔1998〕21號)[18]。
- ^ 2001年3月22日,宜昌縣被批覆撤銷,設立宜昌市夷陵區,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20506(國函〔2001〕28號)[19][20]。
- ^ 1996年7月30日,枝江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枝江市,由湖北省直轄,宜昌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420583(民行批〔1996〕51號)[21]。
- ^ 1993年6月14日,白城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白城市(國函〔1993〕87號)[22]。
- ^ 松原市扶餘區的行政區域是:原扶餘市的行政區域;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前郭鎮的團結、繁榮、建設、原江、松江、鐵西、民主街道,勝利街道的五個居民委員會,育才街道的兩個居民委員會,毛都站鎮,鎮郊鄉的9個村,前瓦房村的部分區域,達里巴鄉的2個村。
- ^ 1995年7月20日,松原市扶餘區被批覆分設扶餘縣(行政區劃代碼220724),扶餘區更名為寧江區(國函〔1995〕68號)[24]。
2013年1月24日,扶餘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扶餘市(民函〔2013〕28號)[25]。 - ^ 萊城區轄原萊蕪市城區辦事處及北孝義、張家窪、苗山、見馬、和莊、常莊、雪野、茶葉口、上游、腰關、鹿野、大槐樹、大王莊、寨里、楊莊、羊里、方下、牛泉、聖井、高莊、南冶、辛莊、鐵車、口鎮二十四個鄉鎮;
鋼城區轄原萊蕪市城子坡、顏莊、黃莊、里辛、寨子五個鄉鎮。 - ^ 2018年12月26日,萊蕪市被批覆撤銷,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國函〔2018〕163號)[26]。
- ^ 21.0 21.1 2018年12月26日,濟南市萊蕪區被批覆設立,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行政區劃代碼370116;濟南市鋼城區被批覆設立,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行政區劃代碼370117(國函〔2018〕163號)[26]。
- ^ 1994年地級行政區劃更名均未改變行政區劃代碼。
- ^ 2000年6月10日,濱州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地級濱州市,行政區劃代碼371600(國函〔2000〕59號)[27][28]。
- ^ 具體行政區劃調整如下:
將原郊區的歡喜鄉、沙河子鄉的4個村,九站鄉的2個村,孤店子鎮的2個村和昌邑區吉林大街以西、岔路鄉以南的南京街道和站前街道的4個委劃歸船營區管轄;
將原郊區孤店子鎮的10個村、九站鄉的其餘部分和沙河子鄉的4個村,龍潭鄉的2個村,九站、雙吉兩個街道劃歸昌邑區管轄;
將原郊區的金珠鄉、江北鄉、龍潭鄉的7個村劃歸龍潭區管轄;
將原郊區的豐滿鄉、江南鄉、小白山鄉、前二道鄉、石井溝、紅旗街道和船營區的江南、豐滿街道及永吉縣的旺起鎮劃歸新的豐滿區管轄。 - ^ 石家莊市井陘礦區於1989年12月8日被批覆撤銷、劃歸井陘縣管轄(民行批〔1989〕30號),但未實際執行。
- ^ 雨湖區轄原湘江區(窯灣、羊牯塘、廣場、楠竹山、中山路六個街道),原雨湖區(雲塘、鶴嶺、城正街、雨湖路、平政路四個街道),原郊區的長城、昭潭、先鋒、護潭四個鄉和先鋒農場。
岳塘區轄原板塘區(社建村、建設路、五里堆、易家灣、馬家河、滴水埠六個街道),原岳塘區(書院路、下攝司、中洲路、岳塘、東坪五個街道),原郊區的霞城、寶塔、板塘、荷塘、昭山五個鄉和仰天湖、紅旗兩個農場。 - ^ 涪城區轄城廂、城北、工區、南山、朝陽五個街道和石塘、豐谷、塘汛、永興、[鎮 (綿陽市)
- ^ 寶安區轄新安、福永、沙井、松崗、公明、石岩、龍華、觀瀾八個鎮和光明華僑畜牧場;
龍崗區轄布吉、平湖、橫崗、龍崗、坪地、坪山、坑梓、大鵬、南澳、葵涌十個鎮。 - ^ 2012年11月15日,清新縣被批覆撤銷,設立清遠市清新區,行政區劃代碼441803(國函〔2012〕192號)[37]。
- ^ 1994年1月31日,渾江市被批覆更名為白山市(國函〔1994〕8號)[38]。
- ^ 1993年11月18日,臨江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臨江市,由吉林省直轄,渾江市(今白山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229011(後調整為220624[6])(民行批〔1993〕237號)[39]。
- ^ 32.0 32.1 1996年1月1日,阜陽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地級阜陽市,行政區劃代碼341200;縣級阜陽市被撤銷,設立阜陽市潁州區、潁東區、潁泉區,行政區劃代碼341202、341203、341204(國函〔1996〕1號)[40]。
- ^ 33.0 33.1 1999年9月2日,六安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地級六安市,行政區劃代碼341500;縣級六安市被撤銷,設立六安市金安區和裕安區,行政區劃代碼341502、341503(國函〔1999〕109號)[41]。
- ^ 34.0 34.1 1998年12月6日,宿縣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地級宿州市,行政區劃代碼341300;縣級宿州市被撤銷,設立宿州市埇橋區,行政區劃代碼341302(國函〔1998〕102號)[42]。
- ^ 2003年10月23日,孝義市被批覆改由呂梁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141181(國函〔2003〕112號)[43][44]。
- ^ 1999年9月24日,介休市被批覆改由晉中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140781(國函〔1999〕124號)[45]。
- ^ 後調整為130281[6]。
- ^ 2012年8月17日,吳江市被批覆撤銷,設立蘇州市吳江區,行政區劃代碼320509(國函〔2012〕102號)[37]。
- ^ 後調整為320584[6]。
- ^ 後調整為350582[6]。
- ^ 41.0 41.1 41.2 1997年重慶直轄後,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由重慶市直接管轄,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500381、500382、500383;
2006年10月22日,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被批覆撤銷,設立重慶市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16、500117、500118(國函〔2006〕110號)[47][48]。 - ^ 後調整為510281[6]。
- ^ 43.0 43.1 2002年12月8日,南海市、順德市被批覆撤銷,設立佛山市南海區、順德區,行政區劃代碼440605、440606(國函〔2002〕109號)[49][50]。
- ^ 後調整為440681[6]。
- ^ 後調整為330182[6]。
- ^ 後調整為440781[6]。
- ^ 1994年9月29日,鍾祥市被批覆改由荊沙市(今荊州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29014(後調整為421082[6])(國函〔1994〕99號)[53];
1996年12月2日,鍾祥市被批覆改由荊門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20881(國函〔1996〕111號)[54]。 - ^ 2000年5月21日,縣級番禺市被批覆撤銷,設立廣州市番禺區,行政區劃代碼440113(國函〔2000〕44號)[55][28]。
- ^ 後調整為440181[6]。
- ^ 後調整為320382[6]。
- ^ 後調整為370983[6]。
- ^ 2016年9月14日,縣級章丘市被批覆撤銷,設立濟南市章丘區,行政區劃代碼370114(國函〔2016〕155號)[16]。
- ^ 後調整為370181[6]。
- ^ 2013年10月18日,縣級兗州市被批覆撤銷,設立濟寧市兗州區,行政區劃代碼370812(國函〔2013〕115號)[25]。
- ^ 後調整為370882[6]。
- ^ 2013年10月18日,縣級兗州市被批覆撤銷,設立濟寧市兗州區,行政區劃代碼370812(國函〔2013〕115號)[25]。
- ^ 後調整為370882[6]。
- ^ 後調整為510282[6]。
- ^ 後調整為510283[6]。
- ^ 後調整為231083[6]。
- ^ 後調整為330784[6]。
- ^ 2013年10月18日,縣級上虞市被批覆撤銷,設立紹興市上虞區,行政區劃代碼330604(國函〔2013〕112號)[25]。
- ^ 後調整為330682[6]。
- ^ 後調整為430682[6]。
- ^ 後調整為230281[6]。
- ^ 後調整為440682[6]。
- ^ 1994年4月5日,雲浮市被批覆升格為地級市,行政區劃代碼445300(國函〔1994〕24號)[57]。
- ^ 1996年7月19日,泰興市被批覆改由地級泰州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321283(國函〔1996〕57號)[58]。
- ^ 後調整為321085[6]。
- ^ 後調整為210283[6]。
- ^ 後調整為360281[6]。
- ^ 後調整為370883[6]。
- ^ 1993年6月19日,新樂市被批覆改由石家莊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139007(後調整為130184[6])(國函〔1993〕89號)[22]。
- ^ 2002年6月22日,新會市被批覆撤銷,設立江門市新會區,行政區劃代碼440705(國函〔2002〕109號)[59][50]。
- ^ 後調整為440782[6]。
- ^ 後調整為220283[6]。
- ^ 1994年9月5日,建甌市被批覆改由福建省直轄,南平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350909(後調整為350783[6])(國函〔1994〕94號)[60]。
- ^ 後調整為210881[6]。
- ^ 後調整為210882[6]。
- ^ 1995年7月21日,清鎮市被批覆改由貴州省直轄,貴陽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520181(國函〔1995〕69號)[61]。
- ^ 在2002年5月8日發佈、同年10月1日實施的推薦性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中明確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的第三、四位為90[62],自2003年起瓊海市的行政區劃代碼也相應調整為469002[63]。
- ^ 2000年5月11日,吉安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吉安市(國函〔2000〕40號)[28][65]。
- ^ 1999年12月28日,綏化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綏化市(國函〔1999〕154號)[66]。
- ^ 1994年12月17日,臨沂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地級臨沂市(國函〔1994〕131號)[67]。
- ^ 85.0 85.1 因三峽工程移民搬遷。
- ^ 2001年8月31日,襄陽縣被批覆撤銷,設立襄樊市襄陽區,行政區劃代碼420607(國函〔2001〕93號)[20][69];
2010年11月26日,襄樊市襄陽區被批覆更名為襄陽市襄州區(國函〔2010〕129號)[70]。 - ^ 2010年11月26日,襄樊市被批覆更名為襄陽市(國函〔2010〕129號)[70]。
- ^ 2013年6月28日,潮安縣被批覆撤銷,設立潮州市潮安區,行政區劃代碼445103(國函〔2013〕74號)[25]。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91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8).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92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 ^ 中国行政区划(1992年). 行政區劃網. 2020-08-07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8).
- ^ 4.0 4.1 4.2 4.3 4.4 4.5 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2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10-23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02).
- ^ 5.0 5.1 5.2 5.3 5.4 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31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3-02-01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06).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截止1995年12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08-03-02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3年第2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1-04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9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12-12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1996年四川大事记. 四川省情網. 2019-11-11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 ^ 重庆第三次成为中央直辖市. 中國政府網. 2007-06-18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9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4-01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4).
- ^ 12.0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8年第2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8-10-22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08).
- ^ 萬州區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历史沿革. 重慶市萬州區人民政府網.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2).
- ^ 万州区行政管理体制发生重大调整. 新浪網. 2005-04-15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 ^ 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和黔江开发区以及撤销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黔江区的批复. 中國政府網. 2000-06-25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6).
- ^ 16.0 16.1 1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六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官網.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2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11-22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05).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98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8).
- ^ 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并调整宜昌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國政府網. 2001-03-22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 ^ 20.0 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2001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1-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2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09-13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 ^ 22.0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3年第1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3-08-09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8).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1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08-06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7-2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10-05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7-28).
- ^ 25.0 25.1 25.2 25.3 25.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三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官網.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30).
- ^ 26.0 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八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官網.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0).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撤销滨州地区设立地级滨州市的批复. 中國政府網. 2000-06-10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
- ^ 28.0 28.1 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〇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官網.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 ^ 29.0 29.1 29.2 2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04-10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7-28).
- ^ 30.0 30.1 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03-25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9).
- ^ 31.0 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04-28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02).
- ^ 32.0 32.1 32.2 3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1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06-25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19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08-29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02).
- ^ 34.0 34.1 34.2 3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21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10-04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9).
- ^ 35.00 35.01 35.02 35.03 35.04 35.05 35.06 35.07 35.08 35.09 35.10 35.11 35.12 35.13 35.14 35.15 35.16 35.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3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3-02-05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30).
- ^ 36.00 36.01 36.02 36.03 36.04 36.05 36.06 36.07 36.08 36.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3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3-02-08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9).
- ^ 37.0 37.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二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官網.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3-10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3年第31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1-29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02-12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9年第3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9-11-29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8年第3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9-01-06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09).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撤销吕梁地区设立地级吕梁市的批复. 中國政府網. 2003-10-23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2003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1-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9年第36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9-12-08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2-28).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7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04-21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9).
- ^ 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撤销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设立重庆市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的批复. 中國政府網. 2006-10-22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六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官網.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國政府網. 2002-12-08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 ^ 50.0 5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2002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1-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2).
- ^ 51.0 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10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05-14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0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1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06-09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0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10-14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36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12-30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撤销番禺市和花都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和花都区的批复. 中國政府網. 2000-05-21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 ^ 我省撤銷江津縣設立江津市.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報, 1992(1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9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6-01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2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08-29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7-28).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撤销新会市设立江门市新会区的批复. 中國政府網. 2002-06-22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3-08-09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10-24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GB/T 2260-2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2002.
- ^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截止2003年12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08-03-02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 ^ 64.0 6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1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06-01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9).
-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的批复. 中國政府網. 2000-05-11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 ^ 国务院关于同意黑龙江省撤销绥化地区设立地级绥化市的批复. 中國政府網. 1999-12-28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3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01-13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3年第1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3-03-01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7).
- ^ 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撤销襄阳县设立襄樊市襄阳区及调整襄樊市市辖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國政府網. 2001-08-31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1).
- ^ 70.0 70.1 原湖北省襄樊市宣布从9日起正式更名为襄阳市. 中國政府網. 2010-12-09 [2021-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3年第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3-03-12 [2021-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8-08).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Portal: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