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陶思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陶思炎(1947年3月),江蘇南京,中國民俗學家。

生平

[編輯]

先後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建築系(1977年7月)、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1982年7月)、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87年12月),1989年12月在北京師範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系中國第一位民俗文化學博士。自1982年起先後在江蘇教育學院東南大學任教,現任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所長。

研究方向和榮譽

[編輯]

主要研究方向:民俗藝術學,民俗學,文化遺產研究。 主講課程:民俗藝術研究;民俗學概論;民俗研究方法論。

1997—1998年獲日本學術振興會長期項目,作為「外國人研究者」在日本東北大學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合作研究。

2011年德國萊布尼茨漢諾威大學訪問科學家。多次赴日、韓、越、台、港等地與會或講學。現任國家一級學會「長江文化促進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原副主席)、江蘇省文聯顧問(原副主席)、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原主席)。

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9年獲中國民協和江蘇省文聯德藝雙馨會員稱號。

2001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先進工作者稱號。

2011年2月,被國務院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終身制)。

2015年被評為南京「文化名人」。

社會兼職

[編輯]
  •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 長江文化促進會 會長
  •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八、九屆顧問(第七屆副主席)
  • 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
  • 江蘇省文聯顧問(原副主席)
  •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主要科研成果

[編輯]

專著: 1、《中國魚文化》 ,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1990年5月;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修訂再版 ; 2、《祈禳:求福•除殃》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3年4月版;台北,台灣珠海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7月再版; 3、《風俗探幽》,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4月; 4、《中國紙馬》,台北,台灣東大圖書公司 1996年7月; 5、《中國鎮物》,台北,台灣東大圖書公司,1998年7月;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2年4月; 6、《應用民俗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7、《揚花集》,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0月; 8、《中國祥物》,台北,台灣東大圖書公司,2003年5月;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2年4月; 8、《中國都市民俗學》,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4年10月; 9、《問俗東瀛》,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10、《江蘇特色文化》,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 11、《江蘇紙馬》,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12、《民俗藝術學》, 南京出版社2013年8月; 13、《第二屆東方工藝美術之都博覽會優秀作品選集》,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4年;12月。14、《金穗集——江蘇民間文藝論文選》, 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年1月; 15、《蘇南儺面具研究》,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年11月; 16、《民俗藝術傳承的調查與研究》,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年11月 ; 17、《南京民俗》 ,南京,南京出版社2016年1月。

論文:

在《中國社會科學》、《世界宗教研究》、《民族藝術》、《民俗研究》、《東南大學學報》、日本《比較民俗學》等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用日、韓、英、越南等文字在國外發表10篇以上。

獲獎情況

[編輯]

《民俗藝術學》獲教育部第七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應用民俗學》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 《中國鎮物》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民俗藝術學》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 《中國魚文化》、《祈禳:求福•除殃》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中國祥物》獲江蘇省高校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