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彬
外觀
陳應彬 | |
漢字 | 陳應彬 |
---|---|
白話字 | Tân Èng-pin |
台語羅馬字 | Tân Ìng-pin |
別稱 | |
漢字 | 彬司 |
白話字 | Pin-sai |
台語羅馬字 | Pin-sai |
陳應彬(1864年—1944年)臺北州海山郡中和庄人,時人又稱彬司。台灣的知名大木匠師,承繼了漳派的大木作技術,為彬派之祖,在臺灣寺廟建築發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與新莊吳海桐齊名。
祖籍漳州府南靖縣,其父陳井泉(1819年-?)亦是木匠。據傳曾參與過臺北府城的考棚、城門及巡撫衙門的工程。[1][2]陳應彬是家中最小的兒子,上頭還有四名兄長。
光緒六年(1880年),陳應彬曾經追隨師父參與中和廣濟宮的修建,根據考證,中和廣濟宮可能是陳應彬初次參加建造的寺廟建築。[3] 他早年曾到泉漳一帶遊覽古建築,回臺後遍受邀參與北港朝天宮的改建,而1910年朝天宮竣工後,其亦聲名大噪,全臺各地廟宇紛紛邀請他前來主持廟宇的新建、重修,而他所修築的廟宇主要以媽祖廟為多。他篤信木柵指南宮的呂洞賓祖師,晚年常居於指南宮。[1]
主要作品
[編輯]- 中和廣濟宮 光緒六年(1880年)
- 北港朝天宮(1908年-1912年)
- 金山慈護宮(1901年)
- 澳底仁和宮(1913年)
- 壽山巖觀音寺、朴子配天宮(1915年)
- 豐原慈濟宮(1916年)
- 大龍峒保安宮(1917年)
- 關仔嶺大仙寺(1918年)
- 指南宮(1921年)
- 臺中林氏宗祠(1922年)
- 桃園景福宮(1923年,正殿)
- 旱溪樂成宮(1924年)
- 先嗇宮(1925年)
- 中和福和宮 台灣日據 大正14年(1925年)
- 劍潭古寺(1935年)
- 頂泰山巖(1935年)
- 新莊地藏庵(1937年):原廟宇於1991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原木結構廟宇已不存在。
族人
[編輯]徒弟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來源
[編輯]- 書目
-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黃龜理數位博物館建置之探討》
- 林福春,宜蘭大學人文暨科學管理學院《「日治期」外地藝師於蘭陽寺院創作之研究》 書畫藝術學刊第12期
- 林世超Lin, Shih-Chao《廟宇木雕裝飾「對場作」之研究—以屏東北勢寮保安宮為例》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8期, 2011年
- 引用
- ^ 1.0 1.1 李乾朗. 古蹟新解——珍重故事的舞台. 台北市: 藝術家出版社. 2004年9月: 181-186頁. ISBN 986-7487-24-9.
- ^ 李乾朗. 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四版五刷. 台北市: 遠流出版社. 2009-04-10: 159頁. ISBN 957-32-4957-X.
- ^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黃龜理數位博物館建置之探討》,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