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育王寺

座標29°50′57″N 121°44′20″E / 29.84917°N 121.73889°E / 29.84917; 121.73889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9°50′57″N 121°44′20″E / 29.84917°N 121.73889°E / 29.84917; 121.73889

阿育王寺
放生池和天王殿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0545-3-248
認定時間2006年

阿育王寺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一座始創於西晉的佛寺,位於鄞州區五鄉鎮寶幢鄮山西麓,以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命名,相傳寺中藏有釋迦牟尼頂骨舍利。佛寺在南宋被列為「天下五山之第五」,同時也是日本臨濟宗祖庭,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寺院屢興屢廢,初為律宗,後改禪宗,現有建築多始建於元、明、清三朝,且多為清代重建[1]。1992年修復、擴建後,共有建築600餘間,佔地12.46萬平方米[2]:2778。1983年4月,阿育王寺被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06年成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因其對外交流史中的作用,阿育王寺也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海上絲綢之路」項目遺產點之一[4]

歷史

[編輯]

開山

[編輯]

據明萬曆《明州阿育王寺山志》載,阿育王寺始建於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最初的寺址在玉幾山下的烏石岙,位於今寧波市北侖區大碶街道嘉溪村,開山者為西晉高僧慧達,本名劉薩訶。關於建寺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稱慧達尋找舍利時,行至鄮山烏石岙內,聽聞地下有聲,便在此結廬誦經,三日後舍利寶塔從山中湧出,慧達在此建寺供養[5]。另一種說法則出自慧皎高僧傳》,指舍利寶塔為慧達發現殘塔中有光芒閃爍,此後請人挖掘而得[6]劉宋元嘉二年(425年),宋文帝賜寺院寺田並增廣寺舍。南梁普通三年(522年),梁武帝命擴建殿堂房屋,因傳說舍利為阿育王送來,因而賜額「阿育王寺」,由蕭子云題字,座山也因寺得名[2]:2775大同六年(540年),擴建儲藏舍利塔的木浮屠,將武帝及昭明太子蕭統像也藏於塔中,寺院聲名大振[6]

唐宋

[編輯]
阿育王寺鑒真紀念亭

隋開皇十七年(597年),隋煬帝下令重建因戰亂毀壞的阿育王寺。唐先天二年(713年),了緣修建西塔院,又稱西塔寺,即今日寺址,此後西塔寺逐漸成為阿育王寺主要的宗教活動場所,而烏石岙東塔寺則逐漸冷落直至廢棄[6]天寶二年(743年),鑒真第三次東渡失敗,獲救後曾住錫於阿育王寺,同行的日本僧人普照曾長時間在阿育王寺居住[7]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滅佛,舍利被官府沒收,5年後歸還寺院。五代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寺遭火毀。宋建隆元年(960年)修復[2]:2776

端拱元年(988年),宣密素任阿育王寺住持,此時寺院由律宗改為禪宗,宣密素也被尊為第一代祖師。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阿育王寺被朝廷定名為「阿育王山廣利禪寺」,拓為十方禪剎。天禧五年(1021年)寺院朝向由朝西改為朝南,慶曆年間修葺舍利殿,新建上塔。南宋建炎年間及淳熙二年(1175年),舍利塔曾被迎至皇宮供奉,宋高宗宋孝宗先後賜阿育王寺「佛頂光明之塔」匾及「妙勝之殿」匾。乾通四年(1168年)及淳熙十四年(1187年),日本僧人榮西曾至阿育王寺等佛寺參學,回國後創立日本臨濟宗。嘉定年間定「禪院五山十剎」,阿育王寺被列為「五山」之第五山。淳祐年間,法堂、舍利殿和軒舍再次得到擴建[2]:2776

元代至清代

[編輯]
拍攝於19世紀60年代的阿育王寺西塔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舍利被迎入大都宮中供奉,數月後復還。至正年間,鄮峰草堂、承恩閣和下塔得到新建和重建。明洪武年間,寺產獲得大規模擴充,寺院建築也進行了擴建。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賜名「阿育王禪寺」,並封為「天下禪宗五山之第五」[2]:2776。萬曆年間,慈聖皇太后賜寺院舍利銅塔[8]:18,寺僧在住持傳瓶帶領下造山門及僧舍百餘間,時稱中興。清康熙元年(1662年),寺毀於火,康熙十九年(1680年)重修。光緒至宣統年間,先後重修普同塔院、方丈室、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建築[2]:2776,2778

民國以後

[編輯]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寺院進一步擴建,1920年重建舍利殿,新建藏經樓,修大悲閣,舍利殿使用黃色琉璃瓦覆頂。1921年,重建位於烏石岙的古育王寺,今存遺址[9]。1930年天王殿失火被焚,1932年完成重修。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寧波後,1949年秋,大悲閣、禪堂等建築在國軍飛機轟炸中毀壞,1955年修復[2]:2778文化大革命開始後,1968年11月,寶幢公社的「貧下中農宣傳隊」進駐阿育王寺,搗毀了全部佛像。1969年10月,因「戰備需要」,部隊進駐阿育王寺,部分房屋交予鄞縣絲織廠使用。在此期間,寺院建築遭到嚴重破壞。1970年,寺僧遭到遣散。在此之前,僧人將舍利塔交由鄞縣財政局保管,後移交至鄞縣文物管理委員會[10]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開始重新落實宗教政策。1978年11月,財政部撥款修復阿育王寺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等建築[11]:148。1981年,舍利塔復歸阿育王寺,1983年4月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至1992年,寺院先後修復下塔、上塔,重建大悲閣,復建上塔院等建築,建築總數達到600餘間[2]:2778。1992年,寺東新建東塔,為七級八角寶塔,1995年竣工[8]:19。2011年11月8日,新山門竣工,匾額由江澤民題寫[12]

建築佈局

[編輯]
阿育王寺平面圖

阿育王寺位於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寶幢,距離寧波市中心20公里。佛寺坐落於鄮山(育王山)西麓,東西被瓔珞、寶幢兩山環抱,面對玉幾山,佛家稱「六殊勝八吉祥地」,為建寺的形勝之地[2]:2593。經歷代營建,寺院佔地達12萬平方米,有建築近700間,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5]。當下寺院的結構可分為中軸禮佛區及西塔院、東塔院和上塔院四部分[13]

中軸線

[編輯]

阿育王寺中軸線符合中國傳統寺廟的貫聯式佈局,中軸線建築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二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法堂(藏經樓),左側為鐘樓、舍利單、先覺堂、大悲閣等建築,右側有雲水堂、鄮峰草堂、拾翠樓、祖師殿、承恩堂、方丈殿、宸奎閣、寮房等建築。建築依山坡而建,依次升高[2]:2453-2454

放生池位於軸線南側,又名阿耨達池、內萬工池,長50米,寬30米,南欄內側有董其昌書「魚樂園」,北欄內側有竹禪法師書「阿耨達池」。池東為鐘樓,西南數步有畹荃題「妙喜泉」碑,旁有石井[2]:2593-2595。天王殿建於1932年,為重檐歇山頂,長31.8米,深23.7米,高19.6米,面闊七間。屋頂鋪黑瓦,正脊有「國基鞏固」四字,正門「八吉祥地」匾為趙朴初所寫。大雄寶殿建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宣統三年(1911年)重修。建築為重檐歇山頂,長33.8米,深20.7米,高15.8米,面闊七間。屋頂鋪黑瓦,正脊有「風調雨順」四字,下檐橫匾「覺行俱圓」為乾隆帝手書[14][11]:149。舍利殿始建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重修於1916年。建築為重檐歇山頂,長22米,深18.8米,高16米,使用黃色琉璃瓦蓋頂,面闊五間。檐間方額「妙勝之殿」匾為宋孝宗所書,殿內正中「佛頂光明之塔」為宋高宗所書[2]:2453-2454[11]:149。法堂、藏經樓為同一座建築,下層為法堂,上層為藏經樓。建築建於1920年,長22.6米,深19.6米,高12.8米,面闊五間,其「天龍共護」匾為徐世昌所書[14][11]:149

寺塔及塔院

[編輯]

寺內有三座塔,分別為下塔(西塔)、上塔和東塔。下塔位於寺院西側,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拆除重建,今存,為浙江省內少有的元塔。塔高36米,七層六面仿木結構,頂部有塔剎,每層有腰檐,為疊澀出檐,內部中空,有磚梯可登頂,有白雲竹院,1979年修復,後擴建西塔樓,白雲竹院改為阿育王寺佛教居士林[2]:2454。上塔位於寺院東北鄮山上,相傳建於西晉太康年間,北宋政和年間重修,明正德年間修葺。塔高30米,七層六面。建成時有塔院,後毀,塔亦曾遭雷擊毀壞,1991年修復,同時復建塔院及登山台階[5][2]:2594。東塔為寺僧根據明成化四年(1468年)日本僧人雪舟所繪《育王山圖》復建,塔高53米,為八面七層混凝土結構[15],同時建有東塔院[5]

收藏

[編輯]

阿育王寺藏有貯藏舍利的寶篋形銅塔一座。該塔為明慈聖皇太后所賜,高0.46米、寬0.23米,塔身為青色,四面有佛本生故事,舍利放置在內部懸掛的寶磬中。銅塔外另有高6米的石制外護舍利塔一座[15]。寺內藏有自唐代至今碑刻50餘件,不乏名人作品,其中有唐代四大天王石刻、貫休十六羅漢石刻、蘇軾書明代萬曆年間重刻《宸奎閣碑銘》、張九成書《妙喜泉銘》以及董其昌梅調鼎章炳麟等知名人物的書法作品。寺內藏經樓藏有南宋本《磧砂版大藏經》、雍正《龍藏》及日本《日續藏》影印本,合稱「三藏」[2]:2453

對外交流

[編輯]
雪舟《育王山圖》

阿育王寺對外交流的歷史始於唐代。天寶二年(743年),鑒真第三次東渡失敗,獲救後曾住錫於阿育王寺,日本僧人榮叡普照同行。其中,普照曾在阿育王寺長期居留[7]高麗僧人義通在天台山學習後定居明州,多次到阿育王寺弘法,北宋端拱二年(988年)圓寂後,建塔於鄮山。南宋乾道年間,重源日語重源曾三次造訪阿育王寺,最初研習佛教,此後改為專心學習佛教建築,期間為阿育王寺舍利殿營建籌措日本木材。歸國後,重源主持重建奈良東大寺,中國天竺式建築也因此傳入日本。日本臨濟宗開山祖師榮西也曾造訪阿育王寺[8]:317,320。元代,月山友桂等一大批日本僧人曾在阿育王寺參學。明代,日本名僧雪舟曾至寧波,繪製了大量以寧波佛寺和城市、山水為主題的畫作,其中有描繪阿育王寺景色的《育王山圖》。清代實施海禁,阿育王寺與海外的交流基本中斷,至1840年後逐漸恢復。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後,阿育王寺僧應日本僑團邀請前往日本超度遇難華僑亡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阿育王寺的海外交流再次中斷,改革開放後迅速恢復,與美國、日本、東南亞的佛教團體頻繁互訪[8]:324-332

保護

[編輯]
外部圖片連結
image icon 阿育王寺保護區劃圖,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1978年,經李先念批示,中國財政部撥專款150萬元人民幣,對天童寺、阿育王寺進行維修,其中阿育王寺維修項目包含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等23個項目,至1981年底完成。1979年,浙江省革命委員會恢復了阿育王寺作為「二級文化保護單位」的地位[11]:148。1981年6月,阿育王寺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10],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007年至2010年,由寺方提出,經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主持制訂的《阿育王寺保護規劃》完成[16]。為保護木構建築,阿育王寺內自2009年起禁止燃燒蠟燭[17]寧波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工程和北侖支線鐵路電氣化工程在途經阿育王寺時,在設計和施工中也採取措施以保護阿育王寺文物建築和寺院景觀[18][19]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鄞州•阿育王寺. 浙江省文物局. [2018-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8).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宁波市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 ISBN 978-7-10101-507-2. 
  3. ^ 3.0 3.1 鄞州區文管辦. 阿育王寺.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06-06-22 [2018-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4. ^ National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UNESCO. The Chinese Section of the Silk Road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6-02-22 [2018-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6) (英語). 
  5. ^ 5.0 5.1 5.2 5.3 周冠明. 八吉祥六殊胜地阿育王寺. 寧波通訊. 2003, (05). 
  6. ^ 6.0 6.1 6.2 黃夢燕. 阿育王古寺:古寺的建立为浙东佛教的传承开创先河. 中國寧波網. 2013-06-30 [2018-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1). 
  7. ^ 7.0 7.1 桑文磁; 鄭玉浦. 阿育王寺与海外佛教界的往来. 寧波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 13 (3). 
  8. ^ 8.0 8.1 8.2 8.3 張偉 (編). 宁波佛教志.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7. ISBN 9-787-80211-335-0. 
  9. ^ 古阿育王寺遗址. 北侖區文保所. 2006-01-04 [2018-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5). 
  10. ^ 10.0 10.1 陳定萼. 天童禅寺和阿育王寺修复前后. 宁波文物古迹保护纪实. 寧波出版社. 2000 [2018-06-12]. ISBN 9-787-80602-41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8).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陳定萼 (編). 鄞县宗教志. 團結出版社. 1993. ISBN 7-80061-986-9. 
  12. ^ 丁惠增. 古阿育王寺的前世今生. 上海民革. 2012-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6). 
  13. ^ 阿育王寺保护规划. 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 2011-05-09 [2018-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5). 
  14. ^ 14.0 14.1 宁波阿育王寺. 新浪旅遊. 2007-10-16 [2018-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0). 
  15. ^ 15.0 15.1 佛塔僧塔. 寧波市佛教協會. 2012-12-11 [2018-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5). 
  16. ^ 朱素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育王寺保护规划论证会在鄞州区召开. 浙江省文物局. 2010-01-25 [2018-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8). 
  17. ^ 俞越. 天童寺阿育王寺六一起“禁燃蜡烛”. 寧波晚報. 2009-06-04 [2018-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8). 
  18. ^ 鄞州區文管辦. 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对阿育王寺景观及安全影响评估评审会召开. 浙江省文物局. 2011-04-01 [2018-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0). 
  19. ^ 鄞州區文管辦. 鄞州区召开阿育王寺建设控制地带内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论证会. 浙江省文物局. 2011-09-01 [2018-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2).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