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長治市

座標36°11′43″N 113°06′59″E / 36.1953°N 113.1163°E / 36.1953; 113.116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長治市
地級市
位於長治市中心的八一廣場
位於長治市中心的八一廣場
長治市在山西省的地理位置
長治市在山西省的地理位置
坐標:36°11′43″N 113°06′59″E / 36.1953°N 113.1163°E / 36.1953; 113.1163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山西省
設立1975年7月
語源嘉靖以長治久安之義得名
政府駐地潞州區
下級行政區4市轄區、8
政府
 • 市委書記丁小強
 • 人大常委會主任吳小華
 • 市長陳向陽
 • 政協主席李敏
面積
 • 地級市13,955 平方公里(5,388 平方英里)
 • 市區344 平方公里(133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省第7位(佔全山西省8.91%)
最高海拔2,541 公尺(8,337 英尺)
人口(2022年)
 • 常住314.2萬人
 • 排名全省第5位(佔全山西省9.33%)
 • 密度245.1人/平方公里(635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5)79.62萬人
 • 城鎮(2015)171.09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046000
電話區號355
車輛號牌晉D
氣候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年均溫9.9 ℃
年降水533.9毫米
行政區劃代碼140400
舊稱上黨、潞州、潞安府
本地生產總值(2022)¥2,804.80億(全省第2位,佔全山西省9.53%)
191.92億美元匯率
人均¥35,029(全省第5位
5,624美元(匯率)
網站中國長治
市象徵
月季
國槐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山西統計年鑑-2016》

長治市,古稱上黨潞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市境南界晉城市,西鄰臨汾市,北接晉中市,東與河北省邯鄲市河南省安陽市毗鄰。地處黃土高原東南緣,東倚太行山,西靠太岳山,中部為上黨盆地。濁漳河北源、西源、南源於境內匯合,向東流出境,沁河發源於市境西部。市人民政府駐潞州區英雄中路68號。

歷史沿革

[編輯]

長治市古為「上黨」、「潞州」地域,其歷史上常為兵家必爭之地[1]

分水嶺東周墓地126號墓出土的銅犧立人擎盤山西博物院

殷商時為黎國,屬冀州春秋時期曾為潞子嬰兒國,後並於晉國戰國時,此地域歸屬韓國管轄。周顯王二十一年(前348年),韓國在此地設上黨郡,後又歸於趙國。東漢劉熙釋名》曰:「黨,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也。」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上黨郡為開國36郡之一。西漢東漢沿用秦制,上黨郡屬并州建安十八年(213年),上黨郡入冀州三國時期,黃初元年(220年),上黨郡復歸併州。

西晉永興元年(漢元熙三年,304年),匈奴人劉淵起兵反晉,建國號為「」,上黨郡歸其管轄。東晉大興二年(319年),前趙羯族將領石勒劉曜決裂,自立政權,後滅掉「前趙」,建立「後趙」,上黨郡歸之。東晉永和六年(350年),石虎(石勒之侄)養孫冉閔乘後趙內亂盡殺石氏子孫及羯胡,自立為帝,改國號魏,史稱冉魏,上黨郡歸於冉魏。永和八年(352年),前燕慕容俊殺死冉閔並稱帝,前燕版圖擴大,收上黨郡。東晉太和五年(370年),前秦苻堅王猛率部滅前燕,而後幾年內逐步統一中國北方,上黨郡入前秦。但鼎盛期後,其領地漸漸縮小。最終於東晉太元十九年(394年)被後秦西秦所滅。太元十一年(386年),西燕皇族河東王慕容永率眾鮮卑貴族從關中東歸,佔據長子(今長子縣以西)稱帝,上黨郡歸西燕;同年,前燕貴族慕容垂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稱帝,史稱「後燕」,並與同為宗室的西燕爭奪燕國的領導權。太元十九年(394年),後燕慕容垂殺死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將三十多人,滅西燕,上黨郡歸後燕。

上黨郡所在位於西魏與東魏交接地帶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註:此處未用東晉年號,因東晉已於420年被劉裕所滅,北魏(386年拓跋珪建國稱帝,建都今山西大同)滅北燕並逐步統一中國北方,上黨郡歸之。534年至535年,北魏衰落,權臣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同時,權臣高歡擁立北魏孝文帝11歲的曾孫元善見為帝,史稱「東魏」。上黨郡屬兩魏交接地帶,歸屬未明。但西魏治國屢勝東魏。西魏於557年被宇文泰所滅,建立北周。東魏於550年被高歡所滅,建立北齊。北齊於577年被北周所滅,上黨郡歸之。北周建德七年(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分上黨郡置潞州,是為潞州建置之始,上黨郡屬潞州。潞州得名於潞子之國。

開皇元年(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取代北周,隋朝開國。開皇三年(583年),廢上黨郡,移潞州於壺關大業元年(605年),改潞州為上黨郡,隸冀州。619年,隋朝被王世充所滅。隨後,唐朝建立。此間未改行政區劃。武德年間,改上黨郡為潞州,並置都督府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年),以玄宗李隆基曾任潞州別駕的原故,設大都督府,並置上黨郡。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潞州、上黨郡屬河東道大曆元年(766年),置昭義軍(至德初稱為「上黨節度使」,寶應初改稱「澤潞節度使」)。五代唐莊宗初,置潞州。梁末帝時(913年-914年),改為匡義軍。歲余,後唐後梁,改為安義軍後晉(936年-947年),復為昭義軍後漢後周(947-960)循舊制。

宋朝時,太平興國初(976為元年),改昭義軍為昭德軍,後為潞州。北宋元豐年間,為隆德府、大都督府、上黨郡、昭義軍,隸河東路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昭義軍改為威勝軍崇寧三年(1104年),復為隆德府,後為昭德軍。金代潞州隸河東南路天會六年(1128年),置潞南遼沁觀察處。元朝潞州屬晉寧路。元初為隆德府(行都元帥府事)。元太宗三年(1231年),復為潞州,隸平陽路洪武元年(1368年),沿用元制。洪武初潞州隸行中書省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年),隸山西中書省。九年(1376年),隸布政司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升潞州為潞安府,設潞安兵備,分巡冀南道,治潞安。清朝沿用明制,潞安府治今長治城。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實行省、道、縣三級制,廢潞安府,原潞安府所領各縣均屬冀寧道;同年4月,於今長治市置潞澤遼沁鎮守使署。民國5年(1916年)改為潞澤遼沁營務處。民國13年(1924年),撤銷營務處。民國19年(1930),撤銷冀寧道,各縣直隸山西省。民國26年(1937年),山西省政府(閻錫山政權)置第三、第五專區。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太行太岳山為依託,建立了根據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歷經上黨戰役,長治於1945年10月8日由中共佔領。當月中旬,長治市(縣級)建立,成為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地區中最早設立的城市之一,隸太行四專區。1946年6月,長治市直隸太行區。

1950年3月,長治市改為長治工礦區(縣級)。1952年3月,工礦區復為長治市,並恢復為省轄市,由長治專區代管。1953年7月1日,長治市改由山西省直轄。1958年,長治專區改為晉東南專區,代管長治市。1971年,晉東南專區改為晉東南地區。1975年,長治市復由山西省直轄,設城、郊兩區。1983年9月,長治市轄城、郊兩區和長治、潞城2縣。1985年5月,晉東南地區撤消,晉東南地區所轄平順、壺關、黎城、屯留、長子、武鄉、沁源、襄垣、沁縣劃歸長治市領屬,長治市轄2區11縣(市)。

2018年6月1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調整長治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城區郊區,合併設立潞州區;撤銷長治縣屯留縣潞城市,分別設立上黨區屯留區潞城區[2]。同年11月23日,新設立的潞州區、上黨區、屯留區、潞城區正式掛牌。

地理

[編輯]

地貌及水文

[編輯]

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平均海拔1000米,地處北緯35°49'至37°07',東經111°59'至113°44'。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岳山,與臨汾市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市交界。東西長150千米,南北寬140千米,總面積為13955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的8.90%。2018年11月行政區劃調整後,市轄區面積2631.3平方千米。[3]

長治市分屬海河黃河兩流域。其中,海河流域面積11103平方千米,佔79.9%;黃河流域面積2793平方千米,佔20.1%。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濁漳河清漳河衛河和黃河流域的沁河等。長治市主要水源為辛安泉,出露於潞城、黎城、平順三縣交界地帶,泉域面積10950平方千米,涵蓋長治市除沁源縣之外的11個縣區,為山西省第二大岩溶泉。[4]

氣候

[編輯]
1981–2010年間長治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2.2
(36.0)
5.3
(41.5)
10.9
(51.6)
19.0
(66.2)
24.1
(75.4)
27.6
(81.7)
28.2
(82.8)
26.7
(80.1)
22.7
(72.9)
17.2
(63.0)
10.0
(50.0)
3.7
(38.7)
16.5
(61.7)
日均氣溫 °C(°F) −4.7
(23.5)
−1.4
(29.5)
4.2
(39.6)
11.9
(53.4)
17.3
(63.1)
21.1
(70.0)
22.5
(72.5)
20.8
(69.4)
16.2
(61.2)
10.5
(50.9)
3.3
(37.9)
−3.0
(26.6)
9.9
(49.8)
平均低溫 °C(°F) −9.9
(14.2)
−6.4
(20.5)
−1.1
(30.0)
5.7
(42.3)
11.1
(52.0)
15.1
(59.2)
17.6
(63.7)
16.2
(61.2)
10.9
(51.6)
4.8
(40.6)
−2.0
(28.4)
−8.0
(17.6)
4.5
(40.1)
平均降水量 mm(吋) 5.2
(0.20)
9.0
(0.35)
18.2
(0.72)
24.7
(0.97)
52.9
(2.08)
72.1
(2.84)
123.2
(4.85)
119.0
(4.69)
65.1
(2.56)
35.9
(1.41)
16.0
(0.63)
5.9
(0.23)
547.2
(21.53)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3.3 4.4 6.7 5.3 8.8 10.5 13.8 12.1 6.7 6.3 4.5 3.1 85.5
平均相對濕度(%) 53 54 53 49 55 61 76 79 74 65 58 54 61
數據來源1:中國氣象局[5]
數據來源2:中國天氣網(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6]

政治

[編輯]

現任領導

[編輯]
長治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長治市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長治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長治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長治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丁小強[7] 吳小華[8] 陳向陽[9] 李敏[10]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江蘇省東台市 江西省餘干縣 山西省長子縣 山西省霍州市
出生日期 1972年12月(52歲) 1968年6月(56歲) 1969年4月(55歲) 1968年1月(56—57歲)
就任日期 2024年12月 2022年2月 2023年3月 2022年2月

歷任領導

[編輯]

行政區劃

[編輯]

長治市現轄4個市轄區、8個

長治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1]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註 1][12]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2][13]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14]
街道
辦事處
140400 長治市 Chángzhì Shì 13,955.22 3,180,884 潞州區 046000 16 70 60
140403 潞州區 Lùzhōu Qū 344.27 895,280 太行東街街道 046000 12 5 1
140404 上黨區 Shàngdǎng Qū 482.29 319,660 韓店街道 047100 1 6 4
140405 屯留區 Túnliú Qū 1,190.38 253,756 麟絳街道 046100 1 6 4
140406 潞城區 Lùchéng Qū 614.45 219,256 潞華街道 047500 2 5 2
140423 襄垣縣 Xiāngyuán Xiàn 1,177.98 260,081 古韓鎮 046200 8 3
140425 平順縣 Píngshùn Xiàn 1,510.34 115,927 青羊鎮 047400 5 7
140426 黎城縣 Líchéng Xiàn 1,113.33 134,186 黎侯鎮 047600 8
140427 壺關縣 Húguān Xiàn 1,007.71 240,109 龍泉鎮 047300 6 6
140428 長子縣 Zhǎngzǐ Xiàn 1,031.18 298,690 丹朱鎮 046600 7 5
140429 武鄉縣 Wǔxiāng Xiàn 1,614.50 155,386 豐州鎮 046300 5 9
140430 沁縣 Qìn Xiàn 1,319.96 138,578 定昌鎮 046400 6 7
140431 沁源縣 Qìnyuán Xiàn 2,548.85 149,975 沁河鎮 046500 6 8

人口

[編輯]

截至2022年底,長治市總人口為314.2萬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2.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07%;死亡人口2.8萬人,死亡率為8.79%。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180,884人[15]。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34,565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53,681人,下降4.61%,年平均增長率為-0.47%。其中,男性人口為1,618,349人,佔總人口的50.88%;女性人口為1,562,535人,佔總人口的49.1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57。0-14歲的人口為524,264人,佔總人口的16.48%;15-59歲的人口為2,047,350人,佔總人口的64.3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09,270人,佔總人口的19.1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12,263人,佔總人口的12.9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796,139人,佔總人口的56.4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384,745人,佔總人口的43.53%。

民族

[編輯]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154,873人,佔99.1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6,011人,佔0.82%。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155,854人,下降4.71%,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173人,增長9.1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1個百分點。

資源

[編輯]

動物

[編輯]

境內有野生動物243種,其中,獸類6目15科45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金錢豹原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種:石貂青鼬水獺獼猴;省重點保護動物4種:刺蝟復齒鼯鼠飛鼠、小麝鼩;鳥類16目40科177種。[4]

植物

[編輯]

植物資源以針闊混交林為主,夾雜有灌木和草本植物。沁源靈空山保存有二三百年的天然林群落。經濟林木主要是木本糧油和水果林。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南方紅豆杉、核桃楸、紫椴、刺五加、水曲柳、漆樹、脫皮榆、刺楸、流蘇樹、黨參和桔梗等二十餘種。

礦產

[編輯]

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全市12個縣(區)除沁縣礦產資源較為貧乏外,其他縣(區)都分佈有各具特色和優勢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石灰岩、礦泉水等礦產資源,兼有硫鐵、硫磺、錳鐵、鈦、銅、鋁礬土、油岩、石灰岩、大理石、白雲石、石英、雲母、石膏、陶土等。最具優勢的礦產是煤炭、鐵和石灰石。長治市是國家重點產煤市之一,2019年,全市原煤產量1.3億噸,已探明的煤層氣儲量5700多億立方米,埋層淺,開採條件好。

特產

[編輯]

特產有沁州黃小米、黨參、紫團參、潞城中藥大風丸、蔭城鐵貨、潞麻、長子縣樂器、草帽辮。

經濟

[編輯]

長治市是新興的工業城市和晉東南工商業中心。農業以糧食種植業為主,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鄉鎮工業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GDP長期位列山西省第二名。2018年11月2日,榮獲「山西優質小米強市」稱號。

交通

[編輯]
鄭太高速鐵路長治東站
太焦鐵路長治站
襄垣縣王橋鎮五陽煤礦通勤無軌電車為中國現存唯一一個非城市公交業者運營的無軌電車系統

鐵路

[編輯]

公路

[編輯]
高速公路
普通國道

航空

[編輯]

公共交通

[編輯]

教育

[編輯]

醫療

[編輯]

文化

[編輯]
  • 上黨梆子是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
  • 尚有上黨落子、長治鼓書、八音會等多樣的文化藝術形式在這片土地上廣泛流行。

方言

[編輯]

大部分縣市方言屬於晉語上黨片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

名勝古蹟

[編輯]

友好城市[16]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2. ^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长治地区建置沿革. [201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八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0). 
  3. ^ 地理位置. 長治市人民政府. [2023-12-08]. 
  4. ^ 4.0 4.1 自然资源. 長治市人民政府. 2023-05-05 [2023-12-08]. 
  5.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5). 
  6. ^ 长治 - 气象数据. 中國天氣網.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2021-12-02]. 
  7. ^ 丁小强履新山西长治市委书记,5年前跨省调任运城市委书记. 澎湃新聞. [2024-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13). 
  8. ^ 长治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名单 吴小华当选主任. 中國經濟網. [2023-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2). 
  9. ^ 陈向阳当选长治市市长. 中國經濟網. [2023-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1). 
  10. ^ 长治新一届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 李敏当选主席. 中國經濟網. [2023-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2).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12. ^ 《长治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長治市國土資源局. [2018-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1). 
  13. ^ 长治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長治市人民政府. [2021-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9). 
  14.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15. ^ 長治市統計局、長治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长治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失效連結]
  16. ^ [1][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