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鐮子坑口後山腳福德祠

座標24°13′52″N 120°43′46″E / 24.231101°N 120.729531°E / 24.231101; 120.72953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4°13′52″N 120°43′46″E / 24.231101°N 120.729531°E / 24.231101; 120.729531

鐮子坑口後山腳福德祠
基本資訊
位置 臺灣臺中市豐原區鐮村里107巷102弄176號附近
主神土地公
地圖
地圖

鐮子坑口後山腳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豐原區鐮村里的土地祠,具有臺灣少見巴洛克建築的拜亭。

歷史沿革

[編輯]

豐原鐮子坑口有若鐮刀形狀的溪流環抱着平地,先民在其重要地理位置建土地公廟求保平安[1]。由於當地西有旱溪,東有金崠山,北有烏牛欄溪,南與新田里相接,適合種植稻作,先民在習俗都會在水田邊蓋土地祠,最後因時代變遷,眾多小廟送神後拆除,留下大廟[2]

台灣日治時期1930年代,鐮村里民常與豐原街仕紳交流,受皇民化運動、經濟蓬勃影響,村民遂建造融合歐風或日式風格的土地祠[3]。如當地的金陵祠金古祠、後山腳福德祠,皆是在該年代建物[2]。台望山文化工作室負責人白棟樑曾說台中有不少頗具特色的福德祠,早年就有客家人以土地公當作開發領域的界線,便以這三座土地祠為例[1]

入口處有農委會感謝楊姓家族、林榮春祭祀公會、曾進生、曾進發提供土地作環境改善工程的說明牌。

1932年,林祚漢、林壬癸、林慶財等為發起人捐獻土地,重修後山腳福德祠[2]。廟址今在鐮村路107巷102弄176號附近[3],當地的風水稱為「象鼻脈」[4]。建築立面採用罕見的巴洛特風格[2][3][4],正殿為閩南厝身卻不用剪黏[4],廟後為客家文化建築的化胎[2][3][4]。2010年再次修建[a]。鐮村社區發展協會導覽解說員林格充解說,後方保留以石頭堆成小丘的化胎,象徵信徒走過能順利求子[3];鐮村里長林隆源表示,化胎顯現出本庄原是客家移民,此廟也是早期最重要的信仰中心[2]

重修碑文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見廟側照片上的修建樂捐芳名錄。

參考

[編輯]
  1. ^ 1.0 1.1 陳秋雲. 民間信仰 土地公廟 見證台灣開發史. 《聯合報》. 2000-06-26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2.5 李忠憲. 〈中部〉豐原鐮村里真奇「廟」 土地公廟走歐日風. 《自由時報》. 2016-09-15 [2017-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3.4 3.5 林佩均. 土地公廟國際化! 伯公住鳥居、巴洛克建築. 《聯合報》. 2016-09-14 [2017-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9)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4.3 王文吉. 台日混搭神廟 鐮村里福德祠有東洋味. 《中國時報》. 2018-01-15 [2018-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