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
外觀
唐朝貞觀八年(634年)以南營州改置道州,治所在營道縣(今湖南道縣西)。十七年(643年)廢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復置道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江華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道州,治所在弘道縣(即原營道縣)。轄境相當於今湖南省新田縣、寧遠縣、道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等地。北宋徙治今道縣,屬荊湖南路。以出產鐵、錫知名。元朝為道州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為道州府,九年(1376年)復為道州,屬於永州府。清朝時,為不轄縣的散州。1913年廢為道縣。
唐朝道州轄縣 | |
---|---|
634年 | 營道縣、江華縣[1]、唐興縣[2](廢除永陽縣[3]) |
643年 | 廢除道州,三縣屬於永州 |
675年 | 重設道州,下轄營道縣、江華縣、唐興縣 |
684年 | 營道縣、江華縣(改為雲溪縣)、唐興縣 |
691年 | 營道縣、雲溪縣、唐興縣(增設永陽縣[4]) |
693年 | 營道縣、雲溪縣、唐興縣(改為武盛縣)、永陽縣 |
705年 | 營道縣、雲溪縣(改為江華縣)、武盛縣(改為唐興縣)、永陽縣 |
742年 | 營道縣、江華縣、唐興縣(改為延唐縣)、永陽縣(改為永明縣) |
747年 | 營道縣(改為弘道縣[5])、江華縣、延唐縣、永明縣 |
767年 | 弘道縣、江華縣、延唐縣、永明縣(增設大曆縣[6]) |
- 唐朝道州刺史
- 楊仲達(貞觀年間)
- 厲文才(貞觀年間)
- 蕭繕(687年—689年)
- 李行褒(690年)
- 王方平(武周時)
- 于知微(證聖前後)
- 高力牧(開元年間)
- 竇瓚(開元年間)
- 溫章(開元年間)
- 王師乾(開元年間)
- 徐履道(唐玄宗時)
- 江華郡太守
- 裴藏之(唐肅宗時)
- 竇履信(762年)
- 敬羽(762年)
- 元結(763年—768年)
- 于邵(768年,未任)
- 崔渙(768年)
- 裴虬(769年—770年)
- 李圻(大曆年間)
- 李恬(大曆年間)
- 王某(大曆年間)
- 李巘(建中年間)
- 何據(貞元年間)
- 李萼(787年)
- 許子良(797年—798年)
- 陽城(798年—805年)
- 路恕(805年)
- 呂溫(808年—810年)
- 薛景晦(814年—818年)
- 裴液(元和年間)
- 陳諫(821年)
- 裴偃(大和年間)
- 李當(872年—873年)
- 楊貽德(乾寧年間)
- 蔡結(898年—899年)
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