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赫蒂夫
Hochtief AG | |
---|---|
公司類型 | Aktiengesellschaft(Xetra: HOT) |
ISIN | DE0006070006 |
成立 | 1874年,德國法蘭克福 |
代表人物 | 漢斯·彼得·基特爾(Hans-Peter Keitel, CEO兼董事會主席 |
總部 | 德國埃森 |
產業 | 建築施工 |
產品 | 建築施工,機場和項目管理 |
營業額 | ▲ €226.31億(2017年) |
經營收入 | ▲ €8.658億(2017年) |
淨收入 | ▲ €4.207億(2017年) |
總資產 | 19,006,180,000 歐元 (2023年) |
資產淨值 | 1,235,480,000 歐元 (2023年) |
所有權者 | ACS集團(66.5%股權) |
員工人數 | 53,890(2017年) |
網站 | www.hochtief.com |
豪赫蒂夫(Hochtief Aktiengesellschaft,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HOT),是一家德國最大的建築施工公司[1]。其總部位於德國埃森,業務遍及全球。在美國,其子公司特納公司(Turner Corporation)為美國建築市場規模最大的公司之一[2],在澳大利亞,其子公司CIMIC集團(前身為禮頓集團,Leighton Group)為澳大利亞建築市場規模最大的公司[3],截至2017年,豪赫蒂夫共5家法人子公司,總員工53890人。其中除豪赫蒂夫機場公司(HOCHTIEF AirPort )主要涉足機場管理領域外,其他四家的經營範圍全部為建築領域項目策劃、融資、建築施工和運作[1]。2004年,豪赫蒂夫總銷售額達119.4億美金,其中80%來自德國以外的國際市場[4]。
豪赫蒂夫創建於19世紀70年代,100多年的歷史中,公司完成眾多大型建築施工項目的建造,如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廟遷移工程(因修建阿斯旺水壩致使尼羅河水位上升而將其進行整體遷移保護)[5],新雅典國際機場[6],德國第一座核電站[7] 等。此外,豪赫蒂夫也以修建鮑豪斯建築學派許多著名建築著稱[8],尤其是它建造的關稅同盟煤礦[9] 和稍後建造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德紹城重建的Kandinsky-Klee house[10],兩件作品至今都已被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但是,豪赫蒂夫的聲譽卻因其在二戰與德國納粹的密切關係和強迫工人勞動而有所折損[11]。它為德國納粹建造許多知名建築,如柏林的元首地堡(希特拉自殺地點)、希特拉的別墅貝格霍夫和納粹軍的軍事指揮部狼穴等[12]。豪赫蒂夫近些年也有許多知名工程問世,如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跨海大橋[13],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國際機場[14] 和法蘭克福的商品交易會大廈[15] 和法蘭克福商業銀行大廈[16]。
公司結構
[編輯]豪赫蒂夫在全球共5家分支機構,分別為:
- 豪赫蒂夫發展公司(HOCHTIEF Development)
- 豪赫蒂夫工程服務美洲業務部 (HOCHTIEF Construction Services Americas)
- 豪赫蒂夫工程服務亞太業務部(HOCHTIEF Construction Services Asia Pacific)
- 豪赫蒂夫工程服務歐洲業務部(HOCHTIEF Construction Services Europe)
- 豪赫蒂夫機場公司(HOCHTIEF AirPort)
持有CIMIC(原禮頓建築)73.82%股權
除豪赫蒂夫發展公司和豪赫蒂夫機場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服務外,其他三家均為區域性公司,亞太業務部主要負責亞洲及太平洋地區事務外,但也參與南非康肯(Concor)公司和澳大利亞雷頓公司的部分管理;美洲業務部主要負責美州事務,同時也參與美國子公司特納公司(1999年兼併)、加拿大AECON公司(控股48%)及南美洲兩家子公司,巴西Brasil S.A.和阿根廷Argentina S. A.的管理。[17]
1997年,豪赫蒂夫將所有的機場業務整合,成立了豪赫蒂夫機場公司,主要從事於大型機場的調度管理工作,至今它的持股機場有希臘雅典國際機場、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機場、德國漢堡機場、澳大利亞京斯福特·史密斯國際機場和和一家控股機場阿爾巴尼亞地拉那特蕾莎修女國際機場。[18]
豪赫蒂夫公司類型為德國特有的Aktiengesellschaft,大致等同於可公開上市的有限責任公司。豪赫蒂夫公司在德國全部兩家證券交易所,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和Börse München掛牌上市,Börse München均使用Xetra系統,其股價對MDAX股票指數有重要影響。[19]
歷史
[編輯]早年歷史
[編輯]豪赫蒂夫創建於1874年(它第一次被提起是在一本當地住址名冊上),創建者為海爾夫曼(Helfmann)家族的巴爾塔薩(Balthasar)和菲利普(Philipp)兄弟,兩兄弟出生在黑森州凱爾斯特巴赫小鎮,定居在法蘭克福附近的小鎮波恩海姆(Bornheim)[20],巴爾塔薩原是一名機修工,菲利普原是一名木材商,當時巴爾塔薩接手完成了一個施工項目,菲利普給他幫忙打點財務,隨後兩兄弟便創建了豪赫蒂夫的前身海氏兄弟建築公司(Gebrüder Helfmann, Bauunternehmer)[21] 。公司成立後,第一個主要項目是1878年修建吉森大學[22],到80年代末,公司開始生產自己的材料,但是仍然僅是一個區域性公司,緩慢發展[23]。1896年,巴爾塔薩逝世,隨後菲利普接管了公司的管理權,並將其改制為一個股份有限公司,重新命名為建築和土木工程公司[24]。1899年,公司在Bad Orb小鎮一個療養院項目中接到一個大單,不僅接手普通的房屋施工項目,而且也接手了一些諸如道路、綠化等的室外工程,並負責整個項目的資金運作、工程管理[25],帶着在這個項目中獲得的寶貴經驗,同年該公司又在意大利的熱那亞接到了一個修建糧倉的總包項目,這個項目成為了該公司第一次接手的國外工程,也是首次使用鋼筋混凝土的項目[26]。同一年,菲利普逝世,菲利普的女婿漢斯·韋達曼(Hans Weidmann)隨後接管了公司大權[27]。
海氏兄弟之後
[編輯]進入20世紀,豪赫蒂夫成長十分迅速,但仍然很難與當時的德國一些大型建築商抗衡。直到1921年,公司吸引了一大筆來自大實業家胡戈·斯廷內斯[28](被時代雜誌描繪其因其擁有的巨額財富和廣泛影響而成為德國的新帝王)的商業資金,1922年,豪赫蒂夫將它的基地移至埃森並加入了斯廷內斯集團(Stinnes group)[29]。斯廷內斯計劃在其所轄的所有施工項目中均使用豪赫蒂夫公司,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根據凡爾賽條約的約定,德國需向法國賠償大筆賠款,豪赫蒂夫抓住這個機會,試圖將大批建築材料作為賠款的一部分運往法國[30],然而斯廷內斯在1924年忽然死去,斯廷內斯的工業帝國也在同一年垮台,很快,豪赫蒂夫計劃以建築材料替代賠款的計劃也泡湯而被法國實業家Guy Louis Jean de Lubersac取代,豪赫蒂夫處境極其艱難,最終在幾家銀行的支持下,才勉強度過難關,而免遭破產的厄運。斯廷內斯倒閉後,公共設施公司RWE和機電設備生產廠AEG成為了豪赫蒂夫最大股東,韋達曼也在1927年下台[31]。
此後,豪赫蒂夫步入了一個穩定的發展階段,一系列大型工程紛紛落成,包括Echelsbach大橋(當時德國跨度最大的鋼筋混凝土橋[32]),施魯赫湖大壩(Schluchsee dam)[33] 和關稅同盟煤礦等,其中,關稅同盟建築師弗里·茨舒普(Fritz Schupp)和馬丁·克萊默(Martin Kremmer)深受包浩斯建築學派的影響,將許多包浩斯學派理念融入建築之中,現在,關稅同盟煤礦也作為包浩斯建築學派的經典之作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9]。同期,豪赫蒂夫也完成有一些運河工程,如法國的摩澤爾運河工程[34] 和比利時的艾伯特運河[35] 工程。
從納粹德國到戰後重建
[編輯]在納粹德國的統治下,根據1935年的出台的紐倫堡法案,所有猶太人被排除在管理委員會以外,雖然行政總裁甫根尼·弗格勒(Eugen Vögler)直到1937年才加入納粹黨,但他卻一直積極地為納粹提供各種服務,並在希特拉青年團任有一職。在這期間,豪赫蒂夫取得了巨大的繁榮,完成了德國高速公路網和許多戰備工業設施,包括為歐寶公司在勃蘭登堡建立一個新的卡車工廠,在紐倫堡建立一個新的軍事指揮中心等眾多項目。1936年,豪赫蒂夫總部從埃森移至它今天的總部所在地Rellinghauser Straße。隨着戰爭的臨近,豪赫蒂夫也開始了齊格菲防線的建造。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豪赫蒂夫在歐洲的德軍佔領區建造了大量建築,又在後期建造了大西洋壁壘,此外,豪赫蒂夫也為納粹軍首領希特拉本人建造了許多建築,其中較著名的有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別墅、伯格霍夫別墅、拉斯騰堡的狼穴指揮部以及希特拉的自殺地點柏林的元首地堡[12] 等。
1939年以後,豪赫蒂夫開始大量使用被迫勞動力進行施工,後期曾有過對其情況的詳細調查,但是許多記錄已被銷毀[11]。
二戰即將結束階段,豪赫蒂夫的許多分支公司紛紛倒閉,員工在蘇聯軍隊到達之前就已經逃跑,1945年3月豪赫蒂夫在埃森的總部遭到襲擊[11],先前波蘭和蘇聯領土內的但澤、哈雷、卡托維茲、柯尼斯堡、克拉科夫、萊比錫和馬格德堡等多個城市的區域公司和工程中心也遭到炸彈的直接襲擊,弗格勒也在同年4月14日自殺,阿圖爾·康拉德(Artur Konrad)繼任新的行政總裁。
戰後初期,機器、設備和材料缺乏,工程量銳減,豪赫蒂夫僅能靠一些救援、清運、修復等簡單的工作艱難維持[36] 。在這期間,唯一值得一提的僅是波恩一個大學醫院項目(1946年至1949年)。1948年,德國馬克發行之後,德國的經濟奇蹟隨之而來,豪赫蒂夫也展開了它又一個迅猛發展的時代[37]。
復興
[編輯]1950年,約瑟夫·墨勒(Josef Müller)繼任豪赫蒂夫行政總裁,決力大舉拓展海外市場,時值二戰結束不久,各國百廢待興,豪赫蒂夫抓住這一時機,完成了許多的重大項目,主要有土耳其的一系列電力公共設施、埃及的一系列橋樑和冶煉廠工程等,這些項目的資金主要是來自第一世界的開發援助貸款。[37]
進入60年代,豪赫蒂夫又在一個整體建築遷移工程中大獲成功,在埃及,因即將修建阿斯旺水壩將致使尼羅河水位上升,直接威脅尼羅河旁的古文明遺址阿布辛拜勒神廟,因此整個建築需要被全部拆割,並在離尼羅河200米遠,比原地點高65米處重新組裝,這個項目由豪赫蒂夫成功完成,總金額約3600萬美金。[5]
進入60年代以後,豪赫蒂夫開始由原來單純的施工建築向提供更多技術服務、管理服務的總包經營模式轉變,較為典型的工程是1961年至1963年在雅典建成的希爾頓酒店工程[7] 。同一時期,德國的經濟也處於飛速發展階段,豪赫蒂夫在國內也接手了大量的電廠工程,其中包括聯邦德國的第一座核電站卡爾核電站(Kahl Nuclear Power Plant)[7] ,該電站1961年落成開始向電網供電,而民主德國的第一個核電站則晚於此五年在1966年才開始供電。
豪赫蒂夫也完成了大量的公共交通設施,如60年代阿根廷的Hernandarias Subfluvial Tunnel[38] 和70年代德國漢堡的新易北河隧道[39] 等。
到70年代中期,德國國內的建築市場逐漸趨於穩定,國際市場卻又蓬勃發展。到1980年,國際工程已佔到豪赫蒂夫總營業額的50%。1981年完工了沙特阿拉伯當時最大的機場的中東沙烏地阿拉伯吉達機場成為公司的又一亮點[14] 。
進入80年代,豪赫蒂夫開始遭遇了短暫的財政危機,國際建築市場的萎縮使豪赫蒂夫又將主要精力轉戰至德國國內,1984年在法蘭克福建造了風格奇異的Messe-Torhaus[14],1991年又在同一城市建造了當時歐洲最高的建築物法蘭克福商品交易會大廈[15],到90年代中期,豪赫蒂夫又建造了法蘭克福商業銀行大廈[16] 將歐洲最高建築的記錄再次刷新,直至2003年,「歐洲第一高度」才被俄羅斯莫斯科的凱旋宮所替代。
20世紀90年代許多國家實行機場私有化,為豪赫蒂夫的機場管理業務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機會。90年代初,波蘭華沙弗雷德里克蕭邦機場需要進行整體升級,LOT波蘭航空難以承擔巨額費用,豪赫蒂夫抓住機會,並以機場建後一定運營時期內的資金收入為代價,從一家銀行獲得佔總額2/3的資金支持[40] ,於是豪赫蒂夫開始介入更多的項目運作內容,包括設備供應、資金運作、設施管理和軟件升級等各項業務,執行總裁漢斯-彼得·凱爾(Hans-Peter Keitel)將這種模式描述為「系統指揮」,該項業務極大地幫助公司擺脫了一步步下滑的困境而重現兩德統一時的繁榮景象。這種理念也被顯着地應用到90年代末期的雅典國際機場項目中[41]。
1999年,豪赫蒂夫通過合併特納公司進軍美國市場[17],2000年,豪赫蒂夫慶祝公司建成125周年慶典。慶典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公司捐贈100萬馬克重建的Kandinsky-Klee House,這個建築被作為包浩斯建築學派的代表作之一曾被極力推崇,但由於納粹對鮑豪斯運動的迫害,以及後世長期以來的忽視而使其遭到了嚴重的迫害。2000年2月4日,結束了為期兩年的重建工作的Kandinsky-Klee House重新開放,取得極大轟動,至今,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遺產[10]。
2010年9月16日西班牙ACS集團成功收購豪赫蒂夫,共持有66.5%股權。
知名建築
[編輯]- 1928年-1929年:Echelsbach大橋,跨越德國巴伐利亞州的Ammer河[32];
- 1929年-1931年:關稅同盟煤礦,德國埃森[9];
- 1929年-1931年:施魯赫湖大壩(Schluchsee dam),德國黑森林施盧赫湖[33];
- 1930年-1934年:艾伯特運河,比利時[35];
- 1938年-1945年:齊格菲防線、大西洋壁壘、希特拉的貝格霍夫別墅、狼穴和元首地堡[12];
- 1946年-1949年:波恩大學醫院,德國波恩[37];
- 1952年-1956年:薩里亞水壩(Sariyar dam),土耳其,安卡拉[37];
- 1958年-1961年:卡爾核電站(Kahl Nuclear Power Plant),德國巴伐利亞州[7];
- 1960年-1969年:Hernandarias Subfluvial Tunnel,阿根廷[38];
- 1961年-1963年:雅典希爾頓酒店(Hilton Hotel, Athens),希臘,雅典[7];
- 1963年-1968年:阿布辛拜勒神廟,神廟遷移,埃及[5];
- 1969年-1975年:新易北河隧道(New Elbe Tunnel),德國,漢堡[39];
- 1970年-1974年:博斯普魯斯海峽跨海大橋,土耳其[13];
- 1975年-1979年:港鐵樂富站,香港(與寶嘉、金門建築等聯營);
- 1974年-1981年: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國際機場,沙特阿拉伯,吉達[14];
- 1979年-1983年:香港仔隧道,香港(與寶嘉、金門建築等聯營);
- 1979年-1985年:港鐵金鐘站,香港(與寶嘉、金門建築等聯營);
- 1984年-1985年:Messe-Torhaus,德國,法蘭克福[14];
- 1988年-1991年:法蘭克福商品交易會大廈,德國,法蘭克福[15];
- 1990年-1992年:華沙機場1號出口,波蘭,華沙[40];
- 1994年-1996年:商業銀行大廈,德國,法蘭克福[16];
- 1996年-2000年:雅典國際機場,希臘[6];
- 1998年-2000年:Kandinsky-Klee house重建,德國,德紹[10];
- 2004年:Katima Mulilo Bridge,贊比亞和納米比亞[42];
- 2007年: - 今:Elbphiharmonie, 德國漢堡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Hochtief investor relations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0造訪;
- ^ Tun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特納公司網站,於2006-11-10造訪;
- ^ Leighton Profi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禮頓集團網站,於2006-11-10造訪;
- ^ Facts & Figur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ochtief網站新聞稿,於2006-11-10造訪;
- ^ 5.0 5.1 5.2 The rescue of Abu Simbel, 1963-196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於2006-11-10造訪;
- ^ 6.0 6.1 System leadership and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from 1990 onwards, Page 2/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於2006-11-10造訪;
- ^ 7.0 7.1 7.2 7.3 7.4 From the master-builder to the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1966-1989), Page 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於2006-11-10造訪;
- ^ Sponsoring: Close links with the Bauhau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0造訪;
- ^ 9.0 9.1 9.2 Zollverein coal mine in Essen, 1929-19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0造訪; 世界文化遺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世界文化遺產官方網站,於2006-11-10造訪;
- ^ 10.0 10.1 10.2 The Kadinsky-Klee Hou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0造訪;Bauhaus and its sit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世界文化遺產官方網站,於2006-11-10造訪;
- ^ 11.0 11.1 11.2 Politic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1933-1945), Page 4/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0造訪;
- ^ 12.0 12.1 12.2 Politic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1933-1945), Page 3/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0造訪;
- ^ 13.0 13.1 Bosphorus Bridge in Turkey, 1970-197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0造訪;
- ^ 14.0 14.1 14.2 14.3 14.4 From the master-builder to the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1966-1989), Page 3/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0造訪;
- ^ 15.0 15.1 15.2 Exhibition center tower in Frankfurt am Main, 1988-199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0造訪;Structura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Structurae網站,於2006-11-10造訪;
- ^ 16.0 16.1 16.2 Commerzbank in Frankfurt am Main, 1994-199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0造訪;Structura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Structurae網站,於2006-11-10造訪;
- ^ 17.0 17.1 公司結構詳細資料參見:Corporate strateg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豪赫蒂夫控股Aecon::Corporate profile sec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Aecon網站,於2006-11-11造訪;豪赫蒂夫合併特納細節:The Turner Corporation Announces Merger With HOCHTIEF AG, August 16, 199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特納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Hochtief AirPort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Key figures on HOCHTIEF shar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The Helfmann Brothers (1873-1896), Page 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The Helfmann Brothers (1873-1896), Page 2/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The Helfmann Brothers (1873-1896), Page 4/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The Helfmann Brothers (1873-1896), Page 5/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Establishment of the "Aktiengesellschaft", (1896-1921), Page 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Establishment of the "Aktiengesellschaft", (1896-1921), Page 2/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Grain store in the port of Genua, 1899-19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Establishment of the "Aktiengesellschaft", (1896-1921), Page 5/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tinnes Group, (1921-1933), Page 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tinnes Group, (1921-1933), Page 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tinnes Group, (1921-1933), Page 3/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tinnes Group, (1921-1933), Page 4/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32.0 32.1 The Echelsbach Brid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further inform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structurae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33.0 33.1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tinnes Group, (1921-1933), Page 5/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tinnes Group, (1921-1933), Page 6/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35.0 35.1 Albert Canal in Belgium, 1930-193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1造訪;
- ^ Reconstruction (1945-1966), Page 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3造訪;
- ^ 37.0 37.1 37.2 37.3 Reconstruction (1945-1966), Page 3/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3造訪;
- ^ 38.0 38.1 Paraná Tunnel in Argentina, 1961-196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3造訪;
- ^ 39.0 39.1 Elbe tunnel in Hamburg, 1969-1975 and 1997-20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3造訪;
- ^ 40.0 40.1 Warsaw International Airport, 1990-199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3造訪;
- ^ System leadership and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from 1990 onwards, Page 2/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豪赫蒂夫網站,於2006-11-13造訪;
- ^ The History of the Zambezi Bridge from Namibia to Zamb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Klausdierks網站,於2006-11-13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