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路
| |||||||
---|---|---|---|---|---|---|---|
原名 | 泥城浜、虞洽卿路 | ||||||
命名緣由 | 西藏 | ||||||
命名日期 | 1943年 | ||||||
類型 | 城市次幹道 | ||||||
道路長度 | 1.422公里(0.884英里) |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上海市黃浦區 | ||||||
北端 | 蘇州河上的西藏路橋接西藏北路 | ||||||
南端 | 延安東路接西藏南路 | ||||||
建造 | |||||||
動工 | 1865年 | ||||||
通車日期 | 1865年 |
西藏中路,是中國上海市中心一條南北向的城市次幹道。馬路北起南蘇州路,南到延安東路。該路原為上海英租界當局所挖的泥城浜,1865年始築道路,1936年命名為虞洽卿路,1943年更名為西藏路,1945年改為現名。
歷史
[編輯]泥城浜
[編輯]1853年4月1日,太平軍攻克鎮江,江南一帶為之震動。租界當局同樣擔憂太平軍東進威脅上海租界安全。4月8日,英國駐滬領事與美國駐上海領事議定三大措施以應付時局變化,即秉持中立、組織上海義勇隊、修築防禦工事[1]。隨後,自蘇州河至洋涇浜兩條水系間,一道深水壕被挖成,同時挖取的泥土被堆砌於水壕以東形成泥築防線。因防線較高,類似城牆,故而防線被稱為泥城,深水壕也得名泥城浜。
1853年9月7日,小刀會發動起義,攻入上海縣城,同時搗毀江海北關。清政府隨即令江蘇按察使吉爾杭阿領兵剿滅小刀會。吉爾杭阿抵達泥城浜旁,欲經租界進攻上海縣城,但隨即遭到租界拒絕。清軍遂於泥城浜西北處新閘地區駐紮。1854年4月3日,英商祥泰銀行職員喬利夫婦在泥城浜附近散步,卻遭到清軍方面的攻擊,上海義勇隊獲悉後先遣數人出戰[2]。半小時後,大批英軍和美軍及上海義勇團士兵趕到現場,最終迫使清軍撤退。次日,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照會蘇松太道道台,要求清軍拆除軍營,並後撤數里,但遭到清軍吉爾杭阿的回絕。於是,英美軍隊出泥城浜進攻清軍,迫使清軍撤出泥城浜附近,這場戰役後來稱為泥城之戰。英租界在此次事件以後擴大。
築路
[編輯]1864年起,隨着太平軍威脅的消除、租界擴張和第三代跑馬場的興建,泥城浜稱為租界重要的地區之一。當年,工部局開始在河浜以東修築小馬路,並命名為西藏路,同時因為其位於當時英美租界的最西段,所以也被稱為「西外灘」[3]。
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最後一次擴展,泥城浜由原先的西界稱為租界中區和西區的分界線。1912年起,工部局擴建西藏路,通過填埋泥城浜以擴展路面面積。由於泥城浜本為水面較寬的人工水壕,因此擴展後的西藏路成為租界內少見的寬闊的南北幹道[4]。
1920年代,隨着南京路的商業快速發展,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西藏路兩邊也出現一些大型商場,例如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的前身大新公司便位於西藏路與南京路口。而西藏路西側的跑馬廳,則是上海灘上上層人士主要的娛樂場所。
193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為表彰工部局華董、上海總商會會長、寧波籍富商虞洽卿對於上海經濟的貢獻,以他的名字為西藏路冠名。此後8年間,西藏路便一直稱作虞洽卿路,並且是公共租界內唯一以華人名字命名的馬路[5]。
1943年,汪精衛政府為消除一切英美勢力的痕跡,便將以曾在工部局擔任過華董的虞洽卿名字命名的馬路改回原來的路名。1945年,上海市政府將這條馬路更名為西藏中路。
沿途建築
[編輯]西藏中路,毗鄰南京路、福州路和人民廣場等城市主要商業街區和地標。因此自1920年代起便是主要的娛樂、購物街道,聚集大批劇院、舞廳、飯店等。包括大上海大戲院、皇后大戲院、爵祿飯店、東方飯店等。此外在漢口路路口有監理會設立的慕爾堂。1990年代以後,來福士廣場等一批現代商場成為西藏路沿街主要的地標區域和購物中心。同時,西藏中路地下,分別有軌道交通一號線和軌交八號線通沿路穿過,軌道交通二號線則橫穿西藏中路地下。
交會道路(北向南)
[編輯]西藏中路,作為南北向次幹道,與眾多主要道路構成城市中心地區的交通路網,與之相交匯的道路有:
參考文獻
[編輯]- ^ 泥城浜与泥城之战-凤凰网读书频道. [2011-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上海军事志>>第八编战事>>第二章近代战事>>第四节太平军三次进攻上海.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3).
- ^ 上海地名志>>第四篇交通地名(一)>>第一章政区名命名>>第一节省地级类.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8).
- ^ 上海名街志>>历史名街>>地处六岔路口的商街——泥城桥.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3).
- ^ 虞洽卿與寧波同鄉會[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