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蘆山廣福寺大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蘆山佛圖寺-廣福寺大殿
四川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
時代明代
編號218
認定時間2007年6月1日

蘆山廣福寺大殿,原位於四川省蘆山縣中共蘆山縣委內,俗呼為下寺,以靜智寺為上寺,明代建築[1][2],民國28年(1939年)10月19日-10月24日,劉敦楨曾到該寺調查[3],1951年3月25日殿中塑像被砸毀[4],1990年代寺廟被拆除,殘餘構件被遷建到佛圖山。2007年6月1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5]

文存[6]

[編輯]
修廣福寺碑
釋氏之教粵自兠率天中降神於西域其名曰佛前人謂為西方聖人信然蘆唐封開明王城北三十歩許,有古廣福寺,因宋遷治大渡,基址存於草莾,今復城堞南遷,朝賀拜祝,靜智隔江未便,僧妙鎧白於邑長,剪荊𣗥,除莾穢,鳩工遴材正殿門廡完偹欲作西方漂海景無有工於塑者俄焉而西方囬僧師弟欣然任之,始和坭未敷,一夕大雪,而囬僧渺渺不見其面,及視寳壁而刻盡晝已成觀音大士,飄飄如在海中,龍宮波濤,鳥獸如生,宛若目覩普陀之勝槩者,異哉,其神也無何,妙鎧中道圓寂,天順乙酉卭之九鼎山苦行禪僧𨵿證為天全二招討所慕,以禮𦖳迎飛錫過此覩其功德未就,遂𤼵大誓願守禦竹所公昌暨縣尹張公敏信慕傾貲黝堊丹𣸷金裝妙彩色相巍然,由是上以慶祝聖天子,下以澤被一方,民其福之廣者未可一二僕數也,如妙鎧以及囬僧禪僧或亦同,自兠率降者乎何其佛力人縁之畢就耶,邑中之觀瞻已具𣱵鞏皇圖於無疆是又在佛子之靈廣其所當廣者乎,因序其施財助工者之姓名於碑隂,而為之記雲
— 明蘆山縣儒學教諭丁卯舉人新淦潘邃[7]
廣福寺藏經樓記
佛書之入中國由來久矣,然其𥘉竟四十二章耳,厥後盛於姚秦,熾於梁,大備於唐,吾中國之人日益敬信,而巷帙之繁幾與吾儒書相等,縉紳學士且靡然舍已學以從之,而其徒復侈大其事鳩土木以為之宮餙丹堊以為之桷誦焉則有拜跪起立之科儀𣑽焉則抑揚高下之節奏而又加什襲以尊之宣鐘鼓以導之其所以崇奉之者無不至亦由彼教中維持振作之有其人也,蘆邑之南街舊有廣福寺者,創自故明年間,為歴來祝厘之所,雖踵事增華不一而足,然兵燹之餘,頺垣敗壁鞠為豊豐草舉鹿苑鷄園之地將變為樵蘇芻牧之塲,今上御極之有十一年歳在壬子,寺僧隠㣲慮佛經之散軼而莫能傳也,闢地誅茅,大興工作,曾不期月而藏經之樓峙焉,継而其徒如清陸續修葺,凢樓前大雄天王接引等殿以迄山門,並両翼之伽藍祖師諸堂,莫不沿故鼎新因毀成妍與藏經之樓並昭輪奐若両僧者始可以告成功於諸佛矣,尤恐以居者之𨓜,漸忘乎作者之勞丐,予誌其因縁勒之貞石,以埀不朽
— 大清知蘆山事羅之熊字子濵

圖像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蘆山廣福寺大殿在中共蘆山縣委內。據縣誌載,此寺在明成化年間潘邃碑記中稱為古寺,於宣德中重建,此殿座西向東,抬梁式木構建築,屋面為歇山,面闊三間,明間寬7.1公尺,次間寬3.3公尺,進深四間,均為3.3公尺,柱網平面約成正方,為八架橡屋分心用五柱。明間補間鋪作三朵,中心一朵為鎦金,但不出昂,兩側斗拱出挑斡至下金槽,內外出45度斜拱,次間補間鋪作一朵出45度斜拱。柱頭斗拱與補間斗拱均為五鋪作。後檐下均以挑枋替代斗拱。部分樑柱節點為穿斗,當心二間有平闇天花,檐口無飛檐,柱徑54厘米,台基的正面成須彌座式,垂帶踏道。此殿結構與青龍寺大殿極為接近。1985年1月4日蘆山縣將此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陳蜀奎主編,《雅安地區文物志》,巴蜀書社,1992.09,第86頁
  2. ^ 「廣福寺塑像。雅屬寺院,人皆盛稱始陽大悲寺,無知蘆山廣福寺者。實則廣福寺建築早於大悲寺殆百年,一切繪塑雕刻,並較大悲寺高。余游姜城返,偶過此,人作小憩,始悉其勝,亦夙緣矣。寺在南街西側,系明宣宗宣德三年住持妙宣等修。因工費浩繁,裝彩未竟,至英宗天順末(相距三十六年)邛州九頂山僧關證受天全高、楊二土司聘迎,飛錫過此。惜其未就,倡募續修,遂成麗剎。其塑像鐫石諸工,皆延內地名手為之。建築之崇閎,藝術之精巧,胥為天、蘆、寶三縣首屈。時天全六番土司高文林、楊愷,並風雅自賞。既以關證故,助成此事。樂其功業,廣為仿建,始有天全之慈郎、大悲諸寺,使以佛教比儒術,則關證為此方之文翁,廣福寺其石室也。寺凡四進,塑像妙勝絕倫,首進塑八大金剛,已絕俗,尚非上品。次進四天王,余所見之天王像,高大、精細、美妙、莊嚴,俱無能及此者。再進大雄殿,絕宏敞。三大佛像,不唯以偉大、妙嚴勝人,即金碧色彩,亦皆用最上品。如兩唇之朱,歷470年至今,仍鮮逾大齊,不因塵暗。必系赤珊瑚研末為之,非普通丹砂也。兩旁十二圓覺坐像,皆女容,菩薩裝,花冠瓔珞並相似,姿態則各異致。左側第十位,兩臂掉向左,垂手,身微扭,姿態曼妙,出入意想之外,尤為特出。雖以聰慧舞女表演之,恐亦難逮也!今日內地各寺院十二圓覺像,作漢衣冠,老少男女不一,且俗傳有十二人成道故事。此則皆似印度之佛菩薩輩(以後所見天蘆寶各寺圓覺像胥如此)。間有石香爐鐫其名稱,與漢俗所傳大異。是亦其古香之一也。大殿後塑普陀觀音,俗稱漂海觀音,高二丈許,赤足相併,正向,身腹側向右,首微向左(俗謂三掉身),手臂姿勢配合均妙絕。後壁塑天龍八部,諸羅漢水怪,蓮趺側善財龍女,大小不一,莫不工巧卓異。遊人瞻仰,雖田夫野老,亦莫不色然喜之。余所見各省塑像最佳者,吳興吳道子塑像,今已殘敗。峨眉銅瓦殿十八羅漢,化林坪康熙諸塑像,及此寺像,皆足以追之。然銅瓦殿像多俗韻,而化林坪諸像有北人木僵之氣(施主杜參戌系晉人,疑所延為北方塑匠)。此寺諸像,為深得佛家莊嚴妙曼之旨者矣。大殿上石香爐,五級空雕,制與大悲寺者相若,亦成化年鐫。惜忘鈔其施主與鐫工姓名。殿內細頁岩嵌墁,不容纖塵。左廊明成化二年縣訓導石瑛所撰碑猶在,字皆可讀。最後一層為藏經樓,系康熙十一年建,知縣羅之熊有記。又《雅州府志》載有教諭潘邃《廣福寺碑記》,未收石瑛撰碑。邃,亦成化時蘆山教諭也。今寺內無潘邃撰碑,而石瑛碑仍在,未識何故。潘碑云:「城北三十步許,有古廣福寺(按:成化時未建新城,縣治姜城,故廣福寺尚在城北)。因宋遷治大度(按:蘆山,宋代曾改名大度縣,相傳其故城在龍門河東岸,其實非是),基址存於草莽。今復城堞南遷(按:意謂自大度故城遷還姜城也),朝賀拜祝,靜智隔江未便(按:此間有脫文,待覓原碑校補)。僧妙鎧,白於邑長,剪荊棘,除莽穢,鳩工遴材,正殿門廡完備。(按:此指宣德時事,石瑛謂宣德戊申之初住持妙喧、妙登、妙星等修,妙鎧當是其伯仲也。)欲作西方飄海景,無有功於塑者。俄焉,而西方回僧師弟,欣然任之。始和泥,未敷,一夕大雪,而回僧渺不見,及視寶璧,刻畫已成。觀音大士,飄飄如在海中,龍宮波濤鳥獸如生……」云云(原文多被鈔者增刪,致不甚通,茲略刪浮字)。以此表塑像之異,未免偎俗,然據此碑,可知大殿諸像及四天王(碑稱門廡)確為宣德年間所塑,且有西域胡僧(或系藏僧)參預其事。關證所募修者,僅屬金剛殿及彩繪諸神與雕琢石香爐等工耳。又潘碑稱天順乙酉,關證過此,查天順終於甲申,無乙酉,乙酉蓋成化元年,邊邑奉正朔遲,故仍稱天順也」。任乃強著,《任乃強藏學文集》,第322-324頁
  3. ^ 《川康古建調查日記》
  4. ^ 「蘆山縣城緊靠青衣江與另一支流匯合處,土地肥沃,農產富庶,近郊到處可見竹林,大有我國江南景象。城內街道建築亦整潔,因今天是星期日,機關不辦公,只好在街市中看看。乃走過一處題額為廣福寺的寺廟前,剛進寺門,即聽見裏邊傳出擊打倒塌聲,過山門,見大殿中塵土瀰漫,急往觀看究竟,原來是很多青年市民,為了響應破除迷信的號召,正在搗毀殿中的塑像。我急忙進前細看,所搗毀者竟是具有明代風格的菩薩像,這樣值得珍貴的民族雕塑藝術,竟被毀去,實在痛心,乃不加考慮,大聲疾呼地加以制止,並找到一為首者為之說明。由於我是成都美術學校的教師,並且是從名山軍部來的,所以他們馬上就停止了。遺憾的是我來的已經太遲了,全大殿的塑像已經破壞的僅僅殘存有東南角隅的一身坐式菩薩了,其他的連同後壁佛壇上的佛像,都已經一齊掀倒在地上,並且連一軀完整的也看不見了。據這隊從事破除迷信者說,他們在幾天前剛剛把城外飛仙閣的一座大廟中的塑像搗毀,還計劃到另外幾處有名的寺院去進行這種革命工作。我聽後非常擔憂,準備在明天去縣政府向縣長說明這種破除迷信的行動是應十分慎重的,否則,千年古文物毀於一旦,就成了對於子孫後代的罪人了。事後了解,蘆山廣福寺的塑像,確是明代初年的遺物,大殿內正面佛壇上是三世佛及菩薩天王等,左右兩壁是十二圓覺,即比菩薩身份還要高的佛的弟子,他們是以女性人物出現的。這種塑像程式多出現在宋明時代。……。3月26日今天因必須去縣政府說明破除迷信和保存古文物的問題,同時石馬垻石獸和王暉墓棺也必須去看,因此不能不再留蘆山一天。早8時去縣府,因縣長出差不在,只好找到縣文教科科長李同志談及此事,他很同意我的意見,答應對破除迷信搗毀佛像事立即設法制止,並且打算對縣境內的古墓作一次普查,對於應加維護的漢闕和石獸等也將進行保護措施」。王子云著,《從長安到雅典中外美術考古遊記》,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08,第92頁
  5. ^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川府函【2007】114號,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級各部門: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七批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342處),現予公佈。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依照國家和省關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認真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的辯證關係,認真做好所轄境內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工作。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戰略構想,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充分發揮文物在社會主義三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2007年6月1日
  6. ^ 「廣福寺治內俗呼為下寺,以靜智為上寺,則廣福為下寺也,為朝賀拜祝之所,西方景宛如海島別一洞天形狀如生水石山龍物物猙獰活動,盛暑入其間肌膚頓涼,人以為仙手所製」,康熙《蘆山縣志》
  7. ^ 「潘邃,字汝穆,資性明敏,早孤,事母以孝聞,正統丁卯領鄕薦,任教論,嚴愼自持,以師道爲己任,誨人先德行,後文萟,諸生有不給者出俸周之,比去率涕泣不忍別,大吏劉公稱之,謂得士之歡心,卽四表之歡心可得也,典文衡黜浮靡稱爲得人,著有梅溪集」,《峽江縣志》卷之八人物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