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蕉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這是特色列表,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位於三都鎮的天主教堂,2003年入選第四批蕉城區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作為三都近代建築群的一部分升格為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蕉城區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境內的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蕉城區是寧德市第一個市轄區,自公元933年建縣以來歷經寧德縣、縣級寧德市等歷史時期,1999年成為地級寧德市的第一個市轄區及行政中心。截至2018年3月,寧德縣人民政府(1988年以前)、縣級寧德市人民政府(1988年—1999年)以及蕉城區人民政府(2000年至今)先後公佈了10批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已經升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處,已合併、升格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1處[註 1],已撤銷文物保護單位資格的有2處。

歷史

[編輯]

自1980年至2018年,寧德縣人民政府(1988年以前)、縣級寧德市人民政府(1988年—1999年)以及蕉城區人民政府(2000年至今)先後公佈了10批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首批文物保護單位公佈於1980年11月,最新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第十批)公佈於2018年2月。這些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年代最早的是新石器時代山下村遺址,最晚建成的則是1977年建立的蕉城革命烈士紀念碑[1]

批次 日期 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 參考資料
第一批 1980年11月 22處(其中4處後來列為省級,2處後來撤銷) [2][3]
第二批 1992年12月 22處(其中1處後來列為國家級,2處後來列為省級) [2]
第三批 2000年6月 1處(後來列為國家級) [4]
第四批 2003年12月 5處(其中2處後來列為省級) [1]
第五批 2006年2月 5處(其中1處後來列為省級) [1]
第六批 2011年2月 1處(後來列為省級) [5]
第七批 2013年10月 4處 [1]
第八批 2015年12月 2處(其中1處後來列為國家級,1處後來列為省級) [4][6]
第九批 2016年9月 1處 [1]
第十批 2018年2月 1處 [1]

統計

[編輯]
  蕉城區在寧德市的地理位置
地圖 使用下方服務在地圖上顯示所有坐標: OpenStreetMap

在蕉城區歷次公佈的10批、64處文物保護單位中,有3處已合併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已合併升格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處已撤銷,維持縣級保護級別的單位有48處。蕉城區境內擁有最多文物保護單位的鄉鎮是蕉北街道與霍童鎮,境內擁有10處文物保護單位[註 2],其中各有7處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亦位居各鄉鎮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數目之首。本章節統計蕉城區境內各鄉鎮曾公佈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包括升格為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者和已撤銷者,統計數據中同時位於多個鄉鎮的單位(白鶴嶺福溫古道)只在該文保所在地址寫出的首個鄉鎮計1處,其他鄉鎮不計。

鄉級行政單位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第五批 第六批 第七批 第八批 第九批 第十批 總計
蕉南街道 2 2 0 0 0 0 0 0 0 0 4
蕉北街道 4 3 0 0 0 1 0 1 1 0 10
城南鎮 4 0 0 1 0 0 0 0 0 0 5
漳灣鎮 1 2 0 0 3 0 1 0 0 0 7
七都鎮 1 3 0 0 0 0 1 0 0 0 5
八都鎮 1 0 0 1 0 0 0 0 0 0 2
九都鎮 0 1 0 0 0 0 0 0 0 0 1
霍童鎮 4 4 1 0 0 0 0 0 0 1 10
赤溪鎮 0 1 0 0 0 0 0 0 0 0 1
洋中鎮 0 1 0 0 2 0 0 0 0 0 3
飛鸞鎮 4 1 0 0 0 0 0 0 0 0 5
三都鎮 0 1 0 1 0 0 0 0 0 0 2
虎浿鎮 1 2 0 1 0 0 0 1 0 0 5
金涵畲族鄉 0 1 0 0 0 0 2 0 0 0 3
石後鄉 0 0 0 1 0 0 0 0 0 0 1
總計 22 22 1 5 5 1 4 2 1 1 64

列表

[編輯]
圖例
  已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已升格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已撤銷
名稱 年代 地址 類別 簡介
第一批(寧德縣1980年11月公佈)
山下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霍童鎮石橋村山下自然村
26°51′34.5″N 119°23′54″E / 26.859583°N 119.39833°E / 26.859583; 119.39833 (山下村遺址)
古遺址 於195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1987年複查,總面積150平方米,發掘出了席紋、黑彩繪條紋的罐、缽等陶片。[7]
飛鸞古窯址 北宋 飛鸞鎮飛鸞村石頭橋、牛欄岩[8]
26°33′53″N 119°35′40.5″E / 26.56472°N 119.594583°E / 26.56472; 119.594583 (飛鸞古窯址)
古遺址 於195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總面積1000平方米,發掘出了黑釉、青釉的瓷碗製品。[7]
諫議大夫黃鞠墓 隋代 霍童鎮石橋村
26°51′10.5″N 119°24′01″E / 26.852917°N 119.40028°E / 26.852917; 119.40028 (諫議大夫黃鞠墓)
古墓葬 墓主黃鞠隋朝諫議大夫,原籍河南固始,為黃姓在寧德霍童的始祖,原墓丘已不存在,僅餘一通高1.47米、寬0.43米的碑記,上刻有楷書「戶部黃公之塋,計一畝二角二十步」。黃鞠的墓葬左側曾是黃鞠女兒的墓葬,現也已不存在。[7]
黃岳墓 唐代 飛鸞鎮洋頭村
26°33′52.5″N 119°37′49″E / 26.564583°N 119.63028°E / 26.564583; 119.63028 (黃岳墓)
古墓葬 墓主黃岳唐末文人,以鄉貢太學,唐朝衰微後,閩王王審知派人請他到福州做官,黃岳拒不從,投棲雲潭而死,他的家人也隨他赴死,後世朝廷追封他為忠烈王。墓葬的形制已毀,僅餘棲雲潭畔的「忠烈王仙潭」石碑。[7]
彭仲修墓 唐代 蕉南街道福山街北山
26°40′00.5″N 119°31′42″E / 26.666806°N 119.52833°E / 26.666806; 119.52833 (彭仲修墓)
古墓葬 墓主彭仲修唐初武探花,後被唐高宗封為武毅大夫。墓葬整體坐北向南,墓丘已毀,現存有墓碑和神道碑。[7]
林仲麟墓[2005撤] 宋代 飛鸞鎮飛鸞村棲雲寺山前[2] 古墓葬 是南宋「慶元六君子」之一林仲麟的墓葬,他與其他五人因上書為被罷相的趙汝愚申辯而遭韓侂胄迫害而被貶至五百里外的事跡載入史冊,墓葬不知何時已被毀壞,其安葬地於明朝正德十三年被時任寧德知縣龔令穎發現,遂為他刻制墓碑、撰寫祭文[9]。時至今日,墓葬形制已不復存在,無從考證[7]。經專家論證,蕉城區於2005年宣佈撤銷其文物保護單位的地位。[3]
林國渝墓[2005撤] 宋代 飛鸞鎮飛鸞村棲雲寺山前公路邊[2] 古墓葬 是宋朝人林國渝(號拙逸先生)的墓葬,墓葬形制已不復存在,無從考證,僅存的墓道碑上可見「有宋拙」、「國渝林」等字,字徑0.2米[7]。經專家論證,蕉城區於2005年宣佈撤銷其文物保護單位的地位。[3]
林聰墓[省 8] 明代 八都鎮上坂村
26°48′40″N 119°32′18″E / 26.81111°N 119.53833°E / 26.81111; 119.53833 (林聰墓)
古墓葬 墓主林聰是明朝寧德籍刑部尚書,該墓由明朝於成化二十二年(1487年)敕工部營建賜祭。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墓坐東南向西北,平面呈「風」字形,由墓冢、墓碑、石象生、神道、享堂、碑亭、石砌禁牆等組成,佔地面積312平方米。墓體石構,尚存石像生三對及墓志銘碑和神道碑各一通,2013年以「上坂尚書墓」的名義入選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10]
林陳氏墓 明代 七都鎮浦源社區
26°45′49″N 119°33′23.5″E / 26.76361°N 119.556528°E / 26.76361; 119.556528 (林陳氏墓)
古墓葬 墓主林陳氏為明朝政治人物,正統己未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左都御史林聰的母親,墓葬佔地154平方米,為石構,呈「風」字形,現存龜背形墓丘、亭式墓碑、各形態的石像生等,碑亭已毀。[7]
佗羅延窟寺 宋代 虎浿鎮橋頭村北 古建築 俗稱那羅寺,佔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始建於北宋開寶六年(973年),後在火災中毀壞,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重建,明朝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重修。[7]
支提寺[省 2] 清代 霍童鎮支提山
26°48′50″N 119°23′00″E / 26.81389°N 119.38333°E / 26.81389; 119.38333 (支提寺)
古建築 又名華藏寺,始建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年),由吳越王錢俶賜「華嚴寺」匾額,其後元朝至1980年代建屢次毀壞又重修。佔地面積3700多平方米,由山門、天王殿、明堂、東西兩廊、伽藍堂、祖師堂、大雄寶殿等組成,大雄寶殿為重檐歇山頂式木構穿斗式梁架,面闊七間,進深七間,四面迴廊高約8米,殿內正中供明神宗御賜的鎏金銅毗盧佛。支提寺還是1934年閩東獨立師成立舊址。支提寺於1983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85年10月入選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11]
南漈寺 宋代 城南鎮南漈公園內
26°38′58.5″N 119°30′51″E / 26.649583°N 119.51417°E / 26.649583; 119.51417 (南漈寺)
古建築 得名於寺旁有高百丈的漈泉(瀑布),又名飛泉寺、飛泉梵室、南漈堂[2],佔地面積約1400平方米,始建於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光緒十六年重修,現有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結構。[7]
龍湫寺 清代 城南鎮南漈山石筍下
26°38′48.8″N 119°30′51.7″E / 26.646889°N 119.514361°E / 26.646889; 119.514361 (龍湫寺)
古建築 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始建於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原是當地人黃懷川的讀書處,後改為寺廟,並於清朝時期重建。[7]
南峰庵 明代 城南鎮南漈山石筍上
26°38′28″N 119°30′41″E / 26.64111°N 119.51139°E / 26.64111; 119.51139 (南峰庵)
古建築 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始建於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清朝末期重建,現有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結構。[7]
天王寺 五代 蕉北街道天王嶺路
26°40′18.4″N 119°31′35.4″E / 26.671778°N 119.526500°E / 26.671778; 119.526500 (天王寺)
古建築 佔地面積約1700平方米,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七年(942年),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建,1937年、1987年多次改擴建。現存4根五代時期的原構石柱。[7]
靈溪寺 宋代 蕉北街道聚寶路99號戚繼光公園內
26°39′52″N 119°30′33″E / 26.66444°N 119.50917°E / 26.66444; 119.50917 (靈溪寺)
古建築 佔地面積約1800平方米,始建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明朝萬曆十四年(1586年)重修,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建。蕉城區人民政府將寺附近的留仙洞納入保護範圍。[7]
廣福寺遺址 五代 蕉北街道米篩坪村
26°40′14.5″N 119°30′25″E / 26.670694°N 119.50694°E / 26.670694; 119.50694 (廣福寺遺址)
古建築 佔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原建築始建於後梁乾化二年(912年),1984年在原址重建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堂、齋堂等建築,現存後梁乾化三年造的石構佛壇。[7]
恩澤壇碑 明代 漳灣鎮漳灣街西南
26°42′28.3″N 119°35′24.5″E / 26.707861°N 119.590139°E / 26.707861; 119.590139 (恩澤壇碑)
古建築 高0.87米,寬0.29米,據傳是戚繼光征討倭寇途中的斬子之處,原有恩澤壇,現已毀,僅餘30平方米的土台,碑刻現已移至漳灣中學內。[7]
林大尹寧德重城記碑 明代 城南鎮南漈公園
26°39′00.5″N 119°30′49.5″E / 26.650139°N 119.513750°E / 26.650139; 119.513750 (林大尹寧德重城記碑)
石刻碑記 輝綠岩材質,高2.15米,立於明朝嘉靖四十三年,是記載抗擊倭寇的歷史事跡碑刻,碑文為楷書,由林愛民撰寫。[7]
國共和談舊址[省 7] 清代 蕉南街道福山路60號
26°39′54″N 119°31′41″E / 26.66500°N 119.52806°E / 26.66500; 119.52806 (國共和談舊址)
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註 3] 原建築為天后宮,俗稱媽祖廟,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始建,咸豐元年(1851年)重建大殿,佔地2400多平方米,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殿內有咸豐元年鏤空石龍柱4根,浮雕石鳳柱2根。1937年8月,中共閩東特委福建省政府在此談判達成停止內戰合作抗日的協議。有附屬文物碧泉井。偏殿現為蕉城區博物館所使用[12]。2009年以「寧德天后宮」的名義入選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13]
紅軍北上抗日集中地[省 9] 1937年 霍童鎮桃花溪村 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註 4] 原建築桃坑陳氏祠堂為清末時期建築,土木結構。桃花溪是閩東獨立師成立處、第二次國共合作後的整編處,為中國共產黨在閩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歷史地區之一。2018年,該建築隨桃花溪村內其他中國共產黨革命舊址入選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7][14]
蕉城革命烈士紀念碑 1977年 蕉北街道單石碑社區敬老路13-8號
26°40′18.7″N 119°30′52.8″E / 26.671861°N 119.514667°E / 26.671861; 119.514667 (蕉城革命烈士紀念碑)
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 是與蕉城前身寧德縣有關的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的遺骸安葬處,1977年動工,1984年建成,1987年、2018年兩次擴建,2022年進行提質改造,佔地面積7766平方米,由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墓、烈士英名牆、紀念碑亭、紀念廣場和陳展宣傳文化長廊等構成,其中烈士紀念碑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石砌成,高25.8米,佔地100平方米。[7][15]
第二批(寧德市1992年12月公佈)
彌陀寺遺址 唐代 洋中鎮利洋村院坪自然村[16]
26°40′39″N 119°22′32″E / 26.67750°N 119.37556°E / 26.67750; 119.37556 (彌陀寺遺址)
古遺址 佔地面積約270平方米,原建築始建於唐朝天祐元年(904年),1940年代在原址重建。現存唐代的須彌座、梅花形石柱和覆盆蓮花石柱礎等。[7]
宮後壟古寺遺址 宋代 霍童鎮小石村西800米
26°52′03″N 119°22′57.5″E / 26.86750°N 119.382639°E / 26.86750; 119.382639 (宮後壟寺遺址)
古遺址 佔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原建築始建於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現存當時的石質須彌座和瓜楞石柱等。[7]
扶搖窯址 元明 九都鎮扶搖村
26°48′13″N 119°27′21″E / 26.80361°N 119.45583°E / 26.80361; 119.45583 (扶搖窯址)
古遺址 發現於1985年,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瓷片堆積層達1—1.5米,有墊餅、支圈、匣缽和碗片等,為青瓷材質。[7]
文廟遺址 清代 蕉南街道學前路蕉城區第一中心小學內
26°39′48″N 119°31′25″E / 26.66333°N 119.52361°E / 26.66333; 119.52361 (文廟遺址)
古遺址 始建於宋朝,自建成至清朝年間五次毀壞,又多次重建重修,歷史上的建築規模一度達到4000多平方米。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主體建築大成殿焚毀於文化大革命,僅有362平方米,現位於蕉南街道學前路蕉城區第一中心小學校內的明倫堂建築留存至今。[2]
林國仁墓 宋代 飛鸞鎮飛鸞村下蘇自然村[17]
26°34′02″N 119°36′06″E / 26.56722°N 119.60167°E / 26.56722; 119.60167 (林國仁墓)
古墓葬 又名郡馬墓,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坐東向西,墓丘是由石構建的,平面呈風字形,後護牆上有一通高0.55米、寬0.25米的碑刻,根據碑刻字樣來看,墓主林國仁是宋朝時期的尚書[7]
黃禮鉁墓 清代 虎浿鎮文峰村東北[18]
26°48′11″N 119°14′30.5″E / 26.80306°N 119.241806°E / 26.80306; 119.241806 (黃禮鉁墓)
古墓葬 佔地面積176平方米,坐西北向東南,墓丘由三合土構建,平面呈風字形,墓坪上有一對石獅。墓主為黃禮鉁,是道光十三年(1833年)武舉人,曾任台灣水師協副將,在平叛中戰死台灣。[7][19]
同聖寺佛塔 五代 七都鎮馬坂村利埔自然村
26°46′05″N 119°31′10″E / 26.76806°N 119.51944°E / 26.76806; 119.51944 (同聖寺佛塔)
古建築 是一座九層八角樓式實心的石塔,始建於後晉天福七年(942年),高7米,須彌座邊長2.06米,塔身雕刻各式佛像,塔頂有寶瓶塔剎。[7]
朝天橋 宋代 蕉北街道北大路
26°39′52.5″N 119°31′30.5″E / 26.664583°N 119.525139°E / 26.664583; 119.525139 (朝天橋)
古建築 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單孔石拱橋,長8米,寬6米,孔跨度7.8米,矢高3.8米。[7]
繡花樓 明代 蕉南街道中南路馬厝里
26°39′51″N 119°31′26.5″E / 26.66417°N 119.524028°E / 26.66417; 119.524028 (繡花樓)
古建築 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佔地面積345平方米,木構樓閣式硬山頂,高8.8米,整體建築曾是明代官員馬臣書的住宅,有門廊、前庭、廳堂、後庭、繡花樓等結構。[7]
陳懼齋祠[省 9] 清代 虎浿鎮文峰村 古建築 主祀出身於文峰村的理學名家陳普懼齋。祠堂最早為仁豐寺,始建年代已無考,陳普將該寺闢為書院,在此講授理學[20]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寧德縣令葉稠將仁豐書院修建為祀奉陳普的祠堂[21],明清兩代多次重修,現存建築為清代建築風格,佔地面積292.6平方米,單進合院式,門額上書寫「陳懼齋先生祠」六字,廳堂單檐懸山頂,面闊五間。2018年成為文峰古建築群的一部分而入選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14]
太尉宮 清代 漳灣鎮蘭田村
26°40′39″N 119°33′33.5″E / 26.67750°N 119.559306°E / 26.67750; 119.559306 (太尉宮)
古建築 佔地面積736平方米,始建於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嘉慶九年(1804年)重修,整體建築有戲台(光緒十一年,即1885年時增建)、中亭和大殿等結構,大殿為抬梁穿斗式木構懸山頂,高約7米。[7]
霍童文昌閣 清代 霍童鎮街尾
26°51′02″N 119°25′18″E / 26.85056°N 119.42167°E / 26.85056; 119.42167 (霍童文昌閣)
古建築 始建於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先後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和1986年三次重修,佔地面積約700平方米。[7]
吳氏木牌樓 清代 赤溪鎮桃源村
26°54′36″N 119°28′12″E / 26.91000°N 119.47000°E / 26.91000; 119.47000 (吳氏木牌樓)
古建築 又名吳氏貞節牌坊,佔地面積30平方米,始建於清朝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木構重檐歇山頂,高9米,面闊三間,進深兩間。[7]
少保祠 清代 七都鎮浦源社區
26°45′57″N 119°32′47″E / 26.76583°N 119.54639°E / 26.76583; 119.54639 (少保祠)
古建築 主祀明朝刑部尚書林聰,佔地面積458平方米,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清朝乾隆年間重建,正廳為穿斗式木構硬山頂,有門樓、正廳和後廳等結構。[7]
戚公祠 清代 漳灣鎮街頭
26°42′39″N 119°35′27″E / 26.71083°N 119.59083°E / 26.71083; 119.59083 (戚公祠)
古建築 主祀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佔地面積208平方米,始建於明朝,穿斗式木構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兩間。[7]
冠英坊 清代 七都鎮七都街
26°45′56.5″N 119°32′48″E / 26.765694°N 119.54667°E / 26.765694; 119.54667 (冠英坊)
古建築 是為紀念明朝刑部尚書林聰及其侄子林文迪而立,佔地面積30平方米,始建於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重建,1990年重修,為石構歇山頂,高5米,面闊4米,1間3樓。[7]
霍童洞天石 唐代 霍童鎮霍童街
26°50′32″N 119°25′08″E / 26.84222°N 119.41889°E / 26.84222; 119.41889 (霍童洞天石)
石刻碑記 上刻有「霍童洞天」四字篆書,始刻制於唐朝天寶年間,現存殘石高1.1米,厚0.3米,篆書旁刻隸書「天寶敕封。該石碑原存於宏街宮,後移至文昌閣存放。[7]
白鶴嶺摩崖石刻[國 8][省 9] 明代—清代 蕉北街道繼光社區 石刻碑記 白鶴嶺福溫古道上明清文人所留存的題刻,主要有4段,包括明朝萬曆年間寧德知縣高愈題寫的「海鶴雄關」,分巡道徐用檢題寫的「海闊天空」,李官題寫的一首五言詩和清朝知縣汪大潤題寫的「俯視一切」[7],2018年作為古道的一部分入選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14],翌年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
霍童暴動舊址 1933年 霍童鎮宏街宮
26°51′06″N 119°25′08″E / 26.85167°N 119.41889°E / 26.85167; 119.41889 (霍童暴動舊址)
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 葉飛顏阿蘭等中國共產黨閩東早期領導人於1933年5月28日發動霍童暴動的場所,該暴動也是中共在寧德縣歷史上第一次發動的暴動,而暴動發生地宏街宮是霍童民團所在地,佔地面積400平方米,始建於清朝,穿斗式木構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7]
新四軍六團留守處舊址 1933年 蕉北街道林氏宗祠
26°40′38″N 119°31′57″E / 26.67722°N 119.53250°E / 26.67722; 119.53250 (新四軍六團留守處舊址)
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 1937年,中共閩東特委在與福建省政府談判後宣佈結束與國民政府的游擊戰,並將其麾下的閩東獨立師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1938年3月2日,新四軍六團在寧德縣林氏宗祠設立留守處。林氏宗祠建築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始建於民國14年(1925年),穿斗式木構硬山頂,高7.5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7]
林蔚文墓 1932年 金涵畲族鄉坑裏村
26°40′44″N 119°31′23″E / 26.67889°N 119.52306°E / 26.67889; 119.52306 (林蔚文墓)
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 佔地面積795平方米,坐東南向西北,墓丘由土石構建,平面呈風字形,高9.6米,左側有一石質墓亭,高3.8米,寬2.52米,深1.8米,另有高2.93米、寬2.87米的墓誌亭。墓主為林振翰蔚文,是中國最早引進世界語的學者,1913年任眾議院秘書,1914年後任四川鹽運使等。[7]
福海關稅務司舊址[省 7] 清代—民國 三都鎮松岐村孫厝里
26°38′24″N 119°40′15″E / 26.64000°N 119.67083°E / 26.64000; 119.67083 (福海關稅務司舊址)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設立於清朝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民國24年福海關併入閩海關後改設為閩海關稅務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廢止。舊址佔地600平方米,磚木、混凝土結構,共兩層,高15米,寬20米,深30米,正方脊頂,門窗為拱形[7]。2009年作為三都古建築群的一部分入選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13]
第三批(蕉城區2000年6月公佈)
霍童涵洞[國 8][省 5] 隋代—今 霍童鎮石橋村、湖頭村(龍腰渠)
26°51′14″N 119°23′50″E / 26.85389°N 119.39722°E / 26.85389; 119.39722 (霍童灌溉工程-龍腰水渠)
霍童鎮枇杷洞村(琵琶洞)
26°51′36″N 119°24′29″E / 26.86000°N 119.40806°E / 26.86000; 119.40806 (霍童灌溉工程-琵琶洞)
其他 始修於隋朝皇泰元年(618年),由前諫議大夫黃鞠主持修建,包含霍童溪左岸的琵琶洞和右岸的龍腰渠兩個水利工程,灌溉了數萬畝當地農田,現今仍在使用。2001年入選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升格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
第四批(蕉城區2003年12月公佈)
沉字橋[省 9] 宋代 虎浿鎮梅鶴村 古建築 又名花橋、登龍橋,始建於北宋崇寧五年(1106年),橋體歷朝歷經多次修繕。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廊屋坍塌,乾隆四十年(1775年,一說為乾隆四十三年)重修,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亦有重修[22],由花崗岩砌成,南北橫貫黛溪,全長36米,寬3.5米,有2個橋墩、3個孔洞,廊屋為抬梁穿斗式混合構架雙坡頂,高5米,有9個開間、48根橋柱,中間則是歇山頂橋亭[23],2015年隨梅鶴古建築群合併入選蕉城區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6],2018年隨梅鶴古建築群升格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14]
安仁寺 清代 石後鄉光榮村
26°42′52″N 119°25′37.5″E / 26.71444°N 119.427083°E / 26.71444; 119.427083 (安仁寺)
古建築 佔地面積900平方米,始建於唐代大中元年(847年),宋元年間3次修繕,大雄寶殿為清朝康熙四年(1695年)重建,山門為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建。大雄寶殿為抬梁穿斗式木構架,重檐歇山頂,面闊5間、進深6間。[7]
報恩寺塔 清代 城南鎮古溪村西南1.5公里報恩寺內
26°38′10″N 119°32′07.5″E / 26.63611°N 119.535417°E / 26.63611; 119.535417 (報恩寺塔)
古建築 始建於宋代,為八角樓閣式實心石塔,通高2.8米,基座邊長0.17米。石塔所在的報恩寺始建於唐代咸通元年(860年),現存建築為清代建築,佔地面積41580平方米。[7]
嵐翠橋 清代 八都鎮閩坑村
26°50′57″N 119°32′33.5″E / 26.84917°N 119.542639°E / 26.84917; 119.542639 (嵐翠橋)
古建築 是南北走向的單孔石拱木廊橋,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橋長19.5米,寬4.9米,矢高14.5米,橋屋高4.5米,7開間、32根橋柱,穿斗式木構架,重檐歇山頂[7]
三都澳天主教堂[省 7] 1933年 三都鎮松岐村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是一座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建築風格的天主教教堂,建造於民國22年(1933年),建築面積600餘平方米,佔地350平方米,木石、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大門正上方有十字架和「天主堂」門額,大門旁是鐘樓,共三層,高15米,面闊、進深均為3間,屋架為人字形,中層門窗有小梅花圖案的裝飾[7]。2009年作為三都古建築群的一部分入選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13]
第五批(蕉城區2006年2月公佈)
東山柳州祠[省 9] 清代 洋中鎮東山村村內
26°42′27″N 119°22′46″E / 26.70750°N 119.37944°E / 26.70750; 119.37944 (東山柳州祠)
古建築 又稱忠節大夫祠,始建於南宋,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光緒十三年(1887年)建戲台。坐東朝西,佔地面積788平方米,由門樓、前天井及兩側廊廡、下廳、後天井、上廳和祠右側的戲台等組成。下廳硬山頂,穿斗式木構架,面闊五門,進深七間,兩側幾字形封火山牆。該祠是2006年2月公佈的第五批蕉城區文物保護單位。[14]
聖母宮 乾隆 洋中鎮東山村村頭400米處
26°42′13″N 119°22′47″E / 26.70361°N 119.37972°E / 26.70361; 119.37972 (聖母宮)
古建築 佔地面積408平方米,始建於明朝,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農曆七月重建,山門為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建。建築由門樓、天井、正殿組成,正殿為抬梁穿斗式木構架,單檐歇山頂,面闊5間。[7]
林氏祖廳 明代、清代 漳灣鎮南埕村南林街北馬勢3號
26°41′46″N 119°35′25″E / 26.69611°N 119.59028°E / 26.69611; 119.59028 (林氏祖廳)
古建築 佔地面積721平方米,始建於宋朝,明朝重建,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抬梁穿斗式磚木構硬山頂,大廳面闊五間,進深九間。[7]
陳氏祖廳 清代 漳灣鎮倉西村西岐自然村
26°44′09.5″N 119°34′18″E / 26.735972°N 119.57167°E / 26.735972; 119.57167 (陳氏祖廳)
古建築 佔地面積1223平方米,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現存建築為清代風格,抬梁穿斗式磚木構硬山頂,大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柱,四周圍以封火牆,地面為三合土鋪就。[7]
鄭長璋烈士墓 民國(1928) 漳灣鎮下凡村小塘自然村東南300米
26°40′33″N 119°35′01″E / 26.67583°N 119.58361°E / 26.67583; 119.58361 (鄭長璋烈士墓)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佔地面積275平方米,平面呈鳳字形,坐東向西,始建於民國17年(1928年),墓主鄭長璋中共地下黨員,曾任中國國民黨寧德縣黨部籌備處主任委員,1927年在福州被國民黨政府逮捕,槍決於雞角弄。墓葬現保存完好,1982年寧德縣人民政府在墓右側立有「鄭長璋烈士之墓」紀念碑[7],另立有一條長67米的水泥墓道。2021年,蕉城區人民政府計劃將鄭長璋墓搬遷至城南鎮南漈山公園中[24]。現今,鄭長璋的後人和蕉城區當地的志願者會對墓葬進行定期清掃。[25]
第六批(蕉城區2011年2月公佈)
蔡威故居[省 7] 清代 蕉北街道前林路
26°39′58″N 119°31′24″E / 26.66611°N 119.52333°E / 26.66611; 119.52333 (蔡威故居)
古建築 是寧德一蔡姓氏族的住宅,因中國共產黨烈士蔡威而較為著名。建築建於道光年間,整體佔地面積1190平方米,正堂面闊六間,進深四間,梁木雕琢內容豐富多彩;家廟現存宗祠大門、文武門、池塘拱橋(半月池)、儀門、迴廊等。2008年建成了蔡威事跡展覽陳列館供遊客參觀[5][26],2009年以「蕉城蔡氏民居及家廟」的名義成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13]
第七批(蕉城區2013年10月公佈)
前林大廳 清代 七都鎮大廳村坊下坪
26°45′56″N 119°32′47″E / 26.76556°N 119.54639°E / 26.76556; 119.54639 (前林大廳)
古建築 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朝重建,民國19年(1930年)重修,佔地面積2415平方米。[7]
小塘蔡氏墓群 清代 漳灣鎮下凡村小塘自然村
26°40′46″N 119°34′45″E / 26.67944°N 119.57917°E / 26.67944; 119.57917 (小塘蔡氏墓群)
古墓葬 由蔡志諒墓、蔡萬源墓和蔡光均墓組成,建於清朝年間,皆由花崗岩三合土構築,平面均呈風字形。[7]
蔡廷樑墓 清代 金涵畲族鄉上金貝村
26°41′42″N 119°30′56.5″E / 26.69500°N 119.515694°E / 26.69500; 119.515694 (蔡廷樑墓)
古墓葬 墓主蔡廷樑清朝太學生貤贈通奉大夫,墓葬建於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坐西北向東南,由三合土花崗岩構築,平面呈鳳字形,佔地面積569.95平方米。[7]
蔡明祖墓 清代 金涵畲族鄉上瓊堂村
26°41′37″N 119°30′46″E / 26.69361°N 119.51278°E / 26.69361; 119.51278 (蔡明祖墓)
古墓葬 墓主蔡明祖清朝鹽業當鋪商人,道光年間被委任為福寧府鹽務,墓葬建於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坐東北向西南,由三合土、青石構築,平面呈鳳字形,佔地面積200.72平方米。[7]
第八批(蕉城區2015年12月公佈)
白鶴嶺福溫古道[國 8][省 9] 南宋—清代 蕉北街道繼光社區、蕉南街道中南社區、城南鎮嶺頭村和灣亭村
26°39′09″N 119°30′54″E / 26.65250°N 119.51500°E / 26.65250; 119.51500 (白鶴嶺福溫古道)
古建築[註 5] 始於南宋寶慶年間由時任主簿丁大全主修,由石磴鋪就,蕉城境內現存四段,全長近10公里,寬1.5—2.5米不等,通往羅源縣,是福州—溫州之間的重要古官道,官道沿途留存諸多人文景觀[3][27]。2018年與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白鶴嶺摩崖石刻一併入選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翌年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
梅鶴古建築群[省 9] 宋代—民國 虎浿鎮梅鶴村
26°47′53″N 119°14′09″E / 26.79806°N 119.23583°E / 26.79806; 119.23583 (梅鶴古建築群)
古建築 包括三座橋(九跳橋、沉字橋、柳墘橋),一個門(石闕門),三處宮廟(車山宮、東嶽宮、林公宮),一處明代民居(十年廳),五處清代民居(方厝里、林居琫厝、林居清厝、林杜行厝、林贊幫厝),一處民國建築(後為知青點)等14處建築,其中沉字橋於2003年入選了蕉城區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2]。2018年整體入選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3][6]
第九批(蕉城區2016年9月公佈)
崔世召墓 明代 蕉北街道西門外
26°41′01.5″N 119°30′59″E / 26.683750°N 119.51639°E / 26.683750; 119.51639 (崔世召墓)
古墓葬 為石構墓葬,始建於明朝崇禎年間,佔地面積150平方米,平面呈風字形,墓主崔世召是明朝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舉人,曾任廣東連州知州。[7]
第十批(蕉城區2018年2月公佈)
黃鞠故居 清代 霍童鎮石橋村
26°51′27.5″N 119°24′22.6″E / 26.857639°N 119.406278°E / 26.857639; 119.406278 (黃鞠故居)
古建築 佔地面積約3844平方米,始建於唐朝開元十二年,清朝順治十三年(1656年)、光緒五年(1880年)兩次重修,1999年有修繕,有門樓、姑婆宮、黃鞠祠堂等結構,故居建築坐北朝南,前後二進、五開間,門樓為重檐歇山頂[28]

圖集

[編輯]

蕉城區文物保護單位圖集

註釋

[編輯]
  1. ^ 其中第四批蕉城區文物保護單位沉字橋曾成為梅鶴古建築群的一部分而再度入選第八批蕉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而梅鶴古建築群隨後入選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此處將沉字橋、梅鶴古建築群分開計算。
  2. ^ 若將白鶴嶺摩崖石刻算作白鶴嶺福溫古道的一部分,則蕉北街道境內有9處文物保護單位,霍童鎮為文物保護單位最多的鄉鎮。
  3. ^ 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後的分類為「古建築」。
  4. ^ 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後的分類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5. ^ 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的分類為古遺址。[4]
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升格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省 2]:入選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省 7]:入選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省 8]:入選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省 9]:入選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已撤銷
  • [2005撤]:於2005年撤銷文物保護單位資格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宁德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寧德市文化和旅遊局. 2020-06-10 [2023-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7).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寧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宁德市志. 北京市: 中華書局. 1995: 825–833. ISBN 7-101-01543-3. 
  3. ^ 3.0 3.1 3.2 3.3 3.4 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取消林仲麟墓和林国渝墓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格的通告. 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政府. 2011-02-23 [2024-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4). 
  4. ^ 4.0 4.1 4.2 4.3 4.4 4.5 霍童涵洞和白鹤岭古官道获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蕉城在線. 2019-10-16 [202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5). 
  5. ^ 5.0 5.1 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 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政府. 2011-02-24 [202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5). 
  6. ^ 6.0 6.1 6.2 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人民政府关于要求转报将梅鹤村与文峰村古建筑群列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请示. 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政府. 2017-01-11 [202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5).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國家文物局. 中国文物地图集 福建分册 下. 福州: 福建省地圖出版社. 2007: 732–742. ISBN 978-7-80516-829-6. 
  8. ^ 飞鸾村情况简介. 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政府. 2022-12-22 [2024-05-04]. 
  9. ^ 盧建其; 張君賓.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編. 宁德县志.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2: 234–235 [1781]. ISBN 978-7-5615-4174-6. 
  10. ^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2013〕9号). 2013-01-28 [2022-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1). 公有領域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
  11. ^ “砥砺初心,爱我中华”福建宗教爱国故事之二十三 | 宁德支提寺:红军闽东独立师诞生地. 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 2021-06-28 [202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5). 
  12. ^ 蕉城区博物馆. 寧德市文化和旅遊局. 2023-10-12 [202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5). 
  13. ^ 13.0 13.1 13.2 13.3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文〔2009〕375号). 2009-11-16 [2010-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1). 公有領域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文〔2018〕218号). 2018-09-07 [2024-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3). 公有領域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
  15. ^ 【红色丰碑】蕉城区革命烈士陵园. 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2023-10-30 [2024-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4). 
  16. ^ 利洋村情况简介. 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政府. 2023-01-04 [2024-05-18]. 
  17. ^ 飞鸾村情况简介. 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政府. 2022-12-22 [2024-05-18]. 
  18. ^ 福建文史专家台北故宫征集文献 留住闽东海防记忆. 人民網. 2016-01-13 [2024-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7). 
  19. ^ 劉寧顏 (編). 重修台灣省通志. 台北市: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 
  20. ^ 林思翔. 先生之贤非一方之贤也———记闽东最著名理学家陈普. 寧德網. 2021-03-12 [2024-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2). 
  21. ^ 黃鉦平. 蕉城区虎贝镇文峰村:崇文尚武 名人辈出. 東南網. [2024-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0). 
  22. ^ 22.0 22.1 張杰; 楊詩雨; 趙永茹.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虎贝乡梅鹤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城市規劃. 2023, (07). ISSN 1002-1329. doi:10.11819/cpr20230720c. 
  23. ^ 林立志. 梅鹤古韵. 寧德網. 2021-03-17 [2024-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0). 
  24. ^ 寧德市蕉城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关于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06号提案的答复函. 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政府. 2021-08-03 [2024-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6). 
  25. ^ 缅怀革命先烈!郑长璋后裔祭扫烈士墓. 大夢蕉城. 2024-04-11 [2024-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6). 
  26. ^ 蔡氏民居及家庙. 第44次世界遺產大會. 2021-07-19 [202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6). 
  27. ^ 关于区人大十七届六次会议第58号建议的答复函. 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政府. 2021-12-02 [202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05). 
  28. ^ 蕉城区文保中心指导黄鞠故居修缮工作. 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政府. 2023-03-21 [2024-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