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漳河 (衛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漳河海河流域衛河支流,發源於中國山西省東南山地,有清漳河濁漳河、漳河幹流三部分組成,清漳河大部流經於太行山區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區,泥沙較少,河水較清。濁漳河(又稱潞水潞川)流經山西黃土高原地區,水色渾濁。兩源在河北省西南邊境的合漳村匯合後稱漳河。向東流至館陶衛河。全長466千米(至南陶),流域面積1.82萬平方千米

源頭及流向

[編輯]

漳河上游有東、西兩源,東源發源於晉中昔陽縣漳槽村附近;西源發源於和順縣西部的八賦嶺。濁漳河上游分北、西、南三處源頭,西源發源於沁縣西北之漳源鎮安高嶺;南源發源於晉東南長子縣西發鳩山;北源發源於榆社縣北部西河口村。清漳河、濁漳河兩支流入河北涉縣境後,在合漳村匯流後稱為漳河。

清漳河自郭家村北入邯鄲境至合漳村長約61公里;濁漳河自張家頭村西入邯鄲境至合漳村長約21公里。漳河自西而東,先後流經磁縣臨漳縣魏縣大名縣,在館陶縣徐萬倉村與衛河匯合,其間河道(合漳至徐萬倉)全長189公里,流域面積達1.91萬平方公里,控制邯鄲境內流域面積2863平方公里。

漳河流域西南高、東北低,在磁縣觀台鎮以上是太行山區,溝谷狹深,河道彎曲度大,兩岸地勢較高,沒有堤防,河床縱坡為1/200至1/300。河道由岳城水庫京廣鐵路為丘陵區,縱比降為1/500至1/1000,至徐萬倉為平原區,平均坡降為1/2430。

河道的變化

[編輯]

漳河歷史上頻繁的變換河道。 西漢之前,漳河屬黃河水系王莽始建國三年(11年),黃河南徙至沽化附近入海後,屬衛河支流。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鑿渠,引漳水東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隋煬帝開鑿永濟渠後,漳河作為南運河的一條支流,納入了海河水系

根據《水經注》記載,北魏之前,漳河故道以西找不到故道殘留,牛河澗河渚河仍匯入漳河。元朝後也未見漳河北徙邯鄲的史書記載。從唐代詩人李白白居易岑參到邯鄲,東臨漳河吟詩作賦和宋代有漳河決口水淹永年城的記載印證,磁縣邯鄲漳河故道應在北魏以後至宋代約900年時間內形成,這一時段內,漳河曾在成安吳村西南向北決口改道,北流經原邯鄲縣南堡兼莊,在東填池村折向東,又經永年姚寨,在永年城附近沿現今滏陽河下流。漳河在歸故道的時期中,曾在原邯鄲縣小北堡的長坑附近決口向東北流,留下現在張莊橋分洪道利用的支漳河故道。從元代初至民國三十年(1941年),漳河在臨漳三台附近曾五次大遷徙[1]

河患與治理

[編輯]

歷史上漳河旱澇突出,上游十年九旱,下游洪澇頻繁。據統計,1607年1911年之間的305年裏,共發生大洪水55次。由於漳河流域位於太行山以東的迎風面,暴雨多集中於汛期,特別是每年夏天的七八月份。洪水出現頻次較多,集流迅猛,峰高量大,年際變化亦大。整個漳河的洪水主要特性是,峰形陡峻,峰高量大,持續時間短,因此漳河素有善淤、善決、善徙的特點。

1963年那場洪水,觀台日平均流量超過500立方米/秒,只有12天,而洪峰量竟達5470立方米/秒。洪水傳播快,如岳城水庫至南館陶120餘公里長的河段,洪水傳播時間僅需要33個小時。由於漳河河道內的自身特點,上游來沙量多,大量泥沙淤積於下遊河道內,年平均淤積泥沙約1583萬噸。岳城水庫修建成後,漳河上游75%的泥沙被岳城水庫攔住,減少了泥沙的下泄,使漳河下游由堆積為主改變成以沖刷為主。同時,漳河行洪能力也受衛河洪水頂托,漳、衛河洪峰遭遇時就降低了漳河泄量。

現在的漳河河道是1942年南上村決口改道之後形成的。1944年,抗日政府領導群眾修築臨漳、魏縣堤防,並確定北堤為主堤。1947年1949年之間繼續修築,標準為比1948年洪水位超高1米。1954年1956年相繼復堤。1959年1970年在漳河上游修建岳城水庫1963年特大洪水後又修築堤防,達到當前堤防規模。現左堤自磁縣高莊至徐萬倉全長99.76公里,堤頂高程為85.16一46.42米,頂寬8米。1997年2001年之間,對漳河幹流京廣鐵路以東至魏縣南上村河段進行了系統整治,主要包括堤防整修、險工處理、建防浪林帶、建避水樓房及建撤退路等。

漳河兩堤間距極不規則,特別是臨漳縣境內河段,由於河槽滾動,塌岸坍堤,形成堤防彎曲。堤距寬窄不一,約在900到5800米之間。其中魏縣境內比較順直的河寬約2000米左右,進入大名縣境內堤距漸寬,最寬的萬堤段達5800米,最窄處臨漳硯瓦台段僅860米。

引水灌溉

[編輯]

戰國時期西門豹治理時,曾開鑿引漳十二渠引水灌溉農田,至魏河內富足。東漢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敗袁尚取鄴城後,開利漕渠,以灌田、航運兼城市供水。清康熙年間,磁縣岳城村民在岳城鎮西樂毅冢附近開鑿公益渠,即為現在民有渠前身,灌溉灘地20多公頃。民有灌區為河北省第二大灌區。1942年八路軍129師和邊區政府領導下,在清漳河上游開挖漳南渠,灌溉農田200公頃。1960年1969年期間在上游林縣(今林州市)境內建設了紅旗渠水利工程。

污染事故

[編輯]

2012年12月31日,山西長治縣境內的天脊煤化工集團發生苯胺泄漏事件,給當地的濁漳河以及下游的河北邯鄲河南安陽段內水域造成一些程度的污染和損害[2][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2015年版《邯鄲市志》。
  2. ^ 山西漳河苯胺泄漏污染 怀孕母羊饮水后异常流产. 中國廣播網. 201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2). 
  3. ^ 山西河流污染5天后通知河北河南. 京華時報. 201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9).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漳水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