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滿洲國及關東州高等教育機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列出滿洲國關東州高等教育機關。國高畢業生須經過省公署民生廳文教科的「銓衡」(政審)才可以報考。[1]

一般大學

[編輯]
  • 建國大學:位於新京南部的歡喜嶺(現長春人民大街與衛星路交匯處西北角,現長春大學處)。1938年5月建成。教師90%以上為日本人,用日語授課。少數的非日本人漢語或者蒙語授課。建國大學每年招生150人中,一半是日本人,另外滿洲人50名(在滿洲國漢族和滿洲族人都稱為滿洲人),朝鮮人蒙古人白俄共25名。

工業大學

[編輯]
  • 國立新京工業大學:1938年4月創建的「新京工礦技術員養成所」,後改為「國立新京工礦技術院」,1939年1月,該院升格為「新京工業大學」並遷入新京大同大街與文昌路交匯處東南校舍。學制四年,直屬於文教部。1942年在校生600人,採礦、冶金、電氣、通信、機械、應用化學、土木工程、建築設計等專業。一共招收九期學生,共計1600多人。其中中國籍學生佔1/3左右,一半為日籍學生。1946年10月成為「國立長春大學工學院」。
  • 國立奉天工業大學:1938年開辦。學制四年,直屬於文教部。
  • 國立哈爾濱工業大學:1938年開辦。學制四年,直屬於文教部。
  • 哈爾濱高等工業學校:私立

政法大學

[編輯]
  • 新京法政大學:前身是1934年1月創立的「司法部法學校」。 1934年10月招高中畢業生50人正式開課,學制三年。1935年,大同大街與磐石路交匯處(現長春人民大街與磐石路交匯處)的校舍竣工使用。1938年1月,司法部法學校撤銷,新設「地方司法職員訓練所」。1939年1月成立「新京法政大學」,改由文教部管轄,並在原司法部法學校以西,緊鄰大同大街的路東、磐石路北的地方修建新的校舍,現今為長春光機子弟小學教學樓。1946年10月,併入國立長春大學

醫藥大學

[編輯]

開拓醫學院

[編輯]

為日本開拓團培養醫士。學制二年:

  • 哈爾濱開拓醫學院:1940年7月成立。教職員數24人,學生數30人。
  • 龍井開拓醫學院:1940年7月成立。教職員數23人,學生數63人。
  • 齊齊哈爾開拓醫學院:1940年7月成立。教職員數21人,學生數30人。
  • 興安開拓醫學院

看護婦學校

[編輯]
  • 盛京醫科大學附設看護婦養成所
  • 南滿醫科大學看護婦養成所
  • 奉天同善堂助產士學校
  • 滿洲赤十字社奉天病院附屬看護婦養成所
  • 滿洲赤十字社吉林病院附屬看護婦養成所
  • 撫順市立婦人病院附屬看護婦養成所
  • 哈爾濱市立病院附看護婦養成所
  • 吉林省立醫院附設看護婦養成所
  • 第七軍管區病院救護看護婦養成所
  • 奉天軍管區病院救護看護婦養成所

農業大學

[編輯]
  • 國立奉天農業大學:設林、牧、畜、農業土木四科。預科一年,本科三年。舊址位於現今皇姑區塔灣街73號。年招生50人。1936年開始招生。1938年由高等農業學校升格。 校長宇田一博士,教務長牧俊夫,舍監原平退役憲兵大佐。
  • 國立哈爾濱農業大學:1940年5月16日設立。位於南崗。本科三年。
  • 國立新京畜產獸醫大學:本科三年。1940年開辦。位於寬城街。

一般學院

[編輯]
  • 大同學院:位於新京大同大街南端路東。1932年7月「自治訓練所」改為「大同學院」;1932年10月,第1期學生畢業,到1945年8月解散,共培養19期畢業生。培訓「滿洲國的中堅官吏」,招生對象為各地官吏、大學畢業生、留日畢業生,學制半年或一年。開設課程:「建國精神」、國家政策、官吏之道、軍事戰略、國際關係、統制結構、民族學、地方民情、漢日俄語等,以及軍事、實彈、體育等。
  • 北滿學院:1937年3月哈爾濱俄僑學院創辦。位於哈爾濱道里水道街。私立。商學部設置(修業年限3年)。 併入了哈爾濱法科大學(1922年設立)與哈爾濱教育大學(1925年設立)。1938年3月增設了工學部(修業年限4年),併入了聖弗拉基米爾學院(1934年創立)工學部。初代學院長清水三三。1945年日本戰敗解散。
  • 奉天商科學院:1939年創辦。私立。
  • 國立興安學院:1935年創辦,位於王爺廟
  • 國立大學哈爾濱學院:1920年日露協會日語日露協会(1907年組建)在哈爾濱馬家溝建立日露協會學校。1932年4月改名為哈爾濱學院。外交部轄下的舊制専門學校。1940年3月改為國立,直屬於文教部。學制四年。培養日俄貿易人才。著名的卒業生由外交官杉原千畝、俄羅斯文學研究者工藤精一郎日語工藤精一郎、衆議院議員草野威日語草野威白鳥事件白鳥一雄警部。
  • 國立留學生預備校:1937年在新京北大街設立

一般學校

[編輯]
  • 本溪湖工業實習所
  • 新京王道書院:1942年創辦。位於新京長通路。

鐵路學院

[編輯]

軍事學校

[編輯]
  • 滿洲國新京陸軍軍官學校:位於長春同德台(「興亞台」)拉拉屯。1939年3月,偽滿政府以敕令第50號公佈《陸軍軍官學校令》。學制規定為4年零9個月,其中預科2年,這一階段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為軍事科學學習奠定基礎。以上等兵軍銜下部隊做「隊附勤務」實習6個月,即到部隊實習上等兵到中士的業務,使學生熟悉部隊的基層情況。以中士銜作為軍官候補生讀本科1年又8個月。本科教學課程分為普通學科、軍事學科、術科三類,普通學科是各兵科的共同科目,包括建國精神、日語,重點是建國精神;軍事學科包括戰術、戰史、軍制、兵器、射擊、築城、航空、交通、測圖、衛生學、馬術等,其中以戰術為主;術科教學重點放在指揮技能上。最後到軍隊以上士軍銜做「見習軍官」3或4個月,然後任少尉正式就職。中國學生到偽滿部隊見習,朝鮮族和日本學生到日本關東軍見習。1939年至1945年共招收新生7期,至1945年3月畢業3期,共800人,其中中國人450人,日本與朝鮮人350人。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在校生為1450人,其中本科生720人,預科生730人。在校生大隊長王家善。這些人在1945年後成為「鐵石」部隊骨幹。軍校「隸屬於偽滿軍事部,實際上由日本關東軍控制,學校機構由以校長為核心的校本部總管全校,本部設幹事處理日常事務工作,設教授部負責學生的教育工作」。中共晉察冀分局社會部長春組在該校發展了秘密組織。[3][4][5]
  • 陸軍興安學校:1934年7月1日在鄭家屯成立,1935年8月1日遷興安南省西科前旗王爺廟街(現在的內蒙古烏蘭浩特市)城北罕山腳下(現在的烏蘭浩特一中)。分為少年科4年、預科2年和本科2年。前後共畢業9期,約600人,約佔「蒙系」軍官的60%。校長巴特瑪拉布坦少將/甘珠爾扎布少將/郭文林中將/烏爾金上將
  • 陸軍高等軍事學校:1943年10月成立。由各軍管區和軍事機關中選出來的上尉至中校級軍官經考試入學。共辦2期,每期30人,其中日本軍官20人左右,漢族軍官7人,蒙族軍官3人。學習一年,畢業後派到各軍管區任參謀。
  • 陸軍軍需學校:1939年於吉林省長春市設立,該教育機構主要培養學員掌握軍需軍官和軍需兵的必要知識與技能,包括日常以及戰時軍用物資和器材的調配和保管
  • 陸軍飛行學校:1940年於瀋陽市設立,該教育機構主要負責培養滿洲國軍飛行隊的飛行員以及地勤管理人員,學員在滿洲國軍尉級軍官中選拔,包括滿洲航空的民航機飛行員也有在此深造學習
  • 滿洲國軍用通信本處/滿洲國軍用通信養成部:1933年7月於遼寧省瀋陽市設立,1940年更名為滿洲國軍用通信養成部,1943年又更名為滿洲國軍用通信隊並遷至吉林市,該教育機構主要任務是培養滿洲國軍通信方面的人才,為建立滿洲國軍的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服務
  • 陸軍軍醫學校:1935年4月於哈爾濱市設立,該教育機構擁有獨立的附屬醫院作為臨床,並且該教育機構只負責培養滿洲國軍的軍醫軍官,而衛生兵方面的培養則由位於錦州的軍事部直屬醫院負責
  • 陸軍獸醫學校:1936年設立於新京特別市,主要負責軍馬防疫和蹄鐵改良的研究事宜,擁有獨立的附屬軍馬廠和蹄鐵廠作為學員實習,是當時在中國都為數不多的獸醫教習場所。
  • 滿洲國憲兵訓練處:1934年7月於吉林市設立,由軍政部直轄,主要培養滿洲國軍的憲兵以及憲兵軍官,包括由蒙古族人組成的興安軍憲兵也基本是由滿洲國憲兵訓練處負責培養
  • 滿洲國自動車學校:1942年秋季於瀋陽市設立,該校學員學習內容以後勤運輸、汽車保養、駕駛維修為主,不同其他軍校畢業學員被分配至滿洲國軍服役,滿洲國自動車學校學員畢業後大多配屬於關東軍作戰體系為日軍後勤保障服務

警察學校

[編輯]
  • 鐵路警護學校
  • 中央警察學校:1932年11月成立。1938年遷入新京南嶺小街(現長春亞泰大街與文昌路交匯處西邊,原吉林工大的東北角)新校舍。1943年改為「高等警察學校」。
  • 興安總省地方警察學校:

海事學校

[編輯]
  • 交通部附設哈爾濱船員養成所:1937年創辦。沿革為大連海事大學。

師範學校

[編輯]
  • 師道大學日語師道大学:位於吉林市黃旗屯。前身是吉林大學。1934年改為吉林高等師範學校。1938年改為國立師道高等學校。設建國精神(哲學)、日文、國文、史地、體育、音樂等科。培養中學師資。1942年3月2日改為國立師道大學。本科三年。直屬於文教部。
  • 國立新京女子師道大學,有家事、裁縫、烹飪三科,位於長春南嶺。1943年從師道大學女子部改名開辦。
  • 國立師道學院:1943年開辦。位於新京朝陽路。前身為1933年教員講習所創建,1938年更名為新京中央師道訓練所,1943年中央師道訓練所升格為中央師道學院(又名國立師道學院)。1944年中央師道訓練所調訓在職部分併入國立師道大學。1945年中央師道學院停辦。1946年參與合併組建國立長春大學
  • 師道學校:招收「國高」三年級畢業生。在師道學校學制2年,第一年為中等教育,第二年為高等教育。培養初等學校師資。
    • 奉天師道學校:位於瀋陽。
    • 錦州師道學校:
    • 安東師道學校:
    • 承德師道學校:
    • 通化師道學校:
    • 四平師道學校:
    • 東豐師道學校:
    • 吉林師道學校:1935年,「省立二師」與「省立一師」合併為吉林師範學校
    • 新京市立師道學校:1935年在省立二師的原址上成立了吉林省立長春師範學校。1937年5月改為吉林省立長春師道學校,1939年1月改為「新京特別市國民師資養成所」,1941年1月改為「新京特別市立師道學校」。1945年東北光復後,國民黨政府將「新京特別市立師道學校」改為長春師範學校。
    • 延吉師道學校:
    • 牡丹江師道學校:
    • 扎蘭屯師道學校:1928年11月,在齊齊哈爾創建黑龍江省私立蒙旗師範學校。扎賚特旗協理圖們滿都胡任校長。1932年4月,恢復開學,哈斯巴特爾任校長。1936年夏天,興安中學(前身是1928年在瀋陽創辦的東北蒙旗師範學校)合併到該校,學校改稱興安師範學校,由日籍教師來校負責教學和管理。1938年,遷到興安東分省所在地扎蘭屯,更名為扎蘭屯師道學校。1946年改為扎蘭屯師範學校。1947年更名為「納文中學」。1950年改稱「內蒙古納文師範學校」。1953年更名為「扎蘭屯師範學校」。2000年更名為扎蘭屯幼兒師範學校。2001年成立呼倫貝爾市嶺東高級中學(合署)。2010年加掛扎蘭屯藝術學校校牌。2015年3月,扎蘭屯幼兒師範學校、內蒙古扎蘭屯林業學校、內蒙古扎蘭屯農牧學校、呼倫貝爾市衛生學校合併組建扎蘭屯職業學院
    • 哈爾濱師道學校:
    • 齊齊哈爾師道學校:
    • 海城師道學校:
    • 奉天女子師道學校:位於瀋陽
    • 北安師道學校:
    • 佳木斯師道學校:
    • 黑河師道學校:
    • 鳳城師道學校:
    • 安東臨時教師養成所

關東州學校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王野平:《東北淪陷十四年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 ^ 李雲基口述 林秀帆整理:「原偽滿時奉天鐵路學院學生口述:要向老生敬禮」,來源:鐵嶺文史網,2006年9月16日
  3. ^ 《長春文史資料》編輯部:《艱辛的歷程:偽滿軍官學校的學生們》(長春文史資料1994年第1輯),長春市政協文史辦公室發行組,1994年版。
  4. ^ 吉林省青年運動史工作委員會:《皚皚長白—偽滿軍校學生回憶錄》,吉林省青年運動史工作委員會,2000年版。
  5. ^ 王磊:「暴風雨中的長春青年」,長春市青運史工作委員會,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