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儒學案
《清儒學案》,徐世昌等著,共208卷,清代學術思想史著作。
徐世昌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六月總統下野後隱居天津,召集門客修纂《清儒學案》。其中參與《清史稿》編纂者,如王式通、夏孫桐、金兆蕃、張爾田、柯劭忞、王樹枏等人,或先後參與《學案》的編纂,或提供意見。《清儒學案》編纂主持人實為夏孫桐。該書是否在書名後加「長編」二字,徐、夏二氏意見相左。分為「正案」、「附案」和「諸儒學案」,編入正案179人,附案922人,另列諸儒68人,共收清代學者1169人,包含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戴震、龔自珍、傅山、惠棟等。先列傳略,後載專著、文集。1938年刊刻。
錢穆早年著《清儒學案》,抗日期間因稿沉長江而失傳,僅存〈清儒學案序〉與例言。[1]
目錄
[編輯]卷一 夏峰學案 孫奇逢、孫博雅、王余佑、魏一鰲、耿極、張果中、薛鳳祚、馬爾楹、高鐈、王之徵、陳浵、申涵光、崔蔚林、趟御眾、杜越、李崶、張滑、許三禮、胡具慶
卷二 南雷學案 黃宗羲、黃宗炎、黃宗會、黃百家、萬斯選、陳赤衷、李鄴嗣、邵廷采、陳錫嘏、鄭梁、陳確、屠安世、鄭宏、葉敦艮、劉溝、陸符、萬泰、陳之問、賈潤
卷三 桴亭學案上 陸世儀
卷四 桴亭學案下 許焜、郁植、毛師柱、孔興綱、邢衡、沙張白、曹禾、湯誥、龔上燕、陳瑚、盛敬、江士韶、王育、郁法、文祖堯、陸元輔、吳素貴、蔡所性、馬負圖、楊世求、徐世沐
卷五 楊園學案 張履祥、張嘉玲、姚瑚、顏鼎受、顏統、錢寅、祝淵、凌克貞、吳蕃昌、何汝霖、沈磊、丘雲、屠安道、呂璜、呂留良、陳灤、陳梓、范餛、邢志南、祝洤、蔣元
卷六 亭林學案上 顧炎武
卷七 亭林學案下 潘末、歸莊、吳炎、潘樫章、朱鶴齡、楊瑪、傅山、路澤農、吳任臣、張弨、王宏撰、李因篤、馬驌、汪琬、徐元文、陳芳績、陳飲源、黃汝成
卷八 船山學案 王夫之、王敵、羅碹、唐端笏、章有謨、周士儀、錢澄之、王文清
卷九 潛庵學案 湯斌、湯溥、湯准、湯恆泰、王廷燦、耿介、田蘭芳、寶克勤、姚爾申
卷十 三魚學案 陸隴其、周綞、趙鳳翔、程儀千、張慧、王原、瞿天潢、倪淑則、李實、金潮、吳台碩、席永恂、侯開國、張萵、徐善建、曹宗柱、陸奎勛、周梁、張雲章、馬爾恂、馬子鷺、王素行、陳嘉綬、焦袁熹、沈近思、楊開基、吳光酉
卷十一 習齋畢案 顏元、王源、鍾錂、李明性、張羅喆、張起鴻、呂申、王養粹、劉崇文、陳之鉉、喬己百、張鵬舉、憚鶴生、程廷祚
卷十二 敬庵學案 張伯行、張師載、鄭文炳、費元衡、冉覲祖、陳鵬年、孫嘉淦
卷十三 恕谷學案 李添、馮辰、劉調贊、鄭知芳、閻鎬、錢煌、王復禮、郭金城
卷十四 梁溪二高學案 高世泰、高愈、張夏、吳日慎、汪磋、施璜、顧樞、秦鋪、胡時宇、嚴觳轂、俥日初、龔廷歷、湯之錡、華學泉
卷十五 用六學案 刁包、刁再濂
卷十六 蒿庵學案 張爾岐、劉孔懷、李煥章
卷十七 潛齋學案 應撝謙、應禮璧、應禮琮、凌嘉印、沈士則、姚宏任、沈昀、秦雲爽、施相、徐介、沈佳、沈蘭或、陸寅
卷十八 程山學案 謝文洊、甘京、封浚、黃熙、危龍光、曾曰都、湯其仁、宋之盛
卷十九 柏鄉學案 魏裔介、魏荔彤、張能鱗
卷二十 環溪學案 魏象樞、魏學誠、郝浴、于成龍、張貞生、陳廷敬
卷二十一 愚山學案 施閏章、施彥恪、施念曾、袁繼梓、陳宏緒、王士稹
卷二十二 寧都三魏畢案 魏際瑞、魏禧、魏禮、魏世傑、魏世效、魏世儼、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丘維屏、彭任、曾燦
卷二十三 孜堂畢案 張烈、馮濂
卷二十四 白山學案 黃生、黃承士甲
卷二十五 西河學案上 毛奇齡
卷二十六 西河學案下 陸邦烈、章大來、章世法、方楘如、毛睽、毛際可、張杉、劉漢中、來蕃、徐緘、方邁、屈復
卷二十七 宛溪學案 顧祖禹、黃儀
卷二十八 婁山學案 范鄗鼎、范翼、閻擢、李生光、黨成、曹績祖
卷二十九 二曲學案 李顒、王心敬、惠籠嗣、張珥、李士殯、馬稶、李修、王吉相、寧維垣、徐超、張浚生、陸士楷、吳發祥、王所錫、劉礦、白煥彩、黨湛、王化泰、王四服、張承烈、惠思誠、李柏、吳光、陸卿谷、秦松岱、楊甲仁、駱鍾麟、蔡飲胤、王承烈
卷三十 起庵學案 張沐、李經世、黃奉訥、李來章、劉宗泗
卷三十一 曉庵學案 王錫閘、徐發
卷三十二 竹垞學案 朱彝尊、朱彝鑒、朱昆田、朱稻孫、盛楓、曹溶、徐善、李良年、鄭元慶、喬萊
卷三十三 健庵學案 徐乾學、黃虞稷、顧湄
卷三十四 鄞縣二萬學案上 萬斯大
卷三十五 鄞縣二萬學案下 萬斯同、萬言、萬經、萬承勛、陳紫芝、張汝翼、仇兆鰲、范光陽、溫睿臨、劉獻廷
卷三十六 東樵學案 胡渭、胡彥升
卷三十七 勿庵學案 梅文鼎、梅文鼐、梅文鼏、梅以燕、梅轂成、劉湘煙、陳萬策、陳厚耀、揭睛了、方中通、湯濩、袁士龍、孔興泰、毛乾乾、張雍敬、楊作枚、了維烈
卷三十八 孝感學案 熊賜履、劉然、洪名、高菖生、羅麗、蔣伊、曹奉榮、蕭企昭、王綱、盧傳、胡兆鳳、計東、劉醇驥
卷三十九 潛丘學案 閻若璩、閻詠、丘回、徐嘉炎、李鑒、馮景、姚際恆、劉永禎、戴晟、宋鑒
卷四十 安溪學案上 李光地
卷四十一 安溪學案下 李鼎征、李光坡、李光噢、李光型、李鍾倫、何焯、王蘭生、王之銳、徐用錫、陳夢雷、德格勒、徐元夢、魏廷珍
卷四十二 南昀學案 彭定求、彭紹升、朱用純、汪縉、薛起鳳、羅有高
卷四十三 研溪學案 惠周惕、惠士奇、惠棟、余蕭客、沈大成
卷四十四 玉林學案上 臧琳
卷四十五 玉林學案下 臧庸、臧禮堂
卷四十六 余山學案 勞史、桑調元、汪鑒、盧存心、沈廷芳、盛世佐、錢載、張庚
卷四十七 滄曉學案 胡煦、馮昌臨
卷四十八 凝齋學案 楊名時、楊名寧、夏宗瀾、王文震、靖道謨、莊亨陽、徐恪
卷四十九 高安學案 朱軾、吳隆元、任瑗
卷五十 位山學案 徐文靖、趟弁、馬陽、毛大鵬
卷六十七 味經學案 秦蕙田
卷六十八 息園學案 齊召南
卷六十九~七十 謝山學案 全祖望
卷七十九 東原學案 戴震
卷八十 獻縣學案 紀昀
卷八十一 蘭泉學案 王昶
卷八十二 讓堂學案 程瑤田
卷八十三~八十四 潛研學案 錢大昕
卷八十八~八十九 惜抱學案 姚鼐
卷九十 蘇齋學案 翁方綱
卷九十一 懋堂學案 段玉裁
卷九十二 未谷學案 桂馥
卷一一七 茗柯學案 張惠言
卷一一八 鄭堂學案 江藩
卷一一九 鐵橋學案 嚴可均
卷一二〇 里堂學案 焦循
卷一二一~一二三 儀徵學案 阮元
卷一七二 嘯山學案 張文虎
卷一七三 校邠學案 馮桂芬
卷一七四~一七五 東塾學案 陳澧
卷一七六 壬叔學案 李善蘭
卷一七七~一七八 湘鄉學案 曾國藩
卷一八五 越縵學案 李慈銘
卷一八六 若汀學案 華蘅芳
卷一八七~一八八 南皮學案 張之洞
卷一八九 摯甫學案 吳汝綸
卷一九〇 葵園學案 王先謙
卷一九一 古愚學案 劉光蕡
卷一九二 籀廎學案 孫詒讓
卷一九三 鹿門學案 皮錫瑞
卷一九五~二〇八 諸儒學案
評價
[編輯]錢穆「《清儒學案》序」例言中認為,清代義理之學不同於宋、明,門戶脈絡難尋。而清代學術門戶脈絡之易尋者又在於漢學考據,不在於宋學義理。徐世昌《清儒學案》承襲黃宗羲《明儒學案》、全祖望《宋元學案》先例,每學案之首必標舉其師承傳授,以家學、弟子、交遊、從游、私淑五類附案,又別出諸儒學案於其後。而細審諸儒師承交遊,則所與列學案多所牽強不妥之處。宜因人各一案,因其合而合之,因其分而分之,反而接近當時真相[2]。而編纂當時亦苦於諸儒歸屬比附學案之不易,雖力求文獻論證,終有不能滿意者[3]。
又認為清代考據之學,剖析精密,至極發達,而徐世昌《清儒學案》兼收博採而不能盡其精妙,如是而成集錦之類書,旨在搜羅,未見別擇[4]。此外,編纂者身居平、津,當時清末諸儒,尚多在世,傳記文獻與著作猶未盡刊行,修書時雖然勉力購求,但終有不備之處,也增加執筆的困難[5]。
清儒學案曹氏書札
[編輯]1928年徐世昌與知人倡議編著《清儒學案》,因徐氏寓居天津,所以委由門人曹秉章於北平曹氏家中設立修書處。當時編纂諸人大都在北平,每週五聚會於曹宅討論編修事宜與匯報各自進度,會後曹氏為信述其大要,並將已成書稿數篇寄呈徐世昌。徐氏批閱裁示後再寄回曹秉章,至1938年書成。現存約四百餘通,其中又以1929~1937年間數量最多[6]。
這些書札雖然保存下來,但久未公開,直到2007年方由線裝書局影印行世,而為學者周知。但原件編次雜亂,不乏錯簡脫葉之處,當時書簡之習,又往往只記月日而不記年分,所以先後失序。2016年經李立民校訂註釋後,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清儒學案」曹氏書札』整理》,便於參考利用。曹氏書札不僅是瞭解《清儒學案》、《晚晴簃詩匯》(清詩匯)編纂經過的貴重紀錄,而當時平、津文人之日常生活,亦可略見一斑[7]。
參考文獻
[編輯]- 李立民 整理《『「清儒學案」曹氏書札』整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ISBN 978-7-5161-7893-5
- 錢穆「《清儒學案》序」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東大圖書公司\2006年8月二版一刷) ISBN 957-19-2826-7 409~435頁 初出:四川省立圖書館《圖書集刊》第三期 民國31年(1942)11月
- 沙志良「從《清儒學案書札》看前人對《清儒學案》之評價」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第六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2月) ISBN 978-7-301-23760-1 88~103頁
- 沙志良「從《清儒學案書札》看前人對《清儒學案》之評價(續編)」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第七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3月) ISBN 978-7-301-25579-7 95~113頁
關聯項目
[編輯]《清儒學案》以前的清代學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