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內塞廣場
41°53′42″N 12°28′16″E / 41.895102°N 12.471217°E
法爾內塞廣場(Piazza Farnese)位於意大利羅馬,是雷戈拉區的主要廣場。
歷史
[編輯]廣場開闢於16世紀。當時亞歷山大·法爾內塞樞機,即後來的保祿三世,在此購買了幾棟房屋,拆除重建為舒適的法爾內塞宮,設計師是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工程開始於1514年,中間被1527年羅馬之劫打斷,法爾內塞樞機當選為教宗後,從1546年起,又開始恢復,由米開朗琪羅指導。
廣場用磚鋪砌於1545年,頗具裝飾性,與立面入口的軸線成一直線。兩個埃及花崗岩儲水罐(tank),據稱取自卡拉卡拉浴場。第一個在保祿二世時期發現,運到聖馬可廣場,裝飾威尼斯宮。第二個發現於保祿三世時期,裝飾自己的宮殿[1] 然而,關於這兩個花崗岩儲罐的起源,辯論是漫長而未完成的,[2]。保祿五世興建到特拉斯提弗列的高架渠,並繞過台伯河,額我略十五世分給法爾內塞家族40盎司,設立噴泉,收購了聖馬可廣場的噴泉 於1626年左右委託吉羅拉莫·雷納爾迪設計了兩個噴泉。噴泉純粹是裝飾性的,周圍有一扇門。為了人和動物的飲水需要,在朱利亞街(via Giulia)開始時豎起了 Mascherone噴泉。
建築
[編輯]廣場上有8條街道和小巷,其中最重要的是蒙塞拉托街(via di Monserrato)。廣場上的建築物,除法爾內塞宮之外,最重要的建築物是聖彼濟大堂(Santa Brigida)的教堂及修道院,羅卡喬瓦涅雄雞宮(palace of the Rooster of Roccagiovane), 在法爾內塞宮前,介於 Baullari 與 via della Corda之間,以及右側的Palazzo Mandosi Mignanelli ,與 Vicolo dei Venti.交界(後一個名稱不是衍生自氣象意義上的「風」,而是得名於住在那裏的一個家族)。其他建築是19世紀重建的建築。
參考
[編輯]- ^ Moroni, Dictionary of historical-ecclesiastical erudition, 1844, vol. XXIII, p. 207
- ^ Annarena Ambrogi, Roman baths in white and colored marble , Rome, 199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ag. 141 and follo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