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宏
晏宏 | |
---|---|
南京守備太監 | |
國家 | 明 |
主君 | 明孝宗、明世宗 |
姓名 | 晏宏 |
字 | 約之 |
出生 | 1463年 |
逝世 | 1534年 |
墓葬 | 都城章華村 |
著作 | |
《資治通鑑綱目集說》 | |
晏宏(1463年—1534年),字約之,先祖來自楚地,明孝宗、世宗時期宦官,先後歷任「京通倉(京城、通州二地之京倉)」督倉太監、陝西鎮守太監等職位,後官至南京守備太監。其為人清名儉德、濟貧掃弊、崇尚文教,為時人所稱道。並且其人學識頗高,善於經學及工於書法[1]。
性格
[編輯]晏宏個性恬約清廉,穿着樸素,如果沒有客人來訪則食不重味,一室蕭然,除了圖史以外沒有其他的玩好,在其過世的時候,剩餘的錢財甚至差點不夠替其安葬。
生平
[編輯]晏宏的先祖乃是楚地之人,也就是南方人出身。他生於天順七年(1463年),在幼年便進入內庭,作為宦官在春宮服侍當時的太子朱祐樘,也就是後來的明孝宗。因此在明孝宗即位後的弘治初年便升任為明代的高級宦官「太監」,賞賜給他蟒衣玉帶,並允許其於內府衙門中乘馬。又因為晏宏很擅長書法,孝宗因此特別賞賜給他端硯,由此可見其在當時非常受寵。
京通倉督倉太監
[編輯]所謂京通倉,即京師、通州兩地區數十乃至上百座的京倉合稱,正所謂「京倉為天子之內倉,通倉為天子之外倉」[2]。可知該處乃是明代皇帝的統治核心,漕運而來的糧食皆存儲於此二地。
而作為明孝宗的心腹太監,晏宏便被派去當京通倉的督倉太監,到任後,他改革許多京通倉內積藏已久的各類弊端,又因為其政績,人們稱其為晏御史,這是因為明代約莫在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前後[3]在都察院內開始設立巡倉御史的職位,其職責即負責巡查各地的糧食倉儲。但成化朝以後開始干涉外朝,督倉太監正是其中的一項宦官外放監督的職位。[4]
嘉靖初年,晏宏被命令前往陝西擔任鎮守太監,到任後他改革過去的弊端不遺餘力,還仿造古代設置義倉,用剩餘的糧食來救濟那些貧困的人們。在當地他還特別重視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推崇的在當地設立文廟和武廟等廟宇。還增補《資治通鑒綱目》等各種小學書籍,並將其印刷出版。政績精美良好。因此明世宗特意下旨嘉獎,將其擢升為南京的守備太監(南京鎮守太監)
到任後,在其任職期間,南京發展平和穩定。而後因為感受到自身年紀的老邁,因此數次以自身老疾,請求朝廷尋人代替他的職位。世宗不捨下詔慰留,並將其召入東廠,但此時的晏宏已然病重,不久後便離世,卒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享壽72歲。
離世
[編輯]晏宏辭世後,嘉靖帝下令替其祭祀,並且在祭祀後,下詔有關官員以國庫的名義替其運送棺材並舉辦喪禮安葬,將其葬於都城的章華村。
墓誌銘
[編輯]晏宏,字約之,生於天順七年(1463),嘉靖十三年(1534)卒於位。其先楚人。幼入內庭,侍孝宗皇帝於春宮,弘治初升至太監,賜蟒衣玉帶,內府乘馬,雅善書法,孝宗特賜端硯以寵異之。敕督京通倉儲,搜革積弊,人目為晏御史。嘉靖初命鎮守陝西,至鎮興墜補弊,不遺餘力,仿古義倉意置餘廩以贍貧乏,尤重文教,崇飭先聖及武成之廟,增補《通鑒綱目》小學諸書刻梓以傳。治績超美,天子賜敕嘉獎,擢南京守備太監,一鎮以靜。數以老疾求代,溫詔慰留旋召入典東廠,已疾篤。卒後世宗賜諭祭,詔有司給驛歸公之喪,葬都城章華村。晏宏性恬約,被服儒素,非賓會食不重味,一室蕭然,圖史外無他玩好,歿之日,幾不能殮衾。-明嚴嵩《鈴山堂集》卷三十《南京守備晏公墓誌銘》
評價
[編輯]- 明林文俊:清名儉徳重當時,道路人傳即口碑。全陝山川遺愛在,留官管鑰舊臣宜。門無雜客跡如掃,案有殘書手自披。幾䟽乞骸恩未許,樸忠應結九重知。[5]
- 明鄭曉《今言》:「近見敘名臣者多不及武臣……即內臣如王岳、徐智、范亨、懷恩、覃昌,鎮守陝西晏宏、河南呂憲,皆忠良廉靖,縉紳所不及也。」
參考文獻
[編輯]- ^ 《江蘇地方志》. 明代南京的守备太监. 江蘇地情網.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 ^ 明 何喬遠. 《名山藏卷之四十九》:「倉之為言藏也,京倉天子之內倉也,通倉天子之外倉也。」.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1-01-03].
- ^ 明 李東陽.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宣德九年、差御史一員、巡視在京倉。一員、巡視通州倉。」.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1-01-03].
- ^ 連啓元. 明代的巡倉御史. 明史研究專刊. 2003年8月, (第十四期): 107頁–142頁.
- ^ 明 林文俊. 《四庫全書本·方齋存稿卷十·题南京守偹太监晏公巻》. 維基文庫.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