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改革十年:中青年理論與實踐研討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改革十年:中青年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俗稱京豐賓館會議,是1989年4月5日至8日在北京市豐臺區京豐賓館舉行的一次匯集中國中青年理論精英的研討會。[1][2][3]

背景

[編輯]

改革開放之後,1980年代曾多次召開中青年改革論壇。其中較有影響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84年9月召開的「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俗稱莫干山會議)。第二次是根據莫干山會議的決定,在天津舉辦的一個中青年改革論壇。第三次就是1989年4月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北京青年經濟學會等十餘家單位聯合發起召開的「改革十年:中青年理論與實踐研討會」。[4]

此次研討會匯集中國各地400多名45歲以下的理論工作者,其中大多數人已參與十年改革開放實踐,不少人負責各級政府的政策研究工作,在海內外有一定知名度。面對當時嚴重的通貨膨脹治理整頓,以及改革面臨的困境,這些理論精英各自發表了對改革的看法。[3]此次研討會旨在總結十年改革開放經驗。[2]

這次會議在改革開放第一個十年結束時召開,當時精英對於改革的看法尚較一致,會議氣氛團結和諧,討論和交流非常熱烈。1989年之後,中國理論界的統一局面被打破,各類學者逐漸分道揚鑣,思想分歧日益加深。[1]

過程

[編輯]

1989年4月5日,研討會開幕。會議分為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議題,分別設會場同時進行討論。會議持續四天,政治會場的熱門人物有嚴家其溫元凱蘇曉康等人,經濟會場的熱門人物有周其仁石小敏張學軍等人,文化會場的熱門人物有黎鳴包遵信等人。[1]

整個會議的熱點為政治體制改革,與會者中兩三百人紛紛湧進政治會場,導致經濟會場、文化會場受到冷落,甚至連當時社會上極為關注的通貨膨脹議題也受冷落。會議組織者對此始料未及。兩三百人討論政治體制改革,但理論準備匱乏,沒有拿得出的改革方案,討論缺乏共識。僅對新權威主義的辯論稍微透徹些。[2]

周其仁在會上有段講話受到歡迎:「現在為政治體制改革焦頭爛額的人太少了,而輕飄的人又實在太多了,我們許多號稱精英的人似乎還不屑於做紮實研究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不改變這種根本性的弱點,那麼人民將來只好與『精英』們告別。」[2]

會議結束時,幾個組總結,政治組總結者為嚴家其,經濟組總結者為周其仁。中信公司研究所朱嘉明做大會總結。[1]

會議快結束那天,中央領導前來看望與會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胡啟立等人和與會者合影。[1]

4月8日下午,此次研討會閉幕。[1]

與會者

[編輯]

參加會議者超過400人,包括從中央到地方,從體制內到體制外的精英。既有嚴家其包遵信溫元凱戴晴等當時有爭議甚至曾參加「31人簽名」的學者參會,也有中國共產黨中青年幹部李克強俞正聲王岐山李源潮劉延東作為會議組織者參會。[2]

以下列出部分與會者及當時的職務:[1][4]

此次討論會部分與會者及當時的職務

此外,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派秘書李湘魯、兒子趙二軍旁聽會議。[2]

餘緒

[編輯]

會前,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李定給中共中央統戰部六局(黨外知識分子局)副局長陶斯亮一項任務,到此次會上物色一批具有議政能力、社會影響力大的青年精英,擴大六局的黨外知識分子朋友隊伍。陶斯亮在會後向中共中央統戰部提交了書面報告。北京青年經濟學會秘書長給陶斯亮開列出一份推薦名單:周其仁鄧正來李盛平孫立平陳越光周舵黎鳴謝百三。陶斯亮回到統戰部之後登記造冊,將他們列為六局的新朋友。[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仲大军:忆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那次理论研讨会. 共識網. 201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陶斯亮,我与中央统战部六局,炎黄春秋2015年第2期. [2015-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5). 
  3. ^ 3.0 3.1 李永增、楊青,中青年學者反思十年改革,瞭望1989年第20期
  4. ^ 4.0 4.1 2012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开幕,新浪,2012-09-16. [2015-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