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恩格爾定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據恩格爾定律,雖然食品支出上升,其佔總支出的比率會下降。

恩格爾定律(英語:Engel's law,德語:Engelsches Gesetz)由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總結,是消費結構變化的規律:

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反之,隨着家庭收入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而隨着國家變得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

恩格爾定律是根據經驗數據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變量都是常數的前提下才適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比例的變動問題時,還應當考慮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飲食業和食物本身結構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達到相當高的平均食物消費水平時,收入的進一步增加才不對食物支出發生重要的影響。[1]

數學表述

[編輯]

考慮以下兩個比率(作為導數的近似):

R1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總支出變動百分比

R2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收入變動百分比

其中R2又稱為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恩格爾定律斷言,食品是正常財,所以該兩個比率皆為正(僅低檔商品該兩個比率會為負),但是,其值不大於1,即必需品[2][3]若以函數圖像理解,以食物支出為縱軸,收入為橫軸,則繪出的恩格爾曲線Engel curve),其斜率為正但下降,即是凹函數[4][3]

恩格爾係數

[編輯]

恩格爾係數Engel coefficient)是在恩格爾定律出現的比率。恩格爾認為是「表示人口物質生活水準高低的最佳指標」("the best measure of the material standard of living of a population")。[5]:1其計算公式為:

恩格爾係數=食物支出金額/總支出金額

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樣在不斷增長的家庭收入或總支出中,所佔比重上升一段時期後,呈遞減趨勢。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于國欽. 《經濟教室》恩格爾係數的迷思. 中時電子報. [2017-03-06] (中文(臺灣)). 
  2. ^ Engel, Ernst. Die Productions- und Consumtionsverhältnisse des Königreichs Sachsen. Zeitschrift des statistischen Bureaus des Königlich Sächsischen Ministerium des Inneren. 1857, 8–9: 28–29. ... je aermer eine Familie ist, einen desto groesseren Antheil von der Gesamtausgabe muss zur Beschaffung der Nahrung aufgewendet werden ... 
  3. ^ 3.0 3.1 Pope, Rulon. Engel's Law. BYU Studies Quarterly. 2012, 51 (3): 119–140 [2021-12-31]. ISSN 2167-847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1). 
  4. ^ Chai, A; Moneta, A. Retrospectives: Engel Curves (PDF).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0, 24 (1): 225–240 [2021-03-21]. doi:10.1257/jep.24.1.225. hdl:10072/34021可免費查閱.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6-15). 
  5. ^ Anker, R. Engel's Law Around the World 150 Years Later (PDF) (PDF). Political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2011, 247 [2021-03-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6-15). 

連結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