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足球冠軍列表
德國頂級足球聯賽 |
---|
德國足球錦標賽(1903年-1945年,1948年) 西德足球錦標賽(1949年-1963年) 德國甲組足球聯賽(1963年-現在) |
國家 |
德國 |
成立年份 |
1903年 |
參賽隊數 |
18隊 (2023-24年球季) |
現任冠軍 |
拜耳利華古遜 (2023-24年) |
最成功球會 |
拜仁慕尼黑 (33次冠軍) |
德國足球冠軍(德語:Deutsche Fußballmeister;直譯:德國足球大師)是指奪得德國國內最高等級男子職業足球聯賽的冠軍隊伍,現時最高等級足球聯賽為德國甲組足球聯賽。歷年來德國足球冠軍包括從1903年到1945年的德國足球錦標賽(German Championship)、從1948年到1963年的西德足球錦標賽及從1963年到現今的德國甲組足球聯賽(Bundesliga)。
德國足球冠軍(男子)
[編輯]德國足球總會轄下[1]的男子德國足球冠軍在1963年以前一直是通過錦標賽(決賽週)產生。民主德國(東德)自1949年成立後,於1949-50球季至1990-91球季是通過設立東德足球高級聯賽來產生自己的冠軍。自1963-64球季設立德國甲組足球聯賽後,聯邦德國(西德)的足球冠軍也通過全國範圍內的聯賽產生。1991年,前東德的頂級球會被併入德甲聯賽。
德國足球錦標賽(1903-1932)
[編輯]早年有資格參加德國足球錦標賽的球隊均來自德國足總轄下的地方性和區域性足總的冠軍,其中一度包括設於國外的德籍足總,即「布拉格德國人足球總會」(Prager Deutschen Fußballvereine)——其冠軍布拉格DFC甚至於1903年進入了決賽。由於成員協會的數量很少,參加首屆德國錦標賽的球隊只有六支。一年之後,參賽球隊增至八支,而至1905年則增加至十一支。成員協會的迅速增加,特別的競賽成績方面的巨大差異導致德國足總於1906年進行改革。從這時起,錦標賽將設八個參賽名額,該規則一直生效至1924年,並在1911年以前與成員協會的數量相對應(1911年後為七個)。[2]
以下是為了獲得德國足球錦標賽決賽的資格,球隊必須贏得以下其中一項地區錦標賽:
- 德國足球南部錦標賽——成立於1898年
- 勃蘭登堡足球錦標賽——成立於1898年
- 德國中部足球錦標賽——成立於1902年
- 西德足球錦標賽——成立於1903年
- 德國北部足球錦標賽——成立於1906年
- 東南德足球錦標賽——成立於1906年
- 波羅的海足球錦標賽——成立於1908年
另一個地區錦標賽短暫存在:
- 三月足球錦標賽 - 存在於1903年至1911年
從1925年起,以上錦標賽比賽的亞軍也獲得了參加錦標賽決賽的資格,參賽球隊已擴大到十六支球隊家具樂部;實力最強的兩個區域,南部和西部被允許派出三支隊伍。這個區域錦標賽系統於1933年正式被廢除,並由16個頂級組別組成的德國足球省際聯賽(Gauliga)所取代。每個省際聯賽冠軍可以參加德國冠軍錦標賽。直到1944年由於經濟(如交通費用)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地區合併等因素,省際聯賽的數目增加到31個。
以下列表是1903年-1933年德國足球錦標賽決賽一覽:
球季[3] | 冠軍 | 比數 | 亞軍 | 舉行城市 |
---|---|---|---|---|
1903 | VfB萊比錫 | 7–2 | 布拉格DFC | 阿爾托納 |
1904 | 卡塞爾 | |||
1905 | 柏林聯92 | 2–0 | 卡斯魯厄FV | 科隆 |
1906 | VfB萊比錫 | 2–1 | 普福爾茨海姆 | 紐倫堡 |
1907 | 費雷堡FC | 3–1 | 柏林維多利亞 | 曼海姆 |
1908 | 柏林維多利亞 | 3–0 | 史特加踢球者 | 柏林 |
1909 | 卡斯魯厄鳳凰 | 4–2 | 柏林維多利亞 | 布雷斯勞 |
1910 | 卡斯魯厄FV | 1–0 (加時) | 荷爾斯泰因基爾 | 科隆 |
1911 | 柏林維多利亞 | 3–1 | VfB萊比錫 | 德累斯頓 |
1912 | 荷爾斯泰因基爾 | 1–0 | 卡斯魯厄FV | 漢堡 |
1913 | VfB萊比錫 | 3–1 | 杜伊斯堡 | 慕尼黑 |
1914 | 格雷特霍夫 | 3–2 (加時) | VfB萊比錫 | 馬格德堡 |
1915–1919 | ||||
1920 | 紐倫堡 | 2–0 | 格雷特霍夫 | 法蘭克福 |
1921 | 紐倫堡 | 5–0 | 柏林前鋒1890 | 杜斯多夫 |
1922 | 沒有冠軍(最初冠軍被授予漢堡,但一輪爭議後漢堡拒絕接受冠軍。) | 1–1 (加時) |
漢堡 紐倫堡 |
柏林 萊比錫 |
1923 | 漢堡 | 3–0 | 上舍恩韋德聯 | Berlin |
1924 | 紐倫堡 | 2–0 | 漢堡 | 柏林 |
1925 | 紐倫堡 | 1–0 (加時) | FSV法蘭克福 | 法蘭克福 |
1926 | 格雷特霍夫 | 4–1 | Hertha BSC | 法蘭克福 |
1927 | 紐倫堡 | 2–0 | 哈化柏林 | 柏林 |
1928 | 漢堡 | 5–2 | 哈化柏林 | 漢堡 |
1929 | 格爾特霍夫 | 3–2 | 哈化柏林 | 紐倫堡 |
1930 | 哈化柏林 | 5–4 | 荷爾斯泰因基爾 | 杜斯多夫 |
1931 | 哈化柏林 | 3–2 | TSV 1860 Munich | 科隆 |
1932 | 拜仁慕尼黑 | 2–0 | 法蘭克福 | 紐倫堡 |
德國足球錦標賽(1933-1945)
[編輯]在納粹黨掌權後,隨着1933-34年球季開始,國內賽事運作進行全面性改革。大規模的傳統區域性足球總會於1933年被迫自行解散,賽事改由新成立的十六個足球大區運作,作為頂級賽事它們各自設有單軌制的大區聯賽,16個大區聯賽的冠軍將有資格入圍德國錦標賽決賽週。進入納粹德國時期,德國隨着帝國日後擴大版土,國內賽事亦加入當時的附庸國奧地利參與。
德國錦標賽決賽週的賽制也發生變化,十六支大區代表球隊首先被分為四個小組進行雙回合循環賽,各小組的首名出線淘汰賽,最後透過淘汰賽決出德國足球冠軍。大區的數量在頭五年間維持不變,然後至1938年有所增加,首先是通過新領土的合併(例如阿爾薩斯、奧地利、蘇台德),然後是原有大區的分割。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各隊無法再進行長距離的客場比賽。因此在1942-43球季,德國共設29個大區(1943-44球季為31個大區),而決賽週自1941-42年球季起也恢復純淘汰賽模式。1944-45年球季則因二戰爆發被提前終止。
在這個時期首次引入全國盃賽,在1934–35年首次舉行,當時名為查默盃(Tschammerpokal),以前納粹德國體育官員及納粹黨國會議員查默 (Hans von Tschammer und Osten)的名字命名,是現今德國盃的前身。
† | 同一球季贏得查默盃 |
球季[3] | 冠軍 | 比數 | 亞軍 | 舉行城市 |
---|---|---|---|---|
1933 | 杜爾塞多夫 | 3–0 | 史浩克04 | 科隆 |
1934 | 史浩克04 | 2–1 | 紐倫堡 | 柏林 |
1935 | 史浩克04 | 6–4 | 史特加 | 科隆 |
1936 | 紐倫堡 | 2–1 (加時) | 杜爾塞多夫 | 柏林 |
1937 | 史浩克04 † | 2–0 | 紐倫堡 | 柏林 |
1938 | 漢諾威96 | 3–3 (加時) 4–3 (加時) |
史浩克04 | 柏林 |
1939 | 史浩克04 | 9–0 | 維也納艾特米拿 | 柏林 |
1940 | 史浩克04 | 1–0 | 德累斯頓SC | 柏林 |
1941 | 維也納迅速 | 4–3 | 史浩克04 | 柏林 |
1942 | 史浩克04 | 2–0 | 第一維也納 | 柏林 |
1943 | 德累斯頓SC | 3–0 | FV沙貝魯根 | 柏林 |
1944 | 德累斯頓SC | 4–0 | LSV漢堡 | 柏林 |
1945 |
佔領區錦標賽/德國足球錦標賽(1945-1948)
[編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佔領的盟軍將德國分為四個佔領區管制,分別歸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四國管制下令解散國內的大多數組織,足球賽事在最初各自的佔領區內組織,每個佔領區在不同時期都有自組佔領區錦標賽:美國和法國佔領區為1946-1948年,柏林為1946-1950年,英國佔領區為1947-1948年以及蘇聯佔領區為1948-1949年。然而,許多國內足球會很快重新成立,國內賽事亦慢慢開始恢復。
1948年,各佔領區的代表隊參加戰後首屆德國錦標賽。其中西部佔領區和柏林分別獲得兩個和一個名額,蘇聯佔領區本應也有一個名額,但代表隊普拉尼茨體育會被禁止參賽。1949年5月23日由美、英、法佔領區合併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同年10月7日蘇聯佔領區則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翌年春天,西德足總與東德體委的足球部就成立聯合錦標賽展開談判,其中德國足總建議將參賽名額增至16個,以允許3支東德球隊參賽。然而,談判以失敗而告終。這也使得此後德國足球分成東德和西德各自發展。德國除了分成為東德和西德之外,另外還有個薩爾保護領獨立管理,薩爾保護領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薩爾在盟軍分治時期成為法國佔領區,由於法國反對將薩爾納入德國,於是使它成為獨立於聯邦德國(西德)和民主德國(東德)之外的一個特殊保護領地。薩爾曾經在1950年至1956年在國際足協之下擁有自己的代表隊,可以派隊參加奧運會及世界盃,1956年重新加入西德。
球季 | 美軍佔領區 | 美軍佔領區 | 英軍佔領區 | 俄軍佔領區 | 柏林 |
---|---|---|---|---|---|
1945-46 | 史特加 | 沙貝魯根 | -- | -- | 威莫斯道夫 |
1946-47 | 紐倫堡 | 凯沙羅頓 | 漢堡 | -- | 查洛特伯格 |
1947-48 | 紐倫堡 | 凱沙羅頓 | 漢堡 | SG普拉尼茨 | 上舍恩韋德聯 |
球季 | 冠軍 | 比數 | 亞軍 | 舉行城市 |
---|---|---|---|---|
1947-48 | 紐倫堡 | 4–0 | 凱沙羅頓 | 科隆 |
西德足球冠軍(1949-1963)[編輯]在德甲聯賽於1963年成立以前,原本設有六個、自1950年起設有五個足球高級聯賽(南部、西南、西部、北部和柏林)。直至1950年,德國足球冠軍都是於球季結束後在合資格的球隊之中通過盃賽模式產生。自1951年起,則先分由八支球隊分為兩個小組進行雙回合循環賽,每組首名再通過決賽決出德國足球冠軍。五個高級聯賽的冠軍可以直接獲得分組賽資格,剩下的三個名額則由四個高級聯賽的亞軍(不含柏林)通過外圍賽確定。這一規則在幾年後便已偏離。為了備戰1954年世界盃足球賽,由於賽程安排的原因,德國錦標賽決賽週的參賽名額被減少至六隊,並僅進行單回合(而非雙回合)循環賽。1957年,德國足總也嘗試將單回合循環的分組賽常態化,但未獲成功。因此,單循環賽制僅限於1958年和1962年世界盃足球賽的所在年份。
東德足球冠軍(1950-1990)[編輯]1948年,蘇占區舉辦第一屆東區足球錦標賽(Ostzonenmeisterschaft),它以單場淘汰賽形式進行,有十支參賽隊伍包括蘇占區的五個州——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勃蘭登堡州、薩克森州、圖林根州及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的兩支代表隊。東區足球錦標賽冠軍本應可以參加1948年的德國錦標賽,在史特加迎戰紐倫堡,但出於政治原因,SG普蘭尼茨最終不允許出賽。[4][5] 東德在1949年10月7日在德國蘇占區成立,自此東區足球錦標賽改革為全國性的東德高級聯賽(在1949-50球季最初是以「東德體委聯賽」的名義運作,且尚無柏林球隊;自1950-51球季起則改稱「高級聯賽」,並納入了自當年起不再參加柏林錦標賽的東柏林球隊)。因此自1949年起,每個東德足球冠軍均是通過聯賽產生。高級聯賽的創始成員包括14支球隊,至1951-52球季增加為19支,然後於1954年縮減恢復為14支。自那時起,直至兩德統一後於1991年解散(自1990年10月3日起改稱「東北足總高級聯賽」),高級聯賽始終維持14支球隊的數量不變。 1990年東德併入西德完成德國統一,特雷斯登戴拿模成為東德時期最後一個聯賽冠軍,隨後東德足球總會於1990年11月20日在萊比錫召開了股東特別大會,會上通過決議併入德國足球總會,並在德國東部地區成立新的德國東北足球總會;接着1990-91年球季東德高級聯賽成為過渡球季,各支東德球會接聯賽成績被編入德國足球聯賽系統,羅斯托克獲得聯賽冠軍,連同亞軍特雷斯登戴拿模一同晉身德甲聯賽。東德高級聯賽亦 被重新命名為德國足球東北高級聯賽,成為德國足球聯賽系統中第三級別的地區聯賽,從而將前東德球會併入德國聯賽,正式統一德國足球冠軍。[6]
以下列表是1949年-1963年東德高級聯賽冠軍,亞軍及季軍一覽:[7] 德國甲組足球聯賽(1963-現今)[編輯]1962年,在德國國家隊於智利世界盃半準決賽被淘汰的幾周後,紐貝格再度建議創建一個頂級的聯賽類別。1962年7月28日,各聯邦州的足總代表在多蒙特威斯特法倫會議中心金色大廳(Goldsaal)舉行的德國足總全體會議中進行投票,最終以103票贊成,26票反對的結果,確定在1963-64球季設立德國甲組足球聯賽。新創立的德甲聯賽共設16支參賽球隊,其中從西部高級聯賽和南部高級聯賽各入圍5支、北部高級聯賽入圍4支、西南部高級聯賽入圍2支及柏林城市聯賽入圍1支。球隊的競技成績及經濟實力將對其參賽資格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不過每座城市只能擁有一支球隊的限制則廣受質疑。尋求最終16個創始成員的選擇過程是極其複雜的。德國足總為此設立了一項計分標準,依據球隊在1951-52球季至1954-55球季的高級聯賽排名計單倍分,1955-56球季至1958-59球季計雙倍分,1959-60球季至1962-63球季計三倍分。對於入圍聯賽總決賽和德國盃決賽的球隊還有附加分。此外,德國足總對於基礎設施的條件也有明確的規定,參賽球隊必需擁有可容納35,000名觀眾的運動場和泛光燈設備。這項12年總評定的細節由德國足總董事會在1962年10月6日進行審批[8]。 聯賽採取雙循環主客場制比賽,合共18支參賽球隊根據球季前統一制定的固定比賽計劃相互對賽兩次,其中主、客場各一次。上下半季的賽程並不相同,而雙方球隊亦不會在同一半季中對賽兩次。球季中的全部34輪比賽通常從8月初至次年5月中進行。在雙循環主客場制比賽中最終名列第一的球隊,可以獲得為期一年的「德國足球冠軍」稱號;排名最末的兩支球隊需要降入德國乙組足球聯賽,作為替換,在德乙排名前兩位的球隊可以直接升入德甲。在過往50個球季的德甲聯賽中共有12支不同的球隊奪得過冠軍。拜仁慕尼黑作為最成功的球隊曾30次奪得德甲冠軍,並在歷史積分榜中遙遙領先於其它對手。跟隨其後的是各有5次奪冠紀錄的多蒙特和慕遜加柏及4奪冠軍的雲達不來梅。
以下列表是1963年-現今德國甲組足球聯賽冠軍、亞軍、季軍及聯賽最多入球者一覽: 球會成績[編輯]按球會[編輯]在德國足球歷史上,有30支不同的球會贏得德國足球冠軍,最成功的球會是拜仁慕尼黑,合共獲得33個冠軍頭銜,其中32個來自德甲聯賽。粗體表示的球隊目前在頂級聯賽中比賽。
按聯邦州及城邦[編輯]截至2024年,德國足球冠軍來自德國16個聯邦州及城邦中的11個,最成功的州份是擁有44個冠軍的巴伐利亞州。巴伐利亞州也是德國兩間最成功的球會的所在地-拜仁慕尼黑和紐倫堡;北萊茵-西法倫州緊隨其後,獲得25個冠軍,該州擁有多蒙特及史浩克04。目前薩爾州、圖林根州、薩克森-安哈爾特、勃蘭登堡及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還沒有贏得過德國足球冠軍。德國足總的地區足總與德國的州界保持一致,然而德國足總在萊茵蘭-普法茨州有兩個地區協會,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和巴登-符騰堡州各有三個。從1938年到1945年,奧地利當時仍是德國的一部分,因此奧地利球會獲允許參加德國足球錦標賽,維也納迅速是唯一一隊奪得冠軍的奧地利球會。
德國足球冠軍(女子)[編輯]西德女子足球錦標賽 (1973-1990)[編輯]從1974年至1990年,德國足總曾主辦過17屆西德女子足球錦標賽。最後一屆女子錦標賽於1990年舉行,由16支球隊作為各自州級足球總會的最優秀代表入圍決賽週。[10]
以下列表是1973年-1990年西德女子足球錦標賽決賽一覽:
德國女子甲組足球聯賽(1991-現今)[編輯]德國足總於1990-91球季起設立雙軌制的德甲聯賽[12],新設立的德甲聯賽包含南、北兩個賽區,並且各自擁有10支球隊參與相互競爭。而在1991-92球季,則包括有兩組各11支球隊——這是因為接納了來自前東德的2支球隊。[4]經過主客場制雙循環比賽後,每個組別的前兩名球隊晉身準決賽。準決賽採用主客場淘汰制。並類似於歐洲賽事,在積分及入球相同的情況下計算客場入球數。決賽則為單場制,在兩支決賽球隊之一的主場舉行。
以下列表是1991年-1997年德國甲組女子足球聯賽決賽一覽:
1997–98年球季開始德國甲組女子足球聯賽由南區及北區的雙賽區合併為一個由12支球隊組成的聯賽。 以下列表是1997年-現今德國甲組女子足球聯賽冠軍、亞軍、季軍一覽:
冠軍星章[編輯]德國足球職業聯盟(DFL)在2004/05球季初推行冠軍星章,仿傚意大利在球衣的會徽上方繡上代表奪取聯賽冠軍次數的星星,作為表揚球隊功績的榮譽,星星代表的意義:
由於只計德甲成立後的冠軍數目,引起球隊間的激烈辯論,德國足球總會(DFB)傾向閞放給所有德國冠軍,即包括1963年前的德國錦標賽及東德上級聯賽的冠軍,但足球聯盟堅持冠軍之星為推廣全國聯賽而設立,拒絕接納非德甲冠軍的資格。因此產生兩套不同的標準,由足球聯盟管理的德甲及德乙球隊維持原來的標準,只計德甲成立後的冠軍,而由足球總會管理的地區及業餘聯賽球隊則包括1903年起的所有德國足球冠軍及東德上級聯賽冠軍。但身處德乙的格爾特霍夫堅持繡上一顆冠軍之星以表揚其在1914年到1929年奪得三屆德國錦標賽冠軍的功績。
* 萊比錫隊已因破產而被清盤,由其會員建立的1. FC 萊比錫火車頭並不被官方承認為萊比錫隊的後繼球隊,故此不能享有冠軍之星的榮譽。 參考[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