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弗拉基米爾·謝爾比茨基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弗拉基米爾·謝爾比茨基
Владимир Щербицкий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
任期
1961年2月28日—1963年6月26日
前任尼基福爾·卡利琴科
繼任伊萬·卡扎涅茨
任期
1965年10月23日—1972年5月25日
前任伊萬·卡扎涅茨
繼任亞歷山大·利亞什科
烏克蘭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
任期
1972年5月25日—1989年9月28日
前任彼得·謝列斯特
繼任弗拉基米爾·伊瓦什科
個人資料
出生(1918-02-17)1918年2月17日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人民共和國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省上第聶伯羅夫斯克
逝世1990年2月16日(1990歲—02—16)(71歲)
 蘇聯蘇維埃烏克蘭基輔
國籍 蘇聯
政黨蘇聯共產黨 蘇聯共產黨
專業機械工程師
獲獎
社會主義勞動英雄 — 1974 社會主義勞動英雄 — 1977 列寧獎 — 1982
列寧勳章 — 1958 列寧勳章 — 1968 列寧勳章 — 1971 列寧勳章 — 1973
列寧勳章 — 1974 列寧勳章 — 1977 列寧勳章 — 1983 列寧勳章 — 1988
十月革命勳章 — 1978 十月革命勳章 — 1981 衛國戰爭勳章 — 1985 勞動英勇獎章
保衛高加索獎章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
勝利的二月勳章 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勳章
簽名
軍事背景
效忠 蘇聯
服役蘇聯紅軍
服役時間1941-1945
軍銜陸軍上尉
參戰偉大衛國戰爭

弗拉基米爾·瓦西里耶維奇·謝爾比茨基烏克蘭語Володимир Васильович Щербицький[a]、俄語:Владими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Щербицкий[b];1918年2月17日—1990年2月16日),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任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烏克蘭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等職[1][2]

1986年4月,第一書記任內發生切爾諾貝爾核災

履歷

[編輯]
  • 1918年2月17日出生於烏克蘭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省上第聶伯羅夫斯克的一個工人家庭。1931年加入共青團。
  • 1934年9月-1935年8月,共青團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上第聶伯羅夫斯克區委員會指導員。
  • 1935年9月-1936年7月,上第聶伯中學學習。
  • 1936年8月-1941年6月,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化工學院機械系學習,獲機械工程師職稱。學習期間在當地工廠任繪圖員、設計師、壓縮機機械師,並畢業於一年制宣傳學校。1941年4月加入聯共(布)。
  • 1941年6月-7月,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上第聶伯羅夫斯克實驗工廠機械師,副首席機械師。
  • 1941年7月-1945年12月,蘇聯紅軍服役。

期間: 1941年7月-12月,莫斯科、撒馬爾罕伏羅希洛夫軍事防化學院學習。
1941年12月-1943年3月,外高加索方面軍第34步兵團防化處長,第75步兵師獨立坦克旅服役。
1943年3月-1945年12月,外高加索方面軍防化處長助理,上尉軍銜。

  • 1946年1月-8月,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市奧爾忠尼啟則焦化廠計劃檢修室主任。
  • 1946年8月-1948年1月,烏共(布)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市奧爾忠尼啟則焦化廠黨組書記。
  • 1948年1月-8月,烏共(布)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市委組織部長。
  • 1948年8月-1951年12月,烏共(布)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市委第二書記。
  • 1951年12月-1952年8月,烏共第聶伯羅冶金廠黨組成員。
  • 1952年8月-1954年2月,烏共(布)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市委第一書記。
  • 1954年2月-1955年12月,烏共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委第二書記。
  • 1955年12月-1957年12月,烏共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委第一書記。
  • 1957年12月-1961年5月,烏共中央工業和建設委員會書記。
  • 1961年2月-1963年6月,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
  • 1963年7月-1965年10月,烏共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委第一書記。
  • 1965年10月-1972年6月,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
  • 1972年5月-1989年9月,烏共中央第一書記兼基輔軍區軍事委員。
  • 1989年9月起退休。
  • 1990年2月16日因肺炎於基輔逝世,享年71歲。葬於拜科夫公墓。

謝爾比茨基是蘇共19-27大代表,第22-27屆中央委員,第22-23屆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第24-27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20-21屆中央審計委員;第5-11屆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第4-10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代表。

主政烏克蘭

[編輯]

在任烏共中央工業和建設委員會書記期間,在謝爾比茨基的建議下,烏克蘭對新企業建設項目進行了修訂,以確保它們與現代技術和工藝水平相適應。這些新建企業配備了高科技裝備、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提高。同時,烏克蘭還進行了養老金改革:男性退休年齡降至60歲,女性降至55歲。自1957年以來,工人逐漸轉為7小時工作制,危險行業的工人逐漸轉為6小時工作日(每周工作6天)。

任部長會議主席期間,謝爾比茨基呼籲將農業機械的生產建立在堅實的工業基礎上,推進最經濟、廉價和可靠的機器和設備的開發。烏克蘭的交通運輸業和公路建設也迅速發展。辛菲羅波爾-阿盧什塔-雅爾塔汽車和無軌電車公路改造建設完成。1961年,克里米亞開通了定期無軌電車服務,極大地改善了度假者的交通服務。部長會議決定開始部分重建和建設雅爾塔-阿盧普卡公路。集體農場從畜產品銷售中獲得可觀的所得稅優惠。次年,集體農場的建築材料、金屬和金屬結構的價格下降。同時,牛奶、乳製品、畜禽國家收購價格平均上漲35%。集體農場最多可將蘇聯國家銀行的債務延期六年,為購買礦物肥料、多年生草種、幼牛等提供短期貸款。

在謝爾比茨基領導烏克蘭期間,烏克蘭的經濟實力增長了近四倍,工業產值增長了近五倍,農業產值幾乎翻了一番。到1980年代末,烏克蘭每年生產5100萬噸糧食,人均糧食產量超過1噸。烏克蘭的人口從1961年的4310萬增加到1990年的5200萬,即近900萬人。謝爾比茨基為烏克蘭文化做了很多貢獻。在烏克蘭,有60%的烏克蘭語學校和40%的俄語學校。烏克蘭國家舞蹈團和烏克蘭國家民間合唱團發展起來,業餘團體和圖書館成倍增加。烏克蘭國家歌劇院和芭蕾舞劇院全蘇聞名,基輔迪納摩足球俱樂部成為蘇聯領先的足球俱樂部。

但在任第一書記[3][4]期間,他甫一上任便主導清洗了37,000名親謝列斯特(前任烏共第一書記)人士[3][4]。對烏克蘭化政策態度溫和的謝列斯特被批評在烏克蘭民族主義問題上表現軟弱,並且在經濟上有地方主義錯誤[4]。謝列斯特和謝爾比茨基二人的差異僅在語言上就可判斷出來,謝列斯特在公開場合講烏克蘭語,而謝爾比茨基只使用俄語[4]。謝爾比茨基任內展開嚴苛的言論管控,大量逮捕異議人士[5],同時推行俄羅斯化政策[6][7],在教育領域全面採用俄語[8]。謝列斯特統治期間活躍的烏克蘭語媒體、學術與文化組織都遭到打壓[6]

謝爾比茨基曾在1973年10月的一次黨內演講中稱,作為一名心懷國際主義的烏克蘭人,要體現出和全蘇聯人民的情誼,特別是和偉大的俄羅斯民族以及對其語言文化的兄弟情,俄語是革命的語言、列寧的語言,國際交流和團結的語言[8];他還曾聲稱「烏克蘭人最可惡的敵人是烏克蘭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和國際錫安主義[8]」。

1986年,烏克蘭普里皮亞特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發生核事故,帶來嚴重核污染威脅,第一書記謝爾比茨基因參與掩蓋事實真相而遭受批評,他呼籲民眾不要恐懼,還在基輔舉行五一勞動節遊行[9]。1989年9月,他遭到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的清洗,第一書記職務由弗拉基米爾·伊瓦什科繼任[10]

榮譽

[編輯]

蘇聯:

捷克斯洛伐克:

保加利亞:

  • 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勳章[12]

備注

[編輯]
  1. ^ 烏克蘭語羅馬化Volodymyr Vasyliovych Shcherbytskyi
  2. ^ 俄語羅馬化Vladimir Vasilyevich Shcherbitskiy

參考文獻

[編輯]
  1. ^ Щербицкий Владимир Васильевич. www.warheroes.ru. [2018-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1). 
  2. ^ Справочник по истории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и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1898 - 1991. [2021-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1). 
  3. ^ 3.0 3.1 Shcherbytsky, Volodymy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Encyclopedia of Ukraine (accessed on 6 February 2021)
  4. ^ 4.0 4.1 4.2 4.3 Subtelny, Orest. Ukraine: A History, 4th Edi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9-11-10 [2021-06-20]. ISBN 978144269728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1) (英語). 
  5. ^ Christopher A. Hartwell. Two Roads Diverge: The Transition Experience of Poland and Ukrai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ptember 26, 2016: 263 [2021-06-20]. ISBN 978-11075309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5). 
  6. ^ 6.0 6.1 Bernard A. Cook. Europe Since 1945: An Encyclopedia. Routledge. 8 February 2001: 1280 [2021-06-20]. ISBN 978-1-135-179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4). 
  7. ^ Ukraine under Shcherbytsk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ccessed on 6 February 2021)
  8. ^ 8.0 8.1 8.2 Bohdan Nahaylo, The Ukrainian Resurgence, C. Hurst & Co. Publishers, 1999, pages 39 and 40
  9. ^ Горбачев - Щербицкому: Не проведешь парад - сгною!. [2021-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8). 
  10. ^ Garthoff, Raymond L. The Great Transition: American-Soviet Relations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需要免費註冊.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94: 397. ISBN 0-8157-3060-8. 
  11. ^ 胜利的二月勋章 (PDF). 2012-08-02 [2019-07-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9-24) (捷克語). 
  12. ^ Герои страны. [2024-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