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赫雷爾-貝格斯反應
外觀
布赫雷爾-貝格斯反應,是羰基化合物(如醛類、酮類)與氰化鉀及碳酸銨,或氰醇與碳酸銨直接反應生成乙內酰脲類化合物的反應。[1][2][3][4]反應以德國化學家漢斯·特奧多爾·布赫雷爾(Hans Theodor Bucherer)和赫爾曼·貝格斯的名字命名。
酮氰醇得到較好的產率,而芳基及烷基醛有副反應。產物乙內酰脲通常能形成很好的晶體,用熱無機酸能使乙內酰脲水解為氨基酸。
布赫雷爾-貝格斯反應的一個變體是布赫雷爾-利布反應,是使用稀的醇溶液作為反應介質,如含水50%的醇。這樣對醛和酮的反應都有較好的產率。
反應機理
[編輯]氰根離子與羰基化合物加成為羥腈,碳酸銨釋放出的氨對羥腈發生SN2反應生成氨基腈,氨基腈的胺氮原子對二氧化碳發生親核加成,生成含氰基的氨基甲酸。然後該氨基甲酸發生分子內環化,生成5-亞氨基噁唑烷-2-酮,最後噁唑烷酮通過一個異氰酸酯中間體重排為5,5-二取代的乙內酰脲。
這個機理基本上是布赫雷爾與施泰納在1934年提出的機理,這個原始機理基本上就一直沿用下來。不過最初提出的機理中,錯誤地認為5-亞氨基噁唑烷-2-酮是通過一步直接重排為乙內酰脲。直到1980年代,研究才發現在上述兩個物質之間還有一個異氰酸酯中間體。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Bucherer, H. T.; Fischbeck, H. T. J. Prakt. Chem. 1934, 140, 69.
- ^ Bucherer, H. T.; Steiner, W. J. Prakt. Chem. 1934, 140, 291.
- ^ Bergs, H. Ger. pat. 566,094 (1929).
- ^ Ware, E. Chem. Rev. 1950, 46, 403. doi:10.1021/cr60145a001(綜述)
外部連結
[編輯]- 《雜環化學中的人名反應》一書中的 布赫雷爾-貝格斯反應 一節,於Google圖書(英文)
- 布赫雷爾-貝格斯反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於organic-chemistry.org(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