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遜拱門
外觀
威爾遜拱門 | |
---|---|
位置 | 以色列耶路撒冷 |
座標 | 31°46′36″N 35°14′03″E / 31.776667°N 35.234167°E |
高度 | 6米 |
材料 | 石灰石 |
威爾遜拱門(Wilson's Arch)是古代石拱門的現代名字。其頂部今天依然可見,位於耶路撒冷西牆的東北角。[1]
拱門由19世紀的探險家和測量師查爾斯·威廉·威爾遜確定於1864年,因而得名[1]。[2]。
拱門的建造年代尚有爭議。一些學者認為建於公元70年希律聖殿被毀之前,是古代聖殿建築僅存的部分;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要晚得多,建於阿拉伯倭馬亞王朝(651–750)。[3]。
1968年,六日戰爭後僅僅幾個月,以色列開始發掘,將西牆完全暴露出來[4]。根據六日戰爭後發掘的證據,拱門曾經橫跨13米,高23米[1][5]。修復工程包括了男子部分,設有聖約櫃,可容納超過一百經卷,以及圖書館和空調。2006年3月12日[6]奉獻儀式的參與者包括:以色列總統摩西·卡察夫、首席拉比、耶路撒冷市長,和西牆傳統基金會的董事等。
新建工程還包括女性部分,在2006年5月25日揭幕,[7][8]2008年5月14日,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在訪問以色列期間參觀了女性部分。[9]
2010年7月25日,威爾遜拱門安裝了燃油的聖燈「永恆之光」(Ner Tamid)[10]代表耶路撒冷聖殿的金燈台[10],以及聖殿祭壇不斷燃燒的燔祭。
西石位於拱門北段,重628噸,[11]是以色列最大的建築石材,全世界第二大建築石材。長13.6米,寬4.5米,高約3.5米。它被認為是有史以來無動力機械條件下人類移動的最重的物體之一。
參考
[編輯]- ^ 1.0 1.1 1.2 Jerusalem 1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ed March 11, 2011.
- ^ Excavations, Arch Park (IL), [March 11,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21日)
- ^ HolyLandPhotos.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March 11, 2011
- ^ Avrahami, Avner, "The Eternal Rock for NIS 18," Ha-Aretz, July 26, 20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March 21, 2011
- ^ FollowTheRabbi.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ed March 11, 2011
- ^ TheKotel.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ote for March 12, 2006, retrieved March 12, 2011
- ^ The Kotel, note about May 25, 20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March 11, 2011
- ^ Flickr.com photo of women's galle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March 24, 2011
- ^ English.thekotel.org "today" sec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March 24, 2011
- ^ 10.0 10.1 Thekotel.org, note for July 25, 20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March 12, 2011
- ^ The Story of the Kotel: Facts and Figures – The Western Wall Tunnels. Western Wall Heritage Foundation. [2016-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14).
- Ben-Dov, Meir. The Dig at the Temple Mount. Jerusalem: Keter. 1982: 122–133 (希伯來語).
- Ben Dov, Meir. In the Shadow of the Temple. New York,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5. ISBN 0-06-015362-8.
- Mazar, Benjamin. The Mountain of the Lord. Garden City, New York: Doubleday & Company, Inc. 1975. ISBN 0-385-04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