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江南代牧區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3月30日) |
江南代牧區是天主教會曾於中國清代在南方的江蘇和安徽兩省(清初曾稱為江南省)設立的宗座代牧區,為現今南京、上海、蕪湖等教區的共同起源。
歷史
[編輯]江蘇和安徽兩省,特別是江蘇省,為大片的沖積平原,是中國最富裕、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兩省的人口總數超過6千萬人。耶穌會的利瑪竇神父是第一位傳教士,在16世紀末將天主教介紹給中國。他得到了朝廷大臣徐光啟的幫助,他們在廣東首次相遇,後來又在北京重逢。
1603年徐光啟在南京受洗,然後回到故鄉上海,使許多中國人皈依天主教。1607年他從北京請來郭居靜神父,在上海城內建造了一座小教堂。1633年徐光啟在北京去世,1641年遺體運回上海,安葬在西郊徐家匯,後來江南代牧區的主要基地就位於其墓地附近。耶穌會會士Francesco Brancati和Geronimo de Gravina在這一時期[來源請求]建造了松江府、蘇州府和崇明的教堂;Sambriani神父建造了南京、Shanking揚州和淮安府的教堂。從1644年到1661年,江南傳教區享受着和平的時期,但是對於工作,傳教士的數目還是太少。
1660年教廷成立南京代牧區,交給多明我會的中國會士羅文藻(Ignazio Cotolendi)[來源請求]主教負責。在1664年到1671年的迫害時期,有20位耶穌會會士被驅逐到澳門,南懷仁神父後來在北京獲得釋放。康熙帝去世後,雍正帝宣佈驅逐江南所有傳教士;但是還是有少數傳教士隱藏了起來,得到12位或15位中國神父的幫助,照料教區內的信徒。1690年教廷宣佈成立南京教區,由葡屬印度果阿總主教節制,管理江南省和河南省兩省教務。南京的第一位主教是來自米蘭的耶穌會會士Allessandro Ciceri,1696年2月2日在澳門祝聖。他的最後一位繼承者是葡萄牙遣使會會士畢學源(Gaietano Pires-Pireira,1846年在北京去世)。
從1736年開始了持續了一個世紀的血腥迫害。在江南,第一位被捕的神父是Tristan of Athemis。1747年12月21日,Anthony Joseph Henriquez神父被捕獲。1748年9月17日,有傳教士在蘇州被絞死。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在此之前的7月11日,三位法國籍耶穌會士南格祿(Fr. Claude Gotteland S.J.)、李秀芳(Benjamin Brueyre, S.J.)與艾方濟(Francois Esteve S.J.)已經重返中國。他們與法國駐華公使同船來華,隨後秘密進入浦東鄉村。他們在1844年的中法《黃埔條約》中獲得許可,在中國傳播天主教教義。羅伯濟(Besi)主教指派李秀芳神父在1843年2月3日建立了修道院,有23名修生。1847年,耶穌會神父在靠近徐光啟墓的徐家匯建立了基地,並開辦孤兒院。1849年,教區內4750名信徒全部交給了法國耶穌會神父。1853年,太平天國佔領南京,並佔據兩省大片地區達11年之久。
1847年羅伯濟主教辭職返回羅馬,教區委託給助理主教趙方濟。1849年趙方濟接任南京教區主教,他在上海董家渡建造了主教座堂,並將洋涇浜住所(今四川南路)讓給法國領事館。1855年4月8日由於疾病返回歐洲,向教廷建議將南京教區委託給耶穌會。同年11月13日在那不勒斯去世。1856年,教廷撤銷南京教區,改設江南代牧區,託付給法國耶穌會會士,年文思成為首任代牧(法國耶穌會還負責直隸東南代牧區,由郎懷仁任代牧)。在年文思任職的6年中,太平天國破壞了江南除了上海以外所有的天主教傳教會。
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1858年簽訂了一個條約,但1860年戰爭再度爆發,戰爭結束時天主教獲得在全中國自由傳教的權利。
1862年7月31日,年文思主教因霍亂去世。1865年2月2日,郎懷仁主教由直隸東南代牧區調任江南代牧區宗座代牧,他立刻着手恢復受戰亂毀壞的當地天主教會。1867年,他前往羅馬,帶回了虔誠的拯亡會和加爾默羅會修女,將她們安置在徐家匯耶穌會總院的對面(聖母院和聖衣院)。同一時期,他創辦了徐家匯觀象台,在1870年參加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但是在1874年中風,失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