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畫
劇畫是由日本漫畫家辰巳嘉裕所創的名詞,係指繪畫風格比主流漫畫更寫實、符號化程度較低的作品。
20世紀的50年代,辰巳嘉裕和其他一些貸本漫畫家,他們認為自己的作品表現方式更寫實,與主流的漫畫不同,且當時部分人對「漫畫」有都是搞笑、輕鬆作品的刻板印象,故應另以其他名詞稱呼之,這個行為跟威爾·艾斯納稱其作品為「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s)而非「漫畫」,是一個道理。但劇畫的分鏡、敘事手法基礎依然沒脫離手塚治虫開創的故事漫畫方式,同時部分主流漫畫也開始學習劇畫的風格。在貸本漫畫業衰退後,貸本漫畫家轉向一般漫畫雜誌,劇畫文化也回歸成漫畫的一部分。
歷史
[編輯]辰巳嘉裕從1957年開始印行自己的劇畫,跟當時很多面向青少年的漫畫作品有很大不同。這些劇畫並非出現於以手塚治虫為代表的東京的主流漫畫出版物中,而是從貸本漫畫界發跡[1]。那個時候貸本漫畫與主流的漫畫相較,更能容忍實驗性和沉悶的作品。60年代末期70年代早期,看漫畫成長起來的孩子們開始需要一些事物來針對老讀者而劇畫則提供了這個契機。而這一代人被稱為漫畫一代並用看漫畫作為抵抗的工具,着一點和美國的嬉皮玩搖滾樂是一樣的)。閱讀漫畫在60年代反對日美安保條約的學生抵抗團體中間特別的普遍。這些年輕人就被稱為了「漫畫一代」。
因為對這些最初的地下漫畫的需求不斷高漲,甚至連手塚治虫也開始在自己的漫畫中插入了劇畫的元素如1970年代早期的漫畫《火之鳥》,最著名的則是1980年代的《三個阿道夫》。《三個阿道夫》明顯受到了辰巳的影響,比手塚其他的作品有更多的現實風格和黑色設定。另一方面辰巳也在故事敘述方面受到手塚的影響。
劇畫不止在故事敘述方面更加嚴肅,繪畫風格也是現實主義的。劇畫代表了日本第一代另類漫畫家的作品。一些漫畫家用其原始定義來描繪其作品中的衝擊要素。而手冢借鑑劇畫風格和故事講述方法的結果是,主流漫畫市場接受了更廣泛的多樣性的實驗性的故事,由此當時被公認為漫畫的黃金時代。這個時代從197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到1980年代。1977年作家小池一夫創立了「劇畫村塾」的教育課程,課程中強調漫畫中成熟而強勁的角色刻畫。
隨着主流少年漫畫雜誌變得越來越商業化,劇畫的影響開始衰退。劇畫的色彩在現在主流少年漫畫出版社已經失去了很多,而更多只能稍微在地下出版物或青年雜誌上顯現。並且正當劇畫被主流漫畫市場接受的時期,其他的藝術思潮在獨立漫畫中出現如先鋒漫畫雜誌《GARO》,還有很後來的新漫畫運動。這些運動或思潮在日本已經取代了劇畫於另類漫畫的地位。
文獻
[編輯]- Oliveros, Chris (ed.). Drawn and Quarterly. Volume 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ontreal, Quebec: Drawn & Quarterly, 2003. p. 59. ISBN 1-896597-61-0.
- Schodt, Frederik L. Dreamland Japan: Writings on Modern Manga. Berkeley, Calif.: Stone Bridge Press, 1996. pp. 34, 54, 231, 242, 283–284. ISBN 1-880656-23-X.
- Schodt, Frederik L. Manga! Manga!: The World of Japanese Comics. New York: Kodansha International, 1983. pp. 66–67, 124–125. ISBN 0-87011-549-9.
- 我們錯過的50年——讀者轉型、漫畫新浪潮與視覺文學
- 你一定不知道 看漫畫竟然可以撼動整個美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當恐龍開始看漫畫——自由、社會與視覺文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