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劍橋使徒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巨庭。劍橋使徒的成員主要來自於三一學院英皇學院

劍橋使徒英語Cambridge Apostles或者Cambridge Conversazione Society)是劍橋大學的一個秘密社團。1820年,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一位大學生佐治·湯林森同他的朋友們一道成立了一個辯論俱樂部,劍橋座談會。由於它當初只有12名成員,後人一直稱它為使徒俱樂部。該社團由劍橋大學學生佐治·湯林森於1820年建立,他也是使徒俱樂部的創始人。他後來成為第一位直布羅陀英國聖公會主教。[1]

名稱源於耶穌的十二使徒,該社團成立時共有十二名成員,因此稱作劍橋使徒。社團成員大部分為大學生,也有少量的研究生,成員主要來自於聖約翰學院英皇學院三一學院

社團活動

[編輯]

劍橋使徒初期是一個討論小組,每周的星期六晚上舉行一次會議,在會上小組的一名成員關於一個話題發表演講,演講後成員之間進行討論。會議中的食物是沙丁魚烤麵包。社團在19世紀七十年代才開始接納女性學生。

劍橋使徒保留有一本皮革日記,用來手寫記錄每周成員討論的內容。本科生的成員通常被稱作使徒,而研究生被稱作天使。每隔幾年,研究生們就會被秘密邀請參加本科生們的晚宴,晚宴一般在劍橋大學的某一個學院進行。社團的年度晚宴則會在倫敦秘密進行。

本科生如果被推薦可以加入社團就會被邀請參加一個派對,在這個派對上原有的成員將會決定是否讓這些新成員加入。新加入的成員要求宣誓保密,並聆聽一份由神學家芬頓·安東尼書寫的一份咒語。

社團成員之間一生都會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哲學家亨利·西季威克在他的回憶錄中描述「和這個社團成員間的友情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情誼。」

布林斯貝利派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於布林斯貝利派的興起,劍橋使徒才逐漸發展起來。約翰·凱恩斯魯珀特·布魯克佐治·摩爾都曾經是劍橋使徒,後來成為布林斯貝利派的成員。

劍橋五人組

[編輯]

是指蘇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在英國的五名雙重間諜(另有一說是只四人)。雖然說是劍橋五人,但事實上事件涉及更多人。已知的四人分別是:蓋·伯吉斯當勞·麥克林占·費爾比安東尼·布朗特英語Anthony Blunt。第五人的身份雖眾說紛紜,但根據四人的蘇聯上司兼接應奧列格·戈迪夫斯基的說法,這人是英國情報人員約翰·凱恩克洛斯英語John Cairncross

五人均出身於英國中上流社會,他們於1930年代在劍橋大學就讀時,因反對法西斯主義而相當同情共產主義者,畢業後被正式招攬,開始將情報泄露給克格勃。由於劍橋間諜的曝光,劍橋使徒在1951年再次成為公眾的焦點。三名在英國政府高層工作的劍橋大學畢業生被最終證實將情報泄露給克格勃,他們中的一位是前劍橋使徒的成員。

1963年,美國記者、前劍橋使徒成員米高·斯垂特英語Michael Straight承認曾經和蘇聯秘密來往,他還承認英國秘密情報局官員、科陶德藝術學院院長和女皇的藝術顧問安東尼·布朗特是他的介紹人,也是一名蘇聯間諜。面對斯垂特的供詞,布朗特承認自己叛國,並透露劍橋使徒雷奧納德·隆英語Leonard "Leo" Long也捲入其中。斯垂特告訴調查人員,約翰·阿斯特伯里英語John Peter Astbury是由布朗特或者伯吉斯的介紹才成為間諜的。雷奧納德·隆承認於1940至1952年給蘇聯提供情報。

一些作家猜測有更多劍橋使徒的成員也曾經是蘇聯間諜。羅蘭·佩里(Roland Perry)在他的著作《第五人》(The Fifth Man)中認為布朗特和伯吉斯共同的朋友——羅特席爾德家族成員第三代羅斯柴爾德男爵域陀·羅斯柴爾德可能是第五位間諜。間諜史學家約翰·科斯特洛(John Costello)在他的書《奸詐的面具》(The Mask of Treachery)中指出間諜可能還包括數學家阿曆斯特·華生(Alister Watson。金伯利·科尼什(Kimberley Cornish)在他的書《林茨的猶太人》(The Jew of Linz)中做出更為誇張的假設,他認為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可能就是劍橋間諜網的核心。[來源請求]

社團成員

[編輯]

括號內是成員加入劍橋使徒的年份。

相關著作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劍橋使徒1820-1914, 劍橋大學出版社, 1999, 第27頁
  2. ^ 泰晤士報訃告,1984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