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允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允礽
皇太子廢太子 理親王(追封)
前任:
繼任:弘晳(已革理郡王)
允礽
國家大清
封爵皇太子(後廢)、和碩理密親王(追封)
族裔滿族
旗籍滿州鑲藍旗
籍貫右翼近支鑲藍旗第二族
世系清聖祖系;胤礽支系
出生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1674年6月6日)
 大清北京紫禁城
逝世1725年1月27日(1725歲—01—27)(50歲)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日戊刻
紫禁城咸安宮
諡號
墓葬薊州(今天津市薊州區)黃花山陵寢
  • 皇太子 康熙十四年至四十七年
  • 皇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一年(復立)
  • 和碩理密親王 雍正二年(追封)

胤礽滿語ᡳᠨ
ᠴᡝᠩ
穆麟德轉寫In Ceng,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後避其弟雍正帝胤禛名諱,改名允礽滿語ᠶᡡᠨ
ᠴᡝᠩ
穆麟德轉寫Yūn Ceng),幼名保成康熙帝第二子,生母為孝誠仁皇后。他是清代唯一一個在位皇帝生前公開冊立的皇太子[a],後因事被廢,死後追封為和碩理密親王

生平

[編輯]

胤礽出生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三日,母親是康熙帝嫡后孝誠仁皇后

胤礽出生當天,其母孝誠仁皇后不幸難產崩逝,終年二十一歲,因康熙帝寵愛孝誠仁皇后,就把愛妻之情移轉到兒子胤礽身上,於是便對嫡后的惟一遺孤嫡子十分愛護。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帝冊封年僅一周歲的胤礽為皇太子[2], 下諭禮部擇吉日舉行冊封大典:「帝王紹基垂統,長治久安,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誕生嫡子,已及二齡。茲者欽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儲大典,宜即舉行。今以嫡子胤礽為皇太子。爾部詳察應行典禮,選擇吉期具奏。」

康熙帝對於自己未來的接班人寄予了很高期望,從小太子胤礽就被康熙帝訓諭成優秀的預備儲君,自幼就親自教他四書五經。六歲時,令名儒張英李光地為胤礽之師,並令熊賜履授以理學諸書,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特召江寧巡撫、著名理學湯斌禮部尚書之位為詹事府詹事,直隸大名府兵備道耿介為少詹事,胤礽能熟練使用滿語蒙古語漢語官話三種語言馬術出眾,能左右開弓,儒家基本經典亦能粗通,並且時常聽聞聖祖宣講治國之道。

然而,因其太子身份,胤礽漸漸被其他皇子孤立,這也成為他以後種種行為的出發點,並使得他引咎被廢。

胤礽14歲時,開始了與皇長子胤禔的高壓關係,胤禔號稱武力強壯,而胤礽在文學方面有些成果;形成習慣後,胤礽在每方面都要與胤禔交手與比較。到了20歲左右,因其太子身分之故,成年皇子裏幾乎都不與胤礽往來;事實上,其他成年皇子已在背後不斷發動挑戰胤礽儲君地位的行動。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七日癸丑未時,康熙帝在暢春園召見達哈塔湯斌耿介三位師傅,皇太子及皇子四人待命,內大臣、侍衛、起居注官分列左右。他表示教育儲副自古便是國家根本,又說自己「恐皇太子不深通學問」,在此透露出他對太子「自幼時勤加教督,訓以禮節,不使一日暇逸」,可見胤礽少時的學業是極繁重的,他也「惟知讀書,嬉戲之事一切不曉」[3]

接着,康熙又表達了自己對太子的擔憂,他評價唐太宗李世民雖一直被稱道是「英明之主」,但卻不能保全儲副,即唐太宗的首任太子李承乾,又稱自己「深悉其故」,要盡心訓導太子,定會保全自己的太子:「朕觀古昔賢君,訓儲不得其道,以致顛覆,往往有之,能保其身者甚少。如唐太宗亦稱英明之主,而不能保全儲副。朕深悉其故,雖聞見尠寡,惟盡心訓誨。」[3]

當然,此次召見的主旨是讓皇子拜師,關於學習的科目,他說:「朕謹識祖宗家訓,文武要務並行,講肄騎射不敢少廢,故令皇太子、皇子等既課以詩書,兼令嫻習騎射。」[3]湯斌三人雖一再推辭說自己不能擔此重任,還是沒能改變皇帝的決定。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聖祖親征噶爾丹,在烏蘭布通之戰前夕,駐古魯富爾堅嘉渾噶山,聖祖患疾,召太子及皇三子胤祉至行宮。太子胤礽侍疾無憂色,聖祖傷心,遣太子先返北京,這件事是父子情份產生裂痕的起因。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聖祖再次親征噶爾丹,命令時年二十三歲的太子代行郊祀禮,同時坐鎮京師監國理政,各部院奏章聽從太子胤礽指示處理,如發生重要之事,大臣議定後奏啟太子[4]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十八日,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廢皇太子胤礽,幽禁咸安宮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九日,康熙帝復立皇太子胤礽。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二十七日,有人指控太子胤礽與為非作歹匪類結黨會飲,於是康熙帝決定再廢太子。[5][6]

身後

[編輯]

胤礽於雍正二年十二月咸安宮病逝,享年50歲,死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葬於今天津市薊州區黃花山園寢,歷經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後尚存馱龍碑[7]文化大革命及其後又遭破壞,目前僅餘贔屓碑座,石碑已無存[8]

家族

[編輯]
先祖
 
 
 
 
 
 
 
 
 
 
 
 
 
 
 
 
 
 
高祖父: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
 
 
 
 
 
 
 
曾祖父:太宗文皇帝皇太極
 
 
 
 
 
 
 
 
 
 
 
高祖母: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
 
 
 
 
 
 
 
祖父:世祖章皇帝福臨(順治)
 
 
 
 
 
 
 
 
 
 
 
 
 
 
外高祖父:科爾沁部忠親王寨桑
 
 
 
 
 
 
 
曾祖母:孝莊文皇后本布泰
 
 
 
 
 
 
 
 
 
 
 
外高祖母:忠親王賢妃
 
 
 
 
 
 
 
父:聖祖仁皇帝玄燁(康熙)
 
 
 
 
 
 
 
 
 
 
 
 
 
 
 
 
 
外高祖父:游擊世職忠烈一等公佟養真
 
 
 
 
 
 
 
外曾祖父:都統勤襄一等公佟圖賴
 
 
 
 
 
 
 
 
 
 
 
祖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外曾祖母:一品夫人覺羅氏
 
 
 
 
 
 
 
 
 
 
 
理密親王允礽
 
 
 
 
 
 
 
 
 
 
 
 
 
 
 
 
 
 
 
 
外高祖父:巴克什碩色
 
 
 
 
 
 
 
外曾祖父: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
 
 
 
 
 
 
 
 
 
 
 
外祖父:一等公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
 
 
 
 
 
 
 
 
 
 
 
 
 
 
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妻妾

[編輯]
  • 嫡福晉蘇完瓜爾佳氏,廢皇太子妃,三等伯兼都統石文炳之女。康熙三十四年五月初八日成婚,並且在文華殿之北舉行宴會。康熙五十七年七月初病逝,禮部奉聖祖旨意以和碩福晉之例準備其葬禮。
  • 側福晉李佳氏,輕車都尉舒爾德庫之女。康熙三十六年年底已為毓慶宮皇太子位下之貴人。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記其為庶妃李甲氏,而根據康熙四十六年的檔案,李佳氏應為毓慶宮主位下之,惟因太子被廢之故而同被剝奪位號。雍正二年十二月,弘皙之母李佳氏因奉侍二阿哥多年且人品淳謹而封為理親王側妃,居住在弘皙的府第裏。永璥憶述側妃祖母李佳氏於乾隆十年春旬將胤礽的書法心經冊分發給他及胤礽諸子。
  • 側福晉李佳氏,雲騎尉雷大人之女。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記其為庶妃李氏,而根據康熙四十六年的檔案,李氏應為毓慶宮主位下之大答應。

  • 側福晉林佳氏,出身待考。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記其為庶妃林氏,而根據康熙四十六年的檔案,林佳氏應為毓慶宮主位下之貴人
  • 側福晉唐佳氏,出身待考。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記其為庶妃唐氏,而根據康熙四十六年的檔案,唐氏應為毓慶宮主位下之大答應
  • 側福晉程佳氏,程世福之女。
  • 側福晉王佳氏,出身待考。
  • 庶福晉范佳氏,出身待考。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記其為庶妃范氏,而根據康熙四十六年的檔案,范氏應為毓慶宮主位下之大答應
  • 庶福晉劉佳氏,出身待考。
  • 妾劉氏,出身待考。
  • 妾錢氏,出身待考。
  • 妾邱氏,出身待考。
  • 媵妾祁氏,出身待考。
  • 媵妾朱氏,出身待考。
  • 媵妾裴氏,出身待考。

兒女

[編輯]
嫡福晉瓜爾佳氏(正白旗漢軍、都統石文炳之女,堂叔進士石文桂
姓名 關係 生年 卒年 註記
郡主 第三女 1697年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八月十一日卯時
1735年
雍正十三年乙卯四月十三日巳時
康熙五十九年五月嫁土默特部多羅達爾漢貝勒阿喇布坦。卒年三十九歲。
側福晉李佳氏(輕車都尉舒爾德庫之女)
(早殤) 第一子 1692年
康熙三十年辛未十二月二十八日丑時
1701年
康熙四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亥時
卒年十一歲。
弘晳 第二子 1694年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七月初五辰時
1742年
乾隆七年壬戌九月二十八日卯時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封多羅理郡王,雍正八年晉封和碩理親王,乾隆四年革爵。七年卒,年四十八歲。嫡妻科爾沁部烏朗罕濟爾默氏,噶爾藏之女。
側福晉李佳氏(雲騎尉雷大人之女)
(早殤) 第一女 1694年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四月二十三日辰時
1694年
本年五月卒
(早殤) 第二女 1695年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二月十六日寅時
1695年
本月卒
側福晉程佳氏(程世福之女)
郡主 第八女 1714年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元月十七日酉時
1760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十月十四日巳時
雍正八年庚戌十二月,嫁敖漢博爾濟吉特氏台吉彭蘇克拉氏。卒年四十七歲。
(早殤) 第十女 1717年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六月十九日子時
1720年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元月卒
卒年四歲。
弘㬙 第十子 1719年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十二月初八亥時
1780年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八月二十七日巳時
乾隆元年二月封奉恩輔國公,四年十月襲封多羅理郡王,官至宗人府宗令、正藍旗滿洲都統。薨年六十三歲,諡恪。嫡福晉瓜爾佳氏,筆帖式塞特之女。
弘晥 十二子 1724年
雍正二年甲辰九月二十一日丑時
1775年
乾隆四十年乙未五月初一寅時
乾隆三年十一月封奉恩輔國公,官至宗人府右宗正、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卒年五十二歲。嫡妻侯佳氏,侯文玉之女。
側福晉唐佳氏
(早殤) 第四子 1704年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十月初四日寅時
1706年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十二月二十一日巳時
卒年二歲。
和碩淑慎公主 第六女 1708年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元月初二丑時
1784年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九月初十亥刻
雍正初,撫養宮中。雍正四年,年十九,下嫁科爾沁觀音保,封今位號。十三年二月,夫亡。薨年七十七歲。
弘曣 第六子 1712年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七月初四丑時
1750年
乾隆十五年庚午四月十四日子時
雍正六年三月封奉恩輔國公,別號思敬主人,卒年三十九歲,諡恪僖,善書畫。嫡妻左佳氏,左世恩之女。
側福晉王佳氏
弘晀 第七子 1714年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五月初五卯時
1774年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七月二十二日未時
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封奉恩輔國公,乾隆三十四年十月革退公爵。卒年六十一歲。嫡妻那木都魯氏,山西按察使岳岱之女。
弘昞 十一子 1720年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正月初一卯時
1763年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三月二十二日卯時
卒年四十四歲。嫡妻趙佳氏,步軍校澤和之女。
側福晉林佳氏
弘晉 第三子 1696年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十月二十日未時
1717年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三月十二日戌時
卒年二十二歲,以輔國公品級殯葬。嫡妻兆佳氏,兵部員外郎雅爾泰之女。子奉恩輔國公永璥,善書畫。
縣主 第九女 1715年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二月五日丑時
1762年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閏五月二十一日丑時
雍正七年十二月,嫁敖漢台吉策旺多爾濟;乾隆十六年六月初十,夫亡。卒年四十九歲。
庶福晉范佳氏
(早殤) 第四女 1706年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二月初二丑時
1706年
本日卒
(早殤) 第五女 1708年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二月十二日午時
1712年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正月
卒年五歲。
庶福晉劉佳氏
(早殤) 第七女 1711年
康熙五十年辛卯十月十六日戌時
1716年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十月
卒年六歲。
(早殤) 十一女 1717年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六月十九日子時
1725年
雍正三年乙巳二月十六日酉時
卒年九歲。
妾劉氏
(早殤) 第五子 1708年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一月初五未時
1708年
本日卒
妾錢氏
(早殤) 第八子 1715年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正月二十六日寅時
1726年
雍正四年丙午六月初五午時
卒年十二歲。
妾邱氏
弘暚 第九子 1716年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五月十四日卯時
1783年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正月十一日申時
乾隆元年授官三等侍衛,十年因病解退。卒年六十八歲。嫡妻尚佳氏,尚玉德之女。
媵妾朱氏
(早殤) 十三女 1718年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正月初五亥時
1719年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四月
卒年二歲。
媵妾祁氏
郡主 十二女 1717年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十月十二日巳時
1776年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三月十三日巳時
雍正十年正月嫁喀喇沁一等塔布囊喀英阿。卒年六十歲。
媵妾裴氏
(早殤) 十四女 1722年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三月初十未時
1722年
本年七月

評價

[編輯]
  • 康熙帝:1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2皇太子自幼讀書,深明大義,必然謹慎。上則祖廟社稷之福,下則臣民之造化也。朕不勝喜悅。3爾在宮穩坐泰山理事,故朕在外放心無事,多日悠閒,此可輕易得想乎?朕之恩福蓋由行善而致也。朕在此無不告知眾人。爾如此孝順父親,諸事掛念在心,朕亦祝爾長壽無疆,子孫同爾一樣孝順,亦如此恭敬爾。爾諸事稔知恭敬,故寫信寄之。4皇太子並與諸臣巨細問之,此一大暢快事也。5皇太子乃極孝順之人,想是見花鳥魚獸,憐惜朕於沙鹵邊陲之勞苦耳。
  • 雍正帝:昔皇二子(允礽)弱齡建立深為聖(康熙帝) 慈鍾愛,寢處時依恩勤倍篤,不幸中年神志昏憒病類風狂,皇考念宗社重任付託為艱,不得已再行廢斥,待至十有餘年,沈疾如故,痊可無期…。
  • 法國傳教士白晉:可以說,此刻已23歲的皇太子,他那英俊端正的儀表在北京宮廷里同年齡的皇族中是最完美無缺的。他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宮廷中沒有一個人不稱讚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像他父親一樣,成為中華帝國前所未有的偉大皇帝之一。[9]

影視作品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康熙皇帝皇太子之位乃清世祖順治皇帝遺詔所立 [1]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220》,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清史稿》世祖本記
  2. ^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理密親王允礽,聖祖第二子。康熙十四年十二月乙丑,聖祖以太皇太后、皇太后命立為皇太子。
  3. ^ 3.0 3.1 3.2 《康熙起居注》:自古帝王莫不以豫教儲貳為國家根本朕恐皇太子不深通學問即未能明達治體是以孳孳在念面命耳提自㓜時勤加教督訓以禮節不使一日暇逸曾未暫離左右即訶責之事徃徃不免今皇太子在此朕無飾言阿保近侍亦皆知之皇太子從來惟知讀書嬉戲之事一切不曉即朕於眾子當其穉㓜時亦必令究心文學嚴勵禮節者葢欲其明曉道義謙以持身期無隕越耳爾等皆有聲望於外茲特命爾等訓導東宮朕觀古昔賢君訓儲不得其道以致顛覆往往有之能保其身者甚少如唐太宗亦稱英明之主而不能保全儲副朕深悉其故雖聞見尠寡惟盡心訓誨而在外小人不知皇太子粗能誦讀謂尚宜選擇正人令之輔導爾等皆有聞譽今特委任爾等宜體朕意但毋使皇太子為不孝之子朕為不慈之父即朕之大幸
  4. ^ 「二月丁亥朔,上謁陵。辛卯,上還京。壬辰,以碩鼐為蒙古都統。癸丑,告祭郊廟社稷。甲寅,命皇太子胤礽留守。丙辰,上親統六師啟行。」
  5. ^ 朝鮮王朝李朝實錄》記載。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冬至使趙泰采等自淸國還。 上引見,問胡皇太子事,泰曰:「皇帝當初防禁甚嚴,而近來少寬之,且以放太甲於桐宮, 出試題,故彼人亦謂終當復位,而但太子不良, 雖十年廢囚, 斷無改過之望,締結不逞之徒,專事牟利,財產可埒一國,德琳之獄,亦由於此。然皇長孫(弘皙)頗賢,難於廢立允礽」。
  6. ^ 朝鮮王朝李朝實錄》記載。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上曰:「..太子允礽尙被拘囚耶?」枋曰: 或雲: 「太子允礽之子(弘皙)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尙爾貶處允礽矣」。
  7. ^ 馮其利:《重訪清代王爺墳》,北京燕山出版社,ISBN 9787540219369
  8. ^ 小赫旅行日記. 探访废太子胤礽墓,夺皇位失败 囚禁至死,296年后墓地现状如何?_哔哩哔哩_bilibili. www.bilibili.com. [2024-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2) (中文(簡體)). 
  9. ^ 《中國皇帝康熙傳》Portrait historique de l'empereur de la Chine (Paris, 1697)
允礽
理密親王世系
清聖祖世系的分支
出生於:6月6日1674年逝世於:1月27日1725年
王室頭銜
新頭銜
追封
理親王
在位期間:1724年
繼任:
二子已革理親王弘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