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伊斯梅利亞

座標30°35′N 32°16′E / 30.583°N 32.267°E / 30.583; 32.26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伊斯梅利亞
الإسماعيلية
城市
مدية الإسماعيلية
當地一所清真寺
當地一所清真寺
伊斯梅利亞旗幟
旗幟
伊斯梅利亞在Egypt的位置
伊斯梅利亞
伊斯梅利亞
伊斯梅利亞在埃及的位置
坐標:30°35′N 32°16′E / 30.583°N 32.267°E / 30.583; 32.267
國家 埃及
伊斯梅利亞省
政府
 • 市長محمد رمضان إبراهيم
面積
 • 總計210 平方公里(80 平方英里)
海拔14 公尺(46 英尺)
人口(2012年)
 • 總計366,669人
 • 密度1,746人/平方公里(4,522人/平方英里)
時區EETUTC+2
 • 夏時制EESTUTC+3
電話區號+20 69 或 +20 64
友好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 蘇州市
網站www.ismailia.gov.eg

伊斯梅利亞市(阿拉伯語:مدية الإسماعيلية‎,羅馬化al-Ismāʻīlīyah埃及阿拉伯語發音:[lesmæʕiˈlejjæ])是埃及伊斯梅利亞省省會和最大城市,位於埃及東北部,全市總面積約1442平方公里人口約47(包括郊區)。它位於蘇伊士運河西岸, 大約在其北面的塞得港和其南面的蘇伊士兩座城市中間。運河在該市境內加寬,與提姆薩赫湖英語Lake Timsah相連,再往南則與大苦湖相連,隔運河向東則是埃及的亞洲部分西奈半島。它是蘇伊士運河地區的中心城市、蘇伊士運河管理中心所在地,被稱為「運河女皇」,並且擁有大量的法國英國在埃及殖民時期遺留下的住宅群。這些建築物大部分仍然在被運河的職工和官員們所使用。該市擁有蘇伊士運河沿岸三大港口(從北往南依次為塞得港、伊斯梅利亞港、蘇伊士港,被稱為「運河三城」、「運河三姐妹」。)之一,是依靠運河的水澆灌出來的花園城市,到處分佈着椰棗樹、草地和花園,有很多旅館和酒店,市容乾淨整潔,環境安靜優美,被譽為「埃及最美的城市」、「運河的新娘」。

行政區劃

[編輯]
伊斯梅利亞省在埃及的位置

伊斯梅利亞市共分為三個區(阿拉伯語:حي),是伊斯梅利亞省唯一分城區的城市:

  • 第一區(阿拉伯語:الحي الأول,頻臨蘇伊士運河
  • 第二區(阿拉伯語:الحي الثاني,在第一區以西)
  • 第三區(阿拉伯語:الحي الثالث,在第二區以西)

歷史

[編輯]

古代史

[編輯]

伊斯梅利亞地區的歷史是和整個埃及歷史緊密相關的。

據《聖經·舊約》記載,在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時期,猶太人的祖先摩西率領在埃及受盡壓迫的眾猶太部落逃到現在的伊斯梅利亞地區,並用上帝耶和華賜予他的法杖劃開紅海,走出埃及本土,來到西奈半島,上演了一出「出埃及記」。1000多年後的公元初年,耶穌一家(「神聖家庭」)避難埃及時,也是通過此地到達現在的開羅上埃及的。然而這些只是傳說而已。[1]

考古研究表明,伊斯梅利亞地區至少在中世紀以前就有人居往,原先被稱為提姆薩赫村,意為「鱷魚村」,曾相繼被古埃及亞述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托勒密埃及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所統治。公元641年阿拉伯帝國佔領埃及,阿拉伯人把埃及作為一個行省,在這裏傳播伊斯蘭教阿拉伯語,使這裏逐漸阿拉伯化伊斯蘭化。706年,阿拉伯語成為包括伊斯梅利亞在內的全埃及的通用語言。至9世紀中葉,絕大部分居民接受了伊斯蘭化的風俗習慣。969年,法蒂瑪王朝脫離巴格達哈里發阿拔斯王朝正式獨立,[2]後又被阿尤布王朝然後是馬穆魯克王朝所取代。1517年埃及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佔領,再次淪為行省。由於奧斯曼人皈依了伊斯蘭教,所以他們在這裏繼續推行伊斯蘭化政策。

近代史

[編輯]

1789年拿破崙·波拿巴領導下的法國軍隊佔領埃及,埃及歷史進入近代。但很快法國勢力撤出,英國勢力進入,逐漸把埃及變為「保護國」,實質上淪為了半殖民地。伊斯梅利亞就是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建城的。

蘇伊士運河地區衛星照片

1863年,英、法兩國為了開通蘇伊士運河,命前法國駐埃及領事工程師斐迪南·德·雷賽布子爵在未開通的運河附近建一城市作為宿營地以便官員和工人們休息,於是,處於運河中心的提姆薩赫村被選中,在其基礎上建城,並以當時名義上隸屬於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的埃及行省帕夏總督伊斯梅爾(阿拉伯語:إسماعيل)的名字命名,是為伊斯梅利亞建城與得名之始。[3]隨着運河的開鑿,為解決工程所需淡水,從開羅以北挖渠,將尼羅河之水引至伊斯梅利亞,然後北上塞得港,南下蘇伊士城,管理運河的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總部也設在這裏。這樣,作為運河地區管理中心的伊斯梅利亞逐步發展繁榮起來。

1928年3月,伊斯蘭教蘇菲派思想家哈桑·班納在伊斯梅利亞城創建了「班納運動」,後改稱穆斯林兄弟會,會址在該城的一所古舊的房子裏,1929年正式成立,使這裏一度成為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傳播中心。1932年兄弟會接受了蘇伊士運河公司捐助的500埃鎊,總部遷往開羅,但伊斯梅利亞仍為該會重要的據點。

現代史

[編輯]
第四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區後期戰事示意圖

伊斯梅亞地區在1956年以前是所謂「運河轄區」的一部分,建有西方殖民者控制運河的總部,並禁止埃及人隨意入內。1952年埃及革命成功,成立阿拉伯埃及共和國。1956年6月13日英國軍隊根據與埃及政府達成的協議撤出運河轄區,但仍掌握運河管理權。同年7月26日,埃及總統納賽爾宣佈蘇伊士運河國有化,並佔領設在伊斯梅利亞的國際運河公司總部,自此伊斯梅利亞正式回歸埃及,但在同年爆發的蘇伊士運河戰爭(即第二次中東戰爭)中,這裏成了重災區。

伊斯梅利亞地區於1960年成為獨立的伊斯梅利亞省,以伊斯梅利亞市為省會。在1967年的六月戰爭(即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隊佔領西奈半島,埃及被迫封鎖運河,在包括伊斯梅利亞在內的運河西岸修築堡壘。埃、以兩軍隔運河對峙,使伊斯梅利亞成了戰場,以軍每天向城裏開炮,20萬居民被迫遷往埃及各地,全市除兵營外幾乎是一座空城,長達6年的「消耗戰」戰使該城的經濟基礎遭到嚴重破壞。到了1973年的齋月戰爭(即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伊斯梅利亞又成了主戰場,埃軍就是通過這裏強度運河,並突破以色列在運河東岸的巴列夫防線,勝負天平一度向埃及傾斜。但之後不久,以軍扭轉了被動局面並開始反攻,越過運河,打到南部,攻陷蘇伊士城,向北攻入伊斯梅利亞省,但由於埃軍的抵抗未能攻入伊斯梅利亞市區。

從第三次中東戰爭開始,蘇伊士運河關閉了8年,直到1975年才重新開放,伊斯梅利亞便又繁榮起來,埃及政府還在這裏設立了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把這裏作為來往運河船隻的中轉站與整個運河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和指揮中心。

地理環境

[編輯]

地理位置

[編輯]
伊斯梅利亞

Location of 伊斯梅利亞

伊斯梅利亞市在埃及的地理位置見右圖。

鄰接(參見本條目首段伊斯梅利亞市在伊斯梅利亞省的位置圖):

氣候環境

[編輯]

伊斯梅利亞的氣候屬於地中海式氣候暖夏型副熱帶夏乾氣候亞型,晴朗乾熱,夏季平均氣溫36.1冬季平均氣溫11℃。

科教文體

[編輯]

教育

[編輯]

伊斯梅利亞市是蘇伊士運河大學英語Suez Canal University總部所在地, 該大學創建於1976年,主要生源來自蘇伊士運河地區和西奈半島地區,現在是全埃及發展最快的教育基地之一,並且擁有大量外國留學生

不過伊斯梅利亞市和埃及其他城市一樣,文盲很多,15歲以上市民的文盲率為37%。

體育

[編輯]
俱樂部標誌

伊斯梅利亞的體育事業主要是足球,它擁有全埃及最著名的足球隊之一——伊斯梅利體育俱樂部足球隊

伊斯梅利體育俱樂部(阿拉伯語:نادي الإسماعيلي الرياضي)足球隊獲得了城市和政府的廣泛支持,它的球迷圈子正在向其他埃及城市擴展。在埃及,球隊的比賽表演被認為是一件大的政治問題,俱樂部必須要經過市政府的批准並接受其規定。該隊力圖減少參加國內比賽次數以參加更多的當地和國際比賽,但它的財政狀況不允許它這麼做。該隊曾獲得埃及足球甲級聯賽冠軍三次(1967年、1991年、2002年)、埃及足球杯冠軍兩次(1997年、2000年),非洲冠軍聯賽冠軍一次(1969年)。

伊斯梅利國際體育場是伊斯梅利亞地區的一座正規體育場,是伊斯梅利足球隊的主場,可容納球迷40,500人,於1986年開放使用。

名人

[編輯]

經濟

[編輯]

農業漁業是伊斯梅利亞最古老的經濟活動,農業居主導地位,而該市的漁場位於蘇伊士運河水道,水產品豐富,有鯔魚鱸魚魷魚及一些軟體動物等。畜牧業的發展前景也很廣闊,

伊斯梅利亞的種植業也很發達,生產的優質作物有芒果草莓西紅柿花生芝麻橄欖和無核葡萄

伊斯梅利亞的工業包括糧食加工業拖拉機發動機製造業造船業

旅遊

[編輯]

伊斯梅利亞主要吸引埃及國內的遊客,但它不是國際遊客在埃及旅遊的主要目的地,而是重要的休息地和中轉站。由該市開車前往埃及首都開羅大約需要九十分鐘。從該市出發,大約開四個小時的車就能到達西奈半島南端的旅遊勝地沙姆沙伊赫。如果要往東出埃及國境,乘車前往位於塔巴塔巴邊境通道和位於拉法拉法邊境通道都只需要大約4小時。

觀光者在伊斯梅利亞可從事各種娛樂運動,如游泳、垂釣、賽船、溜冰高爾夫網球等。伊斯梅利亞還常被選為召開國際會議、體育比賽、文化活動和慶祝盛大節日舉辦地,每年都要在這裏舉辦規模龐大的國際民間藝術節以及騎駱駝比賽、國際蘇伊士運河游泳錦標賽等種類繁多的旅遊宣傳活動。

交通

[編輯]

通過伊斯梅利亞的公路有四個方向,分別通往首都開羅、第二大城市亞歷山大、第二大港塞得港和第三大港蘇伊士港

伊斯梅利亞是蘇伊士運河鐵路的中樞,埃及全國鐵路的匯集點,有鐵路通向首都開羅、塞得港和蘇伊士。

水路

[編輯]

伊斯梅利亞位於蘇伊士運河中部的西岸,水路向北通向塞得港,向南通向蘇伊士港,十分便利。

伊斯梅利亞市內沒有機場,但在伊斯梅利亞省的法伊德地區有機場,離伊斯梅利亞市區很近。

姐妹城市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根據《看世界叢書·走入埃及》,科學出版社由健董海燕ISBN 7-03-017266-3
  2. ^ 之前有實際獨立於巴格達哈里發圖倫王朝,不過名義上仍聽命於阿拔斯王朝
  3. ^ 伊斯梅爾,或譯伊希梅爾、伊斯馬儀、伊斯馬伊勒,是阿拉伯人猶太人共同祖先的名字,猶太教基督教中則稱為以實馬利,而「伊斯梅利亞」是「伊斯梅爾」的形容詞形式,意為「伊斯梅爾的」。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