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基礎條目/存檔1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簡體和繁體
要不要把簡體和繁體都放在表中? Vina 22:53 2004年6月26日 (UTC)
- 應該有必要吧!簡體和繁體畢竟算是一門語種,我們在Wiki里應想方設法解決簡體和繁體的輸入和瀏覽問題。如果分開他們豈不是削減了Wiki作為百科全書的功能?--Jintan 23:06 2004年6月26日 (UTC)
- 我的想法是,一個題目一條條目,而不是分開一個繁體版本、一個簡體版本(見Wikipedia talk:繁簡體問題#將來如何實施?),既然如此就不用造兩條鏈接了。我會檢查這裏每一條鏈接,去讓他們都重定向到現有的條目(如哺乳動物->哺乳動物)。 --Lorenzarius 23:26 2004年6月26日 (UTC)
中文維基百科應該有的條目
- 是否還應該建一個wikipedia:中文維基百科應該有的條目?現在的這個列表太西方化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14:58 2004年6月28日 (UTC)
- 同意。我在原維基留言添加一些東方條目,但是沒有回答,似乎已經沒人在那裏編輯表格了。不過我認為不必加另外一張表格,直接加進這裏好了。已經有了這一頁,和請求文章,再加一個太多了。Vina 06:48 2004年6月29日 (UTC)
- 這列表的確是太西方法,但我認為它不過是一個參考而已。中文維基的確還缺一些基本的文章,我認為放到請求文章那一頁已經可以了。 --Lorenzarius 10:04 2004年6月30日 (UTC)
- 我也在英文版那邊提出了這個問題,就看有沒有人答覆了......-- [[User:Ran|ran(留言)]] 02:30 2004年10月4日 (UTC)
- 這列表的確是太西方法,但我認為它不過是一個參考而已。中文維基的確還缺一些基本的文章,我認為放到請求文章那一頁已經可以了。 --Lorenzarius 10:04 2004年6月30日 (UTC)
- 同意。我在原維基留言添加一些東方條目,但是沒有回答,似乎已經沒人在那裏編輯表格了。不過我認為不必加另外一張表格,直接加進這裏好了。已經有了這一頁,和請求文章,再加一個太多了。Vina 06:48 2004年6月29日 (UTC)
基礎條目的數目
目前條目數似乎超過一千個了,算不清有多少個可能有1500左右。--ffaarr (talk) 04:59 2006年7月4日 (UTC)
注意增加內容時標題不要重複
剛就發現兩個政治、兩個體育和兩個宗教。--ffaarr (talk) 08:00 2006年7月4日 (UTC)
無語了
- 今天在查閱摩納哥時,發現其君主阿爾伯特二世居然是。。。,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金翅大鵬鳥(talk) 07:53 2007年4月6日 (UTC)
- 嗯,原來摩納哥的現任元首是一頭已經死了60年的老猴。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8:09 2007年4月6日 (UTC)
- 看來還是要加油啊,俺們好像還沒有亞平寧山脈,也沒有磁鐵,而且天知道像「阿爾伯特二世」這樣大家以為已經寫過的條目還有多少。金翅大鵬鳥(talk) 11:01 2007年4月6日 (UTC)
- 摩納哥君主的名字是「阿爾貝二世」,因為摩納哥使用法語。參見摩納哥統治者列表。--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1:05 2007年4月6日 (UTC)
- 看來還是要加油啊,俺們好像還沒有亞平寧山脈,也沒有磁鐵,而且天知道像「阿爾伯特二世」這樣大家以為已經寫過的條目還有多少。金翅大鵬鳥(talk) 11:01 2007年4月6日 (UTC)
- 嗯,原來摩納哥的現任元首是一頭已經死了60年的老猴。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8:09 2007年4月6日 (UTC)
- 已更正完畢。--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1:11 2007年4月6日 (UTC)
- 把阿爾貝二世建成小條目了。亞平寧山脈,我也是前天才發現還沒有的。後來發現還有好多地理實體都沒有,驚訝極了。維基在地名這方面還有很大擴展空間,如果把一本地圖冊上的地名都寫成小條目,至少能增加數千條。--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3:32 2007年4月7日 (UTC)
- 有人可以整理一些列表嗎?我覺得現在中文維基欠缺的是整合的工作,其他語言版本把還欠缺的條目整系列整系列地整理出來,花幾天分工把它給弄好,一下子就可以多個幾百條、幾千條,我覺得光是發動員令是沒用的。--Theodoranian|虎兒 =^-^= 04:19 2007年4月7日 (UTC)
- 以前曾經整理過Wikipedia:中文維基百科基礎條目列表,內有約一千個基礎到不得了的條目,也要歷經多個月時間才總算消除所有紅字。但我認為現在最需要的(但技術上應該很難做到的),就是整理一個已有多個(例如10個以上)語言已收錄但中文仍未建立條目列表。 -- Kevinhksouth (Talk) 06:26 2007年4月7日 (UTC)
- 有人可以整理一些列表嗎?我覺得現在中文維基欠缺的是整合的工作,其他語言版本把還欠缺的條目整系列整系列地整理出來,花幾天分工把它給弄好,一下子就可以多個幾百條、幾千條,我覺得光是發動員令是沒用的。--Theodoranian|虎兒 =^-^= 04:19 2007年4月7日 (UTC)
- 把阿爾貝二世建成小條目了。亞平寧山脈,我也是前天才發現還沒有的。後來發現還有好多地理實體都沒有,驚訝極了。維基在地名這方面還有很大擴展空間,如果把一本地圖冊上的地名都寫成小條目,至少能增加數千條。--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3:32 2007年4月7日 (UTC)
- 唉,在回答一朋友問題中竟發現我們連拉法夷特同志都沒有....--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3:46 2007年4月8日 (UTC)
這些發現了的人自己都不動手,就等着看別人幫他們動手。真懶啊!—67.15.34.251 21:08 2007年4月8日 (UTC)
- 這個或許會有用:m:Common Interwiki links--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17 2007年4月11日 (UTC)
小作品圖例
小作品圖例現在暫時未啟用。不過,假如以掛了{{stub}}一類的模板作為標準的話,檢查起來似乎太複雜了,加上掛上此等模板也是較為客觀的。因此,我建議以條目長度作為標準,既易檢查又客觀。門檻我建議可以考慮是3,000 bytes,即等同Wikipedia:新條目推薦的標準。大家可有甚麼意見?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5日 (三) 11:58 (UTC)
- 參考日文維基百科做法(ja:Wikipedia:すべての言語版にあるべき項目の一覧),何如?
YunHuBuXi 2008年3月5日 (三) 12:06 (UTC)
- 這樣好像太複雜了吧?而且我認為分類太仔細了。假如真是要細分,我建議最多只簡單分為0-3K、3K-10K
、10K-30K及30K以上四級及10k以上三級。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5日 (三) 12:17 (UTC)- 超過 15k 的已經很好啦,我建議:0-3k, 3-9k, 9-15k, 15↑k。
另外加一個「新條目推薦」icon,何如?YunHuBuXi 2008年3月5日 (三) 12:43 (UTC)- 前半部我不反對(也希望聽聽其他人的意見),但你提出「新條目推薦」icon的定義假如是指所有上過Wikipedia:新條目推薦的話,我就反對了,因為有很多具質素的條目因錯失時機而並未在新條目推薦當選過,因此「新條目推薦」不是一個合適的標籤工具。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5日 (三) 12:47 (UTC)
- 啊....你說得,撤回請求。但「kb 分級制」似乎會有很多選擇,要達成共識只怕會愈推愈遲。YunHuBuXi 2008年3月5日 (三) 13:05 (UTC)
- 所以我建議一切從簡,以3kb作為唯一門檻,收窄現在的討論範圍之餘,也方便日後管理。更重要的是,我始終認為細分的工程相當鉅大。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5日 (三) 13:10 (UTC)
- 再加多一個門檻 ─ 10 kb 較好。即是三級制,<3,3-9,>10。就這樣決定了,好嗎?YunHuBuXi 2008年3月5日 (三) 13:17 (UTC)
- 好的,沒有異議。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5日 (三) 13:19 (UTC)
- 再加多一個門檻 ─ 10 kb 較好。即是三級制,<3,3-9,>10。就這樣決定了,好嗎?YunHuBuXi 2008年3月5日 (三) 13:17 (UTC)
- 所以我建議一切從簡,以3kb作為唯一門檻,收窄現在的討論範圍之餘,也方便日後管理。更重要的是,我始終認為細分的工程相當鉅大。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5日 (三) 13:10 (UTC)
- 啊....你說得,撤回請求。但「kb 分級制」似乎會有很多選擇,要達成共識只怕會愈推愈遲。YunHuBuXi 2008年3月5日 (三) 13:05 (UTC)
- 前半部我不反對(也希望聽聽其他人的意見),但你提出「新條目推薦」icon的定義假如是指所有上過Wikipedia:新條目推薦的話,我就反對了,因為有很多具質素的條目因錯失時機而並未在新條目推薦當選過,因此「新條目推薦」不是一個合適的標籤工具。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5日 (三) 12:47 (UTC)
- 超過 15k 的已經很好啦,我建議:0-3k, 3-9k, 9-15k, 15↑k。
- 這樣好像太複雜了吧?而且我認為分類太仔細了。假如真是要細分,我建議最多只簡單分為0-3K、3K-10K
內容篇幅分級
「<3/3-9/>10」三項該以什麼 icon 表示?◇◆,何如?
YunHuBuXi 2008年3月5日 (三) 13:26 (UTC)
- 也許可以美觀一點,使用一些圖示,例如代表3k以下,代表3至9.9k,代表10k以上。(其實維基共享資源有很多美觀的圖示可以選擇,例如Category:Crystal Clear icons及Category:Icons_themes其他分類。)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5日 (三) 13:47 (UTC)
- 又或者、及。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5日 (三) 14:13 (UTC)
- 我不贊成。這樣雖然美觀,卻令 load 的時間大大增加(要 load 1000 個 icons),而且也不太一目了然。不如只讓>10的用Crystal Clear。我建議:<3 = ◇,3-9 = ☆★,>10 = ◆◆◆。YunHuBuXi 2008年3月6日 (四) 08:55 (UTC)
- 恕我直話直說,我就認為現在的有點難看。而且load一個icon及load數百個相同的icon,所用的時間其實沒有明顯分別,所以我支持使用icon。我建議的圖例是:
- (10K以上的不作任何表示)
- Wikikids (留言) 2008年3月8日 (六) 06:05 (UTC)
- 這個提議也不錯,而且提醒擴充正是標示條目長度的最主要原因。此外,我始終覺得現在的▽★◆的感覺有點不太好。
- 另外,我看到Weltanschauung已經開始分類了,但似乎是逐一檢查的。讓我分享一個更快捷的方法:就是在參數設置中的其他設置,調較短頁面連結格式門檻值,使短條目連結變為棕色,先為3k以下進行標示,再為10k以下標示。但缺點是重定向的連結依舊是藍色,因此藍色連結可能需要人手檢查。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8日 (六) 09:08 (UTC)
- 我在檢查內容篇幅時,會順道檢查各人物的譯名是否原創 + 添置人名繁簡轉換。所以人名方面還是要逐一檢查,至於其他的則會用你的方法啦。YunHuBuXi 2008年3月8日 (六) 09:13 (UTC)
- 我用▽★◆只屬暫時性,經考慮,現和議kevinsouth,0-3k用、3-10k用,我再建議10K以上用。YunHuBuXi 2008年3月8日 (六) 09:24 (UTC)
- 前兩者用我那套還是Wikikids那套(而也可以考慮以取代)我均沒有所謂,至於10K以上是否用圖示各有好處,我暫時未有意見,但假如使用,我同意使用。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8日 (六) 09:33 (UTC)
現在使用表格,雖然好像整齊一些(雖然固定了在同一次分類中圖示的位置,但不同次分類之下的每組圖示的位置也不同),可是卻犧牲了更新的方便性(相比本來在條目名稱旁直接加上圖示,現在卻要數是第幾行)。使用表格似乎弊多於利。 Wikikids (留言) 2008年3月10日 (一) 13:14 (UTC)
- 在歷史一章節試行新排版,各位看看怎樣。 -- Wikikids (留言) 2008年3月10日 (一) 13:24 (UTC)
- 我個人認為新排板較為理想,同時符合「美觀」和「方便更新」兩個因素。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11日 (二) 10:12 (UTC)
- 我在歷史#史前、古代、藝術家、作家 再修改了一點,看看如何?只有一個icon的條目,在 icon 後加3個全形
括號空格;有兩個icons的條目,兩個icons之間、優良/特色icons和條目名之間分別加1個全形括號空格。YunHuBuXi 2008年3月11日 (二) 10:34 (UTC)- 是全形空格吧?好像比前一版的複雜些,但我沒有太大的所謂,只要更新時不會不方便就可以了。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11日 (二) 13:40 (UTC)
- 是...打錯了。是全形空格。YunHuBuXi 2008年3月11日 (二) 13:42 (UTC)
- 是全形空格吧?好像比前一版的複雜些,但我沒有太大的所謂,只要更新時不會不方便就可以了。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11日 (二) 13:40 (UTC)
- 我在歷史#史前、古代、藝術家、作家 再修改了一點,看看如何?只有一個icon的條目,在 icon 後加3個全形
- 我個人認為新排板較為理想,同時符合「美觀」和「方便更新」兩個因素。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11日 (二) 10:12 (UTC)
簡化圖示提議
忽然想到,優良條目一般最少有十多K,特色條目甚至會有數十K,為它們標籤「>10 KB」已無意義。因此建議合併兩組圖示,特色條目及優良條目不再需要使用內容篇幅圖示。 Wikikids (留言) 2008年3月19日 (三) 10:57 (UTC)
- 根據wikipedia:甚麼是優良條目:優良條目至少要6Kb以上的長度。所以你的提議方向很好,但不符規定。YunHuBuXi 2008年3月20日 (四) 03:24 (UTC)
- 雙方也有道理。我認為合併也並非不可行:首先現時471篇優良條目中,絕大部份都是大於10kb,例外的就只有異位妊娠、中華肝吸蟲、奧林匹亞、岐江公園及酬恤金進軍事件5 篇(皆非基礎條目);第二就算有優良的基礎條目少於10kb,其需要擴充的必要性,肯定沒有其他未成為優良條目而少於10kb的基礎條目這樣高。合併兩組圖示的最大好處是美觀,但要設想一個適合處理少於10kb的優良基礎條目(目前未有)的方法。(我的意見是假如合併,這類條目也只會標示為優良條目。)因此,我不反對合併。至於是否合併,當然還要看看大家新的意見和理據。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20日 (四) 03:47 (UTC)
- 已接納wikikids之建議。YunHuBuXi 2008年3月25日 (二) 01:36 (UTC)
- 雙方也有道理。我認為合併也並非不可行:首先現時471篇優良條目中,絕大部份都是大於10kb,例外的就只有異位妊娠、中華肝吸蟲、奧林匹亞、岐江公園及酬恤金進軍事件5 篇(皆非基礎條目);第二就算有優良的基礎條目少於10kb,其需要擴充的必要性,肯定沒有其他未成為優良條目而少於10kb的基礎條目這樣高。合併兩組圖示的最大好處是美觀,但要設想一個適合處理少於10kb的優良基礎條目(目前未有)的方法。(我的意見是假如合併,這類條目也只會標示為優良條目。)因此,我不反對合併。至於是否合併,當然還要看看大家新的意見和理據。 -- Kevinhksouth (Talk) 2008年3月20日 (四) 03:47 (UTC)
製造一個計算字數的機械人
一直監察基本條目頁的字數,再在這版面上添加或修改分類標籤,這樣的機械人好像會使大家省不少氣力。Angelalive (留言) 2008年3月20日 (四) 07:31 (UTC)
- 說可真容易呢,這種bot有誰願意花時間設計?YunHuBuXi 2008年3月20日 (四) 09:58 (UTC)
- 主要看兩點,一是字數包括哪些內容?模板、跨語言連接、分類算不算字數?二是算「字數」還是「字節數」?字節數的話非常容易,字數的話還要考慮中文的字與英文的單詞之間的區別,有些難度--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3月26日 (三) 15:30 (UTC)
- 算「位元組」,但不包括跨語言連接、分類(模板的參數很多時替代了要顯示的文字,故要算在內)。這樣行嗎?YunHuBuXi 2008年3月27日 (四) 03:25 (UTC)
- 主要看兩點,一是字數包括哪些內容?模板、跨語言連接、分類算不算字數?二是算「字數」還是「字節數」?字節數的話非常容易,字數的話還要考慮中文的字與英文的單詞之間的區別,有些難度--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3月26日 (三) 15:30 (UTC)
Version 1.1
剛剛更新至Version 1.1了。YunHuBuXi 2009年3月29日 (日) 08:59 (UTC)
長度計算
已經建立模版{{va}}可以自動判斷條目的長度,需要大家做的就是監視所有條目的移動,若移動的話請把連結改為新的條目,否則判斷會失效。同時也到Wikipedia:基礎條目/靜態版本中更改。—Ben.MQ 2009年6月1日 (一) 06:40 (UTC)
關於中文譯名
中文維基百科到現在沒有一套標準的基礎條目列表(或言中譯名列表、對應列表,實際上可能也是這麼做的),怎麼來決定哪一篇是基礎條目?而英文版的基礎條目列表對中華文化提及相對較少,像之前所說的,我們是否應當重新訂立一套列表?——全麥麵包 (請張嘴) 2009年10月8日 (四) 14:32 (UTC)
基礎條目再細分
例如:人物基礎條目、科學基礎條目等,然後將{{Vital}}改為{{Vital|人物}}、{{Vital|科學}}等,工程浩大,我不能直接行動—Hkhk59333(留言) 2009年11月26日 (四) 14:37 (UTC)
建議恢復不分頁
目前分成很多頁,並不利於閱讀,建議恢復不分頁。其實原有的條目長度也不過才40,107位元組,並不算是很大,不知為何要分頁?-Kolyma (留言) 2010年2月19日 (五) 08:41 (UTC)
- (+)支持,不必分頁。—全麥麵包 (請張嘴) 2010年4月4日 (日) 07:48 (UTC)
- (+)支持,分了頁太麻煩。愛執漏的人 (留言) 2010年4月25日 (日) 14:21 (UTC)
建議移到Wikipedia_talk:基礎條目/人物進行討論-Wolfch (留言) 2010年6月2日 (三) 04:59 (UTC)
- (-)反對,每一個條目都有一個 template, 合併後要處理 1000 個 template, 顯示時很花時間(以上是合併了 3/4 後才發現的事情, 因此已回退到合併前的狀態)-Wolfch (留言) 2010年6月11日 (五) 04:55 (UTC)
- (+)支持,無必要分頁,其他語言版本多數也未分頁。不熟悉維基的人也不容易找到實際條目,我就找了很久才看到。 薰衣草毒藥 (留言) 2012年1月30日 (一) 08:55 (UTC)
- (!)意見我支持分頁的原因是因為每個條目幾乎都有標示篇幅的模板,其中用有到一個很耗資源的魔術字PAGESIZE,此模板比較複雜,若不分頁,顯示時會花很多時間,而且會有問題
,請參考user:Wolfch/不分頁的基礎條目--Wolfch (留言) 2012年1月30日 (一) 12:35 (UTC)
- (!)意見我支持分頁的原因是因為每個條目幾乎都有標示篇幅的模板,其中用有到一個很耗資源的魔術字PAGESIZE,此模板比較複雜,若不分頁,顯示時會花很多時間,而且會有問題
@Kolyma、Wwbread、Lauhenry、Werran:,已在Wikipedia:基礎條目頁面中增加完整的列表,細節請參考#Wikipedia:基礎條目增加不分頁的列表--Wolfch (留言)-歡迎擴充基礎條目 2014年3月23日 (日) 15:39 (UTC)
維基百科:基礎條目/條目長度列表是如何工作的?
維基百科:基礎條目/條目長度列表里有些條目不對
比如列表中長度最短的羅馬市,實際會重定向到羅馬,羅馬已經是優良條目了
只看了五個就有兩個錯,所以我就沒看下去了,估計後面也有錯
不知如何修改那個列表,請有能力的人修改
--小駱駝商隊 (留言) 2010年10月28日 (四) 19:02 (UTC)
您提的問題,可以直接修改連結即可,例如將
{{/Row|罗马市}}
改為
{{/Row|罗马}} 就可以修改您所提的問題。
其實長度列表中大小小於200的多半都是有上述的問題,其原因是因為原條目移動至其他名稱,原來名稱變成重定向頁,條目長度列表中只計算重定向頁的長度,因此出現問題。
剛剛改了
- Wikipedia:基礎條目/條目長度列表/1、Wikipedia:基礎條目/靜態版本及Wikipedia:基礎條目/1.2中的羅馬連結。
- Wikipedia:基礎條目/社會、文化與飲食 Wikipedia:基礎條目/條目長度列表/1、Wikipedia:基礎條目/靜態版本中的陶器連結,陶藝討論頁去除vital模版,陶器討論頁加vital模版。
--Wolfch (留言) 2010年10月29日 (五) 04:45 (UTC)
Template:Va是否增加新的篇幅長度圖示?
隨着維基百科的發展,基礎條目的要求也應隨之提升,以10KB為標準的鑑別度已經不大,該模板是否需增加30KB的標準?將現今改為10 - 30 KB長度,並加入如表示30KB以上的條目。
- 完成已修改VA模版,增加30KB的標準,只是在圖案較小時,綠色的勾勾和藍色的不易識別--Wolfch (留言) 2012年2月4日 (六) 03:37 (UTC)
- 綠色勾勾亮度調亮後,和不易與藍色勾勾識別的問題也已改善,謝謝--Wolfch (留言) 2012年2月4日 (六) 03:52 (UTC)
- 感謝協助修改。--Alexchris (留言) 2012年2月4日 (六) 05:18 (UTC)
- 綠色勾勾亮度調亮後,和不易與藍色勾勾識別的問題也已改善,謝謝--Wolfch (留言) 2012年2月4日 (六) 03:52 (UTC)
請求添加主頁面
建議添加一個整合各分頁的主頁面,在格式上與WP:優良條目以及WP:特色條目保持一致。WP:基礎條目目前的重定向是轉到頁面導航所示的第三級的,看上去有點奇怪,也不明所指——並且,雖然是對英文維基的直譯(因此無可厚非),但從導航欄的用詞「第X級」無法判斷一至四級各個頁面的內容,主頁面也沒有出現相應的說明或解釋。Corphine(留言) 2013年12月8日 (日) 12:21 (UTC)
Wikipedia:基礎條目增加不分頁的列表
Wikipedia:基礎條目增加了不分頁的基礎條目列表,且內容是直接將四個分頁的內容引入,因此按「編輯」時會編輯對應分頁的內容,修改時對應分頁及Wikipedia:基礎條目都會更改。唯一的缺點是表示篇幅的圖示無法在Wikipedia:基礎條目顯示,需在四個分頁才能顯示。
同一頁面應用大多{{va2}}模版仍然會無法正常顯示,因此將上述四個分頁的{{va2}}模版全部改為{{/va2}}模版,會依所在位置選擇是否要產生像{{va2}}模版一様的效果。
另外為了字詞轉換,原先增加一個Wikipedia:基礎條目/NoteTa頁面,處理字詞轉換,因轉換項目超過30個,已增加維基百科:公共轉換組template:CGroup/vital--Wolfch (留言)-歡迎擴充基礎條目 2014年3月23日 (日) 15:36 (UTC)
因為Wikipedia:基礎條目內容大幅增加,因此將中文維基的質量統計列表及排名移到Wikipedia:基礎條目/質量比較。 --Wolfch (留言)-歡迎擴充基礎條目 2014年3月23日 (日) 15:44 (UTC)
基礎條目頁面的圖示
目前基礎條目是在討論頁加上以下的模版識別
機械人清理基礎條目模板中。待清理完畢後,可能刪除本模板。請勿重定向本模板,以防止機械人錯誤動作。 |
這部份各維基百科的作法不一,在加泰隆語的維基百科中,基礎條目的圖示是一個其中有1000個的球狀圖示,標示方式類似優良條目或特色條目,標示在條目的右上角,例如ca:Charles Chaplin。顯示的內容可能類似eo:Dosiero:1000HA.png,世界語的維基百科和布里亞特語的維基百科也有類似圖示,例如eo:Sarah_Bernhardt和bxr:Иисус_Христос
剛剛發現中文維基也有類似的模版template:基礎1000,不知大家認為這様標示基礎條目的作法如何?--Wolfch (留言)-歡迎擴充基礎條目 2014年4月13日 (日) 01:06 (UTC)
- (+)支持用圖示去標示基礎條目,這樣能提升基礎條目的關注度。目前翻譯版本的色澤不錯,加泰隆語等的綠色太深了,不太清晰。--LokiTalk 2014年4月14日 (一) 02:06 (UTC)
- (~)補充:還找到越南語維基百科的基礎條目在條目右上有圖示的,例如vi:Iraq,
- 另外中文維基的模版中,表示條目篇幅的圖案是手動修改的,不是自動產生的,也許會需要一個機械人處理類似的工作,不然只標示基礎條目,不標示篇幅也是一個作法。--Wolfch (留言)-歡迎擴充基礎條目 2014年4月14日 (一) 04:09 (UTC)
是否應當適當改進一下篇幅的衡量尺度?
原因之一自然是目前0-3KB和3-10KB的衡量尺度之下已經沒有條目了,大部分的條目都已經擠進了10KB大關,比較不容易分出那些亟待改進的條目;
原因之二是有一些條目內容事實上非常有限,篇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使用了模板而支撐起來的(例如拉各斯和卡拉奇)。這樣的條目或許是最需要改進的,但是按照現有的劃分標準卻混雜於那些更為完整的條目中間。
不知各位是否有什麼想法?例如再增加50KB尺度,或者分割或者合併之前的尺度?
--BryterLayter(留言) 2014年4月23日 (三) 06:08 (UTC)
- 謝謝BryterLayter提出的意見,以及對基礎條目的關注,目前基礎條目已沒有衡量尺度在10K以下的條目,只是仍有快三成的條目衡量尺度在10K到30k之間,我覺得初步目標是先讓所有條目超過30k,也歡迎大家提出想法--Wolfch (留言)-歡迎擴充基礎條目 2014年4月23日 (三) 13:06 (UTC)
特色條目和優良條目重審
我看見今年好幾個特色條目和優良條目重審了,雖然Wikipedia:基礎條目一直有人維護,但是下面的列表沒有更新,例如酶、約翰·洛克等撤銷了特色條目或優良條目但列表上還是標記着特色條目或優良條目。我本想編輯一下,但對於/va2和va-ga等模版不是很熟悉,麻煩各位幫忙更新一下,謝謝!——TroubleKid(留言) 2014年9月12日 (五) 02:01 (UTC)
- @TroubleKid:,多謝TroubleKid的關注及提醒,已更新這些條目的狀態--Wolfch (留言)-基礎條目, 質量比較 2014年9月13日 (六) 02:55 (UTC)
- @Wolfch:,其實還有其他條目沒有一一列出,例如弗里德里希·尼采等等,希望全部排查一遍。能否指點一下/va2、va2等模板的用法(我看到打藍色勾和打綠色勾的都是用/va2,不太明白兩個勾是否可用同一個模板),這樣我也可以幫忙更新。——TroubleKid(留言) 2014年9月13日 (六) 03:18 (UTC)
- 其實除了va-ga和va-fa之外,其他的都是用{{/va2|xxx}}的模版,模版中會判斷條目長度,自動更新圖示,不過若修改後出現的小條目紅色符號,有可能是模版誤判長度,需看一下條目xxx是否有重定向到其他條目(如xxx2),若有,將{{/va2|xxx}}中的xxx改為xxx2--Wolfch (留言)-基礎條目, 質量比較 2014年9月13日 (六) 04:31 (UTC)
- @TroubleKid:,我剛剛重新確認了特色條目和優良條目的狀態,希望沒有遺漏的,另外說明一下修改的方式,例如以色列已不是優良條目,將{{va-ga}} '''[[以色列]]'''改為'''{{/va2|以色列}}'''即可--Wolfch (留言)-基礎條目, 質量比較 2014年9月13日 (六) 06:51 (UTC)
- 其實除了va-ga和va-fa之外,其他的都是用{{/va2|xxx}}的模版,模版中會判斷條目長度,自動更新圖示,不過若修改後出現的小條目紅色符號,有可能是模版誤判長度,需看一下條目xxx是否有重定向到其他條目(如xxx2),若有,將{{/va2|xxx}}中的xxx改為xxx2--Wolfch (留言)-基礎條目, 質量比較 2014年9月13日 (六) 04:31 (UTC)
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英文維基百科中,「基礎條目」(Vital articles)指的是英文維基中需要達到高素質的條目列表,這是一個可直接修改的列表,也相對更加西方中心。而「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條目」(List of articles every Wikipedia should have)更看重條目在全世界的重要性,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列表,採用投票增加或刪除條目的方式來吸取更廣泛的意見。中文維基百科目前對這兩個性質有所不同的列表混用:
- 基礎條目:用的是英文維基基礎條目的標題,但內容是「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條目」。
- 基礎條目/擴展:標題和內容都來自英文版的「基礎條目/擴展」,而英文版的「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條目/擴展」尚未有翻譯
- 此外還有一個維基百科:中文領域基礎條目,處於無人關注的狀態。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將中文版的「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條目」和「基礎條目」分開,前者相對客觀可以從英文條目翻譯,後者則應刪去英文版基礎條目中對中文世界不甚重要的條目,補加中文世界有重要性的條目,名字就仍叫「基礎條目」,這樣也就不用單設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了(英文版的基礎條目也沒有叫英文領域基礎條目)。希望能聽到大家的看法--不寐聽江(留言) 2014年9月29日 (一) 10:00 (UTC)
- 因為中文維基中,對應(List of articles every Wikipedia should have)的維基百科:基礎條目出現時間比維基百科:中文領域基礎條目要早,以我個人的意見是維持原狀,當然仍會尊重大家的共識。
- 另外,英文維基的Vital articles分為level 1到level 4,level 1(暫且稱為最重要的十個條目),level 2(暫且稱為最重要的一百個條目)因為不包括人物,歷史及地理也以概述的方式說明,西方中心的情形可能比較不嚴重。--Wolfch (留言)-基礎條目, 質量比較 2014年9月29日 (一) 14:03 (UTC)
- 我先說一下我觀察到的情況:
- 看了一下英文維基基礎條目的本月頁面瀏覽統計和法文維基基礎條目的本月頁面瀏覽統計,瀏覽數也多不到哪裏去。估計其他維基也大致相同。(維基百科頁,不是具體條目)
- 再看了一下wikimedia的「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條目」和「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條目/擴展」,仍然是偏向西方中心。
- 中文維基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基礎條目質量還是挺好的。第三級西方的條目偏多,質量也參差不齊。質量好的,很多都是翻譯自英文維基,只有極個別例如明朝、清朝才真正有中文特色。質量差的,也有很多是翻譯自英文維基,看起來內容很多,大部分卻是來源不足或者「粘貼」了一堆來源卻沒有在正文中標註。更不用說內容少的條目了。
- 在優良條目評選和特色條目評選中,很多條目都是靠翻譯自英文維基優良條目和特色條目,沒有多少條目真正出自個人研究或中文學術界研究。感覺中文維基人很多時候也自覺不自覺偏向西方中心,其中也有中文學術界不參與維基百科的問題。
- 即使是英文版基礎條目中的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例如李白、漢語、漢字、香港、北京市等條目,質量也是堪憂的。
- 所以,我偏向維持現狀,因為感覺按不寐聽江的建議改了之後,中文領域基礎條目質量也不會有太大提升,這種修改也需要花太多時間。正如在互助客棧經常看到的那句話,與其討論,不如更多地提升條目質量吧。——TroubleKid(留言) 2014年9月30日 (二) 02:07 (UTC)
- 感謝TroubleKid的回覆,說得也有道理,那就等大多數條目質量提高後再看情況決定如何弄吧。--不寐聽江(留言) 2014年9月30日 (二) 10:25 (UTC)
基礎條目的質量比較, 在去年底由第五名變成第四名, 已經快一年了
依照維基百科:基礎條目/質量比較,中文維基基礎條目的跨語言質量比較, 在去年此時由第五名變成第四名, 和去年11月相比, 篇幅少於30k的作品從379篇變成207篇, 若維持此成長速度, 也許在明年就可以由第四名變成第三名。
目前的評分方式,主要是以條目的長度為準,因此某程度來說,也只是考慮條目的長度而已,仍然是以條目的量為主,我應該還是在繼續在條目的篇幅擴充這方面努力,至於終端的目標:「希望把所有基礎條目的質量提升至特色條目的水平」,個人暫時還無法往這一方面努力,看是否有其他的維基人可以繼續努力了。--Wolfch (留言)-基礎條目, 質量比較 2014年10月7日 (二) 04:51 (UTC)
New real time list of missing articles
I suggest that you give a look to the Mix'n'match tool by Magnus Manske, and that you recommend it from this page. Thanks to Wikidata, it's able to tell you in real time what articles you're missing out of several reliable lists of relevant persons. --Nemo 2014年10月10日 (五) 17:06 (UTC)
將10-30K的圖標換成紅色
一個建議,將10-30K的圖標換成紅色或者與綠色差異較大的(黃色),這樣能夠更加清晰地表明各種字節數不同階段的條目。就如同小於3K的與3K-10K的兩種顏色差異就很大,能夠一眼就看出來。--萌動之心起點所有维基人都在说谎.签名卖萌扔掉最好.以让世界更萌的态度致力于使维基百科更萌.中文维基12年维基百科14年.萌萌哒终点 2015年2月3日 (二) 20:06 (UTC)
- 因目前四個圖案的顏色都不同,我個人比較不想將改為紅色或黃色--Wolfch (留言) 2015年2月3日 (二) 23:09 (UTC)
- 只是建議而已,如果有輕微色覺障礙者(色弱?),可能不太容易辨認出藍色和綠色勾的差別。或許不存在,本來關注基礎條目項目的人都較少,那就不換。--萌動之心起點所有维基人都在说谎.签名卖萌扔掉最好.以让世界更萌的态度致力于使维基百科更萌.中文维基12年维基百科14年.萌萌哒终点 2015年2月4日 (三) 21:00 (UTC)
基礎條目的四個部份中,歷史與地理的條目其加權長度都已超過30K
最後一個擴充的條目是海,已經在2/26其加權長度超過30K了--Wolfch (留言) 2015年2月28日 (六) 18:12 (UTC)
基礎條目的質量比較, 已在2015/5/7由第四名變成第三名
依照維基百科:基礎條目/質量比較,中文維基基礎條目的跨語言質量比較,已在2015年5月7日由第四名變成第三名超越英文維基百科,篇幅少於30k的作品目前為118篇。
現在各語言維基百科的基礎條目的跨語言質量排名第一至四名及其分數如下:
- 第一名:俄語維基百科,分數100分。
- 第二名:加泰羅尼亞語維基百科,分數99.89分。
- 第三名:中文維基百科,分數93.44分。
- 第四名:英文維基百科,分數93.13分。
--Wolfch (留言) 2015年5月12日 (二) 16:24 (UTC)
基礎條目的頁面更改
基礎條目主頁面目前已列出1000個條目,其中的條目篇幅圖例較耗資源,原本因為瀏覽器問題,只在分頁列出條目篇幅圖例,主頁面不列篇幅圖例,不過最近發現此問題好像也已解決了,因此基礎條目主頁面已加入條目篇幅圖例。
另外基礎條目的長度列表原來怕無法正常顯示,先分為二份,現在也已分併為一份。 --Wolfch (留言) 2015年8月25日 (二) 08:01 (UTC)
關於WP:基礎條目中的圖示
在該頁面中,加權(*3.7)後的頁面長度超過30000位元組(30KB)者應以綠勾表示,但為何鹽基的加權後長度是8731*3.7=32,304.7位元組,卻以藍勾表示?--【和平至上】💬📝 2017年4月21日 (五) 17:08 (UTC)
- (:)回應,貌似要手動更新。——♠白布¤飄揚§§ 2017年4月23日 (日) 00:11 (UTC)
- 奇怪,該條目在幾年前已達30KB(加權後),而且手動更新無效啊?--【和平至上】💬📝 2017年4月23日 (日) 06:01 (UTC)
- @和平至上:似乎是字數而不是位元組。--A2093064#Talk 2017年4月24日 (一) 02:54 (UTC)
- @和平至上:頁面長度的圖案會依照條目長度自動變換,不用手動更新,另外,條目長度是依照字數*3.7來計算,依照Wikipedia:基礎條目/條目長度列表計算結果是16,979,不到30,000,所以是藍勾無誤。--Wolfch (留言) 圓周率協作中 2017年5月4日 (四) 07:37 (UTC)
- @和平至上:似乎是字數而不是位元組。--A2093064#Talk 2017年4月24日 (一) 02:54 (UTC)
- 奇怪,該條目在幾年前已達30KB(加權後),而且手動更新無效啊?--【和平至上】💬📝 2017年4月23日 (日) 06:01 (UTC)
基礎條目機械人更新條目
最近寫了一個機械人用作更新基礎條目的狀態,原因有二,一為方便更新,亦可提供等資訊,二為基礎條目中大部分篇幅已達30KB以上,單純按篇幅分類意義不大,故機械人會按討論頁的評分處理,當然zhwiki的專題大多不活躍,我之後會申請為基礎條目的專題評分。當然對於擴充版而言,篇幅將亦有一定作用,我建議基礎條目一二三級使用討論頁評分,第四級則單純使用篇幅評分直至時機合適為止。如何?JC1 2018年4月9日 (一) 06:39 (UTC)
- 機械人更新條目時,會用到的圖示似乎如下(若有列錯的,歡迎Justincheng12345補充)
- 、、、、:分別對應A級、B級、C級、初級及小作品條目。
- 、、:分別對應長度超過30K、10~30K、3K~10K條目。
- 、:分別對應優良條目及典範條目。
- 、:分別對應以往的優良條目及以往的典範條目
- 另外也想確認一下,若機械人通過,大約會多久更新一次圖示?謝謝--Wolfch (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06:47 (UTC)
- 每星期,相信已然足夠。另外其實也可設立VAD選項,但因3KB以下幾乎必然為小作品,倒不如直接將其劃為。JC1 2018年4月9日 (一) 06:54 (UTC)
- 每星期擴充已足夠,另外,要補充一下,基礎條目的長度是以字數*3.7的加權長度為準。而第四級基礎條目的圖示規則是以<2 KB、2-8 KB、8-16 KB、>16 KB為準,和第一級至第三級基礎條目不同。--Wolfch (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07:03 (UTC)
- 囧,我現在是直接使用頁面大小,下次更新解決。但我剛才測試發現一個問題:42,487是24,131,但我打開條目將內容複製至word counter卻發現只有6424 characters,6426*3.7=23776.2!=24,131,何解?JC1 2018年4月9日 (一) 07:30 (UTC)
-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我是用模塊:Template:Weighted_page_size計算加權長度,大概其中的mw.ustring.len( content )和我們想的不太一樣,目前基礎條目算的長度和m:List_of_Wikipedias_by_sample_of_articles/Neglected#zh算的也不一定相同,我沒有去追為何有這些差異。--Wolfch (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07:51 (UTC)
- 下次更新將使用字數乘3.7,使用python len(),不理會lua為甚麼出錯了。JC1 2018年4月9日 (一) 15:00 (UTC)
-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我是用模塊:Template:Weighted_page_size計算加權長度,大概其中的mw.ustring.len( content )和我們想的不太一樣,目前基礎條目算的長度和m:List_of_Wikipedias_by_sample_of_articles/Neglected#zh算的也不一定相同,我沒有去追為何有這些差異。--Wolfch (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07:51 (UTC)
- 囧,我現在是直接使用頁面大小,下次更新解決。但我剛才測試發現一個問題:42,487是24,131,但我打開條目將內容複製至word counter卻發現只有6424 characters,6426*3.7=23776.2!=24,131,何解?JC1 2018年4月9日 (一) 07:30 (UTC)
- 每星期擴充已足夠,另外,要補充一下,基礎條目的長度是以字數*3.7的加權長度為準。而第四級基礎條目的圖示規則是以<2 KB、2-8 KB、8-16 KB、>16 KB為準,和第一級至第三級基礎條目不同。--Wolfch (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07:03 (UTC)
- 每星期,相信已然足夠。另外其實也可設立VAD選項,但因3KB以下幾乎必然為小作品,倒不如直接將其劃為。JC1 2018年4月9日 (一) 06:54 (UTC)
- 對應的圖示說明已經更新在Wikipedia:基礎條目/第一級至第三級圖例中,另外,若以後使用機械人更新,不用使用模版更新,第三級基礎條目中的「人物」、「社會、語文與藝術」、「科學、數學與技術」及「歷史與地理」可以直接整合為一頁,不需要再分為四個分頁--Wolfch (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08:09 (UTC)
最近整理第四級基礎條目,發現同時處理兩種計算方式稍為麻煩,建議將圖示改為依照第一至三級,如何?JC1 2018年5月7日 (一) 15:09 (UTC)
- 也可以,不然第四級基礎條目先不導入機械人自動更新條目狀態的機能,不知是否可行?--Wolfch (留言) 2018年5月7日 (一) 18:37 (UTC)
- 現在可以按原本計算方式,即<2 KB、2-8 KB、8-16 KB、>16 KB。有一個問題是運行速度有點慢,而且PWB的關系,只要稍有編輯衝突就會完全放棄,有時間再修改一下。JC1 2018年5月9日 (三) 16:44 (UTC)
- 謝謝。另外想確認一下,目前用機械人更新條目狀態,第三級基礎條目若維持四個分頁,是否比較不會出現和其他編輯有衝突的情形?--Wolfch (留言) 2018年5月9日 (三) 16:49 (UTC)
- 應該沒有太大差別,畢竟理論上不會經常變更,合併也可以。JC1 2018年5月9日 (三) 17:19 (UTC)
- @Justincheng12345:我將第三級基礎條目的四個分頁「人物」、「社會、語文與藝術」、「科學、數學與技術」及「歷史與地理」合併了--Wolfch (留言) 2018年6月7日 (四) 15:16 (UTC)
- 應該沒有太大差別,畢竟理論上不會經常變更,合併也可以。JC1 2018年5月9日 (三) 17:19 (UTC)
- 謝謝。另外想確認一下,目前用機械人更新條目狀態,第三級基礎條目若維持四個分頁,是否比較不會出現和其他編輯有衝突的情形?--Wolfch (留言) 2018年5月9日 (三) 16:49 (UTC)
- 現在可以按原本計算方式,即<2 KB、2-8 KB、8-16 KB、>16 KB。有一個問題是運行速度有點慢,而且PWB的關系,只要稍有編輯衝突就會完全放棄,有時間再修改一下。JC1 2018年5月9日 (三) 16:44 (UTC)
使用template:Vital模版的基礎條目討論頁已改為template:基礎條目橫幅模版--Wolfch (留言) 2018年6月17日 (日) 06:12 (UTC)
還沒有品質評級模版的條目
2018/7/8統計資料
- 10-30 KB:38個
- 30 KB以上:294個
- 30 KB以上,曾經是優良條目或是特色條目:19個
--Wolfch (留言)歡迎參加第16次動員令 2018年7月8日 (日) 13:20 (UTC)
基礎條目的質量比較, 已在2018/11/20由第三名變成第四名
依照維基百科:基礎條目/質量比較,中文維基基礎條目的跨語言質量比較,已在2018年11月20日被塞爾維亞語維基百科超越,由第三名變成第四名,篇幅少於30k的作品目前為47篇(包括有一篇因為英文內容較多,不列入比較的基礎條目)。
現在各語言維基百科依基礎條目質量排名,第一至五名如下:
- 第一名:俄語維基百科,分數99.90分。
- 第二名:塞爾維亞語,分數99.90分。
- 第三名:加泰羅尼亞語維基百科,分數99.70分。
- 第四名:中文維基百科,分數97.40分。
- 第五名:英文維基百科,分數95.51分。
--Wolfch (留言) 2018年11月27日 (二) 04:26 (UTC)
有關Wikipedia:基礎條目移動到Wikipedia: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條目一事
@Viztor:Wikipedia:基礎條目在2019-04-24由user:Viztor移動到Wikipedia: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條目,原因是「既然翻譯自元維基。。中文維基百科的基礎條目應該由中文維基百科決定。」
不過上述的移動似乎是在未經討論下進行的,想問問看大家對於此頁面移動的看法,謝謝。--Wolfch (留言) 2019年4月25日 (四) 01:23 (UTC)
- 另外,目前已有Wikipedia:中文領域基礎條目頁面,也歡迎有意願者參與編輯--Wolfch (留言) 2019年4月25日 (四) 01:26 (UTC)
- 文中說:「由於第三級基礎條目是對應元維基對應頁面的內容,不建議在基礎條目中自行增刪條目內容,若認為基礎條目需要修改,可以在m:talk:List of articles every Wikipedia should have提出提案,提案時需以「加入一個條目,並刪除一個同類型條目」的方式提出。」。因此此列表只是作為元維基相應列表的翻譯版。中文的基礎條目或可以以元維基為基礎,但不應當僅僅是其的翻譯版。~ viztor ✪ 2019年4月25日 (四) 01:33 (UTC)
- 暫時移回。——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4月25日 (四) 03:27 (UTC)
- 該項目我認為最早是基於meta的一份作為百科的基礎性全球普及性而設立的條目清單,也就是說期望每個語言百科都有這些條目,並非完全自主確定的。如果需要可以另外開展補充項目。至於命名,沿用老話,約定俗成,需要的話請先討論確定。——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4月25日 (四) 03:27 (UTC)
- 各個維基百科的基礎條目都是由對應維基百科社群確定的。
- 元維基的「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條目」可以作為中文維基百科基礎條目的參考,但不是等價的。英文的基礎條目也並非是元維基的「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條目」列表。基礎條目必須反映中文世界的共識。
- 此作是單純翻譯版,未經過中文維基百科社群逐條討論。如果要求去元維基上討論,達成共識的難度很大,且中文社群難以參與(不說英文者)。這裏應當尊重原名翻譯為「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條目」,而非直接認定是中文維基百科的基礎條目。
~ viztor ✪ 2019年4月25日 (四) 03:42 (UTC)
- 有關「各個維基百科的基礎條目都是由對應維基百科社群確定的」,我知道英文維基是英文維基社群自行確定的,其他語言我就不確定了,還需要再作確認,至於此頁面的名稱,我比較贊成用「wikipedia:基礎條目」,不過仍以大家最後討論的結果為準。--Wolfch (留言) 2019年4月25日 (四) 04:23 (UTC)
- ~ viztor ✪ 2019年4月25日 (四) 13:35 (UTC)
- 其他維基百科中,採用「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條目」翻譯的居多,但不是全部,(例外的就有abwiki的Vital articles、azwiki的1000 məqalə、bgwiki的1000 статии、bswiki的1000 članaka、bxrwiki的1000 үгүүлэл、eewiki的Vital articles、frrwiki的1000 wichtag artiikler、hawiki的Vital articles......)
- 而中文維基的這個頁面在序言的第二段有註明翻譯自元維基(第三級基礎條目翻譯自元維基的m:List of articles every Wikipedia should have)
- 英文維基的列表是en:Wikipedia:Vital_articles,和此條目對應的m:List_of_articles_every_Wikipedia_should_have是不同的。
- 有關此頁面,若大家討論認為需要更換名稱,那當然就是以大家討論的結果為準,目前會關注此討論頁的維基人不多,也許可以考慮在互助客棧提出討論,讓更多人可以參與--Wolfch (留言) 2019年4月25日 (四) 13:54 (UTC)
關於翻譯。其他維基百科都是採用「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條目」翻譯,並註明翻譯自元維基。英文是直接連結到元維基,畢竟原版就是英文。如果要做中文的基礎條目,應該允許中文社群討論更換,同時保留一個翻譯版原版。
- ~ viztor ✪ 2019年4月25日 (四) 13:35 (UTC)
不考慮加權長度的統計資料
整理了Wikipedia:基礎條目/依原始長度的條目長度列表,若依該列表的長度:
- 長度<=3000位元組:0個
- 長度介於3001至10000位元組:41個
- 長度介於10001至30000位元組:580個
- 長度>30000位元組:379個
若依meta:維基百科基礎條目質量列表的計分,(小作品+條目*4+長條目*9)/9000,分數會降到64.1分,大約是第14名。 --Wolfch (留言) 2019年6月21日 (五) 10:50 (UTC)
「重要條目」存在內容缺失問題
作為一個看了維基百科近五年的讀者,我發現百科內的「重要條目」(例如國家、歷史、文化等相關的條目,僅屬個人意見)比起其他相對「不太重要的條目」(例如電視劇、電影、電子遊戲等相關條目,同樣僅屬個人意見),存在內容缺失的問題。就以國家條目為例,不少條目內的一些段落都只有一至兩句、頂多就一小段(例如安道爾、牙買加、東帝汶等)。而這情況在非洲國家就更為嚴重,基本上除了少數國家屬充足之外,其他條目也只是三兩句就沒了。請問一下各位維基人,這些「重要條目」應該如何處理,是否需要發起計劃(例如「國家條目擴充計劃」、「歷史條目擴充計劃」等),鼓勵有心人擴充?--2A01:7E01:0:0:F03C:92FF:FE2C:1125(留言) 2020年2月12日 (三) 17:59 (UTC)
- 支持,不過電視劇、電影、電子遊戲等條目詳細是因為感興趣的人多,國家條目也希望有志者來參與。--Googol19980904(留言) 2020年2月12日 (三) 21:54 (UTC)
- (+)支持:許多國家條目也太短了,甚至一條介紹電視劇的條目亦比它長。為甚麼維基不能在這些基本條目上做好一些,讓內容豐富一點?(天啊,一個國家無論如何也比那些電視劇、電影、電子遊戲更重要吧)--49.130.131.176(留言) 2020年2月15日 (六) 15:59 (UTC)
- (+)支持:維基百科也有一種Wikipedia:基礎條目分級,未知與題主所指的「重要條目」是否相同?這個現況確是因為不同維基人也有自己感興趣及熱心的類別,視維基百科是個興趣活動。而重視「重要條目」則屬於「傳統的百科全書」理念。如沒有發起計劃,恐怕那理念會永久地淡忘吧。--219.77.44.21(留言) 2020年2月19日 (三) 06:11 (UTC)
- 這不能僅只是靠幾個讀者或用戶支持就能辦到的事情,如果真的想改變內容缺失問題,唯一實在的方式就是勇於更新,不然什麼都沒有用。想想看那個協作計劃成立的主要目的,就知道到底是為什麼在這方面「只會說,不會做」了(而且這種問題用說的真的很簡單,實際沒幾個會做)。所以,基礎條目也是一樣的,沒有勇於更新,就不用再提內容缺失的問題甚至因此抱怨,故(-)傾向反對。不要浪費時間再多發起任何計劃叫人編輯,結果最後跟協作計劃下場類似可能還比較好一些吧?況且如果像是IP用戶提案中提到的「擴充計劃」真的有用於將重要條目給補齊,何況需要在條目質量提升計劃放上「{{Historical}}」模板呢,很明顯的就是不活耀(閒置中)。--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2月20日 (四) 08:04 (UTC)
- 維基百科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夠吸引今時今日年輕人,使用介面不太人性化,要熟練才能夠懂得使用。在外界來說是抄資料來完成功課的地方。更現實的是不太多人願意花時間無私貢獻,但對個人沒有太大得益的事情。結果維基百科只能吸引某特定興趣的人參與,其他在社會值得關注的條目就出現內容缺失問題。香港逃犯條例爭議一些示威運動條目就是好例子,如和你Christmas Shop和2019年8月5日香港三罷行動。近期在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條目中,由2月6日起的病例相關事件的數據沒有提及,需要找人更新,但也沒有人理會--Wpcpey(留言) 2020年2月21日 (五) 02:45 (UTC)
- 維基百科本來就是這樣啊,就算貢獻再多您會有什麼諸如「貢獻基金」之類的可以拿嗎?頂多也就是拿點星章或頒獎而已,並不可能解決沒有人來編輯重要條目缺失內容的問題。另外,「是抄資料來完成功課的地方」和「不太多人願意花時間無私貢獻」這兩個也是事實。維基百科嚴格來說要背的東西很多(例如新手可能在貢獻一個條目之前還得先知道編輯方針、什麼是條目;如果要為條目插入圖片還得學會如何上傳圖片和使用方針等,不可能所有新手都會知道什麼叫做「方針」或「指引」吧?),因此才會導致願意來維基百科編輯的人不多。真要嘛就是創建一個帳號來編輯維基百科,並多問其他用戶來學東西,要嘛就真的像上面所說「抄資料來完成功課的地方」或者甚至不要來維基百科就好了。講到這,所以IP用戶提議的「條目擴充計劃」幫助真的有很大嗎,可想而知不大吧?--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2月21日 (五) 03:04 (UTC)
- 就是知道問題存在多時,應該要檢討和改革,吸引更多人編輯和長期貢獻,而不是接受這一套。要是這樣的話,未來10年問題更嚴重。--Wpcpey(留言) 2020年2月24日 (一) 04:44 (UTC)
- 想了一下,如果真要鼓勵人來編輯,還是希望各位多少體諒新手吧。要不然以前也在討論評選FA/FL/FP/GA等問題時就說過了,維基百科可能存在無法解決的bug。畢竟就如同上面所說,不可能所有新手都會知道什麼叫做「方針」或「指引」;同樣也不可能每個新手都知道剛建立條目可以考慮使用草稿頁或者用{{Underconstruction}}、{{inuse}}等模板備註,因為這樣也等於強迫新手要被「何謂模板」這個東西。--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2月24日 (一) 11:59 (UTC)
- 我很同意要檢討和改革,能夠做到的改善就應該儘量去做,積少成多也好。尤其是現在還沒有平台取代維基百科的特色的時候,如果出現了就太遲。另一方面,對於「無大台」風格的活動而言,檢討和改革的效率非常低是個明顯的缺點。但即使有這些不利條件也好,「這個地方是這樣的了」、「沒有什麼可以做的」的消極風氣,才是最壞的,真正的完蛋原因。--219.78.108.254(留言) 2020年2月25日 (二) 06:42 (UTC)
- 想了一下,如果真要鼓勵人來編輯,還是希望各位多少體諒新手吧。要不然以前也在討論評選FA/FL/FP/GA等問題時就說過了,維基百科可能存在無法解決的bug。畢竟就如同上面所說,不可能所有新手都會知道什麼叫做「方針」或「指引」;同樣也不可能每個新手都知道剛建立條目可以考慮使用草稿頁或者用{{Underconstruction}}、{{inuse}}等模板備註,因為這樣也等於強迫新手要被「何謂模板」這個東西。--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2月24日 (一) 11:59 (UTC)
- 就是知道問題存在多時,應該要檢討和改革,吸引更多人編輯和長期貢獻,而不是接受這一套。要是這樣的話,未來10年問題更嚴重。--Wpcpey(留言) 2020年2月24日 (一) 04:44 (UTC)
- 維基百科本來就是這樣啊,就算貢獻再多您會有什麼諸如「貢獻基金」之類的可以拿嗎?頂多也就是拿點星章或頒獎而已,並不可能解決沒有人來編輯重要條目缺失內容的問題。另外,「是抄資料來完成功課的地方」和「不太多人願意花時間無私貢獻」這兩個也是事實。維基百科嚴格來說要背的東西很多(例如新手可能在貢獻一個條目之前還得先知道編輯方針、什麼是條目;如果要為條目插入圖片還得學會如何上傳圖片和使用方針等,不可能所有新手都會知道什麼叫做「方針」或「指引」吧?),因此才會導致願意來維基百科編輯的人不多。真要嘛就是創建一個帳號來編輯維基百科,並多問其他用戶來學東西,要嘛就真的像上面所說「抄資料來完成功課的地方」或者甚至不要來維基百科就好了。講到這,所以IP用戶提議的「條目擴充計劃」幫助真的有很大嗎,可想而知不大吧?--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2月21日 (五) 03:04 (UTC)
- (&)建議:相信絕大部份人也不反對「有些重要的條目無人理會」這一點,反對者只是對於呼籲的成效,解決情況辦法的方向/形式有所保留。既然事情是應該去做,則可以先聚集願意行動的用戶,例如建立一個工作小組。初期目標是找到10名活潑用戶加入,如事成則可再討論執行的方針、怎樣吸取協作計劃的教訓等話題。如果沒有行動(或者行動的嘗試),則什麼也會沒法改變。--219.78.108.254(留言) 2020年2月25日 (二) 07:00 (UTC)
- 如果頁面重新活耀起來,自行把「{{Historical}}」模板移除是不會有人反對的,但重新活耀起來就是個前提。--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0年2月27日 (四) 00:5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