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討論:太平洋颱風季/編輯指南/命名慣例
應該一律採用國際官方中文譯名
[編輯]風暴條目命名慣例的原版本明文規定要用中港澳譯名, 因為這是國際認可的官方中文譯名, 所以條目名稱需要跟進。然而2015年有用戶未經討論, 就更改為"先到先得", 另有用戶以此為藉口在颱風洛坦 (2016年)胡亂更改為台灣譯名. 可以看看BBC同埋新浪的報道, 看看這些媒體用了甚麼譯名, 希望大家能正視此問題。命名慣例作者User:Waihorace同埋User: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可以對此問題作出意見.--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41 (UTC)
這個不只是我一個,要討論需要更多熟悉熱帶氣旋頁面的維基人一齊討論。
Karta0800900、R96340、林天蓬、TYKENNETH、Weather Synchronize、Winter Moment、AndyAndyAndyAlbert、B dash、Typhoon Lionrock、CHING WAI KONG、Cyclone2017 2.0、MCC214等用戶,若對此有其他建議,煩請諸位提供意見,謝謝!—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對話|貢獻)加入。
- 樓上請先閱讀wp:sign謝謝--米莉婭諾朵卡(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51 (UTC)
- 樓上不簽名當然ping不到,若持續拒絕簽名可視為破壞或擾亂。--PatrollerAAAA(討論|留名) 2017年11月15日 (三) 08:01 (UTC)
- (?)疑問,國際有認可的官方中文譯名嗎?學生會書記歡迎訂閱缺乏關注度博物館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54 (UTC)
- 當然有, 你看看新浪的報道就知道. "近日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決定將「莫蘭蒂」、「莎莉嘉」、「海馬」和「洛坦」四個颱風名稱,從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的命名表中永久刪除。" BBC也使用洛坦.--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56 (UTC)
- 非有效理由
,國際認可的官方中文譯名來源在哪?學生會書記歡迎訂閱缺乏關注度博物館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1月14日 (二) 10:41 (UTC) - (-)反對錯誤解讀報導內容,報導內容指的是相對應的英文名——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8:15 (UTC)
- (:)回應, 馬來西亞也用中港澳譯名, 實際上, 根據這本書的內容, 中國內地、香港同埋澳門的譯名有經過三方協商, 唯獨台灣沒有.--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7:07 (UTC)
- (:)回應@WinFixer:由於臺灣目前的政權仍屬中華民國,而基於聯合國2758號決議而非聯合國成員,所以理所當然無法參與世界氣象組織,甚至無法參與颱風委員會的任何會議,既然閣下所稱大中華地區外的媒體能有那樣的報導,那敝人亦可拿出中央氣象局針對颱風譯名所發佈的公共文件「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象壹字第10500097601號函」,這類的公共文件係屬對外公告,亦有相當的地位。--🍫|📖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1:38 (UTC)
- (:)回應, 馬來西亞也用中港澳譯名, 實際上, 根據這本書的內容, 中國內地、香港同埋澳門的譯名有經過三方協商, 唯獨台灣沒有.--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7:07 (UTC)
- 非有效理由
- 當然有, 你看看新浪的報道就知道. "近日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決定將「莫蘭蒂」、「莎莉嘉」、「海馬」和「洛坦」四個颱風名稱,從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的命名表中永久刪除。" BBC也使用洛坦.--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09:56 (UTC)
- (:)回應維基百科本身就有繁簡及地區詞轉換的功能(即原始碼)--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1:05(UTC)
- (:)回應所以條目名稱使用中港澳譯名就好, 台灣譯名可以另外再轉換.--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7:07 (UTC)
- (-)反對,國際官方認可的譯名無特別指中港澳,只是中港澳的譯名確實較多使用。學生會書記歡迎訂閱缺乏關注度博物館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1月14日 (二) 11:15 (UTC)
- (:)回應, 既然比較常使用中港澳譯名, 就應該要全面運用到條目名稱上.--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7:07 (UTC)
- @WinFixer:因沒有國際認可的中文名,應視為同等級,不要因哪個機構的譯名比較常用就應該用哪個譯名,維基百科有很多國家的讀者,應互相尊重。學生會書記歡迎訂閱缺乏關注度博物館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1月16日 (四) 11:25 (UTC)
- (-)反對,把世界氣象組織的相關文獻報告拿出來,再來討論中港澳譯名是不是閣下所謂的「國際認可的官方中文譯名」。話說為何惟獨薇子未被標註到?--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4日 (二) 11:54 (UTC)
- HKO, SMG, CMA身為世界氣象組織成員, 使用的中文譯名有經過多方協商, 而且兩岸四地以外的華文媒體一律使用中港澳譯名, 所以當然可以說是"國際認可的官方中文譯名"。--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9:30 (UTC)
- (:)回應@WinFixer:首先提醒閣下請按照時序回應。進入主論,閣下還是在逃避「世界氣象組織的相關文獻報告」這個問題,華文媒體有使用亦不代表是國際官方的中文譯名。閣下所提出之證據在論述上仍是處境不利的。--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1:18 (UTC)
- (:)回應@Tenbeens::不好意思,漏mark了。小小意外!--BL 2017年11月14日 (二) 14:28 (UTC)
- HKO, SMG, CMA身為世界氣象組織成員, 使用的中文譯名有經過多方協商, 而且兩岸四地以外的華文媒體一律使用中港澳譯名, 所以當然可以說是"國際認可的官方中文譯名"。--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9:30 (UTC)
- (?)疑問:那個「14個國家或地區所提供的140個名稱」不是西北太平洋都通用嗎?(只有菲律賓另外給名字)-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11月14日 (二) 17:09 (UTC)
- (:)回應那是英文名——C933103(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8:15 (UTC)
- (:)回應台灣沒有加入國際官方中文譯名的協商, 而且台灣譯名還是不通用的中文名字, 如果"先到先得"恐怕會引發編輯群的反彈.-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9:21 (UTC)
- (:)回應@WinFixer:《命名常規》:「我們選擇條目第一個重要版本採用的命名方式作為條目的主要命名方式。」--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1:18 (UTC)
- (:)回應命名常規方面, 好的應該繼續保留, 但是不好的就要改, 而且條目命名和命名常規要貼合時勢變化, 不能一成不變。--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1:09 (UTC)
- (:)回應@WinFixer:貼合時勢變化不代表能夠因為中華民國是被排斥的國家,所以就能夠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或是其他主觀意識主導維基百科的編輯,維基百科的編輯應該是要「客觀與中立」,這類的編輯應該要符合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1:51 (UTC)
- (-)反對:官方名不見得都是正確且唯一的--Z7504(留言) 2017年11月14日 (二) 18:20 (UTC)
- (:)回應: 但是台灣又不使用熱帶風暴, 強烈熱帶風暴同埋颱風作為評級, 和JMA, CMA, HKO, SMG的習慣都不同, 那會變成像是"熱帶風暴薔蜜 (2014年)"之類的稱呼, 大家不覺得很怪?--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9:17 (UTC)
- (:)回應@WinFixer:怪在哪裏?只不過是譯名套用成臺灣的罷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1:18 (UTC)
- (:)回應大家會接受"輕度颱風艾莎尼"這種說法? 如果不行, 你的說法也不行。--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1:11 (UTC)
- (:)回應:現在已有Template:NoteTA針對這樣的問題持續的運作,如果閣下(WinFixer)不了解模版的運作,還麻煩您前去瞭解地區用詞轉換情形再提出相關的提問。--🍫|📖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1:19 (UTC)
- (:)回應大家會接受"輕度颱風艾莎尼"這種說法? 如果不行, 你的說法也不行。--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1:11 (UTC)
- (:)回應@WinFixer:怪在哪裏?只不過是譯名套用成臺灣的罷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5日 (三) 11:18 (UTC)
- (:)回應: 但是台灣又不使用熱帶風暴, 強烈熱帶風暴同埋颱風作為評級, 和JMA, CMA, HKO, SMG的習慣都不同, 那會變成像是"熱帶風暴薔蜜 (2014年)"之類的稱呼, 大家不覺得很怪?--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5日 (三) 09:17 (UTC)
- 某用戶為了在Talk:颱風閃電自圓其說, 未經討論就事先改了命名慣例, 到底有沒有想過"先到先得"這套方法是否能適用於熱帶氣旋條目? 奉勸某用戶出面說明為什麼這麼做。--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2:11 (UTC)
- 關於這點,我必須重申,依據Talk:颱風黃蜂_(2014年) 2015年8月2日 (日) 02:14 (UTC)的紀錄,也有明確表示若颱風季頁面第一個創立為任何語言,都必須要尊重先搶先得原則。根據維基百科: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常規的規定,條目採用「新颱風命名」、「舊颱風命名」及「氣象及颱風類條目常見用語」轉換組,能將大部份常用詞語轉換以便各中文使用者閱讀。--🍫|📖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4:05 (UTC)
- (:)回應@WinFixer:那也只是論述罷了,不是格式手冊而無強制性。薇子不認為諸位皆須完全信服於這種「只有一個用戶編寫的論述」,一切仍以實際討論所得出之社群共識為準,望請理解。--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6日 (四) 15:46 (UTC)
- (:)回應Tenbeens到底要不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想想看你當初為什麼沒發起討論就亂來?--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3:13 (UTC)
- (-)反對:請先將閣下所提及的世界氣象組織相關文獻報告提出,否則這樣的緣由是令人難以信服,甚至敝人會認為閣下是為了打壓台灣用戶所提出的方案,根據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另一個較為敏感的重點:維基百科把中華民國視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位相同,意即雙方是對等而不互相隸屬的政治實體;但為保持中立,對於此二者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維基百科的立場是保持沉默,不對任何一方表示支持或反對,這一點也請各位在撰寫條目時能稍加留意。」,故針對此部分並沒有因為臺灣在國際地位不受重視就能夠拿中國的說法來打壓臺灣編輯。--🍫|📖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1:31 (UTC)
- (:)回應我沒有要打壓你們, 為什麼你會有這麼大的反應?--WinFixer(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03:12 (UTC)
- (▲)同上,我也認為@WinFixer:你沒把世界氣象組織相關文獻報告拿出來就妄自提出統一條目名稱為中港澳用語是在打壓台灣用戶,而且明明就可以切換繁簡地區語,條目名稱只是小事,何況現在的規則就是「先到先得」。Matt Zhuang(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5:42 (UTC)
- (-)反對:確實看不出有任何需定於一方之譯的權威證據,既然見不到世界只能依誰之哪個譯名的強制與被接受規範,則毫無理由讓自願辛勤的臺灣維基人委屈地不依臺灣中央政府中央氣象局與臺灣人民熟悉譯名卻替外國作嫁。這類名稱不涉實質功能(如各國官職之中譯需考慮其實際階層職權範圍等),只是代號,看不出有什麼非誰不可的正當性,各國自行依維基設轉換即可。--WildCursive(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17:29 (UTC)
- (※)注意: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1/12#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如果結果是(×)刪除,以後對於剛形成的風暴只能以中港澳的譯名條目,達到颱風級強度仍未建立才能用臺灣的譯名條目,恐怕非中港澳的譯名命名在以後的熱帶氣旋條目難以見到;另外,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1/14有很多熱帶氣旋條目(都是熱低)正在進行討論。學生會書記歡迎訂閱缺乏關注度博物館 天蓬大元帥※會客 2017年11月17日 (五) 01:07 (UTC)
- (~)補充@林天蓬、MCC214:「達到颱風級強度仍未建立才能用臺灣的譯名條目」這句話有誤,因為臺灣也不用「颱風」作為熱帶氣旋級別。換句話說,如果真的刪除,那麼臺灣譯名將不得出現於任何熱帶氣旋條目名稱上。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每個條目名稱的提刪標準將以此作為範例參考,那樣對每位臺灣編者而言是非常不尊重、不公平的,哪個臺灣人會知道「颱風百合」是指哪個颱風?難道臺灣人一定只能用「颱風百合 (2001年)」才能搜尋到近代史上重創臺北都會區最嚴重的颱風?即使臺灣中央氣象局在中文是使用輕度颱風,但英文仍是Tropical Storm以及Severe Tropical Storm,所以當然可以用「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級別+臺灣譯名 (年份)」這種格式命名條目。--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7日 (五) 13:27 (UTC)
- (:)回應@Tenbeens:依你所說,其實維基百科本來有繁簡及地區詞轉換的功能,即原始碼與實際顯示可以不一樣。如系統未能正確轉換,請不要直接修改原始碼,而是使用轉換標籤。以「中國大陸使用『陸』、港澳使用『港』、馬新使用『馬』、台灣使用『臺』」為例,您可以寫為:**
-{zh-cn:陆; zh-hk:港; zh-sg:马; zh-tw:臺;}-
,如你所言颱風百合 (2001年),如果將颱風百合 (2001年)的條目裏,將顯示語言由香港繁體轉換成台灣正體,都一樣顯示到颱風納莉 (2001年),只不過要在編輯欄裏修改而已,如:|T=zh-cn:颱風百合 (2001年); zh-hk:颱風百合 (2001年); zh-tw:颱風納莉 (2001年); zh-mo:颱風百合 (2001年),|1=zh-cn:颱風百合; zh-hk:颱風百合; zh-tw:颱風納莉; zh-mo:颱風百合,所以對於台灣人來說,根本就沒有這個問題,説到底,其實就是台灣人有沒有將維基百科的主頁版面固定為台灣正體而己--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6:27 (UTC)- (:)回應@Tenbeens:閣下認為中港澳日都是使用「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颱風」,惟獨臺灣不是使用這種級別系統,所以不應該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這種形式創立條目或重定向頁。你知道重定向頁刪掉,就算轉換模板有寫臺灣譯名,但臺灣人仍將無法用臺灣譯名找到條目嗎?臺灣人難道都要用閣下所謂的「國際官方中文譯名」才能查詢條目嗎?--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06:42 (UTC)
- (:)回應@Tenbeens:那如你所言,如果要將風暴條目命名慣例確立為方針和指引,那裏面的內容就必須要改,以免爭拗--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01 (UTC)
- (:)回應@MCC214:閣下主張十分頑執乃至偏激,《命名常規》說了很清楚是「先到先得」原則,當初薇子將此無理的論述修改,相信是有其直接性、必要性的,而不是如閣下所願而改成譯名統一為中港澳,然後讓臺灣人查詢不到颱風條目,還望閣下再三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21 (UTC)
- (:)回應@Tenbeens:所以呢本人就( ✓ )同意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創立重定向頁,亦都( ✓ )同意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如「颱風納莉 (2001年)」般去做重定向,但本人恕不能同意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這種形式創立條目,那中港澳人士豈不是就只能輸入臺灣譯名颱風納莉 (2001年)才能查詢到颱風百合 (2001年)這個條目嗎?中港澳人士不知道納莉是甚麼?(本人不是要臺灣人用所謂的「國際官方中文譯名」查詢條目),當然我亦恕不能同意WinFixer「應該一律採用國際官方中文譯名」這個説法,所以本人在此表示(-)反對--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55 (UTC)
- (:)回應@MCC214:中港澳人士的確不知道什麼是「納莉」,所以薇子支持創立其他譯名的重定向頁,但閣下的要求真的非常過份,為什麼只能用中港澳譯名創立條目?為什麼要刻意追求譯名統一?為什麼認為「先到先得」不適用於熱帶氣旋條目?如果閣下反對「臺灣人須用中港澳譯名才能查詢颱風」,那請劃去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和熱帶風暴奈格 (2017年)的「支持刪除」票。還有閣下投反對票的說法,其實就和投支持票別無二致......--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08:19 (UTC)
- (:)回應@Tenbeens:在此不再多說,現在你有沒有信心你的提議可以同時照顧中港澳人士和台灣人士的利益?中港澳人士可不可以憑輸入颱風百合 (2001年)就可以查詢到颱風百合 (2001年)?台灣人士可不可以憑輸入颱風納莉 (2001年)就可以查詢到近代史上重創臺北都會區最嚴重的颱風?本人是中港澳人士,而你是台灣人士,在照顧台灣人士的利益的同時,亦要照顧和不忽視中港澳人士的利益,同樣地在照顧中港澳人士的利益的同時,亦要照顧和不忽視台灣人士的利益,以免造成好像本人針對任何一方的表象,所以本人是相當之難做,因為政治觀點等等互相不同,中港澳人士對台灣人士,或者台灣人士對中港澳人士,在很多事情上,相互的觀感都不同,所以就造成相互的爭拗,總而言之,最重要的是你要同時平衡中港澳人士和台灣人士的利益,尤其是在中港澳人士有成13至14億人,而台灣只有2300多萬人之下,更要相互安撫中港澳人士和台灣人士的利益,否則中港澳人士以大欺小,台灣人士以小欺大,就不理想,另外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1/12#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和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1/12#熱帶風暴奈格 (2017年)是由AndyAndyAndyAlbert提出的,有甚麼事請問他,還有林天蓬,費時本人劃去對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和熱帶風暴奈格 (2017年)的「支持刪除」票之後,存廢討論卻仍然繼續,最後本人在此重申「三不」:不反對「先到先得」,不刻意追求譯名統一,不只是用中港澳譯名去創立條目--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9:57 (UTC)
- (:)回應@MCC214:劃去"支持刪除"改為"保留",最少你的新意向可以給其他人看到 Matt Zhuang(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9:57 (UTC)
- (:)回應@MCC214:薇子的提議說得很清楚了,就是條目實際名稱須遵守《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並且主編或條目創建者須將其他譯名作出重定向,惟級別升格時要作條目更名,則不得改用其他譯名,此主張自認是顧及到各地編者和讀者的利益,以及尊重社群共識、方針等,所以當初才會自行更改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從「中港澳譯名」改為「先到先得」,若有質疑或相關問題則歡迎提出。還有,閣下說得好像這全然是薇子的應盡義務,的確薇子要為個人言行負責,但此議題理應為全體維基人共同維護才是,豈非?--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10:06 (UTC)
- (:)回應@Tenbeens:但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好像和《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有衝突,所以才出現有人用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判斷,但是有人就用《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來判斷的現象--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0:15 (UTC)
- (:)回應@MCC214:理解錯誤!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自從2015年7月26日由薇子親手更動內容之後,直到今年11月13日被某一IP用戶更改前,內容一直都是「先到先得」。導火索是颱風洛坦 (2016年)以及颱風閃電這二個條目,請見編輯歷史及其討論頁面。--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10:20 (UTC)
- (:)回應@Tenbeens:根據「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命名慣例」的修訂歷史和「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命名慣例」修訂間的差異(於2017年11月14日 (二) 10:48 的修訂)和(於 2017年11月14日 (二) 14:29 的修訂),其實是關某一IP用戶和Typhoon Destroyer的事,他認為是因為「不好意思,沒有討論就修改不能接受,如果想修改,請同時提供先到先得原則的證據,謝謝。」,有甚麼事請問Typhoon Destroyer,再去回退或修訂至2016年2月25日 (四) 14:25 的修訂(即你的版本),始終因為我不想違反WP:3RR--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0:51 (UTC)
- (:)回應@Tenbeens:已修訂回你的版本(後果本人負責)--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1:07 (UTC)
- (~)補充@Tenbeens:還有,我覺得你應該提供2015年的討論予所有颱風季專題參與者,以消除這種現象(因為Typhoon Destroyer同時都在「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命名慣例」修訂間的差異(於 2017年11月14日 (二) 14:31 的修訂)裹面提到「2011-2015年是用同樣的規矩,2015年後沒有任何討論就改成先到先得。請同時提供2015年的討論,不然這個討論只會無了期」--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1:30 (UTC)
- (:)回應@MCC214:理解錯誤!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自從2015年7月26日由薇子親手更動內容之後,直到今年11月13日被某一IP用戶更改前,內容一直都是「先到先得」。導火索是颱風洛坦 (2016年)以及颱風閃電這二個條目,請見編輯歷史及其討論頁面。--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10:20 (UTC)
- (:)回應@Tenbeens:但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好像和《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有衝突,所以才出現有人用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判斷,但是有人就用《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來判斷的現象--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10:15 (UTC)
- (:)回應@Tenbeens:在此不再多說,現在你有沒有信心你的提議可以同時照顧中港澳人士和台灣人士的利益?中港澳人士可不可以憑輸入颱風百合 (2001年)就可以查詢到颱風百合 (2001年)?台灣人士可不可以憑輸入颱風納莉 (2001年)就可以查詢到近代史上重創臺北都會區最嚴重的颱風?本人是中港澳人士,而你是台灣人士,在照顧台灣人士的利益的同時,亦要照顧和不忽視中港澳人士的利益,同樣地在照顧中港澳人士的利益的同時,亦要照顧和不忽視台灣人士的利益,以免造成好像本人針對任何一方的表象,所以本人是相當之難做,因為政治觀點等等互相不同,中港澳人士對台灣人士,或者台灣人士對中港澳人士,在很多事情上,相互的觀感都不同,所以就造成相互的爭拗,總而言之,最重要的是你要同時平衡中港澳人士和台灣人士的利益,尤其是在中港澳人士有成13至14億人,而台灣只有2300多萬人之下,更要相互安撫中港澳人士和台灣人士的利益,否則中港澳人士以大欺小,台灣人士以小欺大,就不理想,另外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1/12#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和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1/12#熱帶風暴奈格 (2017年)是由AndyAndyAndyAlbert提出的,有甚麼事請問他,還有林天蓬,費時本人劃去對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和熱帶風暴奈格 (2017年)的「支持刪除」票之後,存廢討論卻仍然繼續,最後本人在此重申「三不」:不反對「先到先得」,不刻意追求譯名統一,不只是用中港澳譯名去創立條目--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9:57 (UTC)
- (:)回應@MCC214:中港澳人士的確不知道什麼是「納莉」,所以薇子支持創立其他譯名的重定向頁,但閣下的要求真的非常過份,為什麼只能用中港澳譯名創立條目?為什麼要刻意追求譯名統一?為什麼認為「先到先得」不適用於熱帶氣旋條目?如果閣下反對「臺灣人須用中港澳譯名才能查詢颱風」,那請劃去2017年熱帶風暴奈格和熱帶風暴奈格 (2017年)的「支持刪除」票。還有閣下投反對票的說法,其實就和投支持票別無二致......--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08:19 (UTC)
- (:)回應@Tenbeens:所以呢本人就( ✓ )同意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創立重定向頁,亦都( ✓ )同意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如「颱風納莉 (2001年)」般去做重定向,但本人恕不能同意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這種形式創立條目,那中港澳人士豈不是就只能輸入臺灣譯名颱風納莉 (2001年)才能查詢到颱風百合 (2001年)這個條目嗎?中港澳人士不知道納莉是甚麼?(本人不是要臺灣人用所謂的「國際官方中文譯名」查詢條目),當然我亦恕不能同意WinFixer「應該一律採用國際官方中文譯名」這個説法,所以本人在此表示(-)反對--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55 (UTC)
- (:)回應@MCC214:閣下主張十分頑執乃至偏激,《命名常規》說了很清楚是「先到先得」原則,當初薇子將此無理的論述修改,相信是有其直接性、必要性的,而不是如閣下所願而改成譯名統一為中港澳,然後讓臺灣人查詢不到颱風條目,還望閣下再三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21 (UTC)
- (:)回應@Tenbeens:那如你所言,如果要將風暴條目命名慣例確立為方針和指引,那裏面的內容就必須要改,以免爭拗--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8日 (六) 07:01 (UTC)
- (:)回應@Tenbeens:閣下認為中港澳日都是使用「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颱風」,惟獨臺灣不是使用這種級別系統,所以不應該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這種形式創立條目或重定向頁。你知道重定向頁刪掉,就算轉換模板有寫臺灣譯名,但臺灣人仍將無法用臺灣譯名找到條目嗎?臺灣人難道都要用閣下所謂的「國際官方中文譯名」才能查詢條目嗎?--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06:42 (UTC)
- (:)回應@Tenbeens:依你所說,其實維基百科本來有繁簡及地區詞轉換的功能,即原始碼與實際顯示可以不一樣。如系統未能正確轉換,請不要直接修改原始碼,而是使用轉換標籤。以「中國大陸使用『陸』、港澳使用『港』、馬新使用『馬』、台灣使用『臺』」為例,您可以寫為:**
- (~)補充@林天蓬、MCC214:「達到颱風級強度仍未建立才能用臺灣的譯名條目」這句話有誤,因為臺灣也不用「颱風」作為熱帶氣旋級別。換句話說,如果真的刪除,那麼臺灣譯名將不得出現於任何熱帶氣旋條目名稱上。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每個條目名稱的提刪標準將以此作為範例參考,那樣對每位臺灣編者而言是非常不尊重、不公平的,哪個臺灣人會知道「颱風百合」是指哪個颱風?難道臺灣人一定只能用「颱風百合 (2001年)」才能搜尋到近代史上重創臺北都會區最嚴重的颱風?即使臺灣中央氣象局在中文是使用輕度颱風,但英文仍是Tropical Storm以及Severe Tropical Storm,所以當然可以用「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級別+臺灣譯名 (年份)」這種格式命名條目。--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7日 (五) 13:27 (UTC)
(:)回應@MCC214:薇子先針對閣下主張的「三不」進行反駁:「不反對先到先得」究竟是不反對「先到先得」本身,還是不反對「熱帶氣旋條目適用於先到先得」?「不只是用中港澳譯名去創立條目」和「不刻意追求譯名統一」,但閣下卻又反對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這種形式創立條目?煩請閣下解釋清楚。
2015年關於熱帶氣旋條目名稱討論是Talk:颱風閃電,就是前幾小時前要求閣下須看過一次的那個,但後來不了了之,而且長期以來反對臺灣譯名的巡查、回退員Deprave413亦因此成了破壞者且逐漸淡出。由於該次討論是在8月討論,其實在當時已經由薇子親自更改,在那之前的確是未作相關討論,這點薇子的確有錯。可是,由於該命名慣例僅是論述,熱帶氣旋專題本身無格式手冊,本身亦未經討論而設立此慣例,原版本又與「先到先得」原則相互牴觸,故以「命名慣例有規定」為由而將條目實際名稱強行改成中港澳譯名這點,其實不是有效理由。
雖然不是2015年的討論,但還是引用在「2008年颱風黑格比」條目討論當中,用戶未命名在譯名爭議當中的發言:「用『臺灣中央氣象局另搞一種譯名』來看待這件事,就已經有偏見了,說了半天就是大陸港澳的譯名原來就是正統,臺灣中央氣象局是故意與眾不同再去另創譯名。實則這些名稱是亞洲各地所取的,大陸港澳與臺灣分別搞自己的譯名,而大陸港澳自己搞在一起而已。」
薇子本想創設熱帶氣旋專題的格式手冊,亦打算整理歷史上的一些相關討論,以作意見參考,於是薇子在互助客棧上提了不少問題,但惟漏譯名議題——薇子本以為此議題已解決,卻未料由另一用戶提出後,成為討論最熱烈且激起多方矛盾最嚴重的議題。在經過此次風波後,薇子將深切檢討、思考在相關議題上是否有其他探討空間可議,使各方意見邀集多元化,爾後還請諸位多加指教,薇子如有不諳亦將虛心受教。--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8日 (六) 14:31 (UTC)
- (:)回應@Tenbeens:本人所說的「三不」,是建立在你在之前所說「條目實際名稱須遵守《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並且主編或條目創建者須將其他譯名作出重定向,惟級別升格時要作條目更名,則不得改用其他譯名」的基礎上的,即是你有信心做好這個提議之下,還有我所言「不反對先到先得」是不反對「熱帶氣旋條目適用於先到先得」,那就即是本人反對用「日本級別+臺灣名稱」這種形式創立條目的理由已經不存在(在「條目實際名稱須遵守《命名常規》當中的「先到先得」原則,並且主編或條目創建者須將其他譯名作出重定向,惟級別升格時要作條目更名,則不得改用其他譯名」的基礎上)。--MCC214(留言) 2017年11月19日 (日) 06:25 (UTC)
- @Typhoon Destroyer:請當事人提出意見。--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19日 (日) 23:00 (UTC)
- 薇子甫寫此篇《新勸和論》,還望諸位能不再因為地域問題而爭吵不休。--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20日 (一) 16:13 (UTC)
- (-)反對 user:WinFixer 主張通用譯名只是中港澳三地使用,並不通行台灣,也不為台灣人所認識。要求台灣人創建條目必須使用不認識的譯名不合理。 GHolk(留言) 2017年11月20日 (一) 16:28 (UTC)
- (-)強烈反對:不允許以台灣譯名命名對台灣用戶極不公平,況且這些問題根本可以透過noteTA和重定向頁解決。--Win. M. 2017年11月21日 (二) 11:45 (UTC)
總結:0支持,8反對,1廢票,此提案未通過。基於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不應將台灣譯名排除在中港澳譯名之外,依據Wikipedia:命名常規,風暴條目之譯名採「先到先得」原則,太平洋颱風季的命名慣例應符合維基百科之方針與指引。--🍫|📖留言 2017年11月26日 (日) 04:3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