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下列網頁錨點已失效。
請協助修正錯誤錨點。若機械人無法在修復錨點後數分鐘內自動刪除本範本告知的訊息,請您協助移除本模板。 | 報告錯誤 |
選舉議題中尚存單一觀點評論
[編輯]小弟因無太多經驗致使無足夠能力進行此部分的修正,不過小弟認為這一個部分確實需要做大幅的修改。立場偏頗於在野,描述比例失衡,沒有達到中立性應該是各位所能見之。參考資料也尚未完整,有些內容為獨創評論。本條目應該還有滿多需要修正之處。尚祈各位專家不吝研究討論,進行修正的作業!星奇* 天 (留言) 2011年6月24日 (五) 16:22 (UTC)
- 關於選舉議題,我嘗試要去編修它,但內容過於偏激,已難以修訂,而至今兩位候選人也尚未提出具體政見,我希望先將議題部分全部刪除,並保護此條目以及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條目,待候選人提出政見,各位維基人再來做增修,否則影響維基條目品質甚大,請各位專家參考之橘 (留言) 2011年7月6日 (三) 11:21 (UTC)
回應
[編輯]1. 我不覺得總統與立委選舉的議題相同或重疊有何不妥。兩者都是中央政府層級的職務,所關切的都包括全國性事務。頂多區域立委還要關切其各自小選區的較細瑣民意(理論上亦非與總統或行政院無關),但那些純屬79個分區的事務顯然不適合擺在立委選舉的總條目(而是各別立委)。至於總統關切的大政方針,許多都需立法院的審查或核予預算。兩者一樣或相近沒什麼不合理的。
2. 這部分確實有些內容不合維基格式或對可靠可供查證來源之要求,但應該是逐段、逐句、逐字增訂或刪修,而非大刀一砍就把多人多時的編輯給變不見! 連有合理出處的內容都刪了。有些內容大致符合事實,但缺乏出處或文字有問題,掛模板就是提醒大家條目待修訂。維基是開放給大家隨時增訂編輯的,有破壞才有保護,要配合選舉時程來保護這條目,就算中選會主委張博雅向維基百科創辦人吉米·威爾斯提出這種請求,也不會被接受。
3. 至於你說的偏激,應該要明確指出具體字句和理由吧﹖怎麼能一下子就把一萬五千多個字元刪了﹖而且,如果是有根據的事,誰來界定偏激呢﹖維基編者或中華民國國民各有意見是很正常的,也沒義務或不可能被所有人都認為中立。每位編者的所學、所支持、所感興趣、所花時間都不同,而維基的大多數條目都是從眾多細部編輯中累積起來的。維基可以多元併陳,你也可以參與編寫加以平衡,但不是亂砍,否則維基的條目與內容至少有一半可以砍了。
4. 依中選會所公佈時程:
11/25 總統/副總統與立法委員受理登記截止 (還要審查資格)
12/9 抽籤決定總統選舉號次
12/21 抽籤決定立委選舉號次
12/16 總統選舉公報編印完成
1/2 立委選舉公報編印完成
1/11前 分送公報
12/17 – 1/13 總統選舉電視政見發表會 (或其他辯論會)
1/4 – 1/13 立委選舉公辦政見發表會
1/14 投票
5. 你認為該以哪個時點為準﹖馬英九既然2008年甫當選總統,依法可再連選連任,那麼對他來說,2012的競選從2008當選那一刻就開始了! 對敗選的在野黨何嘗不是?至於政見,要以選舉公報還是政見發表會為準呢﹖那些有限版面所登載、有限時間所說的東西會比這些政黨與候選人平時所做所表達的更準確嗎?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吳敦義的政見到現在還沒提出來啊﹖那他們這一千多個日子在幹什麼﹖民進黨這三年多提出的意見都不算政見嗎﹖那算什麼﹖你的標準是否與多數人的認知有差距﹖選舉早就開跑啦!從主權在民的角度看,總統的施政、立委的問政,天天都受選民監督,不會只有選舉那一個月吧﹖任期四年耶! 這所有的資訊(包括如果將來有政策白皮書之類的東西)都是互補而非互斥的。
6. 維基百科是在紀錄適合紀錄的具代表性事件與觀點,我不相信台灣人是看維基來決定投票意向的!從維基的角度看,你的理由不足以支撐你的行動。具體修訂意見可表達於討論頁,但10,829字元之類的重大刪除應獲共識後再行動。
-- WildCursive (留言) 2011年7月25日 (一) 17:16 (UTC)
- 針對第一點做回應:總統與立委選舉的議題相同,容易造成兩條目編輯衝突的情況產生,而現在就是這種情況橘 (留言) 2011年7月31日 (日) 14:24 (UTC)
未使用公正的語調
[編輯]- 應該平衡各方觀點,把各方的立場都寫出來,並請使用公正的語調。 Kanashimi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14:36 (UTC)
- 中立性問題持續存在,建議先移除單一觀點的項目橘 (留言) 2011年7月31日 (日) 14:17 (UTC)
- 非常有趣!國民黨政治人物被寫的惡貫滿盈、眾叛親離、民調直直落……最後還是當選了。這是維基百科台灣政治條目的特色吧!118.168.64.113 (留言) 2012年1月14日 (六) 15:55 (UTC)
被刪掉的文字
[編輯]與第八屆立法委員合併選舉
[編輯]中央選舉委員會於2011年4月19日決定本次總統與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合併舉行[1][2]。
合併舉行益處
[編輯]- 節省時間與人力成本
合併舉行缺點
[編輯]- 選民資格、有無效票認定和政權交接問題待克服。
- 剝奪選舉權:選罷法規定,是否滿二十歲是以選舉日來認定,因此提前選舉日會讓一些年輕人失去投票權。[3]
- 選舉日期的影響:這次併選後的選舉日與部分學生期末考試時間衝突,又剛好在農曆春節前一週;會讓更多在外地讀書的大學生無法投票,而在外地工作者(主要是在臺北都會區工作,大多因為租屋而不設籍於工作地)則不能以一次交通解決投票與返鄉過年。[4]
以上缺點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年輕人、中南部人及經濟弱勢族群的參政權,這被有些人懷疑是併選的真正原因:選舉結果顯示泛藍在南部支持率低,房價高漲惹火了需要買屋的階級(年輕人及戶籍不在臺北卻在臺北工作者),一些民調及國內外的報導都顯示年輕人中反對馬英九的比例相對較高。[來源請求]
- 減少買票成本並降低買票風險:樁腳不需分兩次買票;總統大選買票成本高效果差,但若以併以立委選舉、以立委候選人名義買票,許多接受買票的選民在投票時會順便投給同黨總統候選人。在買票風險方面,若買票被抓,則無法證明是順便買總統選票、只有立委有可能被判選舉無效。[5]
- 合併舉行可能會有4個月的憲政空窗期(constitutional interregnum,新舊政府更替之間的權力空白期[6])與看守期問題。[7]
- ^ 中央選舉委員會新聞稿,中央選舉委員會,2011年4月19日
- ^ 中央選舉委員會新聞稿,中央選舉委員會,2011年4月21日
- ^ 總統立委併選 5萬首投族沒得選
- ^ 如果併選與期末考撞期
- ^ 【昨天的併選危機】立委賄選與總統當選無效!
- ^ 所謂「憲政空窗期」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 ^ 併選釀憲政空窗期?江宜樺:若現任連任,就沒有任何疑問
請注意引用的參考來源是否足以支持您所添加的內容
[編輯]提醒Wildcursive(討論 | 貢獻)君:在您的這兩次修改中,所添加的「國家安全與國防軍備」前兩段內容,先前已被其他維基人掛上維護模板,要求查證參考來源的可信度。經本人詳閱這兩篇參考來源後,發覺其內容似乎並未足以支持您所描述者,因此已改掛「來源請求」模板。建議您儘快找出真正足以印證您所添加內容的來源,否則將被視為原創研究而刪除。以上敬請參考。-Kolyma (留言) 2011年9月5日 (一) 15:33 (UTC)
加入宋楚瑜圖片及資料
[編輯]宋楚瑜已確定參選,是否應該加入宋楚瑜圖片及資料?—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Nowhere14(對話|貢獻)於2011年10月15日 (六) 08:50 (UTC)加入。
- 這個部分確實不太好處理,宋楚瑜究竟是否「確定」參選也是眾說紛紜。另一方面,目前連署門檻已通過是親民黨部分人士單方面的說法,尚未被中央選舉委員會認定,數量是否真實、有無重複或無效連署猶未可知。儘管6組被連署人中只有宋楚瑜在各家民調中得到有意義的支持度,但現階段若只放上宋楚瑜的圖片與資料似乎對其他5組被連署人不公平。因此建議暫時先保留原狀,待11月中情況更為明朗後再討論。Ernestnywang (留言) 2011年10月15日 (六) 09:12 (UTC)
民意調查與政見
[編輯]我認為條目內不適合放上支持度調查等數據
這樣是否有違中立性?
另外政見是否等選舉公報出來以後再行撰寫?
Ai841110 2011年11月15日 (二) 05:16 (UTC)
- 民調及政見等資料都有附上適當的消息來源,應無違反中立性的問題。Ernestnywang (留言) 2011年11月15日 (二) 05:21 (UTC)
- 在下同意Ernestnywang的說明,民調及政見皆有足夠的參考資料、來源、解釋、且並無棑除任何一組候選人,在下認為這應無違反中立性的原則。然而,如果您仍擔憂支持度調查的中立性問題的話,在下認為您或許能夠考慮將表格內容自動隱藏(class="wikitable collapsible autocollapse" 代碼),讀者若想閱讀則可選擇顯示資料。
- Sleepingstar (留言)
關於開頭訊息框的選舉結果預測圖File:2012 ROC Presidential Prediction.png,有以下問題:
- 訊息框內是否能放非選舉結果的預測圖?
- 若能放此類預測圖,那為何是選擇未來事件交易所的資料?MediocreVisitor (留言) 2011年12月1日 (四) 02:43 (UTC)
- MediocreVisitor您好,
- 非常感謝您的意見,在下當時將預測圖放入開頭訊息框是參考英文維基百科的做法,在過去美國部份的選舉條目,曾在選前將預測圖放入開頭訊息框內。至於選擇國立政治大學的資料則是因為它是唯一將預測得票率細分為各縣市的來源,其餘如TVBS等皆並未將預測得票率細分為各縣市,僅將候選人支持度細分為「北北基」、「桃竹苗」等跨縣市區塊。至於國立政治大學的資料,在下僅打算採用研究中心發表的新聞稿內的加權平均得票率,而非任何時間點或每日變動的數值。
- Sleepingstar (留言) 2011年12月2日 (五) 06:02 (UTC)
- 我想有個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假使未來有其他機構公佈各直轄市及縣市的誰得票較多的預測,且與現有的國立政治大學不盡相同時,應如何處理?Ernestnywang (留言) 2011年12月2日 (五) 08:49 (UTC)
- 在下認為可依據英文維基百科過去的做法,使用最新的預測資料(即公佈日期最晚)取代較舊的預測圖即可,並非一定要使用國立政治大學的資料,只是目前僅政大提供這種資料而已。當然,最後,預測圖將由實際選舉結果得票分佈圖取代。
- 當初在下上傳File:2012 ROC Presidential Prediction.png時,並有隨時更新預測圖的打算,對於並未完整說明預測圖的用途,在下在此向各位道歉。
- Sleepingstar (留言) 2011年12月2日 (五) 09:30 (UTC)
- 我原本是擔心出現不同機構在相近日期發佈不一致的分析時將面臨的困難,不過既然您決定移除,我想就沒有這個問題了。Ernestnywang (留言) 2011年12月2日 (五) 10:13 (UTC)
- 1. 我沒有在英文維基百科編輯美國選舉條目,不知道您指的「美國部份選舉條目」是指哪一次的選舉? 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目前是各州選區圖,至於2008年11月4日舉行的上屆選舉,在2008年8月起使用的選區圖,該圖最初是未著特定政黨顏色的選區圖,在11月4日開票前各州顏色去除,之後隨開票進度上色,最終換為另一上傳的圖檔。在2010年選舉條目中,目前還找不到您說的在選舉前即把民調相關的預測圖放入訊息框的紀錄,還麻煩請您協助告知。我也不知道維基百科對這個問題是否早有共識,若有也請告知,可節省大家時間。
- 2. 未來事件交易所的資料「是唯一將預測得票率細分為各縣市的來源」,所以就能成為訊息框內預測圖的參考資料?恕我個人無法同意。以台灣選舉制度,在三組候選人競選下,未能在任一縣市獲最高票者仍有機會當選,區塊是否跨縣市不足以成為資料取捨的唯一理由。MediocreVisitor (留言) 2011年12月2日 (五) 09:17 (UTC)
- 感謝您的提醒,在下已將預測圖移除,在重新翻閱英文選舉條目及回想一下後,或許是在下自己將選舉訊息框內的顯示民意調查的功能 (| poll1 = )及內文的"Safe seat, swing seat Diagram" 誤會及混為一談。在下在此再度向各位道歉。
- Sleepingstar (留言) 2011年12月2日 (五) 10:02 (UTC)
- 其實我想若是把它放在「民意調查」一節中應該可以,這樣未來還可以同時呈現多個機構的預測。Ernestnywang (留言) 2011年12月3日 (六) 06:26 (UTC)
- 感謝您所提出的建議,在下已將過去幾次預測的分佈圖,放入可隱藏式表格。
- Sleepingstar (留言) 2011年12月3日 (六) 23:09 (UTC)
兩組之民調資料留存於此。
馬英九與蔡英文兩人競選支持度 | ||||
---|---|---|---|---|
民調來源 | 完成日期 | 馬英九 | File:Green Taiwan in White Cross.svg 蔡英文 | 未表態 |
TVBS | 2011年1月21日 | 49% | 39% | ~12% |
TVBS | 2011年3月1日 | 43% | 37% | ~20% |
TVBS | 2011年3月10日 | 38% | 39% | 23% |
TVBS | 2011年3月22日 | 41% | 34% | 25% |
TVBS | 2011年4月7日 | 39% | 37% | ~24% |
TVBS | 2011年4月9日 | 39% | 37% | ~24% |
TVBS | 2011年4月19日 | 39% | 37% | ~24% |
民進黨 | 2011年4月26日 | 36.23% | 41.16% | 22.61% |
觀察家 | 2011年4月26日 | 33.45% | 43.35% | 23.20% |
精湛 | 2011年4月26日 | 33.81% | 43.11% | 23.08% |
全方位 | 2011年4月26日 | 35.87% | 42.93% | 21.20% |
年代 | 2011年4月26日 | 35.86% | 41.97% | 22.17% |
旺旺中時 | 2011年4月27日 | 33.0% | 33.4% | 33.6% |
聯合報系 | 2011年4月27日 | 36% | 37% | 26% |
蘋果日報 | 2011年4月27日 | 29.38% | 56.21% | 14.41% |
TVBS | 2011年4月27日 | 43% | 42% | 15% |
世新大學 | 2011年5月7日 | 44.2% | 38.3% | 17.5% |
遠見 | 2011年5月10日 | 38.9% | 38.6% | 22.6% |
蘋果日報 | 2011年5月13日 | 53.76% | 31.97% | 14.27% |
精湛 | 2011年5月16日 | 40.6% | 41.3% | 18.1% |
旺旺中時 | 2011年5月18日 | 34.9% | 26.9% | 37.7% |
聯合報系 | 2011年5月18日 | 45% | 27% | 27% |
自由時報 | 2011年5月19日 | 29.45% | 31.55% | 39.00% |
TVBS | 2011年5月19日 | 45% | 44% | 10% |
自由時報 | 2011年5月24日 | 31.34% | 34.57% | 34.08% |
TVBS | 2011年5月30日 | 46% | 42% | 10% |
民進黨 | 2011年6月9日 | 40.0% | 41.3% | 18.7% |
蘋果日報 | 2011年6月14日 | 43.02% | 46.27% | 10.71% |
遠見 | 2011年6月15日 | 41.2% | 36.3% | 22.5% |
TVBS | 2011年6月20日 | 44% | 39% | 16% |
年代 | 2011年6月20日 | 34.90% | 37.35% | 27.76% |
自由時報 | 2011年6月28日 | 27.12% | 31.66% | 41.22% |
趨勢 | 2011年6月30日 | 42.4% | 38.8% | 18.8% |
TVBS | 2011年7月7日 | 44% | 36% | 17% |
年代 | 2011年7月9日 | 38.6% | 33.1% | 28.4% |
展欣科技 | 2011年7月12日 | 49.64% | 50.36% | — |
聯合報系 | 2011年7月13日 | 43% | 37% | 20% |
遠見 | 2011年7月15日 | 37.3% | 37.2% | 25.5% |
蘋果日報 | 2011年7月15日 | 42.57% | 40.80% | 16.63% |
趨勢 | 2011年7月17日 | 41.6% | 36.3% | 22.1% |
TVBS | 2011年7月21日 | 45% | 38% | 16% |
自由時報 | 2011年7月26日 | 36.39% | 34.29% | 29.32% |
民進黨 | 2011年7月27日 | 49.9% | 50.1% | — |
旺旺中時 | 2011年8月3日 | 33.5% | 29.2% | 37.3% |
年代 | 2011年8月5日 | 33.1% | 30.1% | 36.8% |
展欣科技 | 2011年8月11日 | 50.45% | 49.55% | — |
蘋果日報 | 2011年8月12日 | 44.27% | 33.73% | 22.00% |
聯合報系 | 2011年8月14日 | 44% | 36% | 18% |
TVBS | 2011年8月15日 | 46% | 39% | 14% |
美國國會 | 2011年8月15日 | 37% | 37% | 26% |
遠見 | 2011年8月16日 | 39.6% | 38.1% | 22.3% |
趨勢 | 2011年8月24日 | 45.7% | 40.2% | 14.1% |
TVBS | 2011年8月30日 | 46% | 37% | 17% |
山水 | 2011年8月31日 | 41.1% | 39.4% | 19.5% |
年代 | 2011年9月3日 | 36.9% | 30.4% | 32.8% |
自由時報 | 2011年9月7日 | 36.87% | 33.92% | 29.21% |
民進黨 | 2011年9月9日 | 44.0% | 43.6% | 12.4% |
旺旺中時 | 2011年9月9日 | 43.6% | 33.7% | 22.7% |
蘋果日報 | 2011年9月9日 | 30.69% | 51.29% | 18.02% |
TVBS | 2011年9月14日 | 48% | 37% | 16% |
聯合報系 | 2011年9月14日 | 46% | 39% | 14% |
自由時報 | 2011年9月16日 | 36.26% | 36.70% | 27.04% |
山水 | 2011年9月16日 | 42.8% | 34.6% | 22.6% |
蘋果日報 | 2011年9月17日 | 42.59% | 33.92% | 23.49% |
年代 | 2011年9月17日 | 41.5% | 32.7% | 25.7% |
旺旺中時 | 2011年9月18日 | 41% | 36% | 23% |
遠見 | 2011年9月19日 | 39.2% | 38.3% | 22.5% |
民進黨 | 2011年9月19日 | 42.8% | 44.3% | 12.9% |
TVBS | 2011年9月20日 | 47% | 35% | 18% |
TVBS | 2011年9月22日 | 47% | 37% | 17% |
TVBS | 2011年9月28日 | 46% | 38% | 17% |
山水 | 2011年9月28日 | 43.2% | 35.9% | 11.9%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2日 | 41.7% | 37.1% | 21.2%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3日 | 42.3% | 35.3% | 22.4%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4日 | 42.7% | 35.8% | 21.5%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5日 | 43.2% | 34.8% | 22.0%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6日 | 42.4% | 34.1% | 23.5% |
TVBS | 2011年10月6日 | 45% | 38% | 17%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7日 | 43.0% | 34.5% | 22.5%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8日 | 42.0% | 34.1% | 23.9% |
趨勢 | 2011年10月8日 | 42.9% | 33.9% | 23.2%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9日 | 40.9% | 34.1% | 25.0%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10日 | 41.0% | 32.4% | 26.5%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11日 | 41.4% | 33.3% | 25.3% |
山水 | 2011年10月12日 | 40.6% | 32.0% | 27.4%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12日 | 42.5% | 32.5% | 25.0% |
TVBS | 2011年10月12日 | 43% | 38% | 19%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13日 | 43.3% | 33.3% | 23.4%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14日 | 43.5% | 33.8% | 22.7% |
聯合報系 | 2011年10月15日 | 46% | 36% | ~18%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15日 | 42.7% | 36.3% | 21.0% |
北市教大 | 2011年10月15日 | 36.5% | 30.6% | 32.9%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16日 | 42.4% | 35.1% | 22.5%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17日 | 43.1% | 35.5% | 21.4%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18日 | 43.6% | 35.5% | 20.9%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19日 | 44.2% | 35.7% | 20.1%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20日 | 44.1% | 36.0% | 19.9% |
TVBS | 2011年10月20日 | 45% | 39% | 16%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21日 | 44.6% | 36.1% | 19.3%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22日 | 44.6% | 36.6% | 18.8%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23日 | 43.9% | 38.4% | 17.7%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24日 | 43.2% | 38.6% | 18.2%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25日 | 44.1% | 38.6% | 17.3% |
自由時報 | 2011年10月26日 | 35.60% | 36.10% | 28.30% |
TVBS | 2011年10月26日 | 44% | 39% | 17%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26日 | 44.2% | 39.6% | 16.2%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27日 | 44.0% | 38.7% | 17.3%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28日 | 43.6% | 39.0% | 17.4%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29日 | 44.4% | 38.5% | 17.1% |
決策 | 2011年10月29日 | 37.3% | 40.1% | 22.6% |
旺旺中時 | 2011年10月30日 | 44.2% | 39.0% | 16.8% |
TVBS | 2011年10月31日 | 46% | 39% | 15% |
旺旺中時 | 2011年11月3日 | 43.5% | 39.7% | 16.8% |
TVBS | 2011年11月3日 | 47% | 42% | 10% |
山水 | 2011年11月7日 | 37.8% | 36.1% | 26.1% |
旺旺中時 | 2011年11月7日 | 45.4% | 41.0% | 13.6% |
旺旺中時 | 2011年11月8日 | 44.1% | 40.9% | 15.0% |
自由時報 | 2011年11月9日 | 37.17% | 36.29% | 26.54% |
TVBS | 2011年11月10日 | 45% | 44% | 11% |
旺旺中時 | 2011年11月11日 | 42.9% | 38.9% | 18.2% |
聯合報系 | 2011年11月12日 | 45% | 39% | ~16% |
旺旺中時 | 2011年11月14日 | 42.4% | 39.2% | 18.4% |
TVBS | 2011年11月16日 | 46% | 45% | 9% |
旺旺中時 | 2011年11月17日 | 45.0% | 39.3% | 15.7% |
旺旺中時 | 2011年11月22日 | 46.1% | 41.7% | 12.2% |
自由時報 | 2011年11月23日 | 36.58% | 39.61% | 23.81% |
Ernestnywang (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02:52 (UTC)
投票率及得票率預估 | |||||
---|---|---|---|---|---|
預估來源 | 完成日期 | 投票率 | File:Green Taiwan in White Cross.svg 蔡英文 | 馬英九 | 宋楚瑜 |
遠見 | 2011年6月15日 | — | 51.8% | 48.2% | — |
遠見 | 2011年6月22日 | — | 53.2% | 46.8% | — |
民進黨 | 2011年7月27日 | 75% | 50.1% | 49.9% | — |
遠見 | 2011年8月16日 | — | 53% | 47% | — |
遠見 | 2011年10月12日 | — | 52% | 48% | — |
Ernestnywang (留言) 2011年11月28日 (一) 00:28 (UTC)
請大家幫忙
[編輯]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的立場依然不中立,且久未更新,請大家幫忙。--John Chen (討論-貢獻) RA 2011年11月27日 (日) 00:05 (UTC)
候選人出現順序
[編輯]在敘述各候選人政見、初選過程時,個人傾向的排列順序是:執政黨候選人;第一大在野黨所屬候選人;第三黨、無黨籍候選人(依姓氏筆畫排列)。同時,在所有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條目中候選人被提到的順序規則也應一致。 Tjs2012 (留言) 2011年12月2日 (五) 05:37 (UTC)
- 您好,
- 在下認為現在除了初選過程章節,依照您所提出的政黨順序排列以外,其他章節如選舉結果、政見等,使用抽籤號次的順序或許較為妥當。而連署章節,在下則認為以宣佈參選日期順序排列較為妥當。
- Sleepingstar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03:29 (UTC)
關於File:Percentage.png與附屬表格
[編輯]放入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及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之資料自然沒問題,但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及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畢竟都不是全國性選舉,若合併統計勉強還可以,唯將其分立成趨勢圖上的兩個資料時間點恐怕不妥(兩次選舉投票的人是不同的兩群人,資料點間的連結缺乏意義)。至於立法委員補選,因僅涉及少部分區域,且投票日從縣市長選前到直轄市長選舉後皆有,我想放在這種類型的圖表上並不合適。Ernestnywang (留言) 2011年12月2日 (五) 10:24 (UTC)
- 您好,
- 感謝您的建議。在下已做以下修改:
- 一、將第16屆縣市長選舉及第5屆直轄市長選舉數據整合。
- 二、將第07屆立法委員缺額補選數據移除。
- 三、然而,由於 standardise voting population 至全國選民,這個 election cycle 僅剩3 個 data point,似乎太少了,因此在下再加入前個 election cycle 的資料。
- Sleepingstar (留言) 2011年12月3日 (六) 05:45 (UTC)
- 統計學我有段時間沒接觸了,不確定要多少資料點才可以standardise,但我想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與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應該勉強可以,但再之前的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與2005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中親民黨與台灣團結聯盟其實都有顯著得票,而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連宋配得票依照《s: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24條應該要除以二後分配給國、親兩黨,但實務上圖表又不可能真的這樣做。所以建議這三個選舉最好都不要擺,否則不論怎麼作恐怕都有爭議。另外,由於圖表內容同時涉及總統及立委選舉,建議可以考慮將圖表甚或整個「政治背景」移至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在此特別感謝Sleepingstar花這麼多心血製作這些圖表!Ernestnywang (留言) 2011年12月3日 (六) 06:25 (UTC)
- 感謝您所提出的建議,在下在思考後,認為將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及無黨團結聯盟等政黨的票數整合,再將民主進步黨、台灣團結聯盟及建國黨的票數整合或許會比較妥當。至於 data point 的數目,在下認為採用以總統選舉為主的 election cycle 可能會較為妥當。在下認為由於「政治背景」章節所提及的內容是以總統大選為主,故留在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條目或許會比較妥當。
- Sleepingstar (留言) 2011年12月4日 (日) 07:44 (UTC)
- 這次的選舉總統部分因為有宋楚瑜參選,如果把親民黨的得票計入「泛藍」恐怕會有人有意見(雖然我同意親民黨仍應視為泛藍),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一些比較早前的選舉恐怕不論怎麼做都會有爭議的原因。我個人覺得目前先這樣也可以,不過再看看有沒有其他人的意見吧…Ernestnywang (留言) 2011年12月4日 (日) 10:01 (UTC)
選舉日期
[編輯]過去多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都於3月第三個星期六舉行。請問當局何時決定將來屆選舉提早於1月14日舉行?可否提供一些背景資料。Bourquie (留言) 2011年12月6日 (二) 08:00 (UTC)
滾動式調查
[編輯]民意調查底下的候選人支持度有着我看過最長的支持度民調(笑). 仔細看一下, "中國時報" 和 "山水" 靠着滾動式調查方式進行每日發表. 此做法佔了近半數的篇幅並造成閱讀上的困擾. Wikipedia是否需要如此細微的每日進展更新? 是不是應該考慮排除滾動式調查或只紀錄滾動式調查中的最終結果以維持篇幅的整潔同時給予各方資料接近的出現率? >TSA的小K (留言) 2012年1月7日 (六) 20:57 (UTC)
- 我是認為沒差,因為你排除了某個,這樣可能也不好。小鬍子 - (對話) 2012年1月8日 (日) 04:01 (UTC)
- 另闢新頁何如?Kanashimi (留言) 2012年1月8日 (日) 04:35 (UTC)
- 感謝Kanashimi您所提出的建議。這個方案在下雖然不排除(在英文維基百科已有先例),然而目前畢竟是「敏感時刻」,可能還是等到選後再繼續討論較為妥當,以免造成誤會。
- Sleepingstar (留言) 2012年1月9日 (一) 05:36 (UTC)
- 我不認為目前的編排有什麼問題,滾動式民調本來就是不停地做,不過建議中華民國國民這段時間最好都不要碰這個章節。Ernestnywang (留言) 2012年1月8日 (日) 16:52 (UTC)
- 在下同意在這段期間,無論您是臺灣人與否,仍應間盡量避免編輯民意調查的章節(除非是修正筆誤),以免造成誤會。
- Sleepingstar (留言) 2012年1月9日 (一) 05:36 (UTC)
- 非常感謝TSA的小K您所提出的建議。在下認為由於滾動式民調均是每日進行,故將每份納入可能仍然較為妥當。也因此在下認為依照目前的編排,將表格內容自動隱藏,應該是比較能夠同時兼顧到「視覺(presentation)」及「內容(content)」的做法。
- Sleepingstar (留言) 2012年1月9日 (一) 05:36 (UTC)
User:Lauyulam調換順序理由
[編輯]您調換馬英九與蔡英文的抽籤順序是不是原創研究?為什麼要調換抽籤順序?依據是什麼?來源在哪裏?請在被回退前給出理由,謝謝。Martingale (留言) 2012年1月15日 (日) 16:09 (UTC)
- 該用戶一天之後未能給出理由,因此回退他的編輯。Martingale (留言) 2012年1月16日 (一) 16:16 (UTC)
結果分析一章屬於原創研究
[編輯]結果分析一章從頭到尾屬於原創研究。維基百科不是科學雜誌,不可發表編輯者自己的分析。第一手來源配上分析仍然是原創研究。該章節編輯者如果長期未能答覆此疑問,該章節應當刪除。Martingale (留言) 2012年1月16日 (一) 16:16 (UTC)
- 我也認為應該刪除。--藍色☆楓葉♂拉呱 2012年1月18日 (三) 15:50 (UTC)
內容有情緒性字眼,無法證實的因果關係,這些地方應該修正。disgracetw 2012年1月31日 (二) 00:35 (UTC)
維基百科可以自己分析結果嗎?
[編輯]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條目有一章,叫做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結果分析,這一章怎麼看都像是原創分析。即使配上第一手來源,好像也是原創分析。有用戶反覆回退我的原創研究標籤。Martingale (留言) 2012年1月17日 (二) 20:26 (UTC)
- 我同意是原創分析,建議移除。ZZArch(抗議SOPA) talk to me 2012年1月17日 (二) 21:36 (UTC)
「後續效應」部分只呈現民進黨單方面的陳述
[編輯]在「後續效應」部分只呈現民進黨單方面對馬政府在選前是否已經就美牛問題和美國達成交換條件的質疑,故增補美方和馬政府的說法,以平衡這個議題的觀點。
另外,就2012總統大選的後續效應這個題目而言,藍營部分較為矚目就是美牛議題的處理,而綠營方面則是因敗選而產生的敗選檢討風暴和黨內權力的更迭,這部分是不是也要作平衡的描述?Reference (留言) 2012年2月23日 (四) 14:54 (UTC)
一些文字的修改與刪除
[編輯]在「政黨內部初選」部分,對下面這一段文字:「2011年4月27日,因應民進黨總統初選結果出爐,由黨主席蔡英文勝出,國民黨中常會正式提名馬英九競選連任。」我刪除了「因應民進黨總統初選結果出爐,由黨主席蔡英文勝出」的語句。因為所附的來源資料只提到提名的日期,並無法說明馬英九的提名或其提名的時間點是為了「因應」民進黨初選結果的產生。如果馬英九被提名的時間選擇確實是為了「因應」蔡英文的提名,那麼應該提出其它的相關佐證。如果我有文字理解錯誤的話,再請網友指正。
像這一類文字上的眉角在 WIKI 中並不罕見,這距離「中立用字」可能還剩一點點的距離,如果不是有興趣和太閒的話,其實根本就改不完。Reference (留言) 2012年2月23日 (四) 15:22 (UTC)
選舉結果原文(暫時移動至此)
[編輯]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12年11月12日) |
選舉結果,馬英九在北部的選票成功與蔡英文拉開一大段距離,變成大贏,在中部小贏,南部中輸。反觀蔡英文,雖然綠營在綠營票倉南部贏,亦重奪回嘉義市及宜蘭縣,但在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地,無法大幅拉開與馬英九的差距。而台中市的差距由五都選舉時的落後三萬,拉大至落後十一萬票。
而在客家人聚居的桃園、新竹、苗栗,馬英九大贏四十多萬票,單以桃園、新竹、苗栗、花蓮、金門五地的差距,幾乎完全抵消民進黨在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的優勢。再加上台北市、新北市、基隆等地的大幅度的劣勢,演變成綠營在北部大輸、中部小輸、南部中贏的局面。
在泛藍陣營具有優勢的台北市、新北市、宋最自豪「最多朋友」的台東縣,傅崐萁主政的花蓮縣,台灣省政府中興新村所在地的南投縣,宋楚瑜無法成功吸納以上地區往日支持藍營的選票,宋楚瑜的整體得票率在3%以下。
馬英九雖然從765萬票下跌至689萬票,但如把多屬泛藍陣營的親民黨票數加進的話,泛藍陣營只失去40萬至55萬票左右。而蔡英文雖然比2008年選舉時增加64萬票,但蔡英文的得票比2004年陳水扁的得票亦差約37萬票左右。儘管有選民對馬英九失望轉投蔡英文或宋楚瑜,但整體來說,馬英九陣營操作棄保成功,而蔡英文成功穩住綠營的基本盤。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的4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taiwanbravo.tw/p/blog-page_27.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01140853/http://www.taiwanbravo.tw/p/blog-page_27.html
- 向 http://www.cec.gov.tw/zh_TW/P1/n000000000000000.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16232952/http://www.cec.gov.tw/zh_TW/P1/n000000000000000.html
- 修正 http://tw.feature.news.yahoo.com/2012election/result.html 的格式與用法
- 向 http://www.pfp.org.tw/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903175026/http://www.pfp.org.tw/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