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外觀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3次撤地設市,1個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1個自治州人民政府遷移;除此以外,有3個縣改為市轄區,1個市轄區改為縣,新設1個市轄區,16個縣、1個自治縣改為縣級市,1個縣併入縣級市,還有5個縣、1個縣級市隸屬變更,6個市轄區更名,4個縣人民政府遷移(另有3個縣在改設縣級市同時人民政府遷移)。相較於上一年,全國共減少3個地區、18個縣、1個自治縣,增加4個地級市、14個縣級市、9個市轄區[1][2]。
列表中,行政單位名稱後的數字為行政區劃代碼。
地級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編輯]撤銷地區,設立地級市
[編輯]即所謂的撤地建市。按省級行政區劃順序排列。
原行政單位 | 變更方式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湖北省 | |||||||
黃岡地區 | 422100 | 撤銷黃岡地區和黃州市,設立地級黃岡市 黃岡市設立黃州區和團風縣[註 1] |
黃岡市 | 421100 | 國務院12月23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130號[3] | ||
- | 黃州市 | 422103 | - | 黃州區 | 421102 | ||
團風縣 | 421121 | ||||||
麻城市 | 422101 | 劃歸黃岡市代管 | 麻城市 | 421181 | |||
武穴市 | 422102 | 武穴市 | 421182 | ||||
紅安縣 | 422123 | 劃歸黃岡市管轄 | 紅安縣 | 421122 | |||
羅田縣 | 422125 | 羅田縣 | 421123 | ||||
英山縣 | 422126 | 英山縣 | 421124 | ||||
浠水縣 | 422127 | 浠水縣 | 421125 | ||||
蘄春縣 | 422128 | 蘄春縣 | 421126 | ||||
黃梅縣 | 422130 | 黃梅縣 | 421127 | ||||
湖南省 | |||||||
零陵地區 | 432900 | 撤銷零陵地區和永州市、冷水灘市,設立地級永州市 永州市新設芝山區、冷水灘區 |
永州市 | 431100 | 國務院11月5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110號[4] | ||
- | 永州市 | 432901 | - | 芝山區[註 2] | 431102 | ||
冷水灘市 | 432902 | 冷水灘區 | 431103 | ||||
東安縣 | 432922 | 改由永州市管轄 | 東安縣 | 431122 | |||
道縣 | 432923 | 道縣 | 431124 | ||||
寧遠縣 | 432924 | 寧遠縣 | 431126 | ||||
江永縣 | 432925 | 江永縣 | 431125 | ||||
江華瑤族自治縣 | 432926 | 江華瑤族自治縣 | 431129 | ||||
藍山縣 | 432927 | 藍山縣 | 431127 | ||||
新田縣 | 432928 | 新田縣 | 431128 | ||||
雙牌縣 | 432929 | 雙牌縣 | 431123 | ||||
祁陽縣 | 432930 | 祁陽縣[註 3] | 431121 | ||||
四川省 | |||||||
涪陵地區 | 512300 | 撤銷涪陵地區,設立地級涪陵市 | 涪陵市[註 4] | 511400[註 5] | 國務院11月5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106號[11] | ||
- | 涪陵市 | 512301 | 撤銷縣級涪陵市,新設枳城區和李渡區[註 6] | - | 枳城區[註 7] | 511402 | |
李渡區[註 7] | 511403 | ||||||
南川市 | 512302 | 改由四川省直轄,涪陵市代管 | 南川市[註 8][註 9] | 511481 | |||
墊江縣 | 512322 | 改由涪陵市管轄 | 墊江縣[註 8] | 511421 | |||
豐都縣 | 512324 | 豐都縣[註 8] | 511422 | ||||
武隆縣 | 512326 | 武隆縣[註 8][註 10] | 511423 |
新設地級市
[編輯]原行政單位 | 變更方式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
- | 貴港市升格為地級市 貴港市設立港北區和港南區 |
貴港市 | 450800 | 國務院10月27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96號[14] | |||
玉林地區[註 11]管轄 | 貴港市 | 452502 | - | 港北區 | 450802 | ||
港南區 | 450803 | ||||||
桂平市 | 452504 | 劃歸自治區直轄,貴港市代管 | 桂平市 | 450881 | |||
平南縣 | 452524 | 劃歸貴港市管轄 | 桂平市 | 450821 |
地級行政區划行政機構遷移
[編輯]原行政單位 | 變更方式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青海省 |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632200 | 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駐地由門源回族自治縣浩門鎮遷至海晏縣原二二一廠基地 | 國務院1月11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2號[16] |
其他縣級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編輯]市轄區的新設、調整
[編輯]原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枝江縣[註 12]管轄 | 湖北省宜昌市 | 宜昌市設立猇亭區,以原猇亭鎮的行政區域為猇亭區的行政區域 | 湖北省宜昌市 | 猇亭區 | 420505 | 國務院3月21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21號[18] | |
郊區 | 220111 | 吉林省長春市 | 撤銷長春市郊區,設立綠園區[註 13] | 吉林省長春市 | 綠園區 | 220106 | 國務院7月6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65號[19] |
襄城區 | 420602 | 湖北省襄樊市 | 撤銷襄樊市原襄城區、樊東區、樊西區、郊區 設立襄樊市襄城區,以原襄城區和原郊區的檀溪、尹集、龐公3個鄉的行政區域為襄城區的行政區域 設立襄樊市樊城區,以原樊東區、樊西區和原郊區的米莊、團山、王寨、柿鋪4個鄉鎮的行政區域為樊城區的行政區域 |
湖北省襄樊市[註 14] | 襄城區 | 420602 | 國務院10月22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100號[14] |
郊區 | 420605 | ||||||
樊城區 | 420606 | ||||||
樊東區 | 420603 | ||||||
樊西區 | 420604 | ||||||
市中區、瀘縣管轄 | 四川省瀘州市 | 設立瀘州市龍馬潭區[註 15] | 四川省瀘州市 | 龍馬潭區 | 510504 | 國務院12月24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132號[3] |
撤銷縣,設立市轄區
[編輯]原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武昌縣 | 420122 | 湖北省武漢市 | 撤銷武昌縣,設立武漢市江夏區 | 湖北省武漢市 | 江夏區 | 420115 | 國務院3月28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23號[18] |
雙陽縣 | 220125 | 吉林省長春市 | 撤銷雙陽縣,設立雙陽區[註 13] | 吉林省長春市 | 雙陽區 | 220112 | 國務院7月6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65號[19] |
納溪縣 | 510523 | 四川省瀘州市 | 撤銷納溪縣,設立瀘州市納溪區[註 15] | 四川省瀘州市 | 納溪區 | 510503 | 國務院12月24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132號[3] |
新設縣
[編輯]原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扶餘區管轄 | 吉林省松原市 | 設立扶餘縣[註 16] | 吉林省松原市 | 扶餘縣[註 17] | 220724 | 國務院7月20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68號[22] | |
三岔子區 | 220603 | 吉林省白山市 | 撤銷白山市三岔子區,設立江源縣 | 吉林省白山市 | 江源縣[註 18] | 220625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2月3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87號[23] |
撤銷縣、自治縣,設立縣級市
[編輯]原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 | 新行政建制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陸豐縣 | 441522 | 廣東省汕尾市 | 撤銷陸豐縣,設立陸豐市(縣級) | 廣東省直轄 汕尾市代管 |
陸豐市 | 44158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月19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5號[24] |
穆稜縣 | 231023 |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 撤銷穆稜縣,設立穆稜市(縣級) | 黑龍江省直轄 牡丹江市代管 |
穆稜市 | 231085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3月7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18號[18] |
南康縣 | 362122 | 江西省贛州地區 | 撤銷南康縣,設立南康市(縣級) | 江西省贛州地區 | 南康市[註 19] | 36210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3月7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19號[26] |
北鎮滿族自治縣 | 210725 | 遼寧省錦州市 | 撤銷北鎮滿族自治縣,設立北寧市(縣級) | 遼寧省直轄 錦州市代管 |
北寧市[註 20] | 210782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3月2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21號[27] |
句容縣 | 321123 | 江蘇省鎮江市 | 撤銷句容縣,設立句容市(縣級) | 江蘇省直轄 鎮江市代管 |
句容市 | 32118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26號[27] |
吳縣 | 320524 | 江蘇省蘇州市 | 將吳縣人民政府駐地由蘇州市區遷至吳縣長橋鎮 撤銷吳縣,設立吳縣市(縣級) |
江蘇省直轄 蘇州市代管 |
吳縣市[註 21] | 320586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40號[27] |
武進縣 | 320421 | 江蘇省常州市 | 將武進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常州市區遷至武進縣湖塘鎮 撤銷武進縣,設立武進市(縣級) |
江蘇省直轄 常州市代管 |
武進市[註 22] | 32048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41號[27] |
無錫縣 | 320222 | 江蘇省無錫市 | 將無錫縣人民政府駐地由無錫市區遷至無錫縣東亭鎮 撤銷無錫縣,設立錫山市(縣級) |
江蘇省直轄 無錫市代管 |
錫山市[註 23] | 32028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42號[27] |
磐石縣 | 220223 | 吉林省吉林市 | 撤銷磐石縣,設立磐石市(縣級) | 吉林省直轄 吉林市代管 |
磐石市 | 220284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3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57號[31] |
嵊縣 | 330623 | 浙江省紹興市 | 撤銷嵊縣,設立嵊州市(縣級) | 浙江省直轄 紹興市代管 |
嵊州市 | 33068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3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58號[32] |
信宜縣 | 440921 | 廣東省茂名市 | 撤銷信宜縣,設立信宜市(縣級) | 廣東省直轄 茂名市代管 |
信宜市 | 44098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1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62號[11] |
岑溪縣 | 452421 | 廣西壯族自治區 梧州地區 |
撤銷岑溪縣,設立岑溪市(縣級) | 廣西壯族自治區 梧州地區[註 24] |
岑溪市 | 45240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1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63號[11] |
什邡縣 | 510625 | 四川省德陽市 | 撤銷什邡縣,設立什邡市(縣級) | 四川省直轄 德陽市代管 |
什邡市 | 510682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27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76號[11] |
文昌縣 | 460022 | 海南省直轄 | 撤銷文昌縣,設立文昌市(縣級) | 海南省直轄 | 文昌市 | 460005 [註 25]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1月7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77號[4] |
棲霞縣 | 370628 | 山東省煙臺市 | 撤銷棲霞縣,設立棲霞市(縣級) | 山東省直轄 煙臺市代管 |
棲霞市 | 370686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1月3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78號[36] |
仁懷縣 | 522130 | 貴州省遵義地區 | 撤銷仁懷縣,設立仁懷市(縣級) | 貴州省遵義地區[註 26] | 仁懷市 | 52210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1月3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79號[36] |
松滋縣 | 421021 | 湖北省荊沙市 | 撤銷松滋縣,設立松滋市(縣級) | 湖北省直轄 荊沙市[註 27]代管 |
松滋市 | 421087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2月29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86號[23] |
縣級行政區划行政隸屬變更
[編輯]原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 | 新行政區劃代碼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清鎮市 | 522502 | 貴州省安順地區[註 28] | 安順地區的清鎮市由省直轄 | 貴州省直轄 貴陽市代管 |
520181 | 國務院7月21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69號[31] |
開陽縣 | 522522 | 將安順地區的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劃歸貴陽市管轄 | 貴州省貴陽市 | 520121 | ||
息烽縣 | 522523 | 520122 | ||||
修文縣 | 522524 | 520123 | ||||
和林格爾縣 | 152622 |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 | 將烏蘭察布盟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 |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 150123 | 國務院11月21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111號[4] |
清水河縣 | 152623 | 150124 |
縣級行政區劃更名
[編輯]原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 | 變更方式 | 新行政建制[註 29]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東礦區 | 130204 | 河北省唐山市 | 將唐山市東礦區更名為古冶區 | 古冶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月1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2號[39] |
二道河子區 | 220105 | 吉林省長春市 | 二道河子區更名為二道區[註 13] | 二道區 | 國務院7月6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65號[19] |
扶餘區 | 220702 | 吉林省松原市 | 松原市扶餘區更名為寧江區 | 寧江區 | 國務院7月20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68號[22] |
郊區 | 350111 | 福建省福州市 | 福州市郊區更名為晉安區[註 30] | 晉安區 | 國務院10月27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102號[11] |
市中區 | 510502 | 四川省瀘州市 | 瀘州市市中區更名為江陽區[註 15] | 江陽區 | 國務院12月24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132號[3] |
礦區 | 320304 | 江蘇省徐州市 | 徐州市礦區更名為九里區 | 九里區[註 3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2月2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85號[40] |
縣級行政區划行政機構遷移
[編輯]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 | 變更方式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 622125 | 甘肅省酒泉地區[註 32] | 將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博羅轉井鎮遷至紅柳灣鎮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月1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2號[39] |
豐都縣 | 512324 | 四川省涪陵地區[註 8] | 將豐都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名山鎮遷至匯南鄉秀才灣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3月3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25號[27] |
西盟佤族自治縣 | 532730 | 雲南省思茅地區[註 33] | 將西盟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由西盟鎮遷至勐梭鄉 | 國務院批准 國務院辦公廳11月3日復函同意 國辦函〔1995〕53號[14] |
瀘縣 | 510521 | 四川省瀘州市 | 瀘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原市中區新街子街遷至瀘縣福集鎮[註 15] | 國務院12月24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5〕132號[3] |
縣級行政區劃間轄區調整
[編輯]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 | 變更方式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
---|---|---|---|---|
吉隆縣 | 542335 |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註 34] | 將吉隆縣差那鄉羅布村劃歸聶拉木縣波絨鄉管轄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2月2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5〕83號[40] |
聶拉木縣 | 542336 |
註釋
[編輯]- ^ 黃州區轄原黃州市的赤壁、東湖、禹王3個街道,路口、堵城2個鎮、陶店、王家店2個鄉;
團風縣轄原黃州市的團風、方高坪、淋山河、馬曹廟、上巴河、回龍山、總路嘴、但店8個鎮,王家坊、溢流河、滾子河、杜皮、賈廟5個鄉。 - ^ 2005年6月15日,永州市芝山區被批覆更名為零陵區(民函〔2005〕138號)[5]。
- ^ 2021年1月20日,祁陽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祁陽市[6]。
- ^ 1996年9月5日,涪陵市被批覆由重慶市代管黨政工作和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及三峽庫區移民工作[7][8]。
1997年3月14日,八屆人大五次會議決定由重慶直轄市管轄原涪陵市所轄行政區域[9]。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覆撤銷涪陵市(中辦廳字〔1997〕34號)。 - ^ 因涪陵市及下轄政區使用的行政區劃代碼「511400」號段與2000年設立的眉山市重複,為避免混亂,在民政部官網上以「517000」號段表示[10]。
- ^ 其中,枳城區轄原縣級涪陵市的敦仁、崇義、荔枝、江東4個街道辦事處,黃旗、龍橋、白濤、焦石、珍溪、清溪、南沱、百勝8個鎮,山窩、羅雲、卷洞、叢林、仁義、中峰6個鄉;
李渡區轄原縣級涪陵市的李渡、藺市、馬武、新妙、龍潭、青羊、石沱、堡子、鎮安、義和、致韓11個鎮,明家、增福、兩匯、石龍、同樂、酒店6個鄉。 - ^ 7.0 7.1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覆撤銷涪陵市及其所轄的枳城區、李渡區,設立重慶市涪陵區管轄原涪陵市兩個區的行政區域,行政區劃代碼500102(中辦廳字〔1997〕34號)。
- ^ 8.0 8.1 8.2 8.3 8.4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覆撤銷涪陵市,南川、豐都、墊江、武隆4個縣(市)由重慶市直接管理,行政區劃代碼依次調整為500384、500230、500231、500232(中辦廳字〔1997〕34號)。
- ^ 2006年10月22日,南川市被批覆撤銷,設立重慶市南川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19(國函〔2006〕110號)[12]。
- ^ 2016年11月24日,武隆縣被批覆撤銷,設立重慶市武隆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56(國函〔2016〕185號)[13]。
- ^ 1997年4月22日,玉林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地級玉林市(國函〔1997〕26號)[15]。
- ^ 1996年7月30日,枝江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枝江市(民行批〔1996〕51號)[17]。
- ^ 13.0 13.1 13.2 同時將長春市原郊區的大屯鎮、樂山鎮、永春鄉劃入朝陽區;
將原郊區的蘭家鎮、興隆山鎮,南關區的東安、長通2個街道劃入寬城區;
將原郊區的新立城、大南2個鎮和農林鄉劃入南關區;
將原郊區的三道鎮,原雙陽縣的勸農山鎮和泉眼、四家2個鄉劃入二道區;
將寬城區的鐵西、青年路2個街道劃入綠園區。 - ^ 2010年11月26日,襄樊市被批覆更名為襄陽市(國函〔2010〕129號)[20]。
- ^ 15.0 15.1 15.2 15.3 同時將瀘縣的彌沱、通灘、況場3個鎮和石寨、黃艤、分水嶺3個鄉,原納溪縣的江北、石棚2個鎮和丹林鄉及棉花坡鄉的8個村劃入江陽區;
將原市中區的小市、高壩2個街道和羅漢、魚塘2個鎮,瀘縣的石洞、胡市、特興3個鎮和安寧、金龍2個鄉劃入龍馬潭區;
將原市中區的安富街道和鄰玉鎮的2個村劃入納溪區。 - ^ 扶餘縣轄原扶餘區的長春嶺、五家站、三岔河、三井子、增盛、弓棚子、蔡家溝、陶賴昭8個鎮和永平、社裏、四馬架、三義、石橋、伊家店、徐家店、二龍山、大林子、更新、萬發、新站、拉林、肖家、榆樹溝、大三家子、新城局、七家子18個鄉。
- ^ 2013年1月24日,扶餘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扶餘市(民函〔2013〕28號)[21]。
- ^ 2006年6月5日,江源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白山市江源區,行政區劃代碼220604(國函〔2006〕44號)[12]。
- ^ 1998年12月24日,縣級南康市被批覆改由江西省直轄、贛州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360782(國函〔1998〕114號)[25];2013年10月18日,縣級南康市被批覆撤銷、設立贛州市南康區,行政區劃代碼360703(國函〔2013〕114號)[21]。
- ^ 2006年2月8日,縣級北寧市被批覆更名為北鎮市(民函〔2006〕32號)[12]。
- ^ 2000年12月31日,吳縣市被批覆撤銷,分設蘇州市吳中區、相城區,行政區劃代碼分別為320506、320507(國函〔2000〕136號)[28]。
- ^ 2002年4月3日,武進市被批覆撤銷,設立常州市武進區,行政區劃代碼320412(國函〔2002〕22號)[29]。
2015年4月28日,武進區被批覆與戚墅堰區合設新的武進區(國函〔2015〕75號)[30]。 - ^ 2000年12月21日,錫山市被批覆撤銷,分設無錫市錫山區、惠山區,行政區劃代碼分別為320205、320206(國函〔2000〕133號)[28]。
- ^ 1997年2月27日,縣級岑溪市被批覆改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轄、梧州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50481(國函〔1997〕12號)[33]。
- ^ 在2002年5月8日發佈、同年10月1日實施的推薦性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中明確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的第三、四位為90[34],自2003年起文昌市的行政區劃代碼相應調整為469005[35]。
- ^ 1997年5月6日,縣級仁懷市被批覆改由貴州省區直轄、遵義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520382(國函〔1997〕45號)[37]。
- ^ 1997年11月20日,荊沙市被批覆更名為荊州市(國函〔1996〕99號)[38]。
- ^ 2000年6月23日,安順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地級安順市(國函〔2000〕79號)[28]。
- ^ 1995年縣級行政區劃更名均未改變行政區劃代碼。
- ^ 同時將福州市原郊區洪山鎮和新店鎮的2個村、台江區茶亭街道的4個社區劃入鼓樓區;
將原郊區台江鎮及所轄的5個村和洪山鎮的3個村劃入台江區;
將原郊區建新、倉山、蓋山、螺洲、城門5個鎮劃入倉山區;
將原郊區亭江、琅岐2個鎮和鼓山鎮的5個村劃入馬尾區;
將鼓樓區的王莊新村、東門、五四3個街道和水部街道的5個社區、台江區新港街道的3個社區劃入晉安區。 - ^ 2010年9月5日,徐州市九里區被批覆撤銷,所轄政區劃入鼓樓區、泉山區、銅山縣(國函〔2010〕90號)[20]。
- ^ 2002年6月18日,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被批覆劃歸酒泉市管轄,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620924(國函〔2002〕52號)[29]。
- ^ 2003年10月30日,西盟佤族自治縣被批覆劃歸思茅市管轄,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530829(國函〔2003〕113號)[41];2007年1月21日,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國函〔2007〕8號)[42]。
- ^ 2014年6月26日,日喀則地區被批覆撤銷,吉隆縣、聶拉木縣劃歸新設的日喀則市管轄,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540234、540235(國函〔2014〕79號)[43]。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94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95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8).
- ^ 3.0 3.1 3.2 3.3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3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01-05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7-28).
- ^ 4.0 4.1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9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12-05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五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失效連結]
- ^ 国务院批准祁阳撤县设市. 湖南省人民政府網. 2021-02-20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
- ^ 1996年四川大事记. 四川省情網. 2019-11-11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 ^ 重庆第三次成为中央直辖市. 中國政府網. 2007-06-18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9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4-01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4).
- ^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截止1996年12月31日). 民政部.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11.0 11.1 11.2 11.3 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11-2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12.0 12.1 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六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六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4).
- ^ 14.0 14.1 1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7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11-15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1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5-19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1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01-2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2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09-1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 ^ 18.0 18.1 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9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04-24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19.0 19.1 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0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08-30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27).
- ^ 20.0 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〇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失效連結]
- ^ 21.0 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三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30).
- ^ 22.0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10-05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7-28).
- ^ 23.0 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02-27 [2021-0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02-24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8年第3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9-01-20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0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11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05-15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16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07-06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28.0 28.1 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〇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 ^ 29.0 29.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二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五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 ^ 31.0 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10-24 [2021-0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6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11-09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1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4-21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 ^ GB/T 2260-2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2002.
- ^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截止2003年12月31日). 民政部. 2008-03-02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 ^ 36.0 3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30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12-14 [2021-0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20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6-27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36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12-30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 ^ 39.0 3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02-14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40.0 4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02-22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三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失效連結]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七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失效連結]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四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