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颶風邦尼
一級颶風(美國) | |
形成 | 1986年6月23日 |
---|---|
消散 | 1986年6月28日 |
最高風速 | 1分鐘持續: 85英里/小時(140公里/小時) |
最低氣壓 | 992毫巴(百帕);29.29英寸汞柱 |
死亡 | 直接引起四人死亡,間接導致一人喪生 |
損失 | $4200萬(1986年美元) |
影響地區 | 德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美國東南部 |
1986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
颶風邦尼(英語:Hurricane Bonnie)是1986年6月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造成中等程度破壞的一場颶風,也是1986年大西洋颶風季第二場獲命名的風暴和首場颶風,源自6月23日墨西哥灣中部上空的低氣壓區。系統總體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並逐漸增強,於次日成為熱帶風暴並獲名「邦尼」。6月25日,氣旋又升級成颶風。經過進一步強化,風暴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140公里的最高強度[注 1],而且不久後就從德薩斯州高島附近登陸。登陸後,邦尼的風速很快就降至低於熱帶風暴標準,最終於6月28日在密蘇里州上空消散。
德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有約2萬2000人在颶風來襲前疏散。邦尼登陸期間產生強烈風暴潮,並以薩賓帕斯(Sabine Pass)最高,達1.5米。波爾克縣的艾斯(Ace)降雨量高達330毫米,是氣旋產生降水最多的所在,導致部分街道被淹,還摧毀利柏提縣境內一座小型水壩。颶風在阿瑟港區域奪走三條人命,其中兩人是因交通意外喪生,另有一名部分癱瘓的女性死於住房火災。路易斯安那州西北部也受到洪災影響,單什里夫波特地區就有381幢房屋、20家企業和80個主要公路和交叉路口被淹。氣旋催生出11場龍捲風,同風暴本身產生的中等強度風力共同影響,在該州西南部摧毀約25戶民居。總體而言,颶風邦尼共造成五人遇難,損失總額約為4200萬美元(1986年美元)。
氣象歷史
[編輯]1986年6月中旬,從墨西哥灣最東北角延伸至佛羅里達州北部上空的一片幾乎沒有移動的大範圍冷鋒發展出相互關聯的中層環流中心。6月20日,系統內發展出微弱且混亂的低氣壓區,並於次日同冷鋒一起經過坦帕灣。據衛星圖像顯示,進入墨西哥灣東部期間,系統中關聯的對流很少,但近海浮標在此期間所測數據表明風向還是有所轉變。到了6月23日,環流頂端的深層對流已有充分組織,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於是將中心位於佛羅里達州開普科勒爾西南方向約535公里海域的擾動天氣歸類成熱帶低氣壓。氣旋總體朝西面和西北偏西方向穿越墨西哥灣中部,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於協調世界時6月24日下午15點派出颶風獵人偵察機飛入熱帶低氣壓,測得每小時95公里風速。[1]約三小時後,氣旋就升級成熱帶風暴並獲名「邦尼」(Bonnie)[2]。
據衛星圖像顯示,邦尼的上層外流在成為熱帶風暴後的24小時裏有顯著增長,氣旋因此增強。UTC6月25日中午12點前不久,飛入邦尼的偵察機在距海面460米高度測得颶風強度風力。[3]氣象機構因此於UTC6月25日下午18點把風暴升級成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標準下的一級颶風。6月26日下午,氣旋達到風力時速140公里,最低氣壓992毫巴(百帕,29.23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邦尼在加速朝西北方向前進期間強度基本保持不變,直至UTC6月26日上午10點從德薩斯州高島(High Island)附近登陸。八小時後,颶風降級成熱帶風暴,再於UTC6月27日凌晨0點進一步減弱成熱帶低氣壓。[2]氣旋一直持續到UTC6月28日中午12點,再被密蘇里州上空的鋒區吸收[1]。
防災措施
[編輯]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將系統歸類成熱帶低氣壓時就指出,氣旋很可能會從德薩斯州阿瑟港附近登陸,聯邦政府官員因此有充足時間警告當地居民可能會有颶風來襲。氣象部門還在風暴登陸前向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發佈熱帶氣旋警告。UTC6月25日中午12點,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向德薩斯州卡爾霍恩縣的奧康納港(Port O'Connor)到密西西比河河口間發佈烈風警告和颶風觀察預警。數小時後,路易斯安那州摩根城以西至德薩斯州布拉佐里亞縣的弗里波特(Freeport)地區收到颶風警告。風暴來襲前,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共有約2萬2000居民撤離,其中單加爾維斯頓縣就有1萬人。[4]
影響
[編輯]颶風邦尼的規模很小,所以造成的破壞也比較小,損失總額約為4200萬美元[5]。整場風暴還奪走五條人命,其中德薩斯州四人,路易斯安那州一人[6][7]。
德薩斯州
[編輯]風暴在東德薩斯州部分地區降下250到330毫米雨量[8],其中降雨量最高的艾斯達330毫米[9]。受暴雨影響,該州利柏提縣東北部一座小型水壩坍塌,引發嚴重洪災。哈丁縣的松洲長沼泛濫成災,數以百計的民居和商戶進水。多條主幹道被淹,其中包括59號美國國道從波爾克縣利文斯頓(Livingston)到聖哈辛托縣謝柏德(Shepherd)間路段,79號美國國道位於帕諾拉縣境內路段,以及哈里森縣境內的20號州際公路路段和多條鄉鎮道路。熊足湖水壩溢出導致多幢居宅受損,約200戶家庭被迫疏散。面對洪災威脅,德薩斯州東南部共有約1300人逃離家園。[6]氣旋所降暴雨引發的洪災在該州一共造成約500萬美元損失[8]。
除降水和洪災外,邦尼產生的大風令更多民宅和商戶受損,氣旋還在阿瑟港西南方向數英里外催生出龍捲風[6]。颶風登陸點及其周邊地區共有超過1萬9000戶居民失去供電[10]。德薩斯州87號州道位於傑佛遜縣境內路段因瓦礫佔道、電線杆倒塌而封閉。氣旋過後,阿瑟港和博蒙特有許多窗戶破裂,街上堆滿掉落的樹枝和瓦礫。德薩斯州公共安全部位於博蒙特的一座無線電塔被狂風推倒,另有多所學校的屋頂和窗戶受損。[6]薩姆·雷伯恩湖有許多碼頭和船隻受損,位於湖岸上的漢克溪碼頭從系泊處脫落並順水飄流,另有部分碼頭被淹[8]。德薩斯州經確認共有四人遇難,其中兩人死於交通事故,一人在室內死於蠟燭引發的火災,另有一人溺亡。該州還有多人受傷,其中一輛卡車因狂風翻車就導致四人受傷。[6]
路易斯安那州
[編輯]路易斯安那州的大部分災情發生在卡梅倫堂區。該州西南部共有25套民居(包括拖車和小木屋)被毀,經濟損失約40萬美元。[8]颶風在韋伯斯特堂區催生出兩場龍捲風,其中一場令三戶人家的屋頂受損,損失數額約1萬5000美元;另一場導致三套移動房屋被毀,另有三套固定住宅和兩套移動房屋受到嚴重破壞,損失總額約20萬美元。布蘭查德以南附近地區在12小時內就降下260毫米雨量。[11]受洪水影響,20號州際公路從什里夫波特到路易斯安那州和德薩斯州邊界之間路段封閉,位於卡多堂區南部小鎮格林伍德(Greenwood)附近路段的積水有1.5米深[6]。
暴雨致使什里夫波特部分地區的積水有三米深[11],突出其來的暴雨將當地部分居民困在家中,消防員需用船隻解救,為了救出被困在某拖車停車場的人員,救援人士還不得不把自己同其他救援者綁在一起行動[11]。市內各地的洪水迫使警方在約50個主要道路的交叉路口設置路障。該市附近的克羅斯湖(Cross Lake)約有80戶民宅因進水受損,市內則有約381套民房和20家企業受到洪水破壞。[6]風暴在什里夫波特市內催生出龍捲風,導致什里夫波特市區機場一架飛機被掀翻,另有一套房屋的屋頂受損,多個窗戶破損,但沒有人員因此受傷[7]。整個路易斯安那州單因洪災就蒙受價值約1100至1300萬美元損失,其中公路和橋樑約400萬美元,車輛100至200萬美元,房產約500萬美元,船隻約100至200萬美元。該州某湖上有一艘船因遭遇狂風傾覆,船上三名漁夫落水,[6]最終有兩人獲救,一人喪生[7]。
其他地區
[編輯]邦尼的殘留低氣壓區在美國東南部多個州產生暴雨,但大部分地區的降雨量都不高[12],但阿肯色州例外,南阿肯色地區機場降雨總量達254毫米[13]。沃希托縣有多條道路被洪水沖毀。猶尼昂縣也有多條道路和多座橋樑被毀,損失數額約20萬美元。79號美國國道位於哥倫比亞縣城市馬格諾里亞(Magnolia)到沃希托縣斯蒂芬斯(Stephens)間路段因積水封閉。受斯馬科弗溪泛濫成災影響,該溪位於猶尼昂縣和沃希托縣境內河段沿線有20戶民居被淹,三或四戶人家因此撤離。[6]另外,田納西州和佐治亞州邊境附近也有小範圍區域降下暴雨,降雨總量有127毫米[12]。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 ^ 如無特別說明,所有風速數據均指一分鐘持續風速。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Harold P. Gerrish. Preliminary Report Hurricane Bonnie: 23-28 June 1986 (GIF) (報告). Hurricane Bonnie, Hurricane Wallet Digital Archives.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6-07-16 [2016-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2.0 2.1 Harold P. Gerrish. Preliminary best track, Hurricane Bonnie, 23-28 June 1986 (GIF) (報告). Hurricane Bonnie, Hurricane Wallet Digital Archives.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6-07-16 [2016-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Harold P. Gerrish. Preliminary Report Hurricane Bonnie: 23-28 June 1986 (GIF) (報告). Hurricane Bonnie, Hurricane Wallet Digital Archives. Miami, Florida: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6-07-16 [2016-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Hurricane Bonnie Threatens the Gulf Coast. The Pittsburgh Press (Miami, FL).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86-06-25 [2016-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0).
- ^ The Deadliest, Costliest and Most Intense United States Tropical Cyclones from 1851 to 2010 (and other frequently requested hurricane facts) (PD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報告) (Miami, Florid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1-08-10: 47 [2016-06-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6).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Storm Data and Unusual Weather Phenomena (PDF) (報告). Asheville, North Carolina: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1986 [2013-10-2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0-27).
- ^ 7.0 7.1 7.2 Dying Bonnie Ravages Heartland, Spawning Floods and Tornadoes. The Deseret News (Shreveport, Louisiana).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86-06-28 [2016-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0).
- ^ 8.0 8.1 8.2 8.3 Bonnie's Blast Kills Two Before Dissipating. The Evening Independent (Port Arthur, Texas). Associated Press. 1986-06-27 [2016-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0).
- ^ Roth, David M. Tropical Cyclone Point Maxima. Tropical Cyclone Rainfall Data. United States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2015-04-29 [2016-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2).
- ^ Bonnie loses power, clean-up starts. Pittsburgh Post-Gazette (Port Arthur, Texas). Associated Press. 1986-06-28 [2016-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 ^ 11.0 11.1 11.2 Bonnie Loses Power, Clean-up Starts. The Pittsburgh Post-Gazette (Port Arthur, Texas). Associated Press. 1986-06-28 [2016-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 ^ 12.0 12.1 David M. Roth. Hurricane Bonnie – June 26-30, 1986 (報告). College Park, Maryland: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2013-03-06 [2016-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Roth, David M; 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 Tropical Cyclone Rainfall for the Gulf Coast. Tropical Cyclone Rainfall Point Maxima.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13 [2016-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