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川路
外觀
麓川路是元朝時期雲南省下轄的一個路,為「金齒六路」之一,是傣族土司政權,位置在今瑞麗市。
沿革
[編輯]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置麓川路,隸屬金齒等處宣撫司[1]。麓川路轄有大布茫(今猛卯三角地)、睒頭附賽(今瑞麗西南的弄島、姐線、順哈一帶)、睒中彈吉(今瑞麗城區一帶)、睒尾福祿培(今瑞麗東北的勐刀、弄坎一帶)幾個部落[1][2]:222。1281年元緬戰爭期間,元朝將麓川、平緬、鎮西三路合併,設置鎮西平緬麓川等路宣撫司,忽必烈賜怯烈虎符,拜其為宣撫司達魯花赤,兼管軍招討史[3]。元朝放棄征緬後,政府官員對傣族地區只實施間歇式的遙控統治,麓川的行政統治權基本轉移到地方土官手中[4]。
孟卯首領芳罕可能是首任麓川路總管[5]:30。1330年2月,麓川土官向元廷進貢方物[6],進貢者可能是芳罕之孫罕靜法,元朝於同年9月授其為「麓川路軍民總管」[7],又說為1331年5月[8]。思可法繼承孟卯君位後,發兵吞併周圍各地,並數次與元朝政府爆發戰爭[4]。1355年,思可法進貢,元朝將麓川路與平緬路合併[9]:868,改設平緬宣慰司[10]。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元史·地理志. 維基文庫 (中文).
麓川路,在茫施路東(按:應為西之誤)。其地曰大布茫。曰睒頭附賽,曰睒中彈吉,曰睒尾福祿培,皆白夷所居。中統初內附,至元十三年立為路,隸宣撫司。
- ^ 尤中. 云南地方沿革史.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0. ISBN 7-222-00606-0. OCLC 23650983.
- ^ 元史·怯烈传. 維基文庫 (中文).
十五年,分省大理,會緬人入寇,怯烈即以戰具資軍士,討平之,授行中書省左右司員外郎。十八年,平章納速剌丁遣詣闕敷奏邊事,世祖愛其聰辨練達,賜虎符,拜鎮西平緬麓川等路宣撫司達魯花赤,兼管軍招討使。
- ^ 4.0 4.1 陸韌. 元代西南边疆与麓川势力兴起的地缘政治.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08, 18 (3): 55-65+149. ISSN 1002-6800. OCLC 865949034.
- ^ 王春橋. 边地土司与近代滇西边界的形成 (博士論文). 雲南大學. 2015.
- ^ 元史·文宗本纪. 維基文庫 (中文).
(至順元年二月)雲南麓(州)〔川〕等土官來貢方物。
- ^ 方國瑜. 麓川思氏谱牒笺证. 方國瑜文集 第三輯 (昆明: 雲南教育出版社). 2001: 532-559. ISBN 7-5415-1942-1. OCLC 301995819.
- ^ 元史·文宗本纪. 維基文庫 (中文).
(至順二年五月)庚寅,立雲南省蘆傳路軍民總管府,以土官為之,制授者各給金符。
- ^ 方國瑜.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下册.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 ISBN 978-7-1010-0125-9. OCLC 952760569.
- ^ 元史·顺帝本纪. 維基文庫 (中文).
(十五年八月)雲南死可伐等降,令其子莽三以方物來貢,乃立平緬宣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