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南宋)
陳敏 | |
---|---|
出生 | 1113年 南宋 |
逝世 | 約1173年 南宋 |
職業 | 南宋將領 |
陳敏(1113年—1173年?),字元功,是虔州石城(今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人,南宋將領。
家世
[編輯]陳氏為虔州豪族。[參1]其父為陳皓,有軍事才能,曾率鄉民擊潰當地盜賊李仁,因軍功補官至承信郎。[參2]
生平
[編輯]贛閩平盜
[編輯]陳敏身長六尺,勇武善射且通曉謀略、長於治兵,《泉州府志》載其「御士得其歡心」。虔州地區盜賊眾多,他率家丁百餘人與盜賊交戰,又時常到閩地討賊。[參1]後累官至忠靖郎,受楊存中提拔,擔任閣門祗候。當時閩地多寇。紹興十五年(1145年),朝廷調禁軍前去駐守,又不習水土。曾任知虔州事,時任集英殿修撰、福建路安撫使、知福州事的薛弼向朝廷提出建議,希望能夠整編昔日虔州一帶,以開封府人武翼郎周虎臣、成忠郎陳敏所率的幾百人地方武裝,以彈壓盜賊。他在奏章中提到:「昔守章貢,有武夫周虎臣、陳敏者,丁壯各數百,皆能戰,視官軍可一當十。」朝廷令周虎臣為福建路將官,陳敏為汀漳州巡檢,建立地方軍隊討捕盜賊。[參3]於是募兵一千,號為「奇兵」。[參4][參1]隨後,陳敏考察州下各郡中地勢險要之處,分兵把守,平定盜亂。十八年(1148年)八月,朝廷命令以「奇兵」四百人和汀州、漳州駐守福州的士兵組成殿前司左翼軍,由陳敏任統制官[參5],駐紮漳州。二十二年(1152年)七月,齊述在贛州發動叛亂,[參6][參7]。時陳敏駐軍溫陵,江南西路安撫使司檄以所部一千五百人護福建路境。九月,領殿前司都指揮使楊存中言陳敏為虔州人,且嘗於江南西路捕寇有勞,望令進攻,遂率所部與殿前司游奕軍統制李耕所部一千六百人合力平叛。叛亂平定後,陳敏因立功授右武大夫、興州刺史、封武功縣開國男。二十九年(1159年)三月,任荊湖北路馬步軍副都總管兼知鼎州事。入見,上車戰之法。四月,改任殿前司破敵軍統制[參8] [參9],詔以所部兩千人兼家眷、器械由海路赴行在。後陳敏因喪守孝,三十一年(1161年)三月,期滿,仍復原職。[參10]
滁州御金
[編輯]是月,陳敏率所部一千六百人駐紮太平州,改屬侍衛親軍馬軍司。七月,隨慶遠軍節度使、主管侍衛親軍馬軍司公事成閔屯駐鄂州,未機,移屯應城。八月,完顏亮攻宋。十月,宋廷聞金兵犯淮南西路,令湖北京西制置使兼京西河北西路招撫使成閔統諸軍倂舟師馳援江淮浙西制置副使、建康府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王權。陳敏勸湖北京西制置使兼京西河北西路招撫使成閔乘金兵攻淮之機出兵攻打大梁,成閔不聽。十一月,完顏亮戰敗被殺,金兵北撤尚未渡淮之時,陳敏又勸成閔乘勝追擊,又不聽。十二月,金人渡淮北撤,受命與淮南東路制置使司統制官劉銳引兵入泗州。後稱病辭官,回到姑孰。[參11]
隆興北伐
[編輯]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孝宗銳意恢復,準備派張浚、李顯忠等將領率軍伐金,史稱隆興北伐。當時張浚任江淮東西路宣撫使,他推薦陳敏擔任神勁軍統制。陳敏感念其提拔之恩,加緊為其訓練軍隊。[參12]。不久以後張浚被任命為樞密使,都督建康、鎮江府、江州、池州、江陰軍軍馬。[參13]陳敏則任武鋒軍都統制。朝廷下令開戰,張浚欲陳敏與之一同前往,陳敏則認為宋軍尚未作足準備,不宜開戰,張浚沒有聽從,令陳敏駐守盱眙,遣李顯忠、邵宏淵率軍北上。[參14]起初戰局對南宋有利,然而由於將相不和,金軍於符離大敗宋軍。於是陳敏被派往泗州駐守。當時張浚招來的「淮南壯士」及「江西群盜」萬餘人,均交由陳敏統領。[參15][參16]及張浚辭官,宋金議和,朝廷令陳敏退守滁陽。陳敏則以滁州不會受敵為由,上疏請求更換駐地。九月,賞紹興三十一年荊襄淮甸捍禦之功,轉拱衛大夫[參17] [參1]。二年(1164年)十月,特授忠州防禦使,改差知高郵軍。他領兵與金軍戰於射陽湖,大敗之並毀其戰船。又追金兵至沛城,再次將其擊敗。[參18][參19]
鞏固邊疆
[編輯]乾道元年(1165年),陳敏升任宣州觀察使,又被召至臨安任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這是一個掌管禁軍的職位。陳敏任該職一年多後即上疏,言其久居閒職無以報效國家,希望率領先前訓練的軍隊,仍駐守高郵軍。三年(1167年)被任命為武鋒軍都統制兼知高郵軍,並被賜予築城屯田所需的費用。[參20]陳敏赴任後,恢復了城牆原來的規模,並積極疏通運河。此間他被授予左驍衛上將軍之官。朝中有人慾使其戍守清河口,他指出金兵若要進軍清河,必先自上游而來,楚州才是值得注意的防禦重地。六年(1170年),陳敏知楚州,亦兼知高郵軍。[參21]金國使者看見楚州修葺一新的城牆,便稱該城為「銀鑄城」。[參22][參1]
烈士暮年
[編輯]由於楚州兩百家歸正人逃回金國,降授忠州團練使,改任福建路馬步軍副都總管,後改江南西路馬步軍副都總管,贛州駐紮。一月後又被派往豫章教閱新招的人馬,又提舉佑神觀、奉朝請。復蘄州防禦使、楚州武鋒軍都統制兼知楚州事。九年(1173年)七月,復以光州觀察使致仕,後因病去世,卒年不詳。[參23]臨終前陳敏無一語言家事,只說:「死不足惜。所恨者,謬膺寵眷,無以為報也。」[參24][參25]朝廷追贈其慶遠軍承宣使。[參26][參1]
評價
[編輯]《宋史》稱陳敏「善守」,並將其與畢再遇之「善戰」相提並論。[參27]陳敏一生雖立功甚多,卻不嗜殺戮,打敗敵軍後也只是懲罰其首領。且好賢禮士,善於舉薦人才。宋孝宗曾於重陽節宴請陳敏,並贈其一詩。末句引用自蘇轍的詩:[參28]
“ | 茱萸插鬢知人少,談笑須卿一解頤 | ” |
陳敏病歿後,福建人感念其平叛之功,於泉州立祠紀念。[參1]
家族
[編輯]- 高祖:陳光
- 曾祖:陳靖
- 祖:陳宗
- 父:陳皓,終官承信郎、寧都巡檢、累贈武翼大夫
- 母:劉氏,累贈碩人
- 弟:陳球,訓武郎、高郵軍駐扎御前武鋒軍同統制
- 侄:陳孝先
- 侄:陳孝誠
- 侄:陳孝本
- 侄:陳孝基
- 侄:陳孝友
- 姊妹:陳氏,適張珂
- 姊妹:陳氏,適謝友直
- 子:陳孝忠,武義大夫、真州兵馬鈐轄
- 子:陳孝義,忠詡郎、高郵軍駐扎御前武鋒軍訓練官
- 子:陳孝傳,保義郎、閤門祗侯、鎮江府駐扎御前前軍親隨馬軍副將
- 子:陳孝家,保義郎
- 子:陳孝慶,成忠郎
- 子:陳孝寬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黃寬重. 南宋地方武力 地方軍與民間自衛武力的探討. :東大圖書公司. 2002: 60–62頁. ISBN 957-19-2690-6.
- ^ 《宋史·卷四〇二》:父皓……補官至承信郎
- ^ 《續資治通鑑·卷127》:時福建土寇未平……敏,石城人也
- ^ 《宋史·卷三八〇》:弼至郡……凡四年而賊平
- ^ 這裏依據宋史·卷四〇二的說法,《南宋地方武力·地方軍與民間自衛武力的探討》書第62頁提到左翼軍第一任統制實為劉寶,又說其人生平不詳,故這裏未予採信
- ^ 《宋史·卷三十》:虔州軍卒齊述殺殿前司統制吳進、江西同統領馬晟,據州叛。
- ^ 《續資治通鑑·卷129》:初,殿前司游奕軍統制李耕…而敏所部統領官元玘戰死
- ^ 《宋史·卷四〇二》:敏按諸郡要害……除破敵軍統製
- ^ 《淳熙三山志·卷18》:二十六年四月,詔分本軍之半隸統制陳敏於泉州……計六百人。
- ^ 《續資治通鑑·卷134》:詔起復左武大夫……改隸馬軍司。
- ^ 《宋史·卷四〇二》:以所部駐太平州……敏遂移疾歸姑孰
- ^ 《續資治通鑑·卷137》:又奏差陳敏為統制……未幾,成軍
- ^ 《宋史·卷三六一》:隆興元年,除樞密使,都督建康、鎮江府、江州、池州、江陰軍軍馬
- ^ 《宋史·卷四〇二》:孝宗即位,張浚宣撫江、淮,奏敏為神勁軍統制……浚不聽,令敏屯盱眙
- ^ 《宋史·卷三六一》:時浚所招徠山東、淮北忠義之士……陳敏統之,以守泗州
- ^ 《續資治通鑑·卷138》:時浚所招徠山東、淮北忠義之士……以守泗州
- ^ 《宋會要輯稿·兵十九》:數內陳敏欲於階官上轉行……即於右武大夫成州團練使上轉拱衛大夫
- ^ 《宋史·卷四〇二》:金人議和,詔敏退守滁陽……追至沛城,複敗之
- ^ 《續資治通鑑·卷139》:時金兵號八十萬,濠、滁皆破……擁兵不救
- ^ 《續資治通鑑·卷140》:三月,庚子……亦難得人
- ^ 《續資治通鑑·卷141》:朝議欲戍清河口……而移守焉
- ^ 《宋史·卷四〇二》:乾道元年,遷宣州觀察使……北使過者觀其雉堞堅新,號「銀鑄城」
- ^ 此時根據《南宋地方武力·地方軍與民間自衛武力的探討》一書引述《泉州府志》的內容,宋史即載其病卒於乾道九年
- ^ 意思是:死本不值得遺憾。值得遺憾的,是身受國家的寵愛,卻再也無法報答了。
- ^ 《石城縣誌·人物誌》:"比死……無以為報也"
- ^ 《宋史·卷四〇二》:以歸正人二百家逃歸……特贈慶遠軍承宣使
- ^ 《宋史·卷四〇二》:陳敏善守,畢再遇善戰
- ^ 《石城縣誌·人物誌》:"陳敏字元功……談笑須卿一解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