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錫安長老會紀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錫安長老會紀要
The 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英文)
Протоколы сионских мудрецов(俄文)
該書的封面第一版
原名Програма завоевания мира евреями(猶太人統治世界之計劃)
作者彼得·拉赫科夫斯基(尚未證實)
類型政治宣傳
語言俄語
主題反猶太主義 · 陰謀論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俄羅斯旗幟(出版社)俄語Русское знамя
出版時間1903年8月/9月
出版地點俄羅斯帝國
媒介煽動欺騙
頁數共 417 頁(1905 的俄語版本)

錫安長老會紀要》(俄語:Протоколы сионских мудрецов,簡稱Сионские протоколы;英語:The 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是原始語言為俄語,作者不詳,其內容為描述所謂「猶太人征服世界」陰謀的具體計劃的一本反猶太主題的書,1903年在沙俄首度出版後,成為猶太資本控制世界陰謀論的起源。

隨着納粹在二戰的戰敗,這本書被證偽,將之用來做為反猶太人宣傳工具的行為也跟着減少,但仍經常被反猶太主義者引用和再出版,並且有時候被用來做為指控所謂的猶太秘密結社的証據,特別是在中東[1]

名稱

[編輯]

其他中文譯名包括《錫安長老議定書》、《猶太賢者議定書》、《猶太精英協議》等等。

歷史與研究

[編輯]

從1903年初版到1917-1918年俄國革命之間,該書在俄國境外幾乎無人知曉[2]。隨着十月革命中大量俄國資產貴族階層出逃,該書也隨之流傳到西方。十月革命的發動隨之被解釋為《紀要》中「猶太人陰謀」的一部分。

在20世紀上半葉席捲歐洲的納粹滅猶浪潮中,該書被希特拉要求進入德國課本並廣為流傳,至今仍是各種陰謀論原始來源。

眾多不同獨立研究皆證明這是一本剽竊其他作者、以煽動和欺騙為目的虛構文學作品[3]

書中的大量文字或複製、或少量修改自1864年法國作家毛里斯·若利針對拿破崙三世的諷刺小說《馬基雅維利與孟德斯鳩在地獄的對話法語Dialogue aux enfers entre Machiavel et Montesquieu》,以及1868年德國反猶作家赫爾曼·古德切英語Sir John Retcliffe的小說《比亞里茨》(Biarritz)。也有學者們一般相信這些文字是俄羅斯帝國祕密警察組織奧克瑞那在1890年代末或1900年代初虛構出來的。

對於這本「議定書」早期最著名的駁斥理論之一是倫敦泰晤士報所發行的一系列文章,揭露了這本「議定書」很多內容皆剽竊或是類似自更早發行、且沒有反猶太橋段的政治諷刺文學英語Political satire改編而來。

自這本書在1903年開始印刷起,那些早期的發行者們對於他們是如何拿到那個傳說中原稿的副本就只能提供不清不楚且經常自相矛盾的解釋[4]。這本「議定書」被廣泛認為是現代政治理論地攤文學的開端[5],此書使用的描述形式是一本對「賢士們」新進成員的指導手冊,講解他們是如何經由控制媒體金融來操控世界,和如何用大量宣傳取代傳統社會規則。

內容 

[編輯]

以下是本書中所記載的各「決議」以及主題。決議共有24條[a]

該《紀要》聲稱,所記載的內容出自19世紀末世界猶太人領袖團體——「錫安長老會」。所有「決議文」均以「長老」們教導其追隨者的語氣寫成。

「長老會」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各種陰謀手段統治全球[6][7]。然而,其中許多內容卻和之前近千年裏歐洲流傳過的反猶謠言高度一致[6][7]。譬如:《紀要》中提到要破壞非猶太(外邦人)民族的道德體系,利用猶太銀行家在金融界的影響力操縱世界經濟、操縱傳媒,最終消滅文明[6][7]等等。

《紀要》共包含24條「決議文」,列在下表中。專門研究反猶言論的學者Steven Jacobs和Mark Weitzman提取每條決議文的主題列在右列,可看出不少主題在不同決議文中反覆出現。[8]

決議 決議標題[8] 主題[8]
1 基本教義:「正義在於實力」 自由與民主;權威與權力;金錢 = 貨幣
2 利用經濟戰和組織瓦解建立全球政府 國際政治經濟陰謀:以傳媒作為手段
3 征服世界的方法 猶太人,傲慢與腐朽;選拔與選舉;公職行業
4 利用唯物主義/物質追求消滅宗教 冷酷無情的經營手段;以外邦人(非猶太人)為奴隸
5 專制暴政和進步事業 猶太道德觀;猶太民族與世界的關係
6 圈地和鼓勵投機 土地的所有權
7 對世界大戰的預言 利用內亂引發戰爭;利用司法系統回復和平
8 過渡政府 犯罪因素
9 無孔不入的洗腦宣傳體系 法律;教育;共濟會
10 廢除憲法,建立極權 政治;多數人的統治;自由主義;家庭
11 極權主義憲法和全球統一政府 外邦人;猶太人參政;共濟會
12 出版業控制王國 自由;新聞與出版業審查
13 將公眾思想從「必須品」降格為「非必須品」 外邦人;經營手段;選拔與選舉;出版和審查;自由主義
14 消滅其餘宗教,準備迎接猶太教上帝 猶太教;上帝;外邦人;自由;色情業
15 利用共濟會,無情鎮壓敵人 外邦人;共濟會;以色列聖者;政權與威權;以色列之王
16 取消教育 教育
17 律師與教士的結局 律師;教士;基督教及其非猶太作者
18 組織亂局 邪惡;言論
19 統治者和人民的相互理解 小道消息;殉道
20 金融計劃及其架構 稅收;借貸;債券;高利貸;一般貸款
21 國內借貸和政府信用 證券市場和證券交易
22 猶太統治的仁慈 金錢 = 貨幣;選拔和選舉
23 向人民灌輸順從思想 順從權威;奴隸制;選拔與選舉
24 猶太統治者 王位;虛構的文件

相關條目

[編輯]
1992年俄國版此書的封皮印着一隻惡魔

概念

[編輯]

人物

[編輯]

作品

[編輯]

腳註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這是現時流傳最廣的馬斯登(Marsden)的英譯本中的編排。有部分其他版本收錄了多於或少於24條「決議文」。

引用

[編輯]
  1. ^ UNISP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Dissemination of racist and antisemitic hate material on television programs (Retrieved Sept 2005)
  2. ^ Cohn 1967.
  3. ^ A list of independent investigations:
  4. ^ John Spargo, "The Jew and American Ideals". 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New York 1921 p. 20-40.
  5. ^ Svetlana Boym, "Conspiracy theories and literary ethics: Umberto Eco, Danilo Kis and The Protocols of Zi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pring 1999.
  6. ^ 6.0 6.1 6.2 Chanes 2004,第58頁.
  7. ^ 7.0 7.1 7.2 Shibuya 2007,第571頁.
  8. ^ 8.0 8.1 8.2 Jacobs & Weitzman 2003,第21–25頁.

書目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