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遺忘曲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典型的遺忘曲線

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是用於表述記憶中的中長期記憶的遺忘率的一種曲線。這一曲線最早由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通過自己1880年到1885年的實驗提出。在這一實驗中,艾賓浩斯使用了一些毫無意義的字母組合。通過記憶這些字母組合,並在一系列時間間隔後檢查遺忘率,得到了這一曲線。因此,這一曲線又叫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理論基礎

[編輯]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憶過程記憶的保持在時間上是不同的,有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種。平時的記憶的過程是: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便成為了人的短期的記憶,再經過進一步強化後成為長期記憶。長期記憶的保持時間有長有短,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複習,長期記憶就會繼續保持下去。那麼,對於我們來講,怎樣才叫做遺忘呢,所謂遺忘就是我們對於曾經記憶過的東西不能再認起來,也不能回憶起來,或者是錯誤的再認和錯誤的回憶,這些都是遺忘。艾賓浩斯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是拿自己作為測試對象的,他得出了一些關於記憶的結論。他選用了一些根本沒有意義的音節,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單詞來的眾多字母的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經過對自己的測試,得到了一些數據。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住的知識數量然後,艾賓浩斯又根據了這些點描繪出了一條曲線,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都是十分相似的,但是現實中每個人的遺忘速度是十分不相同的,其中的原因是每個人對於信息的理解程度不同。然而,其他的科學家發現年齡並不會影響遺忘的速度。雖然隨着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記憶能力會總體下降,也就是說老年人能夠記住的信息會相對減少,然而一旦信息已經被記住之後,老年人對於信息的遺忘速度並不比年輕人快。[1]

結果

[編輯]
20分鐘後,42%被遺忘掉,58%被記住。
1小時後,56%被遺忘掉,44%被記住。
1天後,74%被遺忘掉,26%被記住。
1周後,77%被遺忘掉,23%被記住。
1個月後,79%被遺忘掉,21%被記住。

考察從記憶開始,1天後大部分內容被遺忘掉,但是一天之後的遺忘率開變得平緩。但是,艾賓浩斯的實驗中使用的是毫無意義的字母組合,因此,相對於有意義的詞彙而言,其實驗沒有可比性和參照性的指責也同時存在。並且,再認知可能的遺忘與完全遺忘也沒有被區分開來。 近似公式: ,其中是被記憶的內容,是相對記憶強度,是時間。

參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Trahan, Donald E. ; Larrabee, Glenn J. (1995). Effect of normal aging on rate of forgetting. Neuropsychology 6. 2 : 115-12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