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源路 (廣州)
外觀
| ||||||||||||||||
---|---|---|---|---|---|---|---|---|---|---|---|---|---|---|---|---|
原名 | 逢源東街 | |||||||||||||||
命名緣由 | 附近有逢源橋 | |||||||||||||||
命名日期 | 1932年 | |||||||||||||||
道路長度 | 660米(2,170呎) | |||||||||||||||
道路闊度 | 17.5米(57呎) | |||||||||||||||
行車線數量 | 雙向2車道 |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 | |||||||||||||||
附近主要建築物 | 荔灣區發展和改革局、 廣州市第三工人文化宮 | |||||||||||||||
起點 | 南起多寶路 | |||||||||||||||
終點 | 北至龍津西路 | |||||||||||||||
建造 | ||||||||||||||||
動工 | 1932年擴建 |
逢源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西關的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北起龍津西路,南接多寶路,中段與寶源路相交。全長660米,寬17.5米,路面為瀝青路面。
逢源路於1932年由逢源東街擴建而成,附近有逢源橋。未來計劃向南延伸與蓬萊路相連。
歷史
[編輯]逢源路的前身是清朝康熙年間建成的逢源區的逢源東街[1]。同治以及光緒年間,隨着西關地區紡織業與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多寶住宅區與逢源住宅區開始成形,逢源東街、逢源西街、逢源正西街等街道開始興旺。逢源住宅區近泮塘禾田菜地,園地頗多。逢源東街是逢源區的東界[2]。1932年,逢源東街擴建為逢源路。
街區變遷
[編輯]2009年6月,廣州市政府決定清拆逢源路內八條老街[3],牽涉逢源路寶麟坊、寶盛大街、寶盛橫街、寶盛沙地、寶德里全部房屋以及寶源正街、寶源北街、逢源路104號至114號的房屋[4],約160間西關舊屋會被夷為平地。由於此片西關大屋眾多,引發社會關注,但當局並無理會街區保育問題,如期清拆街區[5],令五條充滿西關風情的老街從此消失[6]。
2009年11月當局開始清拆。2010年3月18日,最後一戶民居被拆。其中居住的一家三口已經搬往新居。只剩下三戶住改商街坊老店仍在與拆遷方協商。[7]整片歷史街區就此消失。
到2013年,原地落成寶盛新家園樓盤,為廣州三舊改造以來市中心最大回遷房社區,安置超過1100戶居民回遷,包括恩寧路改造涉及的將近600戶街坊[8]。
與之交匯道路
[編輯]公共交通
[編輯]均在鄰近逢源路位置設有出口。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辦公室,《廣州市志·谷埠(II)》
- ^ 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辦公室,《荔灣區志·地理》
- ^ 廣州市規劃局,廣州市荔灣區連片破危房改造項目辦公室,寶盛沙地二期舊城改造項目,廣州市荔灣區逢源路:詳細規劃批後公示[永久失效連結]
- ^ 《逢源路內街拆遷落下第一錘》,《南方日報》,2009年11月4日[永久失效連結]
- ^ 逢源路拆八條街追問——歷史文化評估環境保護評估[永久失效連結]
- ^ 涉8條街 夷平160間特色舊屋 廣州西關舊城區大清拆[失效連結] 蘋果日報 2009-06-23
- ^ 廣州逢源路牛釘 屹立半年終倒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10年7月2日查閱
- ^ 羊城晚報. 荔湾首个回迁安置房小区落成 恩宁路老街坊入伙. 21CN新聞. 2013-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