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華萊士
此條目含有過多、重複或不必要的內部連結。 (2022年4月10日)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邁克·華萊士 Mike Wallace | |
---|---|
出生 | 美國麻省布魯克萊恩 | 1918年5月9日
逝世 | 2012年4月7日 美國康涅狄格州新卡南 | (93歲)
居住地 | 康涅狄格州 |
母校 | 密芝根大學 |
職業 | 記者、遊戲節目主持人、演員 |
活躍時期 | 1939-2011 |
知名作品 | 60分鐘 (1968-2006; 2008) |
家鄉 | 芝加哥 |
配偶 | 諾瑪·卡潘 (1940年結婚—1948年結束) 巴夫·科布 (1949年結婚—1954年結束) (2010年去世) 洛林·佩里戈爾 (1955年結婚—1983年結束) 瑪麗·耶茨 (1986年結婚—2012年結束) |
兒女 | 彼得·華萊士 (1962年去世) 克里斯·華萊士 |
父母 | 弗蘭克·華萊士 吉娜·沙夫曼·華萊士 |
邁倫·利昂·「邁克」·華萊士(英語:Myron Leon "Mike" Wallace,1918年5月9日—2012年4月7日),著名美國記者和媒體知名人士,早年曾任廣播劇配音演員和娛樂節目主持人。從1968年[1]開始擔任CBS王牌電視新聞欄目《60分鐘》的主持人,採訪過多位重要新聞人物,包括八任美國總統、馬丁·路德·金、伊扎克·拉賓、亞西爾·阿拉法特、鄧小平、江澤民、普京等。他以尖銳、強勢的提問風格和深入犀利的調查性報道聞名。在2006年3月14日,華萊士通過CBS對外宣佈,因為健康問題不再「全職」參與《60分鐘》的工作[2]:編者的話。
2012年4月7日,邁克·華萊士在美國康涅狄格州費爾菲爾德縣新迦南的一所護理中心裏去世,享年93歲[3]。
早期經歷
[編輯]邁倫·利昂·華萊士在1918年出生於美國麻省諾福克縣波士頓郊外的布魯克萊恩鎮。他是他俄裔猶太移民的父母弗蘭克·華萊士和吉娜·華萊士的第四個也是最小的孩子[2]:5。他父親早年的職業是批發雜貨商[3],後來成為一名成功的保險經紀人[2]:5。後來華萊士進入愛德華·德夫遜社區小學,與比他大一歲的約翰·甘迺迪為校友[2]:5。在布魯克萊恩高中,華萊士曾擔任校交響樂隊的第一小提琴手[2]:5。以B-的成績從高中畢業後,華萊士在1935年進入密芝根大學學習[3]。在密芝根大學學習期間,他曾任密芝根日報的記者,也參加過學校廣播台的工作[4]。
職業經歷
[編輯]廣播
[編輯]1939年從大學畢業之後,華萊士進入位於密芝根大急流城的電台工作。之後在1940年,他作為一名播音員到位於密芝根底特律的電台工作,之後又以自由廣播節目撰稿人的身份到伊利諾州的芝加哥市工作[3]。
1943年,華萊士應徵入伍,在二戰期間,他作為一名通訊官員在美國海軍部門AS-24潛艇供應艦上服役,獲得海軍中尉軍銜[3]。1946年,華萊士退伍後,回到CBS任廣播播音員。
在華萊士早期的廣播生涯中,他曾多次參與廣播劇的配音,如《青蜂俠》、《紙飛機》、《史派克·瓊斯秀》[5]等。
電視節目
[編輯]1949年華萊士工作重心逐步移至新出現的電視機上。那年間,他以「邁倫·華萊士」為名,出現在曇花一現的警匪劇《準備犯罪》中。[6]
華萊士在1950年主持了一些包括《大驚喜》,《老闆是誰?》和《誰付錢?》等遊戲節目。華萊士職業生涯的早期並不以新聞播報為主。在他那個年代播音員常常會接廣告或者主持娛樂秀等,比如約翰·達利、沃爾特·克朗凱特、道格拉斯·愛德華、約翰·卡梅隆·史維茲等都主持了娛樂秀。華萊士同時也主持了《只有真理》的試播,該節目更名為《說實話》後由柯萊爾接管。20世紀50年代,華萊士偶爾還是會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參與《說實話》的籌備當中。他同時也出演了包括寶潔在內的許多不同的商品的廣告。
人物採訪
[編輯]1986年9月2日,華萊士在中南海紫光閣採訪了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鄧小平就中蘇關係(戈爾巴喬夫在海參崴的講話)、台灣問題、文化大革命對鄧小平及其家人的影響、中國現行經濟政策及中國領導提出「致富光榮」口號等發表了他的看法。在採訪的過程中發生了個小插曲,當華萊士低頭整理自己的衣服時在醞釀要發問的問題時,鄧小平從「熊貓」牌香煙盒中抽出一根煙,對華萊士說:「我能抽煙嗎?」「當然可以,能給我一支嗎?」華萊士邊說邊向鄧伸出手。鄧遞給他一支,笑着說:「這個是他們為了對付我,特製的,所以過濾嘴這麼長。」此次訪問節選被收錄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7]專訪總時長85分鐘,最終播出了15分鐘,他也是繼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之後,第二個採訪鄧小平的外國記者。通過他的採訪,鄧小平向全世界傳遞了一句令人記憶深刻的話:「中國的改革,絕對不會走回頭路。」
2000年8月15日,華萊士在北戴河採訪了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江澤民談了他對中美關係、美國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使館、中國對美國兩黨獻金(中國間諜案)、「美國是世界和平威脅」(霸權主義)、中國選舉制度、部隊退出經商、中國對BBC和華盛頓郵報網站封鎖以及對六四事件坦克前的王維林等敏感問題的看法,江澤民還用一個趣味的比喻來形容中美關係:
“ | 當然,這裏面也有風風雨雨,有時多雲,有時甚至烏雲密佈,有時也會多雲轉晴。[8] | ” |
這次採訪被收錄入《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江澤民早在1986年就與華萊士見過面,當時他還是上海市長。[9]
另外,對於這次採訪,江澤民在同年10月被香港記者張寶華問及是否支持董建華連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時豎起兩個大拇指評論道:
“ | 你們要知道,美國的華萊士,那比你們(指香港記者)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啊,我跟他談笑風生。[10] | ” |
2006年8月13日,幾個月前剛剛宣佈退休的華萊士以嘉賓主持的身份出現在《60分鐘》節目與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進行一次訪談。訪談過程中華萊士咄咄逼人地提出眾多問題,馬哈茂德顯得有點招架不住,最後強行結束採訪。[11]
華萊士在去世前,他還開玩笑說,自己還有一個心願沒有達成,就是採訪喬治·W·布什。當小布什還在任時,華萊士曾給白宮寫信說道:
“ | 在我和下山的太陽一同從這個世界消失之前,請讓我有機會採訪總統喬治·W·布什閣下。[8] | ” |
個人生活
[編輯]華萊士的小兒子克里斯·華萊士也是一名記者。1962年,他的長子,19歲的彼得在希臘因登山事故身亡。[12]
儘管華萊士在節目中表現強悍,但他也有脆弱的一面。許多年以來,華萊士一直飽受抑鬱症的折磨。在為《路標》雜誌撰寫的一篇文章裏,華萊士自己透露:
“ | 就像許多人一樣,有時候連續幾天我會感覺到抑鬱,這使得我不得不異常努力地完成手上的活兒。 | ” |
1982年,華萊士在報道中指責越戰時期威廉·威斯特摩蘭對公眾隱瞞實情。1984年,威廉·威斯特摩蘭以誹謗罪將華萊士及其公司CBS告上法庭,索賠1.2億美元。華萊士遭到重大打擊。雖然最後CBS與威廉·威斯特摩蘭達成和解,最終以CBS道歉了事。此次事件對華萊士產生不小的打擊,去醫院檢查後被確診為臨床抑鬱。由於擔心被群眾與媒體當做心理缺陷,華萊士一直對自己的病情守口如瓶,直到後來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華萊士自己公佈了此事。華萊士還曾透露1986年時他曾試圖自殺。
獲獎記錄
[編輯]- 密芝根大學授予華萊士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以及賓夕凡尼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 南加州大學授予華萊士傑出成就大獎,在國際廣播類授予其羅伯特·F·甘迺迪新聞獎。
- 華萊士曾獲得三個阿爾弗雷德·I·杜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獎。
- 華萊士曾獲得三個喬治·福斯特·皮博迪獎。
- 華萊士曾獲得一個羅伯特·E·舍伍德獎
- 2003年9月,華萊士獲艾美獎終身成就獎。
- 華萊士獲得了至少20個艾美獎。
- 2007年10月13日,華萊士被伊利諾大學授予新聞終身成就獎。
採訪過的知名人物
[編輯]逝世
[編輯]2012年4月7日,邁克·華萊士在美國康涅狄格州費爾菲爾德縣新迦南的一所護理中心裏逝世,享年93歲[13]。華萊士生前曾提到自己的墓志銘要寫什麼:
“ | 我希望寫上一句———「粗魯,但是公正」,我不需要其他的話。 | ” |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唐·休伊特. 60分钟:黄金档电视栏目的50年历程.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年1月: 75.
- ^ 2.0 2.1 2.2 2.3 2.4 邁克·華萊士; 加里·保羅·蓋茨. 你我之间:迈克·华莱士回忆录(Between You and Me: A Memoir).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9-06-01. ISBN 9787508615400 (中文(中國大陸)).
- ^ 3.0 3.1 3.2 3.3 3.4 Tim Weiner. Mike Wallace, CBS Pioneer of '60 Minutes,' Dies at 93.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8, 2012 [2014-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8) (英語).
- ^ Adam Rubenfire; Peter Shahin and Steve Zoski. University alum Mike Wallace, a notoriously tough interviewer, defined an age of broadcast news. Michigan Daily. 2012-04-08 (英語).
- ^ John Dunning. On the Air: The Encyclopedia of Old-Time Radi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482.
- ^ The Complete Directory to Prime Time Network and Cable TV Shows, 1946–present. Ballantine Books. 2003: 1116. ISBN 0-345-45542-8.
- ^ 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 人民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中文(中國大陸)).
- ^ 8.0 8.1 华莱士自认粗鲁但是公正 最遗憾未能采访小布什. 新京報 (搜狐新聞). 2012-04-10 [2016-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中文(中國大陸)).
- ^ 是不是中国间谍?(1). 新浪讀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6) (中文(中國大陸)).
- ^ 【TVB新聞檔案】江澤民怒斥香港記者(高清不掉幀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YouTube
- ^ A Rare Chat With Mahmoud Ahmadinejad. CBS (英語).
- ^ Katie Couric. "Mike Wallace, man of the hou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snbc.com. March 14, 2006.
- ^ Ashley Hayes. 资深新闻记者迈克·华莱士去世. CNN. April 9,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0)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 《江澤民傳》:華萊士的採訪
- 傳奇主持人「美國的華萊士」去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邁克-華萊士專訪鄧小平並討要香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Mike Wallace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The Museum of Broadcast Communications profile
- Media Research Center, a conservative website, criticism of Wallace
- The Mike Wallace Interview archives of his New York interview show from the late 1950s. Hosted by the Harry Ransom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Mike Wallace begins "NewsBeat" program over WNTA-TV March/1959
- Mike Wallace在《紐約時報》上的節選新聞及評論
- C-SPAN內的頁面(英文)
- WorldCat 聯合目錄中Mike Wallace的著作或與之相關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