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覺囊寺

座標29°20′28″N 87°59′54″E / 29.34111°N 87.99833°E / 29.34111; 87.9983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覺囊寺
覺囊寺通卓欽摩大佛塔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拉孜縣
座標29°20′28″N 87°59′54″E / 29.34111°N 87.99833°E / 29.34111; 87.99833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魯派
開基袞邦·突結尊追
開山時間13世紀
地圖
地圖

覺囊寺,又譯「覺朗寺」,全名「覺摩囊寺」,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拉孜縣彭措林鄉,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尼寺,原是覺囊派的祖寺。[1][2]

歷史

[編輯]

覺囊寺位於日喀則地區拉孜縣駐地東北、雅魯藏布江南岸的彭措林鄉歐布瓊山山腰處,距離拉孜縣城64公里,海拔4050米。[1][2]

《覺囊派教法史》載,覺囊寺的創建者是域摩·彌覺多吉(約12世紀初人,曾經學習時輪密集金剛,創立「他空見」解。享年82歲)的五傳弟子袞邦·突結尊追於1300年之前創建。該寺全名「覺摩囊寺」,簡稱「覺囊寺」。[1]

袞邦·突結尊追荷蘭語Künpang Thugje Tsöndrü(1243年-1313年)藏曆水兔年生於多格當哇恰爾地方,起初為薩迦派僧人,曾是八思巴的弟子,後來師從袞欽·卻吉沃色學習《時輪講解》和《六支瑜伽》。袞欽·卻吉沃色暗地將「他空見」時輪的教授傳給了他,他經實修,證悟「他空見」大中觀樂空雙運之理。他以「他空見」進解《時輪六支瑜伽》,遂自成一派。因其駐錫覺囊寺,故此派被稱作「覺囊派」。[1]

另一種說法稱,覺囊寺由覺朗貢慶於1627年創建。[2]

覺囊寺鼎盛時期,曾有兩萬多名僧人。覺囊寺原為覺囊派寺院,1649年五世達賴時期改宗格魯派。該寺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有覺朗貢慶土旺西繞堅參[1][2]

文化大革命中,覺囊寺受到慘重破壞,寺內文物全部散失。1981年,政府撥出專款修復該寺。有說法稱,修復之後的覺囊寺恢復為覺囊派寺院。[1]但實際上,該寺修復後,成為格魯派的尼寺。[2]21世紀初,寺內主供篤補巴·西饒堅贊師徒三尊塑像,住寺阿尼有18名,該寺已成為該地區及青海四川等地佛教信徒的重要朝拜之所。[1]

每年藏曆4月15日,該寺舉辦「時輪跳神」節宗教活動。[1]

建築

[編輯]

原來,覺囊寺的大殿有二層樓高,面積36柱,石木結構。此外,覺囊寺原來還有藏式平頂的四層高的喇讓(活佛居室)、德瓦建新康(極樂剎土)各一座,另有拉康(佛殿)法會場、僧舍等等。[1]

覺囊寺最知名的建築是「通卓欽摩」大佛塔(又稱「曲朗塔」)。此塔上小下大,雄偉壯觀,與該寺建築融為一體。傳說,江孜白居寺的「十萬佛塔」便是按照此塔的樣式建造的。通卓欽摩(意為「見乾得解脫」)大佛塔由篤補巴· 西饒堅贊主持興建。[1]

篤補巴·西饒堅贊於1292年生於阿里地區篤補班倉地方的迦尤日城,父名益西旺秋,母名拉姆楚臣堅。幼年,依止喇嘛當巴等多位上師學習寧瑪派教法及《中觀理聚六論》等等,通曉工藝學。11歲師從堪布楚臣寧布沙彌戒,學習拼讀與佛經註釋等等。21歲依傑頓嘉央扎巴學習《現觀莊嚴論》、《俱舍論》、《入菩薩行論》等等顯密經典以及七十多種灌頂教誡,人稱「更欽」(意為「遍知者」)。31歲到覺囊地方,師從克尊雲丹嘉措(1260年-1327年)學習佛法,專門學習六支瑜伽,生起「他空見」殊勝見修。35歲出任覺囊寺住持,此後主持該寺17年,其間興建了通卓欽摩大佛塔。[1]

通卓欽摩大佛塔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嚴重破壞。1987年,在珠仁欽的資助下,由安多喇嘛益西負責,當地民眾自籌資金22萬多元人民幣,復建了這座大佛塔。該塔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坐西朝東,板築夯層結構。該塔共有11層,高27米,20柱,20角,帶有108個門、108間小佛殿。每層外均有一圈走廊、護欄,可以盤旋而上。[1]

從通卓欽摩大佛塔的正面進入,第一層拉康內現供奉篤補巴·西饒堅贊泥塑像以及用響銅鑄造的尊勝塔5座;經架上有十萬頌經書一套及其他經書多部;牆壁上繪有釋迦牟尼等壁畫。第二層樓主供彌勒佛蓮花生泥塑像,牆壁上繪有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及燃燈佛(過去世佛)壁畫。第三層樓供奉該塔興建過程中自地下出土的鎏金銅鑄造的四臂觀音菩薩像5尊;牆壁上繪有十六羅漢九世班禪的壁畫。第十一層樓內有一座時輪殿,面積4柱,牆壁上繪有336尊時輪金剛像。這些壁畫均屬早期作品,明顯帶有印度風格。[1]

通卓欽摩大佛塔周圍,有許多嘛呢石刻,其中有的刻有「六字真言」,有的刻有佛經,有的刻有魚、龍、日、月、鳥頭、獸頭,有的刻有釋迦牟尼千手觀音妙音天母,有的刻有怖畏金剛六臂依怙吉祥天母。此外,佛塔的牆壁上鑲嵌有經過燒制的「擦擦」(小型模壓泥塑),塑有上師、神靈、菩薩、佛陀等形象。[1]

覺囊寺所在的歐瓊山,在覺囊派鼎盛時期有修行洞兩百多處,現在仍可見到五十多處,包括篤補巴·西饒堅贊的兩個修行洞,即「金剛座」和「蓮花座」;多羅那他(1575年-1634年)的修行洞「吉布洞」;蓮花生的修行洞。[1]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