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虞坂古鹽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虞坂古鹽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
分類古遺址
時代西周
編號7-0046-1-046
認定時間2013年3月

虞坂古鹽道,又名虞坂、虞坂道、虞坂茅津道、鹽坂,是中國古代的一條重要運鹽道路,同時也被認為是「假道伐虢」和「伯樂相馬」的發生地。1956年道路被廢棄,20世紀80年代被重新發現。2013年,虞坂古鹽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

虞坂古鹽道因其地處春秋時期虞國都城附近而得名。因其左右均為青石山體,整條道路橫截面形似石槽,故而又被稱為青石槽[1]:64-66。虞坂有史料記載的時間已達3300餘年,但其開鑿的確切年代沒有記載[a]。早期的虞坂距離較長,向南可以抵達茅津渡,向北可以通過王峪口,是一條自鹽池向今陝西河南一帶運鹽的重要通道。此外,虞坂還被認為是「假道伐虢」典故中晉國向虞國所借用的通道[4],以及「伯樂相馬」的故事發生地之一[5]。但虞坂周圍地勢險峻,並不便於馬車通行。明代正德八年(1513年),時任河東巡鹽御史張士隆將虞坂左右鑿寬,並將山體坡度修緩[3]。1956年,虞坂的交通作用正式被現代公路所取代[2]。此後虞坂被逐漸廢棄,路基為雜草所覆蓋。20世紀80年代初,平陸縣文化館組織人力對虞坂進行了調查,經探明的虞坂長度達到8公里。2004年,虞坂古鹽道與鹽池禁牆合併列為第四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3]。2005年,虞坂的路面得以修復。2013年,虞坂古鹽道被單獨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起始時代被認定為西周[6]

結構

[編輯]

虞坂古鹽道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四州山北麓,全長8公里,寬2至4米。虞坂全線從從平陸縣張店鎮坪頭鋪下山,途徑兒女洞、鎖陽關、青石槽、伯樂識處、小鬼額頭、踏三迭浪、猴兒牙楂骨等地,至鹽湖區東郭鎮磨河村南山底。路面上留有大量車轍印和馬蹄印。[1]:64-66[7]:230[6]

註釋

[編輯]
  1. ^ 有說法認為其為大禹所鑿[2],也有說法認為虞坂建成於西周初年[3]

參考

[編輯]
  1. ^ 1.0 1.1 貟創生. 河东名胜大观.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09-01: 334. ISBN 7-203-01028-7. 
  2. ^ 2.0 2.1 屈學書, 咸增強. 浅析运城虞坂古道的旅游价值. 運城學院學報. 2008-01: 85–87. 
  3. ^ 3.0 3.1 3.2 盐池禁墙及虞坂古盐道(第四批省保). 山西省文物局入門網站. 2008-06-16 [2019-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中文(中國大陸)). 
  4. ^ 宋萬忠, 陸峰波. 晋国的虞坂古道. 山西省三晉文化研究會論文專集. 1998: 369–372. 
  5. ^ 周征松. 虞坂古道与伯乐相马. 運城學院學報. 2012-04: 1–14. 
  6. ^ 6.0 6.1 虞坂古盐道(第七批国保). 山西省文物局入門網站. 2018-07-04 [2019-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中文(中國大陸)). 
  7. ^ 宋萬忠 (編). 运城市情词典. 運城: 運城市三晉文化研究會. 2008-01-01: 267 [2019-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