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芬尼猴麵包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芬尼猴麵包樹
Anjajavy森林的芬尼猴麵包樹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錦葵目 Malvales
科: 錦葵科 Malvaceae
屬: 猴麵包樹屬 Adansonia
種:
芬尼猴麵包樹 A. rubrostipa
二名法
Adansonia rubrostipa

芬尼猴麵包樹學名:Adansonia rubrostipa),為錦葵科落葉喬木。當前已知8種猴麵包樹,其中有6種為馬達加斯加特有種(含芬尼猴樹)。此樹為馬達加斯加西部特有種,生長在巴利灣國家公園南部。 此樹適合在排水能力佳的土壤生長,常見於土壤乾燥的刺木林。 芬尼猴麵包樹出現在以下自然保護區:Amoron'i Onilahy保護區、Baie de Baly保護區、Menabe Antimena保護區、Mikea保護區、Namoroka保護區、Ranobe PK 32保護區、Tsimanampesotse保護區、Tsimembo Manambolomaty保護區、Tsinjoriake(La Table/St Augustin)保護區。

芬尼猴麵包樹是猴麵包樹最小的樹種,樹皮呈紅色,很容易辨認。外觀通常為瓶狀,葉子呈齒狀,果實為圓形。[2]1909年植物學家約瑟夫·瑪麗·亨利·阿爾弗雷德·佩里耶·德拉巴思首次記錄該樹。[3]

特徵

[編輯]

概述

[編輯]

落葉喬木,樹高4-5米。樹皮呈紅褐色,會有脫皮現象。通常樹幹呈瓶形,主枝呈水平狀,向上彎曲生長,有些樹枝長有刺。

樹葉

[編輯]

樹葉生長期為11月至次年4月,由3-5片無梗小葉組成。大部分樹的樹葉邊緣長有細齒(齒長約1毫米)。

花朵

[編輯]

花朵碩大、鮮艷、有濃郁香氣。樹葉茂密時(2-4月)開花。花蕾長在綠葉上,呈圓柱形,花蕾長16-28厘米,莖長1-2.5厘米。花萼由黃綠色萼片組成,萼片上有淡紅色條紋。花開時萼片向後摺疊並緊緊纏繞花基。花瓣呈散佈狀,顏色為亮黃色或橙黃色。花瓣狹長,基部膨大重疊。花瓣有一個淡黃色的雄蕊管(多個雄蕊組成的管子),雄蕊管長10厘米,直徑1-1.2厘米。雄蕊管頂部有100-150根長10-12厘米的花絲,外層花絲未組成花絲束。10-20根直立花絲組成花絲束,延伸到雄蕊管頂部外約6厘米。位於雄蕊管上方的花絲束是識別芬尼猴樹的特徵。花朵的中央是子房,上面長滿濃密的金色絨毛,花柱呈粉紅色,長20-25厘米,頂端有一個紅色花柱頭,時間久了會變黑。黃昏時開花,開花時間不到30分鐘,生殖期短。開花當晚釋放花粉,花柱頭會在早晨枯萎。傳粉昆蟲包括長喙天蛾[4]

果實

[編輯]

果實在10-11月成熟,呈圓形,果殼厚4-5毫米,上面長有濃密的紅褐色絨毛。種子呈腎形。

類群

[編輯]

《世界植物》(Plants of the World)將多類群的芬尼猴樹用Adansonia fony Baill概括統稱。[5]Adansonia fony Baill包含兩個變種:Adansonia fony var. fony和Adansonia fony var. rubrostipa。

棲息地

[編輯]

芬尼猴樹適合在乾燥的環境生長,需要有排水能力佳的石灰質土壤。樹木生長在馬達加斯加西部乾燥落葉林中,也是馬達加斯加南部多刺灌木叢(多刺沙漠)中的重要樹種,多刺沙漠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生態系統。[6]

生態威脅

[編輯]

主要威脅是棲息地喪失和林木砍伐。但目前種群趨勢不了解。放牧可能會影響幼苗的生存。

著名的樹

[編輯]
名為"祖母"的芬尼猴麵包樹
名為"一夫多妻"的芬尼猴麵包樹

科學家使用放射性碳定年法研究了齊馬南佩楚察國家公園的兩棵猴麵包樹。[7]其中一棵樹名為「祖母」,由3根不同年齡的樹幹組合而成,最老的樹幹估計有1,600年的歷史。第二棵樹名為「一夫多妻」,由六根樹幹融合而成,樹齡估計已有1,000年。

樹木用途

[編輯]

樹的根、種子、果實可食用。被火燒毀的樹木可用於搭建茅草屋。某些地區會砍伐樹木用於生產木炭。 [8]

參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Letsara, R.; Faranirina, L.; Razafindrahaja, V.; Faramalala, M. Adansonia rubrostip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e.T37679A64366919. doi:10.2305/IUCN.UK.2019-3.RLTS.T37679A64366919.en可免費查閱. 
  2. ^ Behrens, K.; Barnes, K. Wildlife of Madagascar. Wild guid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6. ISBN 978-0691161716. 
  3. ^ Baum, D.A. A Systematic Revision of Adansonia (Bombacaceae).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1995, 82 (3): 440-471. JSTOR 2399893. doi:10.2307/2399893. 
  4. ^ Baum, D.A. A Systematic Revision of Adansonia (Bombacaceae).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1995, 82 (3): 440-471. JSTOR 2399893. doi:10.2307/2399893. 
  5. ^ Adansonia fony Baill. |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 Kew Science. 
  6. ^ Madagascar spiny thickets | Ecoregions | WWF. 
  7. ^ Patrut, Adrian; von Reden, Karl F.; Danthu, Pascal; Leong Pock-Tsy, Jean-Michel; Patrut, Roxana T.; Lowy, Daniel A. Searching for the Oldest Baobab of Madagascar: Radiocarbon Investigation of Large Adansonia rubrostipa Trees. PLOS ONE. 2015, 10 (3): e0121170. Bibcode:2015PLoSO..1021170P. PMC 4373780可免費查閱. PMID 25806967. doi:10.1371/journal.pone.0121170可免費查閱. 
  8. ^ Baum, D.A. A Systematic Revision of Adansonia (Bombacaceae).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1995, 82 (3): 440-471. JSTOR 2399893. doi:10.2307/2399893. 

閱讀更多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