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經院哲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經院哲學(英語:scholasticism,字源為拉丁語scholascholasticus),又稱士林哲學,意指學院(英語:academy)的學問。起初受到神秘、講究直觀教父哲學影響,尤以奧古斯丁主義為最,後來又受到亞里士多德哲學啟發[1]

經院哲學是中世紀的哲學學派,強調將信仰與理性結合,它採用一種批判性的哲學分析方法,該方法以拉丁天主教有神論課程為基礎,該課程在大約1100年至1700年間主導了歐洲中世紀大學的教學。它起源於基督教修道院學校,這些學校是最早的歐洲大學。[2]

經院哲學與其說是一種哲學或神學,不如說是一種學習方法,因為它非常強調辯證推理,通過推理來擴展知識並解決矛盾。經院哲學思想也以嚴格的概念分析和仔細區分區別而聞名。在課堂和寫作中,往往採取顯性辯論的形式; 從傳統中提取的主題以問題的形式提出,給出反對的回應,提出反建議並反駁反對的論點。由於強調嚴謹的辯證方法,經院哲學最終被應用於許多其他研究領域。[3][4]

經院哲學開始於中世紀基督教思想家試圖各種協調的嘗試 -協調他們自己傳統的各種權威;協調基督教神學與古典和晚期古代哲學,尤其是亞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圖主義。[5]

源流

[編輯]

經院哲學是古典和晚期古代哲學與宗教(主要指天主教)相結合的哲學思想,非常強調辯證推理,通過推理來擴展知識並解決矛盾。經院哲學是教會力量占絕對統治地位的歐洲中世紀時期形成、發展的哲學思想流派,由於其主要是天主教會在經院中訓練神職人員所教授的理論,故名「經院哲學」。它的積累時期主要受柏拉圖思想的影響,古典時期大發展時期)受亞里士多德思想的影響,但它並不研究自然界和現實事物,主要論證中心圍繞天主教教義信條

發展

[編輯]

聖托馬斯·阿奎納是經院哲學的代表人物,是自然神學的主要奠基人。他創造性地將同時代正在興起的自然科學和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天主教神學通過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分析方法結合起來,對神學和自然科學的各自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他認為自然科學為可通過學習、教育獲得的低級感知,而作為高級感知的神學只能由上帝偶爾閃現的神跡和啟示來獲得,這就為神學和自然科學並存提供了可能。在阿奎納去世後,天主教會將他封為「天使聖師」,他的著作《神學大全》被拿來與《聖經》和《教諭》並列,被天主教會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

在台灣的研究

[編輯]

由於其知識內容的特殊性與複雜性,士林哲學除基督宗教的專門研究群體外,鮮有較具規模的研究機構。在臺灣,士林哲學亦屬哲學學門當中的冷門領域,當前只有從屬於羅馬公教教育系統的輔仁大學擁有獨立研究、教授士林哲學的完全能力,全台唯一的「士林哲學研究中心」便隸屬於該校。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經院哲學[永久失效連結]於2011年3月14日查閱
  2. ^ See Steven P. Marone, "Medieval philosophy in context" in A. S. McGrade,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edieval Philoso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cholastic and medieval monastic postures towards learning, see Jean Leclercq, The Love of Learning and the Desire for God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1970) esp. 89; 238ff.
  3. ^ Patte, Daniel. The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Christianity. Ed. Daniel Patt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11132-1133
  4. ^ Grant, Edward. God and Reason in the Middle Ag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59
  5. ^ Particularly through Pseudo-Dionysius, Augustine, and Boethius, and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Plotinus and Proclus on Muslim philosophers. In the case of Aquinas, for instance, see Jan Aertsen, "Aquinas' philosophy in its historical setting"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quinas, ed. Norman Kretzmann and Eleonore Stump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Jean Leclerq, The Love of Learning and the Desire for God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1970).

外部連結

[編輯]